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甜瓜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20:30: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寒地甜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寒地甜瓜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在地膜覆蓋栽培的基礎上再加蓋一層小拱棚的栽培技術,可以使甜瓜的成熟期比單層覆蓋地膜早15~20d,這樣使結瓜期處于高溫、少雨、光照充足及晝夜溫差較大的5月末至6月這段時間,甜瓜不但提早上市,而且品質好、病害輕,高產、優質、高效。

關鍵詞:寒地甜瓜;雙膜覆蓋;栽培技術

甜瓜不但營養豐富,老少皆宜,而且口感好,香味濃郁,被人們美稱為“香瓜”。近年來,北方寒地甜瓜生產發展很快,不但面積增加,而且生產技術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在甜瓜生產上,我們針對寒地的氣候特點,推廣應用了許多先進生產技術,其中在覆地膜基礎上再加扣小拱棚技術就是一項投入低、經濟效益高、易于掌握、深受瓜農歡迎的早熟優質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優質、早熟、高產、耐運輸、商品性好、適應市場的甜瓜品種,如龍甜4號。

2育苗期及育苗方式

查看全文

寒地甜瓜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寒地甜瓜;雙膜覆蓋;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在地膜覆蓋栽培的基礎上再加蓋一層小拱棚的栽培技術,可以使甜瓜的成熟期比單層覆蓋地膜早15~20d,這樣使結瓜期處于高溫、少雨、光照充足及晝夜溫差較大的5月末至6月這段時間,甜瓜不但提早上市,而且品質好、病害輕,高產、優質、高效。

甜瓜不但營養豐富,老少皆宜,而且口感好,香味濃郁,被人們美稱為“香瓜”。近年來,北方寒地甜瓜生產發展很快,不但面積增加,而且生產技術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在甜瓜生產上,我們針對寒地的氣候特點,推廣應用了許多先進生產技術,其中在覆地膜基礎上再加扣小拱棚技術就是一項投入低、經濟效益高、易于掌握、深受瓜農歡迎的早熟優質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優質、早熟、高產、耐運輸、商品性好、適應市場的甜瓜品種,如龍甜4號。

2育苗期及育苗方式

查看全文

寒地甜瓜早熟優質栽培技術論文

摘要:在地膜覆蓋栽培的基礎上再加蓋一層小拱棚的栽培技術,可以使甜瓜的成熟期比單層覆蓋地膜早15~20d,這樣使結瓜期處于高溫、少雨、光照充足及晝夜溫差較大的5月末至6月這段時間,甜瓜不但提早上市,而且品質好、病害輕,高產、優質、高效。

關鍵詞:寒地甜瓜;雙膜覆蓋;栽培技術

甜瓜不但營養豐富,老少皆宜,而且口感好,香味濃郁,被人們美稱為“香瓜”。近年來,北方寒地甜瓜生產發展很快,不但面積增加,而且生產技術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在甜瓜生產上,我們針對寒地的氣候特點,推廣應用了許多先進生產技術,其中在覆地膜基礎上再加扣小拱棚技術就是一項投入低、經濟效益高、易于掌握、深受瓜農歡迎的早熟優質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優質、早熟、高產、耐運輸、商品性好、適應市場的甜瓜品種,如龍甜4號。

2育苗期及育苗方式

查看全文

地甜瓜優質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寒地甜瓜;雙膜覆蓋;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在地膜覆蓋栽培的基礎上再加蓋一層小拱棚的栽培技術,可以使甜瓜的成熟期比單層覆蓋地膜早15~20d,這樣使結瓜期處于高溫、少雨、光照充足及晝夜溫差較大的5月末至6月這段時間,甜瓜不但提早上市,而且品質好、病害輕,高產、優質、高效。

甜瓜不但營養豐富,老少皆宜,而且口感好,香味濃郁,被人們美稱為“香瓜”。近年來,北方寒地甜瓜生產發展很快,不但面積增加,而且生產技術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在甜瓜生產上,我們針對寒地的氣候特點,推廣應用了許多先進生產技術,其中在覆地膜基礎上再加扣小拱棚技術就是一項投入低、經濟效益高、易于掌握、深受瓜農歡迎的早熟優質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優質、早熟、高產、耐運輸、商品性好、適應市場的甜瓜品種,如龍甜4號。

