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3 12:22: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抽水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船閘抽水檢修設計方案分析

摘要:文章羅列了邵伯三號船閘在檢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了修理建議和具體的檢修項目,以供參考。

關鍵詞:船閘;抽水;檢修

1.工程概況

邵伯船閘是京杭運河蘇北段由南向北的第二個梯級控制樞紐,常年有l0多個省市的運輸船舶從這里通過,運行十分繁忙。其中三號船閘于2012年8月8日投入試運行,船閘為Ⅱ級船閘,設計最大船舶等級為2000噸,船閘尺度為23米×260米×5米(口門寬×閘室長×檻上水深)。船舶年通過量達1億噸,建成至今已安全運行30萬多個閘次。上、下閘首及閘室均為整體鋼筋混凝土塢式結構,上、下游均為鋼質三角閘門和鋼質平板閥門。閘閥門啟閉機均采用液壓直推式啟閉機。邵伯三號船閘運行任務繁重,自建成通航后,還未進行過抽水檢修。由于長年24小時不間斷運行,船閘目前出現了許多問題:(1)下游閘門從交付使用至今一直存在比較嚴重的漏水現象,包括閘門底、邊縫和中縫都有漏水。(2)下游右岸閘門的門頭跳動7.5毫米,閘門門葉中點跳動5毫米,遠大于規范允許值。專業維修人員在調整下右閘門跳動時,頂樞拉桿前段制動螺母用盡了各種辦法不能松動,閘門跳動一時無法調整。(3)下游右岸閘門在運行時時常出現震動和響聲,特別是在接近關到位位置容易出現異常。每當出現震動和響聲時,閘門電機電流在15安左右(電機11千瓦,額定電流22安),泵站壓力5-8MPa(系統最大工作壓力17MPa),運行一段時間,響聲和震動會逐漸消失。(4)下游閘門關閉后在閘室漲水過程中下游閘門門頭尼龍板間距不斷變大,至漲水結束間距增大10毫米左右,左右岸閘門油缸活塞桿分別縮進1-2毫米。(5)閘室兩側減壓井水位在上游常水位7.0米時,減壓井內水位都在9.0米。(6)閘門加油裝置油管損壞,回油管沒有出油。為改善船閘技術狀況,保證船閘安全運行,需對邵伯三號船閘實施抽水檢修。這些“老毛病”有望通過此次大修得以解決。

2.邵伯三號船閘出現的問題原因初步分析

邵伯三號閘建成后已連續運行多年,目前下游右岸閘門跳動量很大,一時無法現場調整,閘門出現異常震動和響聲,漏水嚴重,閘門門檻出現磨槽(水下檢查發現)等情況,主要的原因有:閘門頂樞軸套、底樞蘑菇頭及帽的磨損,以及閘門止水損壞漏水,造成了以上問題的出現。閘門的安裝精度差,如頂底樞同軸度大也會引起閘門門頭跳動量大。對于減壓井水位偏高的問題,主要原因可能是排水管局部堵塞或者損壞造成??刹檎叶氯恢茫柰ㄐ蘩砼潘苈?。在閘室抽水檢修時需進行抽水降低減壓井水位措施,抽水檢修時可利用水下機器人等先進手段探測減壓井和管道,分析找出水位居高不下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在船閘抽水檢修時也可采用多點局部抽水方式進行墻后水排除。

查看全文

巖土勘探抽水方法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工程技術的日新月異,高樓大廈及地下工程越來越多。為適應地下停車場和地下設施的需要,深基坑及地下隧道在工程建設中越來越普遍。隨著深基坑的日益增多,地下水的評價和治理越來越重要。規范中明確規定:當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在基坑開挖過程中需要對地下水進行治理(降水或隔滲)時,應進行專門的水文地質勘察。為了提供較準確的水文地質參數,往往需要進行抽水試驗等現場水文地質試驗。

