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板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11:32: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頂板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下室頂板設置技術
由于土地資源的緊張及土地規劃對建設項目容積率的限制,大量工程建設均采取了向地下要空間的措施,采用了大面積地下室結構的設計,使地下室區域占據了開發地塊的絕大部分區域,地下室外邊線基本緊鄰用地紅線,周邊可用場地十分有限。同時,上部結構布置通常均采用了島式布置的措施,即各上部單體位于地下室中部,各單體周邊被地下室所環繞。在結構施工階段,僅僅依靠塔吊覆蓋施工區域,已不能滿足現場材料水平運輸的需要。故在結構施工階段,需考慮在地下室頂板上設置施工道路,以滿足現場施工交通的需要。現通過總結多個工程成功施工經驗,來淺析地下室頂板上設置施工道路的針對性控制要點及對策。
1地下室頂板上施工道路設置原則
1.1合理規劃,盡可能利用地下室頂板消防通道的位置在消防通道位置,考慮到消防車輛的荷載問題,結構設計對相應部位進行過結構加強設計。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中的說明:“消防車活荷載是適用于滿載總重力為300kN的大型車臺。”該活荷載取值可符合大多數施工車輛的荷載情況,故在考慮地下室頂板上設置施工道路時,應盡可能利用地下室頂板上消防通道的位置,盡可能減少對地下室頂板結構的影響(圖1)。
1.2盡可能避開后澆帶部位,選擇柱間部位對于地下室頂板的主、次梁結構,結構設計均按連續梁考慮。通常,地下室結構為控制結構變形設置有后澆帶,在圖1利用消防通道設置地下室頂板上的施工道路后澆帶部位,由于人為隔斷梁、板結構,形成了長、短邊懸臂梁、板結構。在后澆帶封閉前,后澆帶區域是結構受力的薄弱環節,結構設計一般未考慮其受力情況,故在設置地下室頂板上施工道路時,需盡可能避開后澆帶部位,選擇柱間連續梁區域(圖2)。若施工道路設置無法避開后澆帶部位,需對后澆帶區域采取設置臨時支撐、鋪設走道板等措施,避免后澆帶區域結構受破壞。
1.3施工道路設置與頂板覆土的協調問題作為室外地面的地下室,其頂板上一般都有一定厚度的覆土層。由于覆土層對施工車輛輪壓有擴散作用,故頂板覆土后再設置施工道路,可減少對地下室頂板的影響程度。但由于通常工程施工進度較緊迫,施工道路的設置往往先于地下室頂板覆土施工,而無法利用覆土層的荷載擴散作用;同時,覆土施工時又會對已施工道路產生影響,需對施工道路進行翻轉。故在施工組織時,需協調好頂板覆土與施工道路設置的相互關系。由于覆土層的荷載擴散作用,故在地下室頂板上消防通道結構設計時,可能需要對消防車活荷載進行適當地折減,以此減小板構件的結構高度及配筋量,從而降低工程造價。但結構優化后對覆土前的消防通道結構承載力降低了,因此對覆土前在地下室頂板上設置的施工道路需仔細驗算地下室頂板的承載力,以確定是否需采取地下室頂板加固措施。
1.4地下室頂板上施工道路的管理要求a)在地下室頂板上的施工道路兩側設置圍護欄桿,在出入口及轉彎處懸掛限重、行駛路線等標識。b)大型運輸車輛如混凝土攪拌車、鋼筋運輸車經過地磅過磅,確認駛入地下室頂板上施工道路的施工車輛總質量控制在結構荷載的允許范圍內。必要時,駁運超重材料后再行駛。c)混凝土澆搗等現場施工車輛較集中階段,現場配備專人調度,防止施工荷載過于集中。d)加強對地下室頂板變形的觀測,若發現異常情況需及時采取應急措施。
煤礦頂板支護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現代化經濟發展建設中,為了滿足能源需求,煤炭企業加大了對煤礦的開發,兼并重組煤礦的頂板支護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基于此,本文以煤礦頂板支護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煤礦頂板的分類進行分析,分別從現場管理、頂板安全管理闡述兼并重組煤礦頂板支護安全管理方法,降低頂板支護事故發生概率。
關鍵詞:兼并重組;煤礦頂板支護;安全管理
