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外陰消毒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1 16:16: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產科外陰消毒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產科外陰消毒

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方法論文

關鍵詞:兩種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方法比較

產科外陰消毒是產科檢查和分娩前最常用的外陰皮膚消毒操作,消毒液經過不斷地研究也不斷變化著,從常用的低效消毒劑(1‰新潔爾滅〈1〉等)到目前常用的高效消毒劑(點爾康PVP碘伏等)。但操作流程始終不變,目前我院和各大醫(yī)院的產科主要按照《臨床護理指導》第219頁所示的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流程〈2〉進行臨床操作。但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蔽端,故我院產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調查和研究,盡可能達到既利于病人又利于實際工作,以供大家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文選用產婦60名,均為初產首次進行產科外陰消毒者,并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30例。兩組孕婦所用的消毒液均選用點爾康PVP碘伏(簡稱碘伏)含有效碘0.5%,主要成分進口PVP-I(1998)滬衛(wèi)消證(XD)字第010號。一組(標準組)采用常規(guī)產科外陰消毒〈2〉流程操作,即先用皂球清潔外陰部共三遍,然后用溫開水沖去皂水,再用一清潔干棉球擦干水跡,最后用碘伏紗球消毒外陰部三遍,順序為:小陰唇、大陰唇、陰阜、左右大腿內上1/3、會陰、左右臀部和肛門周圍,注意消毒范圍不得超過前一次的消毒范圍,同時防止沖洗液流入陰道;另一組(對照組)直接用碘伏紗球消毒外陰部三遍,消毒順序和注意事項同前一組。兩組孕婦均在消毒前后均各取會陰體和會陰側切范圍用無菌棉簽取樣送細菌培養(yǎng),并比較細菌培養(yǎng)結果進行分析。

1.2方法

查看全文

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方法論文

關鍵詞:兩種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方法比較

產科外陰消毒是產科檢查和分娩前最常用的外陰皮膚消毒操作,消毒液經過不斷地研究也不斷變化著,從常用的低效消毒劑(1‰新潔爾滅〈1〉等)到目前常用的高效消毒劑(點爾康PVP碘伏等)。但操作流程始終不變,目前我院和各大醫(yī)院的產科主要按照《臨床護理指導》第219頁所示的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流程〈2〉進行臨床操作。但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蔽端,故我院產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調查和研究,盡可能達到既利于病人又利于實際工作,以供大家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文選用產婦60名,均為初產首次進行產科外陰消毒者,并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30例。兩組孕婦所用的消毒液均選用點爾康PVP碘伏(簡稱碘伏)含有效碘0.5%,主要成分進口PVP-I(1998)滬衛(wèi)消證(XD)字第010號。一組(標準組)采用常規(guī)產科外陰消毒〈2〉流程操作,即先用皂球清潔外陰部共三遍,然后用溫開水沖去皂水,再用一清潔干棉球擦干水跡,最后用碘伏紗球消毒外陰部三遍,順序為:小陰唇、大陰唇、陰阜、左右大腿內上1/3、會陰、左右臀部和肛門周圍,注意消毒范圍不得超過前一次的消毒范圍,同時防止沖洗液流入陰道;另一組(對照組)直接用碘伏紗球消毒外陰部三遍,消毒順序和注意事項同前一組。兩組孕婦均在消毒前后均各取會陰體和會陰側切范圍用無菌棉簽取樣送細菌培養(yǎng),并比較細菌培養(yǎng)結果進行分析。

