保險誠信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19:25: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保險誠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保險誠信

保險誠信論文

一、我國保險市場誠信缺失的表現及根源分析

(一)保險誠信缺失的表現

1.保險供給者的誠信缺失。保險供給者即保險市場上提供保險產品的保險公司。過去十幾年,我國保險業一直處于粗放型發展階段,由于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及保險業務的專業性強,使保險消費者處在信息不對稱的博弈中,投保前投保人無法了解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償付能力、經營狀況等與公司誠信系數相關聯的信息,對投保后能夠得到多大的保障程度及賠付的速度也無從把握準確的信息,只能憑借保險人的說教或對保險公司的主觀印象做出投保判斷,客觀上為保險公司的失信行為創造了條件。一些保險公司受制于保險公司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及經營行為短期化的管理體制,保險理賠不規范、不及時履行甚至拒不履行賠付義務,或在保險責任的界定、標的的估損定損中內外勾結、姑息遷就,做出不利于保險公司的責任認定,敗壞了社會風氣,也破壞了保險合同雙方的誠實守信的信用關系。一些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違規經營,甚至對保險人違背誠信的行為聽之任之。高手續費、高返還率、低費率等惡性競爭使保險企業始終處于低質態的信用循環。一些保險公司甚至向保險監管機構提供虛假財務報告,以逃避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從宏觀層面來講,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積累風險過大,壽險公司的“利差損”問題,也是不誠信的重要表現。

2.保險消費者的誠信缺失。保險消費者包括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其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投保時和索賠時,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是其主要表現。一些投保人在投保時,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使保險公司難以根據投保標的的風險狀況確定是否承保、應該以什么樣的條件承保;有些被保險人和受益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或保險事故騙取保險金,偽造、變造與保險事故有關的證明、資料和其他證據,編造虛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損失程度,騙取保險金,增大了保險標的及社會財富的損害,增加了保險人理賠的成本。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私車貸款約30%違約還貸,10%的汽車貸款難以追回,在某些車貸險發展較快的地區,車貸險的平均賠付率高達135%,最高達到近200%,多數保險公司的車貸險虧本經營,最終導致該業務的停辦。在購車族消費群體中,信用缺失的亞文化造就了購車族這一亞文化群落對保險業的整飭。還有資料顯示,我國保險騙賠案件平均比英美等保險發達國家要高出一倍。

3.保險中介者的誠信缺失。保險中介者包括保險人、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估人等。其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其業務中欺騙、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阻礙或誘導投保人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等。我國則較多地表現為保險人的誠信缺失。目前保險人隊伍已增加到120萬人,整體素質良莠不齊,保險公司對保險人的培訓與管理不嚴。不少保險人在獲得更多手續費的利益驅動下,保險推銷手段非理性化,片面夸大保險產品的增值功能,模糊保險條款,回避說明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許諾虛假的投資回報率或分紅率,有意隱瞞兌現條款及投保人索賠義務等內容,甚至誤導投保人。一些保險人甚至冒簽保險文件,損害了保險公司的形象與信譽,給投保人、被保險人造成經濟損失,引起保險消費者的普遍不滿,更導致了整個保險業失信于社會,嚴重損害保險業的聲譽。

4.保險人之間的誠信缺失。保險業的整體形象和競爭優勢有賴于所有保險公司和全體從業人員的共同維護。但在現實經營中,以鄰為壑的情形卻時有發生。有的保險人為了爭攬業務,不惜違背監管機構的規定和行業自律協議,變相降低費率、提高手續費。有的保險人在分保過程中,有意隱瞞和原保險標的有關的某些風險。有的保險業務員在展業時,常常視同行為冤家,標榜自己,貶損他人。這樣的相互排擠損害更不利于整個保險行業的發展。

查看全文

保險誠信研究論文

摘要保險誠信是威脅保險業生存乃至政府誠信和社會誠信的重要因素;誠信原則是保險經營的重要原則,保險誠信首先要求保險人做到最大誠信,最大誠信是保險人的道德準則;誠信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基本法律準則和行事規范;要建立保險當事方的互信機制,促成良性互動。

關鍵詞保險誠信誠信原則保險人

1保險誠信缺失是威脅保險業生存乃至政府誠信和社會誠信的重要因素

保險誠信是社會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誠信理論上說是對雙方而言的,但這里要著重強調保險企業的誠信問題。