2育苗期及育苗方式

查看全文

瓜菜多熟復種技術管理論文

摘要介紹了胡蘿卜與青菜、馬鈴薯及甜瓜多熟高效復種技術。

關鍵詞胡蘿卜;青菜;馬鈴薯;甜瓜;復種

胡蘿卜與青菜、馬鈴薯及甜瓜的間套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熱資源,促進生育期與有利氣候同步,實現最佳經濟效益。近年來,射陽縣耦耕鎮示范推廣的近666.7hm2多效多復種田,年均凈產值達12.795萬元/hm2(胡蘿卜4.5萬kg/hm2×0.8元/kg、越冬青菜2.4萬kg/hm2×1元/kg、春小青菜0.6萬kg/hm2×0.8元/kg、馬鈴薯2250kg/hm2×1.4元/kg、甜瓜3萬kg/hm2×2元/kg)。其復種要點如下:

1科學選地布局

選擇地勢高爽、排灌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于胡蘿卜、馬鈴薯播栽前,結合耕翻基施優質腐熟糞肥2.25萬kg/hm2、腐熟餅肥900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硝酸鉀300kg/hm2;再進行深溝高畦種植,畦寬3m,胡蘿卜秋播時全田撒播,苗距13cm,留苗60萬株/hm2;馬鈴薯每畦2組合,每1.5m組合春植3行馬鈴薯,薯間行距45cm(留60cm空幅栽甜瓜,其空幅先種一季春小青菜),平均行距50cm,株距20cm,植9.9萬株/hm2;甜瓜每畦2行,行距1.5m,株距40cm,栽1.65萬株/hm2左右。

2優化選用良種

查看全文

瓜菜多熟復種技術論文

摘要介紹了胡蘿卜與青菜、馬鈴薯及甜瓜多熟高效復種技術。

關鍵詞胡蘿卜;青菜;馬鈴薯;甜瓜;復種

胡蘿卜與青菜、馬鈴薯及甜瓜的間套種,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熱資源,促進生育期與有利氣候同步,實現最佳經濟效益。近年來,射陽縣耦耕鎮示范推廣的近666.7hm2多效多復種田,年均凈產值達12.795萬元/hm2(胡蘿卜4.5萬kg/hm2×0.8元/kg、越冬青菜2.4萬kg/hm2×1元/kg、春小青菜0.6萬kg/hm2×0.8元/kg、馬鈴薯2250kg/hm2×1.4元/kg、甜瓜3萬kg/hm2×2元/kg)。其復種要點如下:

1科學選地布局

選擇地勢高爽、排灌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質壤土,于胡蘿卜、馬鈴薯播栽前,結合耕翻基施優質腐熟糞肥2.25萬kg/hm2、腐熟餅肥900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硝酸鉀300kg/hm2;再進行深溝高畦種植,畦寬3m,胡蘿卜秋播時全田撒播,苗距13cm,留苗60萬株/hm2;馬鈴薯每畦2組合,每1.5m組合春植3行馬鈴薯,薯間行距45cm(留60cm空幅栽甜瓜,其空幅先種一季春小青菜),平均行距50cm,株距20cm,植9.9萬株/hm2;甜瓜每畦2行,行距1.5m,株距40cm,栽1.65萬株/hm2左右。

2優化選用良種

查看全文

農業科技工程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扎實推進**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按照農業部《關于做好20**年農業科技入戶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農業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農業科技入戶工作是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構建新型農業推廣機制的重要舉措,是**農業貫徹科教興市戰略,建設農業科技強市的重要內容。

20**年**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技示范戶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以創新機制與優化資源配置為突破口,建立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長效機制,有效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技術轉化“最后一道坎”的問題,促進農產品穩步增產,農業穩定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二、工作目標

1、在全市培育3100個科技示范戶(場、社)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輻射帶動3萬戶農戶;選拔500名左右技術指導員,每周入戶時間不少于2天,與示范戶(場、社)建立起長期、穩定、緊密的聯系。

查看全文

論析水稻病害綜治防控策略

摘要:介紹了水稻主要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包括植物檢疫、加強預測預報、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內容,以期為水稻病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病害;綜合防治

