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壽險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00:04: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非壽險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非壽險業發展

一、業務發展迅速,市場格局多元化趨勢明顯

(一)非壽險業務快速增長

2006年各產險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1580.35億元,同比增長23.36%,其中中資公司保費收入1561.21億元,同比增長23.48%;外資公司保費收入19.14億元,同比增長13.93%。大型產險公司發展明顯提速,其中人保財險同比增速為8.13%,太保產險同比增長25.51%,平安產險同比增長33.04%。同時,新興中小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市場推動力依然強勁。其中,中華聯合、大地產險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幅分別為44.81%、65.87%。

2006年非壽險業務發展迅速的原因有:第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6年我國GDP增長率達10.7%,連續四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為非壽險發展提供了豐富保源和良好外部環境。第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2006年《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頒布和保險工作座談會的召開,為保險業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政策環境;同時,有23個省級政府召開保險工作會議,提高了保險的知名度,給非壽險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第三,交強險的帶動作用。自2006年7月1日交強險業務開展以來,尤其是進入10月份之后,交強險業務發展迅速,對業務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2006年,各產險公司交強險保費收入估計超過200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收入的18%以上。第四,市場主體的增加。近年來許多中小公司發展迅速,一些公司出現了超常規增長。2006年,新成立公司的不斷增加、中小公司的持續機構擴張,帶動保費收入繼續迅速增長。

(二)市場多元化格局趨勢明顯

近年來,我國非壽險市場集中度呈下降趨勢。我們分別用我國非壽險市場前三家產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之和(ER3)和前四家產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之和(CR4)來衡量我國非壽險市場集中度。表1列示了2001年—2006年我國非壽險市場集中度狀況。2006年,我國非壽險市場前三家產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之和為67.25%,比2004年下降12.62個百分點;前四家產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之和為76.78%,比2004年下降8.92個百分點。五年來,我國非壽險市場前四家產險公司的市場份額之和下降了19.52個百分點。

查看全文

我國非壽險業發展論文

摘要]2006年,我國非壽險市場高速發展,市場格局多元化趨勢明顯;隨著市場主體的持續增加,產險公司競爭日趨激烈,競爭手段呈現多元化特征;保險中介市場發展活躍,保險中介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高,但中介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同時,保監會以嚴格規范市場秩序為中心,加強對市場主體和保險中介的監管力度,取得明顯成效。展望2007年,我國非壽險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市場主體將繼續加快調整步伐,中介市場將進一步發展和規范,保險監管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優化。

[關鍵詞]非壽險業發展;市場格局;競爭手段;保險監管

2006年,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非壽險業發展的經濟環境、制度環境和體制環境更加完善,我國非壽險業在開放和競爭中發生了深刻變化。

一、業務發展迅速,市場格局多元化趨勢明顯

(一)非壽險業務快速增長

2006年各產險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1580.35億元,同比增長23.36%,其中中資公司保費收入1561.21億元,同比增長23.48%;外資公司保費收入19.14億元,同比增長13.93%。大型產險公司發展明顯提速,其中人保財險同比增速為8.13%,太保產險同比增長25.51%,平安產險同比增長33.04%。同時,新興中小產險公司保費收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市場推動力依然強勁。其中,中華聯合、大地產險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幅分別為44.81%、65.87%。

查看全文

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研究論文

摘要:對保險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進行分析,然后再構建非壽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在保險全球化的視角下通過對中國人保(PICC)與美國國際集團(AIG)非壽險公司核心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制約我國非壽險公司形成核心競爭力的瓶頸,最后提出提高中國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的切入點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構建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一是重要性原則。選取指標時應考慮對核心競爭力影響的重要性,即對核心競爭力的貢獻程度,做到所選指標個數不很多,但嚴格區分主次,取舍得當,突出直接反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標;二是可操作性原則。設置的指標體系必須適應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計算方法科學、操作簡單、資料易取得;三是科學性。要求設計的各指標必須概念確切、含義清楚、計算范圍明確,既能系統科學地反映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全貌,又能在某一方面提示對核心競爭力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四是可比性和相對穩定性。核心競爭力指標應在企業間普遍適用,其所涉及的經濟內容、空間范圍、時間范圍、計算口徑、計算方法應可比,同時為研究分析核心競爭力的發展變化情況,其指標前后時間不宜變化太大,具有相對穩定性;五是目的性原則。設計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在于,衡量企業競爭力的狀況,找出企業競爭力弱的原因所在,指出改善企業競爭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終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六是全面性原則。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顯在競爭力和潛在競爭力。不僅要反映企業競爭力的“硬”指標,還要考慮企業競爭力的“軟''''指標;七是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原則。對定性的指標要明確其含義,并按照某種標準對其賦值,使其能夠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標的性質;