1抽水試驗方法的選擇

抽水試驗的方法有多種,可結合工程特點、試驗目的、對水文地質參數的精度要求及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等因素合理選擇。巖土工程勘察中的抽水試驗多采用單孔或帶1~2個觀測孔的穩定流抽水試驗。抽水試驗的鉆孔直徑宜為D≥O.01M(M為含水層厚度),或利用適宜半徑的工程地質鉆孔。抽水孔深度的確定與試驗目的和地層條件有關,對完整井,一般要求鉆孔深度達到試驗含水層底板以下3-5m以上。根據進水條件,抽水孔可分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完整井揭穿整個含水層并在整個含水層厚度都能進水(一般情況下,揭穿含水層厚度達2/3以上,并在該厚度含水層上都能進水的井亦可視為完整井):非完整井是未揭穿含水層,或雖揭穿含水層,但僅在部分厚度上能進水的井。抽水量和水位降深應根據工程性質、試驗目的和要求確定。

2抽水試驗的步驟及技術要求

2.1設備儀器的準備

抽水試驗的設備儀器包括抽水設備、水位計、流量計、溫度計等。抽水設備常用的為抽筒、水泵及空壓機等;水位計常為測鐘、電測水位計及浮子式自動水位儀;流量計可根據預計水量及現場條件選用,常用的為三角堰、矩形堰、梯形堰、量簡、流量箱、孔板流量計等;水溫計常用溫度表、帶溫度表的測鐘、水溫儀等。

查看全文

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泵教案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活塞式抽水機的原理和工作過程。

2.了解離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3.了解抽水設備應如何選用。

(二)教學重點活塞式抽水機的原理。

(三)教學難點活塞式抽水機的抽水高度。

查看全文

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造價探究

摘要:在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造價中,存在的影響因素很多,這些影響因素無疑給企業造價控制帶來了消極影響。所以,對電站建設管理者而言,應善于解決其中所存在的影響因素,積極開展好造價控制工作,從而真正推動自身獲得不斷發展與進步。本文以浙江縉云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造價影響因素分析為出發點,著重探討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造價控制的措施。

關鍵詞: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造價;影響因素;控制;措施

我國目前抽水蓄能電站在運、在建規模分別達到1923萬千瓦、3015萬千瓦,而且“十三五”期間將新開工抽水蓄能容量6000萬千瓦,到2020年我國抽水蓄能運行裝機容量預計達到4000萬千瓦。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國家對環保、水保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員工資步步高升,鋼材水泥等大宗材料壓產能造成價格猛漲,給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帶來一定挑戰。面對市場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就如何增強自身競爭實力、如何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造價,已經成為許多抽水蓄能電站建設者所著重關注的話題。對此,在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工程中,務必要做好造價控制工作,并針對其中所存在的影響因素,及時抑制影響因素的產生,從而使造價控制成效能夠得以凸顯,以保障自身的健康持續發展。浙江縉云抽水蓄能電站位于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距杭州市、麗水市直線距離分別為200Km、25Km,負責建設的抽水蓄能電站設計總裝機180萬千瓦,項目建設總工期75個月,計劃2017年開工。上水庫位于大洋鎮,下水庫位于方溪鄉,電站建成后主要承擔浙江電網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及事故備用等任務。