很多兼并重組煤礦在開采中遇到過頂板支護問題,由于煤層頂板屬于泥巖,頂部受到斷層切割與褶皺擠壓的影響,這個區域十分破碎,各類冒頂事故與空頂事故頻發。因此,為了避免頂板事故給煤礦開采帶來過多傷害,確保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加強對煤礦頂板支護的安全管理尤為重要。
1煤礦頂板分類
常見的煤層頂板主要有以下幾種:(1)偽頂。這種頂板緊緊貼在煤層之上,由于巖層較薄,厚度只有0.3米,隨著煤炭的開采容易垮落。(2)直接頂。直接頂位于偽頂之上,容易隨著支架的回撤而垮落,直接頂的厚度只有1米,由泥巖和粉砂巖構成,巖石不牢固,容易垮落。(3)基本頂。基本頂也被稱為老頂,主要位于直接頂上方,如果基本頂在采空區域上方懸露時間過長,將會存在垮落危機。根據采煤工作面頂板冒落的難易程度,可以將頂板分成以下部分:(1)松軟頂板。這種頂板容易冒落,屬于松軟巖層,位于裂隙帶老頂巖層中,回采的時候容易因為來老頂巖層的開裂而彎曲下沉。(2)冒落性頂板。這種頂板屬于直接頂,厚度小于煤層的六倍,上部分屬于堅固的老寧,回柱之后直接頂也會垮落,但是由于冒落性頂板厚度不大,不能將采空區域填滿,因此要求施工人員關注老頂的活動規律。(3)堅硬頂板。這種頂板很難冒落,頂板之上會有偽頂,工作時下沉量比較小,但是周期來壓時工作面下沉的速度會立即加快,要求施工人員加強對現場的勘測[1]。
2兼并重組煤礦頂板支護安全管理方法
復合頂板切眼工藝設計研究
[摘要]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合理選擇復雜煤層的開采工藝,是確保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結合晉華宮礦6192工作面實例,分析了開采現場地質條件,論述了工作面開采工藝設計,通過應用采煤機刷寬開采工藝,保證了開采作業安全,提高了開采效率,降低了成本投入,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復雜煤層;綜采;工藝設計
1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煤礦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煤層賦存條件變得越來越復雜,在一些復合頂板、工作面跨度較大區域的開采作業過程中,開切眼是工作面掘進以及支護工作中重點、難點。若采用一次成巷工藝,因為一次暴露出的頂板區域相對較大,很難進行支護以及掘進作業,會導致開采過程中出現較大的困難;若采取錨帶網以及錨索的支護方法,利用分次掘進開采工藝,因為需要相對長的周期,容易導致采掘比例失調。針對復雜煤層的開采工作,設計適宜開采工藝是極為關鍵的,經過大量的研究并結合以往經驗得出,采用采煤機刷寬切眼開采工藝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晉華宮礦6192工作面直接頂為灰黑色泥質粉砂巖,厚度0.6~2.1m,其上有2層厚度為0~1.5m的薄煤層,復合頂總厚度為4.6m。開采中頂板極難控制,頂板管理難度大,且受壓時極易出現變形,從而影響工作面的支護質量。落差在3m以內的斷層及破碎帶分布較多。底板的巖性由上至下分別是:直接底為厚度為0~1.2m的灰色泥質砂巖,含有相對多的植物化石;老底為厚度為6.1~7.9m的黑色粉砂巖,呈泥質膠結狀態。
2工作面工藝設計
(1)工作面之前切眼支護采用錨帶網支護形式,個別位置采用鋼棚支護,頂板、兩幫均采用金屬網以及M型鋼帶加固處理,部分部位采用塑料菱形網對兩幫進行加固處理;鋼帶排距為0.8m;頂板一共設有4排錨桿,錨桿間排距為0.8m,切眼寬度為2.6m,長度為169m,高度為2.5~2.9m。(2)在對切眼進行開幫作業之前,應當制定合理的通風、供電、防塵以及排水等措施,將施工使用的所有器具全部備齊待用,同時把切眼中的浮煤、浮矸以及雜物等全部清理干凈。(3)依照現場情況并結合以往開采經驗,決定此次利用采煤機進行剝幫作業。即采煤機進行割煤作業4刀,循環進度為0.6m,深度為2.4m,確保切眼在剝幫作業之后的最大控頂距為5.2m。在進行剝幫作業之前,首先把切眼中的運輸設備依據從上至下順序,靠向西幫并順直。等到煤機推移完成后,再推移輸送機,防止發生急轉彎現象。(4)在運輸機靠近西幫位置后,對煤壁側的螺盤、螺帽和棚腿進行分段回撤處理,每次回撤長度約10m。在進行螺盤以及螺帽的回撤作業時,需要利用專門的工具器械,保持從下至上、從低至高的回撤順序。作業人員應站立于上方位置,不允許站立在受力方向上。若壓力相對較大,則需要事先利用鎬或者撬棍等工具器械把煤壁刨酥,避免螺錨崩出對人員造成安全威脅。