(二)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查看全文

非壽險業資本結構使用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論證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是否達到了最優,以及非最優的資本結構給產險公司效率帶來的影響。本文運用了一種新的DEA模型(超效率模型)評估了樣本數據中的產險公司在2001-2004年期間各年的超效率評分及最優資本結構,通過比較發現我國非壽險業各年的實際資本結構均高于最優資本結構,最后利用簡單回歸分析模型證明了實際資本結構與最優資本結構的差距越大,產險公司的效率越低,即非最優的資本結構產生了效率的損失。

[關鍵詞]中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DEA

Abstract:TheobjectiveofthispaperistoanalyzewhetherthecapitalstructureofChineseproperty-liabilityinsuranceindustryhasreachedit''''soptimallevelandwhat''''stheinfluenceofthenon-optimalcapitalstructurehasonthefirm’sefficiency.UsinganewformofDEA(Super-EfficiencyModel),weestimatethesuperefficiencyscoresandoptimalcapitalstructurefromthesampleofproperty-liabilityinsurersovertheperiod2001-2004.Bycomparingtheactualcapitalstructurefortheindustrywithit''''soptimalcapitalstructure,wecandeterminethattheproperty-liabilityindustryhaveover-utilizedcapitalstructureduringthesampleperiod.Regressionanalysisprovidesevidencethatunder-orover-utilizationofcapitalstructureisassociatedwithlowerefficiency,whichmeansitleadstoefficiencypenalties.

Keywords:ChineseProperty-LiabilityInsuranceIndustry;CapitalStructure;DEA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非壽險市場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地擴大,資本金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圖1和圖2描述了1998—2002年期間,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的變化趨勢(在本文中資本結構表示為責任準備金與資本金之比),以及資本金與責任準備金各自的變化趨勢。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1998—2002年期間,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在2003年資本結構卻迅速下降,而在2004年的時候又迅速恢復到2001年左右的水平。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1998—2004年期間,我國非壽險業責任準備金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而資本金的上升趨勢較緩慢,特別是從2001年開始責任準備金的增長速度更加顯著地高于資本金的增長速度,但在2003年資本金的增長速度卻略高于責任準備金的增長速度。從圖1、圖2中可以得知,2003年呈現出與其他年份不同的趨勢。在2003年,因為非壽險業擴充了資本金,從而導致資本金的增長速度超過責任準備金,資本結構也在這一年迅速下降。2003年,我國非壽險業的整體資本金實力得到改善,但此后,資本金狀況又出現惡化跡象。

查看全文

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探究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論證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是否達到了最優,以及非最優的資本結構給產險公司效率帶來的影響。本文運用了一種新的DEA模型(超效率模型)評估了樣本數據中的產險公司在2001-2004年期間各年的超效率評分及最優資本結構,通過比較發現我國非壽險業各年的實際資本結構均高于最優資本結構,最后利用簡單回歸分析模型證明了實際資本結構與最優資本結構的差距越大,產險公司的效率越低,即非最優的資本結構產生了效率的損失。

[關鍵詞]中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DEA

Abstract:TheobjectiveofthispaperistoanalyzewhetherthecapitalstructureofChineseproperty-liabilityinsuranceindustryhasreachedit''''soptimallevelandwhat''''stheinfluenceofthenon-optimalcapitalstructurehasonthefirm’sefficiency.UsinganewformofDEA(Super-EfficiencyModel),weestimatethesuperefficiencyscoresandoptimalcapitalstructurefromthesampleofproperty-liabilityinsurersovertheperiod2001-2004.Bycomparingtheactualcapitalstructurefortheindustrywithit''''soptimalcapitalstructure,wecandeterminethattheproperty-liabilityindustryhaveover-utilizedcapitalstructureduringthesampleperiod.Regressionanalysisprovidesevidencethatunder-orover-utilizationofcapitalstructureisassociatedwithlowerefficiency,whichmeansitleadstoefficiencypenalties.

