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方格蔟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0 23:52: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蠶桑方格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蠶桑方格蔟

蠶桑方格蔟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蠶桑;方格蔟;使用

論文摘要利用方格蔟供蠶上蔟作繭,具有省力、清潔、上蔟率高等優點,為加快其推廣普及率,須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包括蔟室蔟具準備、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采繭及注意事項等。

方格蔟是引進日本回轉蔟改進而成的一種先進蔟具,是蠶桑生產蔟具改良的方向,目前在蒙城縣以單片框架式方格蔟應用為主。該種蔟具具有省力、清潔、上繭率高等優點,但對蔟室小環境的要求更為嚴格,近年來推廣普及遲緩。根據工作實踐,筆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1蔟室蔟具準備

(1)蔟室選擇。要通風,坐北朝南,光線均勻,水泥或三合土地面。

(2)蔟片用量。飼養一種蠶種(盒重量按DB34/T056桑蠶種繁育質量標準)需要162孔或156孔方格蔟190~200片。

查看全文

蠶桑方格蔟推廣實用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蠶桑;方格蔟;使用

論文摘要利用方格蔟供蠶上蔟作繭,具有省力、清潔、上蔟率高等優點,為加快其推廣普及率,須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包括蔟室蔟具準備、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采繭及注意事項等。

方格蔟是引進日本回轉蔟改進而成的一種先進蔟具,是蠶桑生產蔟具改良的方向,目前在蒙城縣以單片框架式方格蔟應用為主。該種蔟具具有省力、清潔、上繭率高等優點,但對蔟室小環境的要求更為嚴格,近年來推廣普及遲緩。根據工作實踐,筆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1蔟室蔟具準備

(1)蔟室選擇。要通風,坐北朝南,光線均勻,水泥或三合土地面。

(2)蔟片用量。飼養一種蠶種(盒重量按DB34/T056桑蠶種繁育質量標準)需要162孔或156孔方格蔟190~200片。

查看全文

蠶桑方格蔟推廣實用技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蠶桑;方格蔟;使用

論文摘要利用方格蔟供蠶上蔟作繭,具有省力、清潔、上蔟率高等優點,為加快其推廣普及率,須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包括蔟室蔟具準備、上蔟方法、蔟中管理、采繭及注意事項等。

方格蔟是引進日本回轉蔟改進而成的一種先進蔟具,是蠶桑生產蔟具改良的方向,目前在蒙城縣以單片框架式方格蔟應用為主。該種蔟具具有省力、清潔、上繭率高等優點,但對蔟室小環境的要求更為嚴格,近年來推廣普及遲緩。根據工作實踐,筆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1蔟室蔟具準備

(1)蔟室選擇。要通風,坐北朝南,光線均勻,水泥或三合土地面。

(2)蔟片用量。飼養一種蠶種(盒重量按DB34/T056桑蠶種繁育質量標準)需要162孔或156孔方格蔟190~200片。

查看全文

做好全區蠶桑產業發展工作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宿豫經濟開發區,張家港宿豫工業園區,區各部門、各單位:

目前,國內外繭絲綢市場行情已穩步回升。為搶抓機遇,進一步加快我區蠶桑產業發展,做大優勢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現就做好全區2008年蠶桑產業發展工作通知如下:

一、狠抓擴桑工作,推動產業持續發展

1.明確目標任務。目前桑苗價格較低,市場苗源充足,是擴桑的大好時機。2008年,全區擴桑10600畝,由蠶桑重點鄉鎮完成,其中大興鎮、丁嘴鎮、侍嶺鎮各2000畝,仰化鎮、關廟鎮、新莊鎮各1000畝,來龍鎮600畝,保安鄉、井頭鄉各500畝。

2.強化栽桑舉措。各鄉鎮要及時落實栽桑地塊、籌集栽桑資金、適時組織調苗栽植。堅持連片發展原則,培養蠶桑專業村組和規模大戶,實行集約化生產經營。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積極推動蠶繭加工企業在各鄉鎮與蠶農合作或流轉土地建設規模化蠶桑生產基地,每個企業的基地面積要不少于500畝。2008年,各鄉鎮的零星補植面積不再計入任務完成面積。