一、浙江縉云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造價影響因素分析

以浙江縉云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造價影響因素來說,其中主要影響因素包括設計影響因素、技術措施影響因素、招標采購因素影響、完工結算工作造價控制、融資管理因素控制、竣工決算與造價控制因素材料、設備環節的影響因素、人為因素以及制度因素等。對此,應主動分析上述影響因素,及時分析出影響因素的產生原因,以期徹底去除影響因素,保證造價控制。下面詳細介紹浙江縉云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招標設計階段造價影響因素,詳細內容主要體現如下:其一,設計工作造價控制因素。設計工作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很大,設計工作中的造價控制主要體現在技術與經濟的結合上,既要滿足技術先進,又要滿足經濟合理和節約投資。其二,技術措施影響因素。籌建期工程、大壩主體工程、廠房、引水系統、機電部分、房屋建筑等都是縉云抽水蓄能電站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現場地質條件,合理設置施工次序,優化設計,房屋建筑永臨結合都可以結余而工程投資、減少資源浪費。其三,招標采購結算造價控制因素。招標采購階段是整個工程進行控制的關鍵環節。為保證工程項目按著既定目標實施,選擇實力雄厚、信譽優良的施工承包商至關重要。其四,移民征地因素。做好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對保證工程順利開展、造價有效控制和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移民規劃范圍、工地時間、移民安置費用支付計劃等都是影響移民費用的因素。其五,融資管理因素。蓄能電站投資資金的80%左右依靠融資,數量巨大,融資利率、融資時間、資金供應節奏等都會對財務費用造成重大影響。其六,人員及人工因素。工程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高低,施工隊伍組織管理能力高低,也是影響工程造價的重要因素。其七,制度因素。在開展造價工作時,制度因素也為影響造價控制的一項主要因素。制度的缺失,不但會產生混亂施工現場,甚至還會出現一些安全問題,嚴重影響到現場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影響到工程造價工作的開展。

二、浙江縉云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控制造價的措施探究

查看全文

抽水蓄能電站設計方案

1抽水蓄能電站的作用

抽水蓄能電站屬于一種有效的電網調峰設施,其運行時的主要特征為:(1)可以迅速地啟停,且快速地對急劇發生變化的負荷作出反應,適用于黑啟動、系統調頻、無功調節、快速對負荷進行跟蹤等輔助性的功能中。(2)除了可以提供給系統峰荷電能,還能幫系統消除低谷電能[1]。由此可見,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對于電力系統穩定、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抽水蓄能電站以水泵抽水方式把電力系統內多余的電能轉成上水庫水勢能,隨后在電力系統需要的時候,經水輪發電機把勢能轉成電能。在通常情況下,抽水蓄能電站具備下水庫、上水庫、高地、高壓引水系統、低壓尾水系統以及抽水蓄能機組等,其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

2工程概況以及抽水蓄能電站施工供電接入系統設計概述

2.1工程概況。如今某地水電調峰的能力約為2000MW,很多時候都不符合當地需求。因此,為了確保當地電網可以穩定、安全地工作,亟需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經過深入探討,當地政府規劃建設抽水蓄能電站1座,裝設300MW相關機組共4臺。2.2設計方案選擇及優化注意事項。(1)設計方案應當具備較強的靈活性,同時在符合技術標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投資。(2)方案中供電接入系統需要有科學的潮流流向,以便保證電力在高峰期也能被安全、穩定地輸送出去;同時確保低谷抽水靈活簡便,能夠符合電力系統穩定、安全的運行需求。(3)方案應保證發電廠可以方便地管理抽水蓄能電站。(4)方案需要便于對電網接線以及電壓等級等進行簡化。(5)方案應當與當地整體電網的發展方向相符合。2.3設計方案選擇及優化主要思路。有關部門在對各種方案進行比選時,需要綜合考慮工程總體造價、接入點、潮流、電壓等級以及線路整體的路徑等。

