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22:24: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地下水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下水源

地下水源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保護城市自來水廠地下水源不受污染,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根據《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自來水廠(以下簡稱水廠)地下水源的保護。

第三條市環境保護局負責本辦法實施的統一監督管理。水廠地下水源地所在區、縣的環境保護部門分別負責轄區內本辦法實施的監督管理。市公用局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負責地下水源保護區內核心區的管理,并協同市環境保護局負責本辦法的全面實施。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地質礦產局和衛生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環境保護部門實施本辦法。

第四條水廠地下水源的水質,由市衛生局會同公用局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監測管理。

第五條根據各水廠所處的地理位置,地貌以及環境水文地質條件,劃定地下水源保護區,并在區內劃分核心區。防護區和主要補給區。本市現有各水廠地下水源保護區分區范圍詳見附表。

第六條在核心區內,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查看全文

城市地下水源保護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保護城市自來水廠地下水源不受污染,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城市自來水廠(以下簡稱水廠)地下水源的保護。

第三條市環境保護部門負責本辦法實施的統一監督管理。水廠地下水源地所在區、縣的環境保護部門分別負責轄區內本辦法實施的監督管理。

市水務部門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負責地下水源保護區內核心區的管理,并協同市環境保護部門負責本辦法的全面實施。

規劃、國土資源和衛生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環境保護部門實施本辦法。

第四條水廠地下水源的水質,由市衛生部門會同市水務部門按照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監測管理。

查看全文

農村飲水水建設安全工程論文

1工程建設背景及區域飲用水概況

1.1工程建設背景

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項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的惠民工程,是今后一段時期重點建設的農村基礎設施工程。國家“十二五”農村飲水安全規劃工程的提出,可以徹底解決盤山縣部分農村群眾長期飲用苦咸水的問題[1]。全縣在建設和管理方面采用了獨特和具有推廣價值的模式,被稱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胡家”模式。工程位于盤山縣西部胡家鎮、305國道以南的6個行政村。南部瀕臨遼河,屬沿海平原海水入侵地區,面積40.6km2,人口18320人。該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633.6mm,全年雨量分布不均,汛期(7—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并呈短歷時暴雨特征,降雨量年內、年際變化均較大,年均蒸發量1612.3mm。

1.2區域飲水概況

盤山縣地處遼河平原的南部,地面高程多在2.5~5.0m。根據地層形成時代,分為上第三系地下水和第四系地下水。因境內第四系地下水(淺層)大部分為苦咸水,無法飲用,盤山縣現狀飲用水源為上第三系地下水(深層)。水源以每個鄉鎮開鑿1~3眼上第三系水源井為主,每個鄉鎮獨立供水。由于最近幾年受氣候干旱、遼河油田集中開采、工業、生活用水量逐年加大的影響,該區域地下水呈逐年減少趨勢。根據2001年水位資料,上述水源共開采館陶組地下水19.15萬m3/d,明化鎮組地下水11.69萬m3/d,盤山縣上第三系開采量總計為30.84萬m3/d。而經計算的地下水補給量僅為1.19萬m3/d,已超采量達29.65萬m3/d,上第三系地下水流場已形成以興隆臺區、盤東水源等幾個水源地為中心的大型降落漏斗,漏斗中心水位最大達-39.61m。如果水位約束條件以60m計(一般深井水泵下潛深度),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以1.50~2.00m/a的速度發展,照此發展速度,30a后,全縣生活用水,依靠現有的取水設備將無法取水,人民生活將處于無水可飲的尷尬境地,而且地下水位下降,極易造成區域地質災害。這是因為上第三系地下水,因補給量不足,開采地下水以消耗儲存量為特點,隨著開采量的增加而使地下水位下降,這是必然趨勢。

2胡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及管理模式的具體做法

查看全文

地下水發合理開和保護實施方案

為落實《人民府辦公廳轉發水利廳關于全封閉地下水取水工程總體方案的通知》(辦〔〕號)精神,使地下水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保護,實現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結合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按照國家“城用水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策,在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合理配置水資源的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對地下水開采實行總量控制,對存在不合理開發利用問題的城鎮地下水取水工程限期關停和封閉,改善地下水生態與環境狀況,實現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有效保護、科學管理和永續利用。

二、基本原則

凡公共供水管網、水庫等地表水能夠滿足供用水需求的區域,除《地下水資源保護條例》允許保留的消防、抗旱、施工安全等應急取水、地溫空調取水以及開采礦泉水、地熱溫泉等對水質有特殊要求的取水工程可以依法取用地下水之外,已有的其他城鎮地下水取水工程全部限期關停;除為保證用水安全必須轉為應急備用水源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外,關停的城鎮地下水取水工程全部限期封閉。