3.嚴格栽桑序時要求。各鄉鎮要按照栽桑工作進度要求,在2月底前將栽桑地塊落實到具體村組、田塊和農戶,并將栽桑資金籌措到位,3月中旬調苗栽植,3月底前全面完成栽桑任務。

查看全文

蠶桑局工作總結與思路

在縣委、縣政府及蠶桑產業領導小組的正確領導下,我局緊緊圍繞“政府扶持,企業自主,市場運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發展模式,以桑園基地、小蠶共育、方格蔟推廣、技術服務、項目建設等為抓手,積極推進蠶業科技進步,為促進我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做出不懈努力。2011年被省農業廳經作局評為蠶桑生產先進單位、市文明辦評為年度文明單位和市農業局評為蠶桑生產先進單位。同時,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老干部工作和建議提案辦理工作等均獲得縣先進單位表彰。現將2011年蠶桑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成績

㈠蠶桑生產形勢好轉

1、蠶繭價格回升,養蠶經濟效益明顯。全縣全年實現養種4.3萬張,比去年同期增長5%。全縣蠶繭平均價格達30.5元/公斤,晚秋繭最高價格達44元/公斤,創下歷史最高價位。農戶平均張種收入達1300余元,全縣蠶農售繭收入達5185萬元,比去年增加1800萬元。鎮蠶農養種50張,產繭達4100市斤,收入達6.5萬元,加上小蠶共育全年蠶桑收入超過7萬元。

2、蠶繭單產和質量逐步提升。今年我縣狠抓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指導,蠶繭的單產和質量提升較快。全縣蠶繭平均張種產繭近40公斤,蠶繭繭色白凈,質量優良,上車率達92%以上,解舒率達50%以上,特別是方格蔟蠶繭解舒率達60%以上。

㈡小蠶專育、方格蔟推廣應用力度加大

查看全文

剖析金寨縣養蠶技術發展過程論文

摘要介紹了金寨縣蠶種催青、養蠶方法、上蔟技術、采售繭、消毒防病和養蠶布局的發展歷程,以期為桑蠶飼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桑蠶飼育技術;發展歷程;安徽金寨

金寨縣是安徽省9個重點蠶繭生產縣之一,產業的規模曾連續34年居全省之首,養蠶技術通過幾十年的摸索和創新,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1蠶種催青

解放前蠶農不懂蠶種催青與補催青技術,每年春天桑樹發苞時,農家婦女把蠶種放在胸前暖種,15d左右孵出蟻蠶。1954—1981年,采用木炭加溫,室內四壁噴水補濕。1980年由“漸溫常規催青法”改為“三段簡易催青法”,簡化調溫補濕操作程序。1982年購進2臺電熱加溫補濕器,并配有自動控制裝置。1983年又購進7臺,基本上實現電氣化催青。1987年以后,催青室安裝空調器調節溫度,用自動補濕器調節濕度。催青式具也進行革新,1985年之前,一直采用木條作插種線架放置蠶種進行催青,從1986年開始改用木制催青框,可以放置雙層蠶種,插種簡便速度快,同時提高催青室利用率,且洗刷消毒方便。2006年國家商務部“東桑西移”項目實施,借此機會進行了全自動化蠶種催青室改造,目前蠶種催青實行全自動化操作,紫外線消毒,電腦模擬控制,設定溫濕度室外進行操作[1]。

2養蠶方法

查看全文

抓好新聞報道工作 服務三個文明建設[經驗材料]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發言的題目是:“抓好新聞報道工作,服務三個文明建設”。

今年以來,我們大興鎮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委宣傳部的具體指導下,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突出抓好新聞報道工作作為傳達黨的農村各項方針政策、引導全鎮上下干事創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和反映本地“三個文明”建設新經驗、新成果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取得了較好成績。1-6月份,我們大興鎮共向市級以上新聞單位投稿200余篇,被采用180多篇,其中《宿遷日報》用稿76篇,用稿率達90%以上,受到了區委宣傳部和上級新聞單位的充分肯定。