綜合防治即從農業生態學的總體觀念出發,以預防為主,本著安全、有效、經濟、簡便的原則,有機地協調使用農業、化學、生物和物理機械的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態學手段,把病害的發生數量控制在經濟損失允許水平以下,達到高產、優質、低成本和少公害或無公害的目的。防治水稻病害,保護水稻安全生長,基本上有4條途徑:一是改變農田生物群落的組成相,使病菌的種類和數量減少,有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增加;二是改變營養、發育和繁殖條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或增殖;三是減少農作物被害的可能性,增強或提高利用作物的抗病性、耐病性;四是直接消滅病原物。病害防治方法,按其性質可分為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現將其綜合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一、植物檢疫

加強植物檢疫是貫徹預防為主,保障水稻生產不斷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例如,和縣2008年首例細菌性條斑病,就立即采取封鎖、消滅措施,以防止植物檢疫對象傳出擴散。

二、加強預測預報

查看全文

深究水稻主要病害綜合治理技術

摘要:介紹了水稻主要病害的綜合防治技術,包括植物檢疫、加強預測預報、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內容,以期為水稻病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病害綜合防治

綜合防治即從農業生態學的總體觀念出發,以預防為主,本著安全、有效、經濟、簡便的原則,有機地協調使用農業、化學、生物和物理機械的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態學手段,把病害的發生數量控制在經濟損失允許水平以下,達到高產、優質、低成本和少公害或無公害的目的。防治水稻病害,保護水稻安全生長,基本上有4條途徑:一是改變農田生物群落的組成相,使病菌的種類和數量減少,有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增加;二是改變營養、發育和繁殖條件使之不利于病原物的生存和繁殖或增殖;三是減少農作物被害的可能性,增強或提高利用作物的抗病性、耐病性;四是直接消滅病原物。病害防治方法,按其性質可分為植物檢疫、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現將其綜合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植物檢疫

加強植物檢疫是貫徹預防為主,保障水稻生產不斷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例如,和縣2008年首例細菌性條斑病,就立即采取封鎖、消滅措施,以防止植物檢疫對象傳出擴散。

2加強預測預報

查看全文

生態農業模式與案例分析

隨著生態農業的不斷發展,農田立體種植農業生態系統模式越來越多,下面重點介紹以下幾種:糧、菜(糧)套種立體種植模式,糧、棉、菜套種立體種植模式,糧、油、菜套種立體種植模式,棉、菜套種立體種植模式。

一、糧、菜(糧)套種立體種植模式與案例

1.模式。糧、菜(糧)套種立體種植模式主要以小麥與玉米套種、小麥與谷子套種、小麥與甘薯套種等一年兩熟的糧食主體作物,在保證糧食作物持續穩定增產的前提下,套種或復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經濟作物或瓜果蔬菜,提高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這一模式大多是在水肥條件較好的精耕細作地區和城鎮郊區開發推廣。此類模式要從小麥播種開始,就要預先將兩茬主體作物的間作、套種、混種、復種的瓜類(西瓜、甜瓜)、綠葉菜類(菠菜、薹菜)、蔥蒜類(大蒜、洋蔥、大蔥)、豆類(大豆、綠豆)列入種植計劃,農作物的播種帶的寬窄與畦面的尺寸大小、留套種行的距離以及參與后茬作物及時間做好規劃,一次性把它定下來。一般早春多在麥田內套種小白菜、小油菜、小紅胡蘿卜、早熟甘藍、地蕓豆等蔬菜。在小麥收獲之前,除了套種或移栽第二季的玉米、谷子、大豆等糧食作物外,還可在麥田套種或移栽馬鈴薯、西瓜、生姜等作物。在小麥收獲之后夏播作物間作大豆、綠豆、秋菜等。例如:小麥套種玉米間作大豆,小麥套種玉米間作夏谷,小麥間作甘藍套種玉米間作大豆,小麥間作越冬菜套種玉米間作蘑菇,小麥間作越冬菜(指菠菜、薹菜、大蒜、洋蔥)套種玉米套種大白菜,小麥間作越冬菜套種玉米套種黃瓜,小麥間作越冬菜套種玉米套種番茄,小麥間作越冬菜套種生姜,小麥間作大蒜(或洋蔥)套種玉米間作秋菜(蘿卜、芥菜、大白菜等),小麥套種玉米間作菜葫蘆等。此類模式可以多收獲1~2季蔬菜(或其他作物),每畝可增加經濟效益500元以上。2.案例。山東省諸城市枳溝鎮從本地實際出發,緊緊圍繞“高產、優質、高效”立體種植生態農業的發展,大力推廣糧食作物與瓜菜間作高效立體種植生態農業模式,不僅提高了土地、光熱資源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獲得了較高的經濟與生態雙效益。枳溝鎮主要推廣以下三種立體種植生態農業模式。①菜、薯、糧、豆四作四收立體種植模式。枳溝鎮重點在喬莊、王村等推廣大拱棚保護地種植紅水蘿卜、間作馬鈴薯、套種食用玉米、間作越夏蕓豆的紅水蘿卜、馬鈴薯、玉米、蕓豆立體種植模式。一般情況下平均每畝生產紅水蘿卜2000千克、馬鈴薯850千克、蕓豆1750千克和玉米穗2900多個,經濟收入在12000元以上。②薯、糧、豆三作三收立體種植模式。枳溝鎮重點在喬莊、王村、普慶等推廣馬鈴薯間作玉米、套種蕓豆的馬鈴薯、玉米、蕓豆立體種植模式。一般情況下平均每畝生產馬鈴薯800千克、蕓豆1800千克和鮮食玉米穗2900多個,經濟收入在8000元以上。③瓜、豆、菜三作三收立體種植模式。枳溝鎮重點在蔣家莊推廣小拱棚保護地加地膜覆蓋種植西瓜,西瓜收獲后種植越夏蕓豆,蕓豆收獲后種植菠菜的西瓜、蕓豆、菠菜立體種植模式,一般情況下平均每畝生產西瓜3700千克、菠菜800千克、蕓豆1800千克,經濟在收入1萬元以上。