三、組織分工

查看全文

地下水污染對生態環境影響論文

1地下水污染的途徑

我國地下水的污染,在城市中主要來源于無下水道區域的化糞池、廁所、污廢水排放滲坑、滲井、排污溝以及垃圾堆置場、不完善的氧化塘或污水庫的滲漏;在郊區和農村地區,利用原生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不合理灌溉、大量地施用化肥和農藥等活動,也會導致地下水受到污染。污染物質進入地下含水層,首先引起潛水水質日益惡化,潛水溫度自然上升。在超采承壓水地區,由于承壓水水位大幅下降,造成上部污染了的潛水越流補給承壓水,使承壓水也受到污染,同時含水層疏干變為飽氣帶,改變了地層的物化條件,由還原環境變成了氧化環境,使下滲水飽氣帶中溶解了更多的物質成份,加速了地下水的污染。

2地下水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當地下水遭受污染后,往往引起水中“三氮含量的變化。如果飲用水中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含量過高,就會對人體尤其是嬰兒造成危害,引發硝酸鹽急性中毒即正鐵血紅骯癥。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在人體中特定條件下還會轉化成致癌物——亞硝胺。此外,地下水受污染后硬度過高,作為飲用水源不僅苦澀難飲,而且會引起人體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瀉、脹氣等癥狀。地下水源如果受到嚴重的有機污染甚至重金屬污染,那么對人體健康將造成更大的危害。沈陽市修建的東工地下水源地由于電鍍廢水污染,鉻含量超標31倍,僅使用9個月就被報廢,不僅損害了群眾的身體健康,而且造成了很大經濟損失。

3地下水污染對工業生產的影響

天然地下水的硬度,不同自然地理條件相差較大,但從時間上看變化較小,因此地下水硬度迅速上升一般系人為污染所引起。地下水中鈣鎂含量升高一般不是直接來自污水,污水中的硬度通常很低,而是由污水和地表組成物質發生化學作用所致。在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工業生產用水中地下水占很大比重。地下水的污染將嚴重影響工業生產。首先地下水硬度增高,會使工業鍋爐的爐內和管道上結垢,直接影響爐壽命甚至引起爆炸。同時鍋爐內結lmm厚的水垢,大約要多消耗4%左右的燃料。就紡織印染行業面言用高硬度漿洗產品,不僅會大量消耗洗劑,而且會產生次品或廢品。此外,高硬度地下水還會對化工、制藥、釀酒、發電、造紙等許多行業造成危害。由于受污染的地下水硬度過高,就迫使一引起行業必須對硬水進行軟化和純化處理,從而增大了工業生產的成本。

查看全文

地下水污染對生態環境影響論文

1地下水污染的途徑

我國地下水的污染,在城市中主要來源于無下水道區域的化糞池、廁所、污廢水排放滲坑、滲井、排污溝以及垃圾堆置場、不完善的氧化塘或污水庫的滲漏;在郊區和農村地區,利用原生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不合理灌溉、大量地施用化肥和農藥等活動,也會導致地下水受到污染。污染物質進入地下含水層,首先引起潛水水質日益惡化,潛水溫度自然上升。在超采承壓水地區,由于承壓水水位大幅下降,造成上部污染了的潛水越流補給承壓水,使承壓水也受到污染,同時含水層疏干變為飽氣帶,改變了地層的物化條件,由還原環境變成了氧化環境,使下滲水飽氣帶中溶解了更多的物質成份,加速了地下水的污染。

2地下水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當地下水遭受污染后,往往引起水中“三氮含量的變化。如果飲用水中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含量過高,就會對人體尤其是嬰兒造成危害,引發硝酸鹽急性中毒即正鐵血紅骯癥。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在人體中特定條件下還會轉化成致癌物——亞硝胺。此外,地下水受污染后硬度過高,作為飲用水源不僅苦澀難飲,而且會引起人體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瀉、脹氣等癥狀。地下水源如果受到嚴重的有機污染甚至重金屬污染,那么對人體健康將造成更大的危害。沈陽市修建的東工地下水源地由于電鍍廢水污染,鉻含量超標31倍,僅使用9個月就被報廢,不僅損害了群眾的身體健康,而且造成了很大經濟損失。

3地下水污染對工業生產的影響

天然地下水的硬度,不同自然地理條件相差較大,但從時間上看變化較小,因此地下水硬度迅速上升一般系人為污染所引起。地下水中鈣鎂含量升高一般不是直接來自污水,污水中的硬度通常很低,而是由污水和地表組成物質發生化學作用所致。在我國尤其是北方地區,工業生產用水中地下水占很大比重。地下水的污染將嚴重影響工業生產。首先地下水硬度增高,會使工業鍋爐的爐內和管道上結垢,直接影響爐壽命甚至引起爆炸。同時鍋爐內結lmm厚的水垢,大約要多消耗4%左右的燃料。就紡織印染行業面言用高硬度漿洗產品,不僅會大量消耗洗劑,而且會產生次品或廢品。此外,高硬度地下水還會對化工、制藥、釀酒、發電、造紙等許多行業造成危害。由于受污染的地下水硬度過高,就迫使一引起行業必須對硬水進行軟化和純化處理,從而增大了工業生產的成本。