我們的主要做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是黨委重視,多方支持。及時傳達黨的方針政策和反映本地“三個文明”建設成果,是新聞報道員的重要職責。對此,鎮黨委年初就把新聞報道工作擺上了重要議程,多次開會研究新聞報道工作,加強新聞報道工作的組織領導。為及時捕捉撰寫各類新聞稿件,黨委書記丁必煜同志親自過問,經常與報道員一起研究新聞報道重點,指導采寫技巧,檢查督促投稿,從而形成了黨委書記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報道人員主動抓的良好局面。為讓報道員有諸多渠道和足夠時間采訪撰寫稿件,我們首先為報道員方便工作大開綠燈。在具體操作中,黨委、政府盡可能地讓報道員參加鎮里的各種會議,包括黨委會、三套班子研究工作等重要會議,除了涉及人事安排,一般都要求報道員參加,讓報道員了解和掌握全鎮的工作重點、工作要求,為采寫新聞稿件積累素材。其次為報道員“減負”。在報道員的工作安排上,突出一個“專”字。鎮黨委、政府在正常情況下,不安排,不分配其它工作任務,讓其專職從事新聞報道。今年初,我們在定村人員非常緊缺的情況下,寧愿抽調事業單位女同志定村,也不安排報道員駐村,就連今年幾次大動作計劃生育、植樹造林和最近開展的大病合作醫療資金收繳等突擊性工作,我們也都不隨意調遣,讓其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搞好新聞報道。第三,更換報道設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及時把各種新聞稿件及時快速地投送到各級新聞單位,今年,我們鎮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將原損壞多時的傳真機進行更換,配備了一臺新型傳真機作為投稿專用,同時投資7000余元添置一臺微機,實現與上級新聞單位網絡相溝通,確保新聞稿件及時、準確投送。在此基礎上,為多形式、多樣化做好全鎮的新聞報道工作,前不久,鎮里又投入4000多元,為報道員配備了一臺數碼攝像機,使文字報道與圖片報道并駕齊驅。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是明確任務,實出重點。沒有明確的目標任務,就不能產生內在動力。因此,今年初,我們對新聞報道工作也和經濟工作一樣,下達年內任務指標,簽訂目標責任狀。為確保任務的完成,鎮黨委還將年內指標任務分解到季度、到月份,讓報道員明確每個季度、每個月份的采寫投稿任務。在新聞報道的內容上,我們鎮主要突出以下幾個點。首先是中央和省、市、區作出重大決策后全鎮干群的思想反映,以及貫徹落實情況;其次是全鎮“三個文明”建設涌現的新人新事和取得的新成果,總結的新經驗;三是為群眾傳遞生產經營有關信息。今年3月,市場稻米價格上漲,按說農民作為生產者,理應獲得滿意的收入,可實際上農民根本沒有從糧價上漲中得到實惠。為了弄清實情,黨委書記丁必煜立即讓報道員進入村組農戶家中和糧食流通環節、加工企業搞調查,很快,一篇“稻米價格上漲誰是贏家”的調查報告就被《宿遷日報》經濟觀察欄目刊出和市電臺采用,并被《宿遷日報》評為3月份好稿。蠶桑生產一直是我們大興的一個支柱產業,多年來,由于蠶農一直沿襲草籠營繭的習慣做法,致使蠶繭質量上不去,蠶桑生產的潛在效益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今年春季蠶桑生產中,黨委、政府按照區委區政府要求,下大力氣推廣方格蔟營繭蔟具,結果全鎮使用方格蔟數量僅占發種的30%左右。為了做好草籠蠶繭與方格蔟蠶繭收入比較,引導全鎮蠶農秋季全面使用方格蔟,在春繭采摘上市之后,黨委書記丁必煜再次點題,讓報道員進入全鎮各個蠶繭收烘站點采訪,很快,一篇題為《方格蔟蠶繭叫響春繭市場》的新聞稿件發到各級新聞單位,《宿遷日報》以最快的速度,在農業資訊版頭條位置,一字不漏地全文刊發。