3方案具體設計

3.1選擇接入點。經過實地勘察,此工程周邊有5座變電站,規格分別為220kV的變電站2座(A、B站),1000kV的變電站1座(C站)以及500kV的變電站2座(D、E),且每一座變電站都接入間隔供電廠。經過調查分析,其中A站周邊電量已經處于平衡狀態,如果抽水蓄能電站被接入到此220kV的變電站,極易致使電力外送的容量受到限制,所以優先將此變電站予以排除。3.2方案制定。設計人員按照當地實際狀況,設計出以下四種設計方案:(1)從電站中直出220kV的線路3回,其中2回被接入到500kV的D變電站,另外1回被接入到220kV的B變電站,其線路的長度是42km以及51㎞,且導線的截面為LGJ-2×630㎜2。(2)從電站中直出500kV的線路2回,被接入到C變電站的500kV一側,其線路的長度是49㎞,且導線的截面為LGJ-4×400㎜2。(3)從電站中直出500kV的線路2回,被接入到500kV的E變電站,其線路的長度是53㎞,且導線的截面同(2)。(4)從電站中直出500kV的線路2回,被接入到500kV的D變電站,其線路的長度是51㎞,且導線的截面同(2)。3.3比選方案。3.3.1投資總額。經過計算可知,四種方案的投資總額分別為26013萬元、24166萬元、25633萬元以及23467萬元,方案(1)投資總額最多,方案(4)投資總額最少。3.3.2短路電流。經過實地勘察可知,當地水平最高的短路電流為500kV的網架短路電流,為了確保輸電穩定、安全,還需要對當地短路電流加以有效限制。經過設計調查可知,方案(3)短路電流達到極限,若采用此方案,需要對短路電流加以限制。當前我國最常用的限制方式為“電網解環”[2]。需要注意的是,若采用“電網解環”,會增加一定程度的投資總額。3.3.3潮流的整體分布。經過有關人員的調查、統計和計算可知,各個方案整體的分布潮流都比較合理、科學,無“線路過載”隱患,然而方案(2)會在某些時候接近輸送線路極限功率,若用此方案,有關部門為了避免突破輸送線路極限功率,就應當采用相應的控制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加投資總額。3.3.4工程實施方式。對于(1)方案而言,其接入線路的路徑類似方案(4),然而需要跨越3次河流,同時還需要跨越高速公路,沿途主要的地形多為丘陵以及山區,占比分別是66%與35%。相比于其他方案,此方案線路的總體長度最長,且具備最大的工程量。對于(2)方案而言,其一共有12回的出線,其中僅有2回能夠讓抽水蓄能電站進行接入,然而接入的難度非常大,加之經過勘測,若想接入此2回,需要使周邊其余4回的線路進行停電才能順利施工,這極易影響當地的整體電網運行。對于(3)方案而言,其接入的線路會跨越1條河、3條高速公路以及5條單回的線路,加之存在占比為45%的山區地形,使得實際施工會存在許多難題。對于(4)方案而言,其接入的線路需要繞過1座縣城、2條高速路、1條省道、1條國道、1條鐵路、1座水庫、1個風景區、1條河以及2條單回線路,而途徑山區的占比僅為19%,且施工環境良好,制約因素極少,總體的施工難度很低。通過對上述四個方面的對比可知,方案(4)的施工難度最低,且總體投資金額也很低,所以在本文涉及的工程中,選擇方案(4)。

查看全文

抽水蓄能電站建設規劃研究

地理信息系統GIS能夠將復雜的施工過程通過簡單圖像進行描繪,具備強大的空間分析和圖像顯示功能,能夠將現實中的地理信息和相關屬性有機融合起來,進一步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規劃提供直觀形象的數據支持,進而能夠實現高效工程信息管理。但從目前應用現狀來看,隨著水利水電工程信息管理要求越來越高,GIS系統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無法滿足目前用戶對于空間信息的管理,因此還需要借助其他輔助決策技術來克服這一問題。

1三維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優勢

快捷性。利用GIS系統能夠了解項目建設規劃方案具體情況,能夠動態反映施工導流面貌情況,及時采取有效防護措施,有效控制建設施工進度,能夠對建設工程施工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管理。高效性。利用GIS能夠實現數據的管理及可視化分析,進一步對監測過程中的大量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防止人為錯誤,提升數據的準確度。便捷性。GIS系統能夠通過可視化圖形顯示,方便進行信息查詢,同時該系統輸出功能能夠對任意屬性生成統計量表,進而簡化監測工作任務,能夠實現全國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監測網絡的連接。通過WebGIS系統能夠建立與全國水利工程建設規劃監測網絡的連接,實時顯示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規劃問題,強化各有關部門對建設規劃的監控。能夠實現數據的集成,利用GIS系統對建設項目開發進行預測,能夠為建設規劃方案提供重要參考依據。WebGIS也被稱為是網絡GIS,隨當前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可以將web瀏覽器作為應用平臺,利用互聯網將數據共享到Web上供用戶進行數據瀏覽,此外還可以進行多種空間檢索和空間分析。在當前水利工程建設中所需要的數據主要為文字和圖形為主,但要想快速獲取一些地理信息和大量空間數據需要將其數字化,以信息數字化形式直觀顯示復雜的施工過程,進而能夠發揮GIS在水利工程建設規劃中的應用價值。