1.2方法

查看全文

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方法護理論文

關鍵詞:兩種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方法比較

產科外陰消毒是產科檢查和分娩前最常用的外陰皮膚消毒操作,消毒液經過不斷地研究也不斷變化著,從常用的低效消毒劑(1‰新潔爾滅〈1〉等)到目前常用的高效消毒劑(點爾康PVP碘伏等)。但操作流程始終不變,目前我院和各大醫(yī)院的產科主要按照《臨床護理指導》第219頁所示的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流程〈2〉進行臨床操作。但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蔽端,故我院產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調查和研究,盡可能達到既利于病人又利于實際工作,以供大家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文選用產婦60名,均為初產首次進行產科外陰消毒者,并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30例。兩組孕婦所用的消毒液均選用點爾康PVP碘伏(簡稱碘伏)含有效碘0.5%,主要成分進口PVP-I(1998)滬衛(wèi)消證(XD)字第010號。一組(標準組)采用常規(guī)產科外陰消毒〈2〉流程操作,即先用皂球清潔外陰部共三遍,然后用溫開水沖去皂水,再用一清潔干棉球擦干水跡,最后用碘伏紗球消毒外陰部三遍,順序為:小陰唇、大陰唇、陰阜、左右大腿內上1/3、會陰、左右臀部和肛門周圍,注意消毒范圍不得超過前一次的消毒范圍,同時防止沖洗液流入陰道;另一組(對照組)直接用碘伏紗球消毒外陰部三遍,消毒順序和注意事項同前一組。兩組孕婦均在消毒前后均各取會陰體和會陰側切范圍用無菌棉簽取樣送細菌培養(yǎng),并比較細菌培養(yǎng)結果進行分析。

1.2方法

查看全文

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方法比較研究論文

關鍵詞:兩種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方法比較產科外陰消毒是產科檢查和分娩前最常用的外陰皮膚消毒操作,消毒液經過不斷地研究也不斷變化著,從常用的低效消毒劑(1‰新潔爾滅〈1〉等)到目前常用的高效消毒劑(點爾康PVP碘伏等)。但操作流程始終不變,目前我院和各大醫(yī)院的產科主要按照《臨床護理指導》第219頁所示的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流程〈2〉進行臨床操作。但我們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蔽端,故我院產科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調查和研究,盡可能達到既利于病人又利于實際工作,以供大家探討。現(xiàn)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和方法1.1臨床資料本文選用產婦60名,均為初產首次進行產科外陰消毒者,并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30例。兩組孕婦所用的消毒液均選用點爾康PVP碘伏(簡稱碘伏)含有效碘0.5%,主要成分進口PVP-I(1998)滬衛(wèi)消證(XD)字第010號。一組(標準組)采用常規(guī)產科外陰消毒〈2〉流程操作,即先用皂球清潔外陰部共三遍,然后用溫開水沖去皂水,再用一清潔干棉球擦干水跡,最后用碘伏紗球消毒外陰部三遍,順序為:小陰唇、大陰唇、陰阜、左右大腿內上1/3、會陰、左右臀部和肛門周圍,注意消毒范圍不得超過前一次的消毒范圍,同時防止沖洗液流入陰道;另一組(對照組)直接用碘伏紗球消毒外陰部三遍,消毒順序和注意事項同前一組。兩組孕婦均在消毒前后均各取會陰體和會陰側切范圍用無菌棉簽取樣送細菌培養(yǎng),并比較細菌培養(yǎng)結果進行分析。1.2方法兩組均進行消毒前后局部采樣送驗細菌培養(yǎng),并進行結果分析。2結果分析兩組孕婦在消毒前檢出的細菌均檢出各種細菌生長,如有大腸桿菌、糞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桿菌、陰溝桿菌、糞產堿桿菌、革蘭氏陽性桿菌和革蘭氏陰性桿菌等。兩組孕婦在兩種方法消毒后局部送檢細菌培養(yǎng)結果均未檢出細菌生長。分析其原因,主要可能與過去所用的消毒劑為低效消毒劑(新潔爾滅為主),現(xiàn)在所用的消毒劑為高效消毒劑(碘伏為主),后者即使在減去部分環(huán)節(jié)也能達到有效的消毒作用。3討論3.1標準組存在的一些弊端有關研究指出,即將進行各種手術的病人中約70.0%的個體將會出現(xiàn)焦慮性反應,臨近手術前夕,50.0%左右會有暫時的恐懼感。即將分娩的婦女的心理反應基本類同(3)。而標準組由于在會陰消毒操作中多三次皂球擦洗、一次溫水沖洗和一次清潔干棉球擦干等操作,加上操作時可能造成的引起的器械撞擊聲,冬天時皂球無法加熱可能造成的冷刺激,腰背部衣服可能被沖洗水沖濕等造成的不良刺激,都可能加重分娩的婦女的焦慮性反應。美國Crandon醫(yī)師認為,焦慮較重的產婦往往伴有分娩并發(fā)癥。因此,減輕焦慮成為產程護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4)。如何減少不必要地操作,減輕不良的刺激,以防分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3.2對照組的有利一面3.2.1對產婦有利方面首先由于減少產婦的不適感,如冬天冷皂球反復擦洗的冷刺激等;其次可避免產婦腰背部衣服的潮濕,保持干臊,增加舒適度;再則可減少對產婦的不良刺激,如鑷子的撞擊聲等。3.2.2對護理人員的有利方面首先相對減少外陰消毒操作的繁瑣,使工作強度的相對減輕;其次縮短一半的外陰消毒時間。使護理人員更力注于對產婦的心理護理,使產婦能及時運用有效的方法控制焦慮,消除產婦的焦慮性反應,使其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順利通過分娩過程。3.2.3對節(jié)約衛(wèi)生醫(yī)療資源的有利方面由于對照組的外陰消毒減少了步驟,同時也減少了紗球的使用,節(jié)約了紗球,也間接節(jié)約了紗球制作的人工。另外又節(jié)約了皂液的配制和消毒,也節(jié)約了醫(yī)療費用。2.3碘伏的性能特點和優(yōu)點點爾康PVP碘伏又稱無痛碘(簡稱碘伏)為高效消毒劑,可以殺滅一切微生物,尤其對細菌繁殖體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快速殺滅作用,對組織無刺激,性能穩(wěn)定,安全可靠,廣泛用于皮膚粘膜消毒。在使用過程中,病人無其它消毒劑類似的刺激痛。但注意對嚴重的碘過敏者慎用,我院近幾年使用中未發(fā)生一例過敏。4小結本文通過對兩種產科外陰消毒操作方法的比較和分析,認為兩種消毒方法在消毒效果上無差異,而且對照組的外陰消毒操作方法有諸多的優(yōu)點,便于實際臨床操作,可望對臨床護士工作給與一定幫助。但標準組的常規(guī)操作并不是完全否定,在必要時還是需要的,如在產婦肛門周圍有糞便時、外陰分泌物較多時等。在實際工作中應靈活應用,但原則是盡可能減少不良刺激的同時,保證消毒的效果,使產婦在心理上、生理上的舒適感不斷增加,順利通過人生這一重要事件——分娩。參考文獻:(1)上海市衛(wèi)生局醫(yī)政處和上海市醫(yī)院等級評審委員會編印.護理學基礎知識.1992,14(2)王玲娣主編.臨床護理指導.上海:上海市衛(wèi)生局,1994.219(3)《臨床產科學》編委會主編.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66-77(4)鄭修霞主編.婦產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61