查看全文

蠶桑產業經濟效益提升

1制約蠶桑產業經濟效益的主要因棄

11.1桑園基礎設施較差。喿園的排灌系統和桑樹病蟲害聯防聯治設施都比較落后,機械化設施配備水平也比較低。目前大多數地方通過截斷水源來推動大田種桑,這種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積極地作用,但是對桑園排灌不利。除此之外,桑園的喿樹病蟲害防治難度由于缺乏聯防聯治設施而增大。而且,桑園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勞動效率低下。1.2桑園缺乏正常管理。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勞動力報酬上漲,導致桑園里沒有工人對桑園的土壤、雜草及排水等進行日常管理,導致桑園內出現積水現象,土壤板結和肥效流失現象也日益加重嚴重,桑樹的生長受到了影響,同時抗病能力及抗逆性也在下降。桑葉單位面積的產量和質量連年降低,導致經濟效益下滑。1.3先進實用技術推廣面不大。蠶桑產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采用了大蠶省力化飼育和方格蔟營繭等技術,但是像“十天養蠶法”飼育模式和6連片方格蔟上蔟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的推廣范圍小,覆蓋面積窄。加上在政策上,上級部門政府對桑園聯防聯治和大蠶詞育場地建設不夠支持,也制約著蠶喿規模效益和蠶桑產業效益的提高。

2提離蠶桑產業質置效益的對策

2.1加強桑園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旱治蟲能力。蠶桑產業的基礎在桑園,蠶繭產量和質量的好壞與桑園關系密切。雖然桑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最近幾年有所加強,但是絕大多數的桑園基礎設施建設還相當落后。應該加強桑園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要加強喿園的排灌系統,確保桑園在出現干旱或內澇的時候依然能夠豐收。政府應該出臺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幫助蠶農購買機械翻耕桑園或是給桑樹治病,鼓勵蠶農購買小型農機具,幫助推動桑園機械化操作,提高勞動生產率。2.2加強桑園曰常管理,提高桑園產質量。技術推廣部門要加強對農戶的培訓,在桑樹的樹型養成、修枝、封園、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時期組織培訓班,引導農戶科學規范地管理桑園。告訴農戶如何合理搭配肥料,提高有機肥施用比例,大力推廣專門適合桑樹使用的復合肥。在管理喿園的過程中,盡量較少使用除草劑,按時對喿園進行深耕翻耕,以防土壤板結,對桑樹生長不利,降低產量。2.3推行“民辦公助”式的蠶桑病蟲害防治,提高蠶桑病。蟲害蟲防治效果蠶桑病蟲害防治要實行“民辦公助”的模式,擴大消毒環境和聯防聯治范圍,實行“政府負責藥品、物質,養蠶農戶投人勞動力”的形式,以切實推進蠶喿病蟲害統治防治工作。實行聯防聯治工作應該統一時間、標準和農藥,分戶治蟲。這樣可以節省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達到防蟲治蟲的目的。定期組織農戶打掃衛生,清理垃圾,污水及時排除,雜草鏟除干凈,然后撒上新鮮的石灰粉,提髙蠶室蠶具的消毒效果。2.4推進省力化養蠶技術,提高蠶桑規模效益。提高蠶桑產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推廣簡易蠶室大蠶地蠶育技術,這么做可以有效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可以降低勞動強度。政府要想辦法解決養蠶大戶資金緊缺的問題,播放一定的款項用來搭建簡易蠶室用地,為大蠶地蠶育技術推廣提供物質保障,使蠶桑規模效益最大化。2.5利用桑園多種經營,提高蠶桑綜合經濟效益。近年來,蠶桑經濟效益下滑,面對這種情況開展桑園多種經營。目前,廣西蠶桑產業的生產效益主要停留在“蠶苗”和“生絲”上,有許多產品沒有很好地開發利用,如桑枝、喿葉、桑果、蠶沙等,實際開發利用不足30%。另據農業部門調査統計,2017年廣西栽培桑枝食用菌超過三億棒,產值約10億元,綜合效益很高。可以探索采用桑園間作蔬菜、桑園套作藥材、桑園養殖,綜合開發利用蠶桑副產品前景非常廣闊,桑枝粉可以用來繁育食用菌,桑葉也可以研制成食品、保健品和藥品,走生態綜合經營之路,不斷提髙蠶桑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覃鮮花.充分利用優勢積極穩步地發展蠶業[J].廣西蠶業,2006,21(5):71-73.