目前,部分保險企業和員工的保險誠信問題嚴重影響了保險業的形象和健康發展。可以說,影響保險業發展壯大的,首先不是保險產品的創新、不是保險霸王條款,而是保險的不誠信。保險的不誠信極大地打壓了潛在的保險需求,阻礙了潛在的保險需求轉化為現實的保險需求。雖然從中國GDP的總量、保險深度、保險密度等指標來看,中國的保險是一座待開挖的金礦,但亂開亂挖的現象十分嚴重,保險資源被破壞殆盡,而且挖掘本身在最近幾年呈現出速度放緩的勢頭。

更為言重地說,誠信問題已經威脅到了保險行業的根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現在保險行業的信譽度很差,有些人甚至將保險營銷和傳銷等同起來。如果任一些影響保險誠信的現象持續下去,保險行業本身的生存都會受到挑戰。剖開表面的繁榮,保險業內危機重重。如果不提升保險業的誠信,整個行業的生存根基將會受到摧蝕,保險本身將不復存在。

查看全文

保險誠信保護推動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保險最大誠信原則運用的背景;保險最大誠信原則運用的目的;最大誠信原則運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貫徹最大誠信原則需要進一步完善保險業誠信體系建設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最大誠信原則是保險的基本原則,也是《保險法》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必須遵守的法律準則、最大誠信原則的落實已成為時代難題、失信懲戒已成為熱門話題、誠信建設已成為共同主題、解決保險經營中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保險合同的附合性與射幸性可能帶來的道德風險、基于保險產品特殊性的需要、滿足客戶購買的心理安全需求、最大誠信原則由三條重要的法理組成、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誠信行為的原因分析、把握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契機,為保險業誠信體系建設奠定基礎、加強保險誠信法制建設,為保險業誠信體系建設提供法律保障、建立保險誠信管理制度,為保險業誠信體系建設創造條件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最大誠信原則是保險的基本原則,保險最大誠信原則運用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顧客心理安全需求等問題。為完善保險業誠信體系應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保險誠信法制建設、建立保險誠信管理制度、加大誠信宣傳教育、改革保險公司營銷體制、加強對保險公司的誠信考評工作。

「關鍵詞」保險;最大誠信原則;社會信用

最大誠信原則是保險的基本原則,也是《保險法》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必須遵守的法律準則。但這一原則的理論闡述和現實的實踐活動存在差異。分析保險最大誠信原則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建議,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保險最大誠信原則運用的背景

1、最大誠信原則的落實已成為時代難題

查看全文

保險誠信原則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一切企業都應當遵循誠信原則,保險公司是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保險合同對于誠信的要求遠遠大于其它合同。和一般企業相比較,在履行誠信原則的原因方面,履行誠信原則的內容方面,以及違背誠信原則而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方面,保險公司既具有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威,商無信不富”。誠信原則是為人、處事、經商、治國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和法律規定,它是社會公平正義觀念與具體民法規范之間的連接紐帶。它要求人們在民事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不負對方的信賴,在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信原則是一切合同有效的內在要求,任何企業都不例外。

保險公司是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保險產品是具有不確定性的特殊產品,保險關系是一種特殊的合同關系,保險公司應當是最講誠信的企業,應當遵循最大誠信原則。下面將保險公司和一般企業從履行誠信原則的原因、履行誠信原則的內容以及違反誠信原則而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一、履行誠信原則原因的比較

(一)一般企業履行誠信原則的原因

任何一項民事活動,各方當事人都應遵循誠信原則。誠信原則是世界各國立法對民事、商事活動的基本要求。在我國合同實踐中,素來有“重合同、守信用”,“誠實不欺”,“買賣公平”等習慣規則存在。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總結我國30多年合同法實踐的經驗,并參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立法經驗,把誠信原則作為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貫穿于民法的始終。合同的履行屬于重要的民事活動,也應毫不例外地貫徹誠信原則。

查看全文

保險法誠信原則思索

一、最大誠信原則的基本概述

(一)最大誠信原則的概念

最大誠信原則說起來可追溯到十八世紀,最早出現于1766年卡特訴勃姆案,該案的法官菲爾德在以往的判例中首次確認了最大誠信原則在保險合同ql的有效地位。誠實信用原則為一切市場參與者建立了一個“誠實商人”的道德標準,任何合同的訂立和履行都必須遵循誠信原則,保險合同也不例外。但是[{{于保險合同承保的是信用風險,訂立和履行保險合同時對誠信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各個國家在實踐和理論上都將最大誠信原則作為保險合同的基本原則之一。最大誠信原則中的誠信要求我們誠實守信、對事實真相要忠實、不能隱瞞與合同有關的事實,不得對對方加以欺騙,總得來說最大誠信原則即為:投保人和保險人在訂立保險合同和履行合同義務時都應該保持最大誠信,準確地、自愿地向對方告知保險活動所涉及的重要事實,不允許有任何欺詐隱瞞、弄虛作假行為,要恪守合同的承諾和義務,否則保險合同無效。