Keywords:ChineseProperty-LiabilityInsuranceIndustry;CapitalStructure;DEA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非壽險市場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地擴大,資本金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圖1和圖2描述了1998—2002年期間,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的變化趨勢(在本文中資本結構表示為責任準備金與資本金之比),以及資本金與責任準備金各自的變化趨勢。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1998—2002年期間,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在2003年資本結構卻迅速下降,而在2004年的時候又迅速恢復到2001年左右的水平。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1998—2004年期間,我國非壽險業責任準備金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而資本金的上升趨勢較緩慢,特別是從2001年開始責任準備金的增長速度更加顯著地高于資本金的增長速度,但在2003年資本金的增長速度卻略高于責任準備金的增長速度。從圖1、圖2中可以得知,2003年呈現出與其他年份不同的趨勢。在2003年,因為非壽險業擴充了資本金,從而導致資本金的增長速度超過責任準備金,資本結構也在這一年迅速下降。2003年,我國非壽險業的整體資本金實力得到改善,但此后,資本金狀況又出現惡化跡象。

查看全文

中美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研究論文

摘要:對保險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進行分析,然后再構建非壽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在保險全球化的視角下通過對中國人保(PICC)與美國國際集團(AIG)非壽險公司核心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制約我國非壽險公司形成核心競爭力的瓶頸,最后提出提高中國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的切入點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構建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一是重要性原則。選取指標時應考慮對核心競爭力影響的重要性,即對核心競爭力的貢獻程度,做到所選指標個數不很多,但嚴格區分主次,取舍得當,突出直接反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標;二是可操作性原則。設置的指標體系必須適應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計算方法科學、操作簡單、資料易取得;三是科學性。要求設計的各指標必須概念確切、含義清楚、計算范圍明確,既能系統科學地反映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全貌,又能在某一方面提示對核心競爭力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四是可比性和相對穩定性。核心競爭力指標應在企業間普遍適用,其所涉及的經濟內容、空間范圍、時間范圍、計算口徑、計算方法應可比,同時為研究分析核心競爭力的發展變化情況,其指標前后時間不宜變化太大,具有相對穩定性;五是目的性原則。設計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在于,衡量企業競爭力的狀況,找出企業競爭力弱的原因所在,指出改善企業競爭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終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六是全面性原則。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顯在競爭力和潛在競爭力。不僅要反映企業競爭力的“硬”指標,還要考慮企業競爭力的“軟''''指標;七是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原則。對定性的指標要明確其含義,并按照某種標準對其賦值,使其能夠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標的性質;

(二)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查看全文

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使用效率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論證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是否達到了最優,以及非最優的資本結構給產險公司效率帶來的影響。本文運用了一種新的DEA模型(超效率模型)評估了樣本數據中的產險公司在2001-2004年期間各年的超效率評分及最優資本結構,通過比較發現我國非壽險業各年的實際資本結構均高于最優資本結構,最后利用簡單回歸分析模型證明了實際資本結構與最優資本結構的差距越大,產險公司的效率越低,即非最優的資本結構產生了效率的損失。

[關鍵詞]中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DEA

Abstract:TheobjectiveofthispaperistoanalyzewhetherthecapitalstructureofChineseproperty-liabilityinsuranceindustryhasreachedit''''soptimallevelandwhat''''stheinfluenceofthenon-optimalcapitalstructurehasonthefirm’sefficiency.UsinganewformofDEA(Super-EfficiencyModel),weestimatethesuperefficiencyscoresandoptimalcapitalstructurefromthesampleofproperty-liabilityinsurersovertheperiod2001-2004.Bycomparingtheactualcapitalstructurefortheindustrywithit''''soptimalcapitalstructure,wecandeterminethattheproperty-liabilityindustryhaveover-utilizedcapitalstructureduringthesampleperiod.Regressionanalysisprovidesevidencethatunder-orover-utilizationofcapitalstructureisassociatedwithlowerefficiency,whichmeansitleadstoefficiencypenalties.

Keywords:ChineseProperty-LiabilityInsuranceIndustry;CapitalStructure;DEA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非壽險市場快速發展,市場規模不斷地擴大,資本金也得到了一定的補充,圖1和圖2描述了1998—2002年期間,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的變化趨勢(在本文中資本結構表示為責任準備金與資本金之比),以及資本金與責任準備金各自的變化趨勢。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1998—2002年期間,我國非壽險業資本結構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在2003年資本結構卻迅速下降,而在2004年的時候又迅速恢復到2001年左右的水平。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1998—2004年期間,我國非壽險業責任準備金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而資本金的上升趨勢較緩慢,特別是從2001年開始責任準備金的增長速度更加顯著地高于資本金的增長速度,但在2003年資本金的增長速度卻略高于責任準備金的增長速度。從圖1、圖2中可以得知,2003年呈現出與其他年份不同的趨勢。在2003年,因為非壽險業擴充了資本金,從而導致資本金的增長速度超過責任準備金,資本結構也在這一年迅速下降。2003年,我國非壽險業的整體資本金實力得到改善,但此后,資本金狀況又出現惡化跡象。