查看全文

蠶桑產業工作大會領導講話

同志們:

去年月22日和今年7月9日,縣政府分別召開了全縣優化蠶桑產業布局會和秋蠶生產形勢分析會,這兩次會議基本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縣蠶桑產業發展的思路和工作重心,以實施“”工程(在32個蠶桑重點村建設核心桑園2萬畝,年養蠶2萬張)為抓手,扎實推進蠶桑重點村建設。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效果明顯。為落實縣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抓好年乃至“十二五”期間蠶桑產業工作,我講四點意見。

一、看到年蠶桑產業成績,堅定“十二五”期間發展蠶桑產業的信心

(一)目標任務得以實現。年,蠶桑產業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全縣產鮮蠶繭151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比上年77.5噸蠶繭增長95%。

(二)養蠶農戶有所增加。通過組織、引導、培訓等措施,引導種桑戶發展養蠶生產,春、秋兩季養蠶總戶數達到1854戶,比上年1530戶增加324戶,增長21%。

(三)產業基礎得到鞏固。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核心桑園得到鞏固。31個蠶桑重點村調撥優質嫁接桑苗480萬株,通過新建、補植、改造等方式推進核心桑園建設,桑園質量和規模得到進一步提高。對重點村桑園進行核查,15731畝核心桑園基本兌現了退耕還林補貼。二是蠶桑重點村得到鞏固。通過實施“3222”工程,32個重點村除1個村淘汰外,其余重點村的桑園、蠶繭產量均得到明顯提高,并且有7個村的桑園面積達到600畝、年產繭達到5噸以上。三是養蠶設施不斷完善。組織220個養蠶戶新建(改造)養蠶專用房7100平方米,并配套了相應的蠶具及設備,改善了養殖條件,提高了蠶繭質量。六郎鄉羅坡埡村組織種桑戶建設養蠶專用房18間430平方米,解決了消毒防病不徹底、采桑葉費工費時、桑園管理不方便等難題,今年全村發放蠶種145張、產蠶繭5062公斤、平均售價達到31.2元/公斤,全村種桑養蠶積極性高漲。四是生產效益得到提高。全年發放蠶種5000張,產繭151噸。發種張數比去年減少了76張,但產繭量增加73.5噸,平均單產由去年的11公斤提高到30.4公斤,實現養繭收入460萬元,基本達到了干部滿意、群眾放心。

查看全文

蠶桑局發展提升活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開展發展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服務大局,我局結合自身實際,特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縣委十五屆十三次全會提出的“主攻礦業經濟、做大中心城市、全力以赴上項目、鐵心硬手優環境,財政收入三年翻番,綜合實力位列全市第一方陣”戰略部署和縣委、縣政府提出“主攻產業、決戰工業,五年實現工業300億”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促進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蠶業發展。以“十百千”蠶桑工程為載體,積極實施科技興蠶戰略,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提高蠶桑產業綜合生產能力,優化產業布局,健全蠶桑產業化保障體系,鞏固蠶桑特色產業的地位,實現傳統蠶業向現代蠶業轉變,努力促進蠶農增收、財政增長、企業增效,為實現全國蠶桑先進縣的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產業支撐。

二、活動主體

局機關各站股室、下屬繭絲企業、蠶桑生產合作社及基層蠶桑站全體工作人員。

三、工作重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