2工程案例分析

在本研究中,我們以山東文登抽水蓄電站作為研究對象,該工程裝機容量1800MW,包括開關站,水庫,改建工程,地下廠房,輸水系統等新建工程,預計施工周期為78個月,在整個施工中涉及范圍較廣,開挖、填筑土石量相對較大,同時會形成大面積裸露邊坡和廢棄物。如果在施工中防護措施不到位將會導致出現嚴重的建設安全質量問題,比如可能會引發土體崩塌,局部滑坡等問題,對當地環境來說產生不利影響。在建設工程中開展建設規劃監測,能夠全面掌握當前該地區的土壤浸蝕情況,進一步驗證建設規劃設施的安全性,分析建設規劃方案的效果,根據檢測結果及時完善措施,利用空間信息技術進一步強化和推進建設規劃監測工作。

3建設規劃監測信息系統

查看全文

抽水蓄能電站技術分析論文

一、前言

日本是世界上的經濟大國,也是電力生產大國。日本的電源構成以核電為首位,其次依次為燃煤火電、LNG火電和燃油火電。日本的常規水電開發較充分,但水電資源總量不多,在電源構成中占的比重不大。常規水電站除了徑流式電站外,優先用于峰荷發電;許多LNG火電站和燃油火電站也按每日開停機模式運行。為了解決調峰問題,已經建設了大批抽水蓄能電站。2000年,日本共有43座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24705MW,名列世界首位。抽水蓄能電站在電網中的作用首先是調峰填谷,改善負荷系數;同時用于調頻、維持電網穩定和調壓。在日本,抽水蓄能電站是公認的主要調峰手段。日本抽水蓄能電站平均年發電運行小時數只有620h,可見其主要用于峰荷發電和解決電網的問題。盡管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成本不低,但與其他調峰電源相比,還是有競爭力的。因此,日本近年來還在繼續建設抽水蓄能電站。

為了增強新建抽水蓄能電站在電力市場的競爭力,日本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新建抽水蓄能電站著眼于充分發揮抽水蓄能電站的優勢。從規劃和設計來說,除了擔負調峰填谷的靜態功能外,更致力于發揮抽水蓄能電站的動態功能。機組要有更快的對負荷變化的跟蹤能力,適應頻繁的工況轉換,水庫庫容要滿足更長時間事故備用的能力。而為了降低工程投資,從站址選擇上要選水頭更高的站址,安裝體現機組制造最新水平的超高水頭大容量的抽水蓄能機組,縮小地下洞室的尺寸。同時還要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降低環境保護的投資。這些措施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發展高水頭和大容量的抽水蓄能機組,加大電站的規模。近期正在建設或準備建設的抽水蓄能電站中,有一些超大型的電站。本文要介紹的神流川(Kannagawa)抽水蓄能電站和金居原(Kaneihara)抽水蓄能電站可以作為其中的典型代表。這兩座電站的水庫規劃、水工建筑物設計和工程施工中采用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技術。