(二)誠信原則與最大誠信原則的比較

誠信原則不是一開始就規定在各國民法典中的,它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發展來的。遠在羅馬帝國時期,債法在商品經濟的促進下得到了發展。研究法律和建立法律的人在那個時候已經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即使法律對當事人之問的契約規定再嚴密,卻也無法將契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都規定下來,因而不能將契約的完滿履行寄托在契約條款上。當事人只要心存惡意就能找到逃避規制的方法,只有當事人的誠實和善意才是履行契約的可靠保障;在這個基j:I}上羅馬法發展了誠信契約和誠信訴訟。保險的最大誠信原則和民事活動葉J的誠實信用原則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保險行為作為一項特殊的民事活動,儀僅遵循民法中的誠實f~lrJ原則是不夠的。要求遵循最大誠信原則。保險合同屬。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合同雙方當事人當然要受誠實信用的強行規范。同時,其作為一種特殊的民事活動所要求當事人所具有的誠信程度,要比其他民事活動更加格。其要求要達到最大的-峨信,這就是保險的最大誠信原則。

(三)最大誠原則作為保險法基本原則的原因

查看全文

誠信是保險立業之本

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新《保險法》)已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保險法》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突出了誠信原則的核心地位,加大了對違背誠信原則行為的懲處力度,從而為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維護正常的保險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

《說文解字》曰:“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從言”。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它不僅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險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因為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而作為經營風險和信用的特殊行業的保險業,對誠信的要求更為嚴格。然而,由于社會信用缺失和法制的不健全,近年來,保險領域違背誠信原則的情況屢有發生,不僅干擾了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甚至危及到社會大局的穩定,因而必須用法律來保障社會信用。對此,新《保險法》予以高度關注,從總則到分則,處處體現出對誠信原則的規范以及違背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一、誠信原則在保險法中的規范作用

誠實信用原則簡稱誠信原則,它是民法中的一項重要原則,該原則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維持雙方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平衡。誠信原則始于羅馬法,后大陸法系國家民法先后確立了誠信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誠信原則作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原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地位越發重要。他已為不少部門法規定為基本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五條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險經營的基本原則。誠信原則在《保險法》中的規范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誠信原則是保險法的基本原則

保險,就其實質而言,是投保人和保險人之間的一種信用活動。為維護保險秩序,從而保證保險市場的良性運行,新《保險法》在“總則”中特別增加一條作為第5條,即“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這不僅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也是在保險活動中的特殊要求。其基本要求就是保險雙方當事人應善意地進行保險活動,不規避法律,不損人利已,講究信用,誠實不欺,正當行使個人權利,忠實履行法定義務。與此相反,那種哄騙對方、不講信用的保險欺詐行為,不僅是對誠信原則的褻瀆,甚至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

查看全文

保險誠信原則研究論文

「摘要」最大誠信原則是保險的基本原則,保險最大誠信原則運用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顧客心理安全需求等問題。為完善保險業誠信體系應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保險誠信法制建設、建立保險誠信管理制度、加大誠信宣傳教育、改革保險公司營銷體制、加強對保險公司的誠信考評工作。

「關鍵詞」保險;最大誠信原則;社會信用

最大誠信原則是保險的基本原則,也是《保險法》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必須遵守的法律準則。但這一原則的理論闡述和現實的實踐活動存在差異。分析保險最大誠信原則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建議,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保險最大誠信原則運用的背景

1、最大誠信原則的落實已成為時代難題

隨著中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社會不和諧問題也日益顯現。不和諧的原因是風險的存在,風險存在的原因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導致風險是因為競爭。競爭有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良性競爭本身不是把對手擊敗,而是比對手領先。但當前保險競爭主體越來越多,卻沒有一家是又快又好穩健經營的領跑者,幾乎全都成為惡性競爭的追隨者。惡性競爭就好像一個險惡的漩渦,大家都往里跳,誰都迷失了方向。這是因為產品同質化和費率市場化,導致可供競爭主體選擇的空間非常有限。惡性競爭的結果是行業內相互抵毀,違背價值規律高抬手續費、降低費率。