在進行棚腿回撤前,在棚頭部位,首先要采取每2個加棚間打上錨索的方法進行固定處理,確保棚頭能夠被前方以及后方的錨索拖住[1-2]。(5)在首排錨桿施工完成后,在切眼距離東幫1.4m處設加強點柱,相鄰2個點柱的距離為1.5m,沿著傾向方向確保在同一直線上,在錨桿全部施工完成、且運輸設備已經靠煤壁側后,在接近運輸設備位置再次加設另外1排點柱,2排加強點柱的排間距為2.1m。加設的加強柱型號為DZ29型單體液壓支柱,下部加鐵鞋,同時拴上防倒繩,確保初撐力>90kN,不允許超高使用液壓支柱;若是支柱高度要求達不到時,則采用直徑超過200mm木柱進行支撐,確保使用的木柱無質量問題,并且將木柱架設在堅硬的底板上,使用木楔將木柱擠壓牢靠,保證木柱能夠起到應有的支撐作用。(6)在采煤機到溜頭位置后,應當在吃刀茬和支護作業完成后才能進行吃刀作業;在完成吃刀作業后立即依據以上的施工順序開展支護施工,然后再將溜頭以及輸送設備推移處理,開展下一個循環。具體施工工藝如圖1所示。
煤層開采頂板活動應用
以榆陽煤礦2302工作面的開采實踐為工程背景,總結了近淺埋煤層條件下開采頂板的活動規律,并利用“梁”“板”兩種力學模型對老頂的初次來壓步距進行了分析,由此確定出適合近淺埋地質條件下的力學模型。同時根據老頂大面積來壓對工作面安全生產所構成的威脅,提出了采用深孔預裂爆破對堅硬頂板實施強制性放頂,從而保證初采初放期間工作面頂板安全。
1.問題的提出
生產實踐表明,近淺埋煤層長壁工作面開采時,地面局部區域出現“臺階下沉”現象,工作面支架載荷明顯增大,安全閥不斷啟動,易出現立柱爆裂現象,礦壓顯現劇烈,伴隨有颶風。榆陽煤礦井田范圍位于陜北侏羅紀煤田南緣,3號煤層埋深介于160~220m之間,而2302工作面開采的3號煤層平均埋深為200m左右,屬于典型的近淺埋煤層,其覆巖破壞規律和工作面的礦壓顯現特征與淺埋煤層的開采差異很大。初次來壓步距大,并產生較大的颶風,給安全生產造成較大危害。必須采取切眼內強制放頂,以降低颶風的發生,為安全生產保駕護航。
2.工作面頂板活動規律分析
2.1直接頂的垮落
榆陽煤礦開采的3號煤層直接頂為淺灰色砂質泥巖和細粒砂巖(其中包含兩層薄煤,均厚0.5m),致密塊狀構造,平均厚4.40m,以層狀為主,層向裂隙不太發育,抗壓強度為30.3~75.9MPa,平均65.3MPa,抗拉強度為1.5MPa。開采時,在推進19~25m時直接頂開始初次垮落,此后隨采隨垮。
地下室頂板防裂施工
一、工程概況
某高檔住宅小區工程包括A、B、C、D#樓和地下車庫,該工程位于天臺路和城西大道交叉口,汽車總站對面。本工程總建筑面積為57292m2(地上部分建筑面積45935m2,地下建筑面積11357m2),各單體均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下室頂板采用C35P6防水混凝土。
二、模板工程方面的措施
(一)模板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支撐立桿(Φ48鋼管)的間距一般不大于1000mm。
(二)根據工期要求,地下室頂板配備足夠數量的模板。
(三)樓板拆除:
破碎頂板施工工藝研究
1問題提出
4314工作面為長平礦井一個大采高工作面、大傾角開采工作面,大傾角影響推進380m。工作面機頭低、機尾高,其中有250m機頭機尾高差在20m以上,最大高差達36.4m,生產過程中極易造成溜子前竄、支架傾倒、機尾割不透、機尾三角區空頂面積增大等難題,稍有不慎工作面就瀕臨停產。對此情況,長平公司制定完善的大傾角大采高破碎頂板工作面回采方案,采用磨機頭、單向頂溜、打戧柱、工作面偽傾斜推進、靠架扶架、降低采高、機尾擴幫、機尾三角區打密集柱等多種措施,解決了4314大采高工作面因機頭機尾高差過大、工作面頂板偽頂破碎嚴重等因素造成的刮板輸送機前竄、支架歪斜度超標、支架擠架咬架、機尾割不透、機尾三角區空頂面積過大等難題,為工作面的順利回采提供了可靠保障。
2解決方案
2.1刮板輸送機前竄控制