二、兩座超大型抽水蓄能電站概況

1、神流川抽水蓄能電站

神流川抽水蓄能電站由日本東京電力公司開發,位于群馬縣與長野縣交界處。上水庫位于長野縣信濃川水系南相木川上,下水庫位于群馬縣利根川水系神流川上,地下廠房在群馬縣境內。該電站裝機容量達2700MW,是目前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分兩處,1號廠房安裝4臺機組,容量共1800MW;2號廠房安裝2臺機組,容量共900MW。兩處廠房有各自的輸水系統,但共用上、下水庫,與我國廣州抽水蓄能電站相似。電站有效發電水頭653m,最大發電水頭695m,最大抽水揚程728m,屬700m水頭段機組。單機額定容量450MW,其額定容量與發電水頭的乘積超過了日本目前已部分投入運行的葛野川抽水蓄能電站機組,屬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機組。該電站目前正在建設中,至2001年11月,工程進展已完成61%。

查看全文

抽水蓄能電站設置管理論文

抽水蓄能電站主要任務是在電網中承擔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及事備用任務,電站的經濟性取決于電站的投資和其在電力系統中的運行能力。電站的運行能力是指電站對電網負荷變化的迅速響應能力。水泵水輪機組轉速調節的穩定性主要受到輸水系統的布置、流速、機組特性等的影響。由于經濟性的要求,抽水蓄能電站輸水系統的引用流速通常比較大,從而降低了電站的響應能力。高流速與電站良好調節性能和運行靈活性之間構成一對矛盾。流速高,則調解時間長,必要時需布置調壓井。要解決好這對矛盾在電站可行性研究階段就應重視這一方面的問題,通過選擇合理的輸水系統布置、調壓井的布置、斷面尺寸、機組貫性參數、導葉關閉規律等來實現。

1抽水蓄能電站設置調壓井的初步判斷

1.1從水力學角度分析設置調壓井的條件

在初步判斷是否需要設置上游調壓井時,可以根據導葉關閉時間Ts和高壓管道中水擊壓力允許值來近似判斷。對常規電站水頭一般低于200m,高壓管道水擊類型一般是未相水擊,其簡化公式為:

式中:

hm-未項水擊壓力

查看全文

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環境風險研究

1環境風險識別

湖南某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游庫區均位于福壽山-汨羅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范圍內,上游庫區部分區域還屬于福壽山省級森林公園范圍內。基于大量文獻調研與工程實踐經驗,本文初步識別與湖南某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相關的水環境風險、生態環境風險以及地質環境風險等3類環境風險。水環境風險主要是在電站建設過程中可能由于施工產生的廢料、廢水、廢渣等施工垃圾的不合規排放,導致地表水水質污染,以及電站建設過程中的打樁、基坑開挖等施工工序導致地下水環境穩定性破壞,產生地下水水位下降以及地下暗流、暗河等地下徑流水質污染。生態環境風險主要是電站建設過程中由于需要修建攔河壩、上下游水庫、生活區、上下游交通通道等水利樞紐設施,導致電站周邊農田、森林等面積縮小,部分農業用地可能由于電站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質導致污染以及農作物減產,部分生物物種可能由于施工產生的污染與噪音被動遷移棲息地,甚至死亡。地質環境風險主要是在電站建設過程中可能由于炸藥爆破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施工區域以及周邊區域山體出現滑坡、塌方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2事故樹分析模型