查看全文

保險誠信成因分析論文

一、我國保險業誠信建設的現狀

目前我國保險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市場出現了一些違背誠信原則的現象。一些保險公司利用信息優勢和保險業務專業性強的特點,在個別案件中拒賠不合理;違規經營,支付過高的手續費、采用過低費率等惡性競爭行為,損害了保險公司的社會聲譽。而不少保險人在利益驅動下,許諾虛假的高回報率,回避說明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一味向客戶推銷保費高卻不一定適用的險種;還會出現撕單、埋單、私吞或挪用保費、制造假賠案、誤導甚至欺騙投保人等行為。而一些投保人在投保時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或在不滿足投保條件下為獲取保險保障而提供虛假信息;更有甚者,騙保騙賠花樣翻新等等。這些違背誠信道德和法律的行為對保險業的發展已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二、我國保險業誠信現狀的成因

1.制度缺陷

制度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

查看全文

保險誠信建設--誠信展業 樹立品牌

誠信歷來是人們對建設和睦、信任的社會關系的道德期待。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只有誠信,人們之間才會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依賴,人類文明才會普遍建立,社會才會不斷進步。隨著社會的發展,誠信的作用從人們的日常生活進入經濟活動領域,被視為經濟交換的潤滑劑和經濟交易所必須的公共品德。在當代經濟活動中,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取得長遠、巨大的動力,誠信經營是根本之道,這已被古今中外的許多成功經營案例所證明。企業要對消費者和投資者、對社會誠信,員工要對企業、對同事誠信,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長久利益,成就百年品牌。

大家都知道,保險公司經營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誠信原則,保險公司要通過自己的員工在經營活動中以誠實來換取投保人的信任。如果保險公司不遵守承諾,不僅會損害被保險人的利益,同時也會導致自身商品的無效而失去市場。我們保險公司作為一家從事商業保險的公司也不例外,非常注重誠信建設,建立起以“誠信經營”為核心的保險行業文化,立志做一個有道德的保險公司,將建設中國財產保險第一品牌作為自己的理想。在市場競爭中,貼近市場,遵循法規,開展正當競爭,規范展業,堅持不做市場的破壞者,不做不負責任的市場競爭者。

我們險要求員工對客戶誠信,就是要求在展業時,在為客戶提供風險保障服務時講誠信。大家都知道,保險條款的制定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客戶不一定都能正確理解,保險公司的從業人員在展業時必須誠實告知,不能利用信息上的不對稱讓客戶“付學費”。我曾聽一位朋友說過,他希望給他的愛車購買全保的保障,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替他辦理了投保手續。一個春暖花開的早上,他興高采烈的帶著妻子、兒子駕車到郊外春游。一路上他們說說笑笑,非常開心,然而不幸發生了。由于不熟悉路況,這位朋友撞上了路邊的一棵樹,他本人受了輕傷,而他年幼的兒子滿臉是血,不知道傷得怎么樣?在趕去醫院的路上,他想起他曾購買的這份保險,他很慶幸當時他買了全保的保險,這樣,他多少可以從保險公司那兒得到一些經濟上的補償,想到這兒,他心里有了一些安慰。而后他向保險公司報案時,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卻告訴他,他和他兒子受傷的醫療費不在保險責任范圍內,不能獲得賠償。為什么?他一下蒙了,“我不是給車子買了全保嗎?”在理賠人員的提醒下,這時他才發現,那位業務員替他辦理的險種當中居然沒有購買司乘人員保險。他不僅為此在經濟上受損,更嚴重的是他認為這位業務員利用他對保險知識的缺乏欺騙了他,他說他不再相信保險公司。聽到這,我相信每一位保險業的同仁都會和我一樣感到痛心,為現實中個別保險從業人員的不負責任行為而使整個行業遭遇的信用危機感到痛心。要明白,當我們千方百計擴大客戶群的時候,與客戶的交易不是一次性的博弈,而是讓客戶由于購買了保險產品而獲得一種長久的關懷和保障。