工作面機頭機尾高差過大,勢必造成工作面溜子前竄、機尾割不透、機頭安全出口不暢等眾多負面因素,必須從一開始就加強刮板輸送機的控制工作。(1)工作面采用磨機頭配合單向頂溜方法調整,磨三角次數與長度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磨三角時,磨三至五次必須走一個整循環,以免造成溜子彎曲度過大并使溜子反方向移動;磨三角過程中同時調整溜子、支架,避免出現溜子、支架在工作面分成臺階,保證溜子、支架始終成一直線,最大限度保證架間距均勻,推移千斤頂與溜子垂直。(2)機組割煤通過后,由機頭向機尾依次單向頂溜,逐漸調整支架框架偏向機尾方向,利用支架推移框架將溜子頂向機尾。(3)推移機頭前在溜子與煤柱間打戧柱,防止推移過程中溜子下滑。(4)在機頭磨角效果不明顯時,需進行調架,即用單體柱調整支架底座方向;將支架底座擺向機尾后開始拉架,讓支架底座向機尾方向擺,以使在推移溜子時框架受底座限制帶動溜子向機尾方向移動。(5)采用單向割煤配合單向頂溜方式。溜子前竄嚴重時,機組從機尾向機頭割過煤后,后方不頂溜,在割至機頭后空刀返回機尾,即機組單向割煤;然后從機頭向機尾方向依次單向頂溜,利用支架推移框架將溜子頂向機尾方向,讓其向機尾移動。(6)將工作面調成偽傾斜開采,工作面機頭機尾保持適當的距離(機頭超前機尾15~20m),回采時保持工作面偽傾斜。(7)根據現場情況,利用支架側護板和單體柱輔助調架。最大限度的利用側護板之間相互作用力,調節支架;用單體柱調架,就是利用單體柱將調斜的支架的底座進行調架,使支架和框架之間有向上的角度,推溜時由此角度產生的推溜分力,加之改變推溜方向可以抵消溜子的前竄,達到控制溜子的作用。調架必須在移架的過程中進行。(8)采取單體柱輔助頂溜的方法來控制溜子的前竄下滑。利用單體柱斜向配合框架頂溜配合的方法控制溜子竄前,具體做法為單體柱的一端打在本架的溜槽底部,另一端打在機頭方向相鄰架的底座上,用遠程供液操作,與支架推溜千斤頂同時推溜,利用單體柱增加反方向作用力來控制溜子。
2.2工作面支架倒架、擠架、咬架控制
中能煤礦回采工作面頂板水研究
摘要:以物探方式探查回采工作面頂板含水層富水情況,經鉆探設計后開展頂板含水層水疏放工作,有效解除了頂板含水層水對回采工作面的威脅,保障了回采工作的安全。
關鍵詞:含水層;鉆探;物探;富水區;防治水
1引言
中能煤礦2306回采工作面受到的水患威脅主要來自于頂板K8砂巖含水層水,為了切實保障回采工作安全,消除頂板水威脅,需要開展頂板水疏放工作。根據物探解釋成果,存在富水異常區,因此需要制定專項探測方案,并組織探測,開展疏放水工作。
2概述
中能煤礦井田位于太行山西側長治盆地南部,新生界地層厚度大,地表大部為黃土層所覆蓋。開采3#煤層,埋深約340m~570m,生產規模240萬t/a,立井開拓,綜采放頂煤采煤工藝,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煤層厚度為3.68m~5.93m,平均為5.15m。根據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顯示,本井田奧陶系中統石灰巖巖溶裂隙含水層富水性不均一,含水空間以巖溶裂隙為主,巖溶裂隙發育及富水性具有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強即上弱下強的特點,奧灰水水位標高為+628m~636m,全區帶壓。
冷卻頂板空調管理論文
摘要:從理論上對冷卻吊頂空調系統的結構、換熱計算及空氣處理過程進行了分析,并對其結構設計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
關鍵詞:冷卻頂板結構對流輻射
1.概述
冷卻頂板空調系統主要靠冷輻射面提供冷量。目前國外已有許多專家學者對冷卻吊頂空調系統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主要包括該系統的設計方法、室內熱環境及其控制方法、系統的能耗指標等。而且,在德國和北歐已有很多應用冷卻吊頂空調系統的工程實例,冷卻吊頂設備也不斷地更新換代,該系統大有替代傳統全空氣空調系統的趨勢。本文從理論上對冷卻吊頂空調系統的結構、換熱計算及空氣處理過程進行了分析,并依據換熱分析結果對冷卻吊頂的結構設計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
2.冷卻頂板的結構分析
冷卻頂板水管與金屬頂板可以制作成一體,直接形成一頂板單元(見圖1a),或者通過傳熱片把水管和金屬頂板聯結起來,形成一吊頂單元(見圖1b),另外水管也可以以毛細管的形式鑲嵌在頂板內,組裝成一安裝單元(見圖1c)。
地下室頂板景觀工程設計要點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建筑的規模和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地下室這一建筑形式也在不斷的發展,所以地下室頂板上的景觀設計也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地下室頂板景觀工程設計作為建筑景觀設計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就需要我們對其進行重點研究,不斷地進行優化和改進。