查看全文

地下水環境狀況分析及防治措施

從1984年我國第一部《水污染防治法》的頒布到2018年1月1日《水污染防治法》(第二次修正)的30多年時間,防治水污染,保障飲用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一直是環境保護領域的重點工作[1].其中,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從水源地的劃分、周邊環境保護區禁止出現污染源、應急或者備用水源地的配備等多個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保護內容在不斷的完善和補充[2].飲用水水源地根據供水區域的實際情況可以來自地下水、湖泊或者江河等多種方式[3].地下水資源量大、水質好、便于廣泛地開發利用,是淡水資源當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于飲用的最為優質的水源,是人們能夠正常生產、生活,保證用水順暢的根本[4-5].因此,飲用水的水質安全關系到公眾的切身利益,影響社會的發展和穩定[6],摸清排查飲用水水源地現狀,觀察水源地水質變化走向,分析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對飲用水水源地的生態風險影響,對實施水源地的生態安全保護,提供“干凈”水給千家萬戶飲用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7-8].本文依托“嫩江縣飲用水水源地地下水污染調查”工程項目開展水源地的環境狀況調查及環境保護工作,為該地區的合理建設、保護及發展提供依據.

1水源地基本概況

1.1自然地理概況.嫩江縣隸屬于黑龍江省黑河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地跨東經124°44'30″~126°49'30″,北緯48°42'35″~51°00'05″.北依伊勒呼里山,與呼瑪縣交界;東接小興安嶺,與愛輝區、孫吳縣、五大連池毗鄰;西鄰嫩江,與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連松嫩平原,與訥河市接壤(見圖1).嫩江流域土地肥沃,林海浩瀚,水草豐盛,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嫩江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素有“北國糧倉”、“中國大豆之鄉”之譽.1.2氣象及降水條件.嫩江縣屬于寒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多雨.多年平均氣溫2~4℃,歷年最低氣溫-39.5℃,最高氣溫達40.1℃.區內多年平均有效降水量為524.5mm,區內最大年降水量937.4mm,最小年降水量152.5mm.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82%,年平均總蒸發量為1142.5mm,年日照2450~2600h,年平均風速2.5~3.0m/s.活動積溫1600~1800℃,無霜期80~100d.年日照2450~2600h.相對濕度的年內變化明顯,夏、冬季相對濕度大,均大于70%;春、秋季相對濕度小,均小于70%[9].嫩江縣地表河流主要為嫩江.嫩江發源于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中段南側,發源地海拔高程1030m,由融雪、涌泉網狀溪流匯集成江.自河源由西北流向東南127.2km處,與二根河匯合向南流,始稱嫩江干流.自此,水流由北向南,流經鄂倫春自治旗、嫩江縣15個市、縣(旗),在吉林省松原市三岔河附近與第二松花江匯流.從河源到三岔河口,全長1370km,干流長975km,流域面積282748km2,多年平均徑流深76.5mm,天然年徑流總量227.3×108m3[10].1.3研究工作區概況.工作區選定在嫩江縣現有水源地及地下水補給區,即嫩江縣北部嫩江左岸.位于興安山地與松嫩平原過渡地帶,西靠嫩江,地勢南高北低、東高西低,海拔在219~275m之間,平均高度247m.工作區地下水總體運動規律是由東向西流.工作區北依伊勒呼里山,東接小興安嶺,西鄰嫩江,這一特定的自然地理與地質環境決定了工作區具有山前高平原和河谷平原區域水文地質特征.大氣降水和側向徑流是本區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地下水賦存條件及含水層結構見圖2.