查看全文

婦產科陰道炎治療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婦產科對陰道炎的臨床治療方法,并展開探討。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三年來收治的陰道炎患者6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與治療方法,評定婦產科陰道炎的治療效果。結果經過對60例患者實施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均有所改善,痊愈25例,顯效33例,無效2例,取得96.6%的治療總有效率。討論陰道炎是婦產科較為常見的女性疾病,針對患者病情采取對癥治療,效果顯著。

【關鍵詞】婦產科;陰道炎;臨床;治療效果

陰道炎是臨床常見的婦產科疾病之一,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當患者發(fā)生陰道炎后,會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陰道粘膜炎癥以及粘膜下結締組織炎癥,首先陰道分泌物增加、白帶異常、外陰瘙癢,少數(shù)患者還會出現(xiàn)外陰以及陰道口充血等[1]。目前,婦產科臨床對陰道炎分型主要包括細菌性陰道炎、念珠菌外陰陰道炎、滴蟲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以及嬰幼兒外陰陰道炎。陰道炎患者的傳統(tǒng)治療主要是采用藥物及陰道塞藥治療,長期陰道炎存在對患者的身體以及心理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陰道炎的臨床治療效果,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對患者進行傳統(tǒng)治療時,配合其他治療手段,提升臨床治愈率。本次研究為分析婦產科對陰道炎臨床治療方法,并展開探討,詳細內容見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三年來收治的陰道炎患者6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60例患者年齡最小22歲,最大49歲,患者平均年齡為(34.2±2.8)歲。經院初步檢查后,陰道炎類型包括細菌性陰道炎28例,滴蟲陰道炎22例,念珠菌陰道炎10例。患者最長病程1.2年,最短病程2個月,平均病程(4.5±1.2)個月患者臨床上不同程度伴有腹痛、性交痛、異味、白帶增多等癥狀,部分患者伴有尿痛、尿頻癥狀,無月經異常患者。