關鍵詞:地下室頂板;景觀設計;要點分析
1引言
景觀設計是建筑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景觀設計的水平直接決定了整個建筑的面貌和美觀性,所以地下室的頂板景觀工程的設計是在建設地下室時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項工作。地下室的頂板景觀工程設計可以分為地形結構設計、水體設計、植物布局以及建筑小品設計等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共同構建起了地下室頂板景觀工程設計,需要我們重點進行分析和研究。
2地下室頂板景觀工程設計的制約因素
我們要想對地下室頂板景觀工程設計進行研究和優化,那么首先就要了解地下室頂板景觀工程設計的制約因素,我們需要對這些制約因素進行充分研究,這些制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下室頂板景觀工程設計的發展,所以我們就需要尋找一些方法和技巧,來降低這些制約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從而可以取得更好景觀工程設計的效果。景觀工程設計的制約因素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兩個部分,第一個主要是因為地下室頂板負荷限制以及人們活動對于地下室頂板所造成的限制,第二個限制是一些不跟大地土壤完全接壤的土壤的排水問題,這兩個問題會對地下室頂板景觀設計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我們重點研究。
頂板管理在采煤安全管理的應用
摘要:頂板事故是煤礦生產中最常見的事故之一,據統計,在所有煤礦事故中,頂板事故占40%-50%。由此可見,頂板事故嚴重制約了煤礦的安全生產,因此,加強工作面頂板管理對于煤礦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煤礦安全;頂板管理;液壓支架;地質構造
1合理布置工作面
在巷道開拓以前,應對煤層地質條件進行勘測并做仔細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礎上,盡量將采煤工作面布置在斷層較少、頂板完整的地質條件較好的區域[1]。在最大限度減少保護煤柱的同時,應保證工作面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預留充足的風巷安全出口和工作面。合理地布置保護煤柱不僅可以避免巷道位于應力集中區域,還能夠減少采空區的滲水和漏風。此外,應充分保障采煤工作面的一直三平,即保證采煤機、刮板運輸機與煤壁處于三條平行的直線。
2合理選擇液壓支架
科學合理的選擇液壓支架,對提高綜采裝置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液壓支架的選擇必須與實際情況相匹配:①液壓支架強度須與頂板來壓相匹配;②液壓支架類型與采煤機、刮板運輸機相匹配;③支護斷面須與通風量和風速相匹配;④液壓支架構造須與煤層地質條件相匹配[2]。在對液壓支架進行選型時,應確定以下內容:①液壓支架的最大高度及最小高度;②閥組的操作方法與性能;③液壓支架的支護形式,包括:掩護式、支撐式、支撐掩護式;④額定工作阻力、初撐力等支護阻力;⑤各種設備對空間的需求;⑥底座和頂梁的結構、規格和所處的具體位置;⑦立柱的數量等。此外,液壓支架選型還需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①需考慮液壓支架的適用性與經濟合理性;②液壓直接具有足夠的剛度,連接部件具有足夠的彈性且支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③需具有良好的防漏矸裝置;④液壓支架的規格型號和重量應適中,避免選用過于笨重的設備;⑤操作難度小且維護方便;⑥必須與頂板載荷的分布和承載力相適應,初撐力必須和工作阻力相適應;⑦液壓支架的構造、類型須與煤層賦存條件和頂底板巖性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