2水源地地下水水質概況

2.1水源地地下水監測.自“十三五”規劃開展以來,嫩江縣環境監測站對城區水源地地下飲用水進行監測.監測頻次為每年1月(枯水期)、5月(平水期)、7月(豐汛期)各監測一次.2.2水源地地下水污染調查.本次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采用鉆探、成井等方法[11-13],在工作區范圍布設第四系取樣孔15個(編號為ZK1-ZK15),其中揭穿第四系的取樣孔4個,孔深37~45m;揭穿含水層的淺孔13個,孔深均為20m,水文地質鉆探工作總進尺384m.見表1.采取水樣流程如下:1)小徑取芯采用全孔連續取芯,取出的巖芯按順序排放,并進行巖芯編錄、取樣、拍照.2)變徑成井采用擴孔成井工藝,為了分層取得不同深度含水層的水質、水量及動態資料,或為阻止非開采層以外含水層中的劣質地下水或者松散地層的沙土等進入鉆孔之中,常需對揭露的各個含水層或者個別松散地層采取分層保護的隔離措施.變徑下管止水、止沙土則是最有效的隔離方法.有時,為減輕隨鉆進深度增加而加大的鉆機荷載或為節省井壁管材,也需變徑,直至設計孔深.3)洗井抽水采用潛水泵抽水洗井,簡易抽水試驗并采集地下水樣,樣品保存于專用樣品瓶中用于后續分析.2.3水質監測指標.根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要求[14],地下水質量調查與監測指標以常規39項指標為主,補充鉀、鈣、鎂、重碳酸根、碳酸根、游離二氧化碳指標,詳情見表2.2.4水源地地下水水質評價方法.通常水質評價標準有單指標評價法和綜合評價法兩種.單指標評價法按指標值所在的限值范圍確定地下水質量類別,指標限值相同時,從優不從劣.綜合評價法是按單指標評價結果最差的類別確定,并指出最差類別的指標.兩種評價方法都能夠明確的給出該水域是否符合功能要求.在水環境質量評價中,取某一評價指標多次測量的平均值,與標準值相比較,若這一項指標的平均值超過標準值時,就表示該水體已經不符合評價標準,不能完全滿足該功能的要求.本研究根據飲用水源地的水質質量狀況,統一參照2017年出版的《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14],采用單指標評價法和綜合評價法對工作區地下水水質狀況進行評價[15-16].

3地下水水質綜合評價結果及主要污染物分析

查看全文

實施合理開發地下水方案

為進一步合理開發地下水資源,實現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省地下水資源保護條例》、《省禁止提取地下水規定》和《全省封閉地下水取水工程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結合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以保障城鎮供水水量、水質安全和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宗旨,按照國家“城市用水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政策,在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合理配置水資源基礎上,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對地下水開采實行總量控制,對存在不合理開發利用問題的市區地下水取水工程限期關停和封閉,改善地下水生態與環境狀況,逐步實現地下水資源的有效保護、科學管理和可持續利用。

二、基本原則

凡水庫等地表水能夠滿足用水需求的區域,除《省地下水資源保護條例》允許保留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外,已有的城鎮地下水取水工程全部限期關停;除為保證用水安全必須轉為應急備用水源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外,現有的城鎮地下水取水工程全部限期封閉。

1.實施范圍

查看全文

水利局泉水噴涌應急實施方案

為在特殊狀態下最大限度地減緩我市泉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延長泉水噴涌時間,力爭保持泉水持續噴涌,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則

保持泉水噴涌要堅持預防管理與應急措施并舉的原則,在做好引水保泉、封井保泉、節水保泉、水源涵養、人工增雨等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下,特殊情況按本預案采取應急措施。

二、適用范圍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趵突泉地下水位在28.15米至停止噴涌期間。

三、應急預案分級

查看全文

自備水源井工作意見

一、充分認識封停市區自備水源井工作的重要性

封停自備水源井是保護城市地質環境、維護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現實需要。地下水過量開采是市區地質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我市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人均占有水資源量35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4,且時空分布不均,屬資源性缺水城市。1996年之前,市區供水主要靠開采地下水,日開采量120萬立方米。由于長期的過量開采,導致市區地下水位嚴重下降,形成了大面積的降落漏斗區,誘發和加劇了地裂縫的發展,產生了較為嚴重的環境地質災害,如再不采取封井措施,任由地質環境災害因大量開采地下水而不斷擴大,將直接影響我市的投資環境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由于多種原因,市區地下水,尤其是城市河渠沿線地下水污染較為嚴重,部分群眾長期飲用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地下水,對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

根據我市地下水資源儲備情況,2004年國家將我市列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城市。2006年省政府又專門下發了《關于沿渭(河)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及保護的通知》(陜政發〔2006〕69號),并將我市城六區東起豁口、西至太平河、南抵三爻、北到渭河的510.25平方公里劃定為地下水超采區,城市中心區全部劃定為地下水禁采區,并要求我市于2010年前將禁采區內各類水源井全部封停,限采區內年最大開采量不能超過4565萬立方米。

目前,隨著黑河供水工程的啟用,市區地表水日供水能力達到了120萬立方米,完全能夠滿足近期市區用水需求,使我市具備了有計劃地封停市區自備水源井、涵養和保護地下水的基礎條件。對此,城六區和市級各部門一定要站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封停自備水源井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切實做好封停自備水源井的工作,堅決遏制任意開采地下水資源的現象。

二、封停市區自備水源井工作的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