查看全文

提高中國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論文

摘要:對保險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進行分析,然后再構建非壽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在保險全球化的視角下通過對中國人保(PICC)與美國國際集團(AIG)非壽險公司核心競爭力進行比較,分析制約我國非壽險公司形成核心競爭力的瓶頸,最后提出提高中國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的切入點和對策建議。

關鍵詞:非壽險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構建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一是重要性原則。選取指標時應考慮對核心競爭力影響的重要性,即對核心競爭力的貢獻程度,做到所選指標個數不很多,但嚴格區分主次,取舍得當,突出直接反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指標;二是可操作性原則。設置的指標體系必須適應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計算方法科學、操作簡單、資料易取得;三是科學性。要求設計的各指標必須概念確切、含義清楚、計算范圍明確,既能系統科學地反映保險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全貌,又能在某一方面提示對核心競爭力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四是可比性和相對穩定性。核心競爭力指標應在企業間普遍適用,其所涉及的經濟內容、空間范圍、時間范圍、計算口徑、計算方法應可比,同時為研究分析核心競爭力的發展變化情況,其指標前后時間不宜變化太大,具有相對穩定性;五是目的性原則。設計企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在于,衡量企業競爭力的狀況,找出企業競爭力弱的原因所在,指出改善企業競爭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終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六是全面性原則。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應該充分考慮企業的顯在競爭力和潛在競爭力。不僅要反映企業競爭力的“硬”指標,還要考慮企業競爭力的“軟''''指標;七是定性與定量結合的原則。對定性的指標要明確其含義,并按照某種標準對其賦值,使其能夠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標的性質;

(二)非壽險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查看全文

保險業長期增長分析論文

一、世界保險業增長模型

(一)模型建立

1.概述

在現實中,保險深度(保費/GDP)隨人均GDP增加而增加,但對應人均GDP的不同規模,保險深度的增速不同,在人均GDP較低的階段,保險深度增速較慢,而后逐漸加快,到了一定階段之后,增速又逐漸放慢。這意味著,隨著人均GDP增加,保費將以一種超越GDP增長的速度增長,在人均GDP較低的階段其超越幅度較小,而后逐漸加大,到了一定階段之后,其超越幅度又逐漸變小。換言之,在經濟增長的不同階段,保費的收入彈性會發生變化。對于上述情形,使用Logistic模型較為合適,因為Logistic函數所具有的S型特征可以較好地對該現實進行抽象刻畫。

Carter&Dickinson(1992)和Enz(2000)建立了一種較為理想的刻畫保險深度和人均GDP關系的Logistic理論模型(因根據該模型繪制的曲線呈“S”型,因此以下將該模型簡稱為“S曲線模型”)。本文將在S曲線模型基礎上,利用世界各國保險業和經濟增長的大量最新歷史數據,估算出世界保險業增長模型。

2.模型表達式

查看全文

保險業增長潛力分析論文

一、世界保險業增長模型

(一)模型建立

1.概述

在現實中,保險深度(保費/GDP)隨人均GDP增加而增加,但對應人均GDP的不同規模,保險深度的增速不同,在人均GDP較低的階段,保險深度增速較慢,而后逐漸加快,到了一定階段之后,增速又逐漸放慢。這意味著,隨著人均GDP增加,保費將以一種超越GDP增長的速度增長,在人均GDP較低的階段其超越幅度較小,而后逐漸加大,到了一定階段之后,其超越幅度又逐漸變小。換言之,在經濟增長的不同階段,保費的收入彈性會發生變化。對于上述情形,使用Logistic模型較為合適,因為Logistic函數所具有的S型特征可以較好地對該現實進行抽象刻畫。

Carter&Dickinson(1992)和Enz(2000)建立了一種較為理想的刻畫保險深度和人均GDP關系的Logistic理論模型(因根據該模型繪制的曲線呈“S”型,因此以下將該模型簡稱為“S曲線模型”)。本文將在S曲線模型基礎上,利用世界各國保險業和經濟增長的大量最新歷史數據,估算出世界保險業增長模型。

2.模型表達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