董事長在《業務員展業手冊》上寫下了“誠信、勤奮、專業”的題詞,這是對我們每一位業務員的基本要求,在展業時,我們不僅要講誠信,更要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真正地為客戶化解風險。我們的一位業務經理就是這樣,以她的真誠和豐富的保險專業知識打動客戶。7月的一個上午,趙經理接到一個客戶某公司唐總的電話,說自己公司的財產保險快到期了,但是他們準備向其它保險公司投保……掛了電話,趙經理靜靜地站在辦公室,自言自語地說:“一定是我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夠好,一定是的!”想了一會兒,她決定再次去到客戶的公司了解清楚。正當趙經理和唐總在商議著保險事宜時,突然窗外一個響雷打斷了他們的談話,緊接著一陣狂風夾雜著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這時傳真機也傳來了關于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唐總客氣地對趙經理說:“小趙,你先回去吃飯吧,關于保險的事,下次再說。我還要布置防汛工作。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說完就走了。趙經理緊跟其后說:“雖然我們在業務上暫時沒有合作成功,但為客戶提供防災防損工作是我們保險人的天職,我十幾年的保險工作經驗或許能為你們公司的防災防損工作提供一些幫助。飯等忙完了再吃。”然后她就跟著唐總一起認真地檢查公司的每一個角落,憑著豐富的保險專業知識,她提出不少消除安全隱患的措施,一直忙到下午五點。唐總非常感動,說:“我們還不是你們的客戶,你就能這樣幫助我們,如果我們真正成了你們的客戶,一定能得到更多的保障和服務。我相信,在投保準沒錯。”最后的結果大家可想而知。這是我們的員工在實踐中貫徹的“化險為夷,補天愛人”的企業精神的真實體現。趙經理以她的誠信、專業、勤奮獲得成功的同時,也使公司贏得了客戶的認可和好評。

正是每一位人通過自身誠信展業,才逐漸使贏得社會的信任和贊譽;正是每一位人忠誠地實踐著“以更及時、更全面、更專業、更道德的服務”的經營理念,才使在建設中國財產保險第一品牌的理想之路上走得更加穩健。相信通過我們誠信、專業的工作,一定能樹立起保險的優秀品牌,一定可以開創出加輝煌的明天!

查看全文

保險業誠信缺失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誠信處于倫理道德與經濟利益的沖突與摩擦中,誠信缺失已成為中國保險業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目前中國保險業誠信缺失體現于保險供給者、中介者及消費者,保險誠信缺失的根源在于制度的缺陷,使保險市場交易中的誠信行為難以有效的保證和擴展。誠信缺失的影響及誠信的意義,說明應該建立、健全誠信制度。為保證保險業持續、健康地發展,應建立明晰的產權制度和健全的誠信法律制度;培育誠信理念,構建保險業的誠信文化;健全保險監管機制,推行違信懲罰制度,增大失信的成本;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行業自律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信用評級制度的建設。

誠信概念源于道德倫理領域,又在商品經濟的產生與發展中不斷豐富和擴展,成為經濟范疇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誠信被視為道德倫理準則,是對行為的規范要求,是內在誠實品德與外在不欺詐行為的統一。而按照經濟學的視角,誠信作為經濟主體間交往行為的規則及制度,既是道德規范的選擇,又是一種經濟利益的選擇。誠信是經濟主體間在長期博弈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行為規則,它內化為市場交易準則和秩序,外化為法律法規等制度。在保險業的發展中,誠信處于倫理道德與經濟利益的沖突與摩擦中,誠信缺失已成為中國保險業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一、中國保險業的誠信缺失及其根源分析

在保險活動中,保險雙方的任何一方有違誠實信用的舉動,都會導致保險交易受阻,進而影響保險服務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目前,中國保險業的誠信缺失不僅體現于保險合同的雙方當事人、關系人,還體現于保險中介人。

1.保險供給者的誠信缺失。保險供給者即保險市場上提供保險產品的保險公司。由于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及保險業務的專業性強,使保險消費者處在信息不對稱的博弈中,在投保前甚至投保后難以了解保險公司及保險條款的真實情況,如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償付能力及發展狀況、參加保險后能夠獲得的保障程度等,只能憑借主觀印象及保險人的介紹做出判斷,客觀上為保險公司的失信行為創造了條件;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在保險業務中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不及時履行甚至拒不履行保險合同約定的賠付義務,使一些保險消費者喪失了對保險公司的信任;一些保險公司違規經營,支付過高的手續費、給回扣、采用過低費率等惡性競爭行為,損害了保險公司的社會聲譽;對保險人的選擇、培訓及管理不嚴,有一些保險公司誤導甚至唆使保險人進行違背誠信義務的活動,嚴重危害了保險公司的形象;向保險監管機關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和資料等。

2.保險中介者的誠信缺失。保險中介者包括保險人、保險經紀人和保險公估人等。保險中介者的誠信缺失主要表現為以下行為:在其業務中期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阻礙或誘導投保人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等。由于目前我國從事保險業務的人數量眾多、規模龐大,業務素質及道德水準參差不齊,保險中介者的誠信缺失較多地表現為保險人的誠信缺失。不少保險人在獲得更多手續費的利益驅動下,片面夸大保險產品的增值功能,許諾虛假的高回報率,回避說明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甚至誤導投保人,給投保人、被保險人造成經濟損失,引起保險消費者的普遍不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