二、糧、棉、菜套種立體種植模式與案例

1.模式。糧、棉、菜套種立體種植模式主要是在春棉一熟制地區,通過改革耕作制度,利用其冬閑季節增種一季小麥或間套越冬菜,或者在小麥套種棉花一年二熟制的基礎上,利用其棉花套種行間套種越冬菜或瓜類等進行開發推廣。在保證棉花增產或小麥、棉花雙增產的前提下,通過間作套種瓜果蔬菜等,增加經濟收益。這種模式要預先確定好糧、棉、菜套種的規格,在棉稈拔掉之后,整好地,施足肥。在播種晚茬小麥時留出棉花的套種行,在套種行上結合種植小麥,間作大蒜、菠菜、洋蔥等越冬菜,或者在第二年早春間作小油菜、小白菜、小紅蘿卜等速生蔬菜,待蔬菜收獲后,在4月中下旬套種棉花。例如:小麥間作大蒜套種棉花,小麥間作洋蔥套種棉花,小麥間作越冬菜(或秋芥菜)套種棉花間作蘿卜,小麥間作越冬菜套種西瓜套種棉花,小麥間作越冬菜套種棉花間作綠豆,小麥間作芥菜套種棉花間作辣椒。2.案例。河北省臨西縣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上大膽嘗試,探索出糧、棉、菜立體高產高效種植模式,主要有以下兩種。①糧、菜、棉、糧立體種植模式。該模式就是小麥套種菠菜,下年種植棉花,小麥收獲后復播綠豆,即小麥、菠菜、棉花、綠豆立體種植。具體操作:小麥種植6行,畦寬1.5米,套種菠菜,預留0.8米寬的空行下年種植棉花2行,小麥收獲后種植60天的小綠豆。一般畝收入在2800元以上。②棉、瓜、棉、糧、菜立體種植模式。該模式就是實施一年四至五熟制,小麥、西瓜、棉花、玉米、菠菜間作套種模式。具體操作:在秋季播種小麥時,每播種12行小麥就預留1.5米寬的空行適時播種菠菜。待第二年菠菜收獲后,種植西瓜2行和棉花2行。小麥收獲后,種植玉米2行。小麥、西瓜、棉花是共生期,小麥可為西瓜苗和棉花苗擋御風寒。小麥收獲后,西瓜可在棉花的株距空間向外長蔓,在小麥空地里結瓜,互不影響光照。西瓜收獲后,有利于玉米、棉花后期生長。

三、糧、油、菜套種立體種植模式與案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