2.1事故樹構建流程。事故樹將導致事故發生的諸多事件通過樹狀的邏輯圖譜有序的連接起來,可以較好的表達事故產生的機理,明確導致事故發生的各事件的內在關聯。事故樹的構建流程本質上是一個逆向分析的過程:首先,通過構建頂上事件,即某事故的發生,作為事故樹的起點。其次,對該頂上事件通過科學的分析手段逐層分解,得到諸多中間事件,并定義這些中間事件相對于上層事件的因果關系,這些中間事件在事故樹中起到一個承接的作用,但這些事件并不是導致事故發生的最本質原因。最后,對中間事件進一步分解得到最底層的基本事件,并定義基本事件相對于上層事件的因果關系,這些事件通常較為具體,基本無法再做進一步細分。通過上述步驟便可得到一個完整并具有清晰邏輯關系表達的事故樹。事故樹分析方法對于本文環境風險研究較為適用,可以通過該方法探究各環境風險以及環境風險事件間的因果關聯,同時也可定量評估各環境風險事件結構重要度,因此本文將利用事故樹來開展相關研究。2.2事故樹分析流程。事故樹分析流程可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2.2.1最小割集計算。事故樹的邏輯關系有“與門”、“或門”兩種,為求解最小割集需要根據事故樹的邏輯圖譜,利用布爾邏輯運算法則,將頂上事件用“與門”、“或門”表達出來,其中“與門”代表乘法,“或門”代表加法。通過頂上事件最終的數學表達結果,得到導致頂上事件發生的所有基本事件組合,即最小割集。(1)式中,Z為頂上事件;Xi為某一級中間事件;Xii為某二級中間事件;Yj為某基本事件。2.2.2結構重要度計算。各基本事件結構重要度可表示為:(2)式中,m為最小割集數量;n為含有第j個基本事件的最小割集數量;Wk第j個基本事件的第k個最小割集中基本事件的數量。基本事件結構重要度可以表征該事件對于頂上事件發生的貢獻值,重要度越高則貢獻值越大。

3環境風險事故樹構建

3.1頂上事件確定。為利用事故樹理論開展湖南某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環境風險研究,首先需要確定頂上事件,即電站建設過程中與環境相關最不期望發生的事件。從本文研究角度,該最不期望發生事件即為環境破壞事件,因此將環境破壞定義為頂上事件。3.2因果關系確定。在頂上事件確定后,需要從頂上事件開始,逐級分解得到中間事件,并繼續分解得到無法再予以細分的基本事件。根據前文識別得到的各環境風險,可以得到湖南某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各級環境風險中間事件、環境風險基本事件以及各級環境風險事件間的因果關系。具體內容見表1。對于表1中的環境風險一級中間事件,可以用邏輯門“與門”表示各事件間的邏輯關系,即水環境破壞、生態環境破壞以及地質環境破壞這三個事件均發生時,才會導致頂上事件環境破壞事件的發生。同樣地表水環境破壞與地下水環境破壞同時發生才會導致水環境破壞,因此其之間的邏輯關系也為“與門”。對于環境風險基本事件施工排污、爆破炸藥殘留物只要其中有一個事件發生,均會導致地表水環境破壞,因此其之間的邏輯關系為“或門”。3.3事故樹構造。根據上文對環境風險一級中間事件、二級中間事件以及環境風險基本事件之間關系的描述,構建湖南某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環境風險事故樹見圖1。

查看全文

抽水蓄能電站創新論文

摘要:2003年9月30日,德國圖林根州為1060MW的Goldisthal抽水蓄能電站舉行了正式的落成典禮。本文著重對發電機組及其在線監測系統的創新設計做了總結回顧。

關鍵詞:Goldisthal抽水蓄能電站創新設計

經過了六年多的施工建設,2003年2月3日,VattenfallEuropeGeneration(VE-G)1060MW的Goldisthal抽水蓄能電站第一臺水泵-水輪機投入運行。

Goldisthal電站位于德國圖林根州南部的Schwarza河上,是歐洲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之一。最早的兩個電站裝機容量都是265MW,已經投入使用,并且成功地為Vattenfall的高壓輸電網送電。2004年伊始,另外兩個變速機組也將投入運營。Goldisthal電站將會躋身于世界上最大的、最先進的抽水蓄能電站行列。

負責水泵-水輪機組(KonsortiumGoldisthal水力發電站)的集團包括VATECHEscherWyss股份有限公司、Voith西門子水力發電站和CKDBlansko工程部門等等。發電機由ARGEAEV集團提供,包括AlstomEnergietechnik股份有限公司和VATECHELIN股份有限公司。

土建工程包括發電主廠房、隧洞和上游水庫,其承建者是ARGEPSWGoldisthal集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