查看全文

婦產科護理感染問題處理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醫(yī)療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5年收治的10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對照組,并在獲得患者對研究的知情同意后收集病歷資料,其中年齡范圍在26-4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23±5.16歲,婦科患者47例,產科患者53例;將本院2016年收治的10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此次的觀察組,并在其知情同意后收集整理病歷資料,年齡范圍在25-41歲之間,平均年齡33.25±5.41歲,婦科患者51例,產科患者49例。兩組婦產科患者均無心血管和其他器官的重大疾病,均無精神和智力障礙。應用統(tǒng)計學工具對這兩組婦產科患者的年齡、疾病分類和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婦產科患者在入院后按照常規(guī)護理提供臨床服務,包括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病情觀察以及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婦產科患者在入院后根據(jù)感染分析制定的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做好護理操作中的消毒工作,護士應做好手衛(wèi)生,佩戴口罩和手套。進行侵入性操作時,確保相關器械處于消毒無菌狀態(tài)。②加強護理人員的執(zhí)業(yè)能力,注意臨床護理操作的規(guī)范性,掌握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加強護士對感染風險意識[4]。保持病房內環(huán)境的舒適,定期進行消毒,室內通風。③健康教育的對象不局限于患者本人,應包括患者家屬和探視者。告知患者保持自身的衛(wèi)生,清洗外陰,減少外陰傷口的感染。家屬和探視者需經消毒后方能開始進入病房。指導患者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提高其對病原體的抵抗力。④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排解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使其保持積極的治療心態(tài)[5]。

1.3觀察指標

查看全文

婦產科會陰切口愈合不良原因與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導致婦產科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常見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婦產科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5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相關原因的分析總結,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結果本研究中,有36例患者是由于會陰切口感染導致愈合不良,占比為70.5%,其中10例患者為原有的陰道炎癥誘發(fā)感染;另有35例患者發(fā)生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為切口裂開,占比為%。結論切口感染、切口裂開是導致婦產科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當著重加強改進縫合技術,做好產后指導,把握好手術指征等等,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情況的發(fā)生率。

【關鍵詞】婦產科;切口愈合不良;原因;護理措施

會陰切開縫合術在產科較為常用,其目的是擴大外陰切口,加快分娩進程,同時避免嚴重的會陰撕裂。多數(shù)接受會陰切開縫合術的產婦通常能夠達到切口的一期愈合。但是也有部分產婦會出現(xiàn)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情況。為了減少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有必要加強對相關原因的分析,從而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對策,使產婦能夠在產后得到盡快恢復。本研究對婦產科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以及護理對策進行了總結探討,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婦產科自然分娩過程中接受會陰切開縫合術并出現(xiàn)切口愈合不良情況的11例患者,年齡23~37歲,平均(27.8±2.5)歲;其中初產婦與經產婦人數(shù)分別為8例(72.7%)、3例(27.3%)。

查看全文

宮頸癌放療病人護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宮頸癌病人放射治療全程護理干預措施以及實施護理過程中安全管理對策。方法對195例宮頸癌病人行體外+腔內放射治療的同時,加強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指導、飲食護理和放射性直腸炎、放射性膀胱炎的護理以及安全管理。結果195例宮頸癌病人經體外+腔內放射治療及護理,原發(fā)病灶得到有效控制,明顯減輕了并發(fā)癥帶來的不適與痛苦,提高了護理質量,護士的自我防護意識也大大提高。結論對放射治療的全程護理干預及安全管理對策行之有效。

【關鍵詞】宮頸腫瘤;放射療法;護理;安全管理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nursingmeasureandsafety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throughoutradiotherapyforpatientswithcervixneoplasm.Methods195casesofcervixneoplasmunderwentradiotherapyinvitroplusintraperitoneapl,accompaniedwithmorementalcare,healtheducationanddietaryinstruction,moreintensivecareofradioactivityrectitisandcystitis.Thesafetymanagementwasspeciallyfocused.ResultsAllthe195casesachievedeffectivecentralthroughradiotherapyandintensivecare,withradiationcomplicationsremittent.Meanwhile,thenursingstaff’sself-protectingconceptstrengthened.ConclusionNursinginterventionandsafetymanagementthroughouttheradiotherapyareeffective.

【Keywords】cervixneoplasm;radiotherapy;nursingcare;safetymanagement

宮頸癌是我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而放射治療是宮頸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以腔內照射配合體外照射的方法應用最普遍,其適應范圍廣,療效好[1]。目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對保護自己的就醫(yī)權意識很強,對醫(yī)療質量、護理質量、服務質量、醫(yī)療護理安全,其法律觀念、經濟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因此,對放療病人加強護理及安全管理尤為重要。現(xiàn)將我科2003年7月~2005年6月收治的195例宮頸癌放療病人的護理及安全管理情況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查看全文

婦產科護理感染危險因素及對策

【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患者在護理中引起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相應對策。方法對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該院婦產科收治的28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住院護理中的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感染情況、感染率、感染部位及感染年齡分布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探討婦產科護理中感染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結果2800例患者中發(fā)生感染65例(2.32%),感染部位由高至低依次為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創(chuàng)口,感染率分別為60.00%(39/65)、30.77%(20/65)、13.85%(9/65)。基礎疾病、住院時間對醫(yī)院內感染有顯著影響。結論婦產科護理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感染,呼吸、泌尿系統(tǒng)感染率最高,對此現(xiàn)象,應加強對婦產科護士的培訓,規(guī)范操作,有效提高護理質量,降低患者感染率。

【關鍵詞】婦產科,醫(yī)院;感染;護理;危險因素;回顧性研究

婦產科是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較靠前的科室之一,婦產科感染嚴重威脅著患者健康及預后,增加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加大了衛(wèi)生資源耗費,甚至引起醫(yī)療糾紛等[1]。降低婦產科感染率日益受到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的重視。婦產科護理過程中感染問題也備受相關護士關注,應提高護理質量,分析患者的感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28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對住院護理中的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感染情況、感染率、感染部位及感染年齡分布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婦產科收治的28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婦科收治患者1874例,年齡15~71歲,平均(37.00±5.68)歲;產科收治患者926例,年齡18~34歲,平均(24.00±4.73)歲。根據(jù)醫(yī)院內感染登記和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排除泌尿、呼吸系統(tǒng)疾病。1.2方法。醫(yī)院內感染診斷標準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2001年頒布的《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及根據(jù)患者各種化驗結果、醫(yī)生和護士的記錄,回顧性分析住院護理中的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感染情況、感染率、感染部位、年齡、住院時間等。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婦產科護理中感染問題探析

【摘要】目的深入探討婦產科護理中感染相關問題。方法對我院婦產科2016年8月到2017年7月945名住院病人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結果產科、婦科的感染率依次是3.8%與4.5%;產科、婦科感染病人住院時間平均長于沒有感染的病人,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引起婦產科病人出現(xiàn)感染的原因十分復雜,可借助加強培訓護理人員的方式,大幅降低病人的感染率,最終幫助病人盡快康復。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感染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標準,從而對醫(yī)院護理方法與質量有了更高要求。但是,當前很多醫(yī)院婦產科感染問題普遍存在。針對這一情況,要想大幅減少婦產科病人出現(xiàn)感染的幾率,本研究將我院婦產科2016年8月到2017年7月945名住院病人進行了調查與分析,結合各種感染類型,提出了對應的干預措施。現(xiàn)將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我院婦產科2016年8月到2017年7月945名住院病人。其中,婦科病人628名,年齡在17--71歲,平均年齡(41.9±10.6)歲;產科病人317名,年齡在18--38歲,平均年齡在(25.1±7.7)歲。所有研究對象在入院時均做了相關檢查,都沒有泌尿系統(tǒng)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