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5 12:04: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河蟹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河蟹生態高效養殖研究

2010-2018年,仙桃市排湖漁場不斷探索總結池塘河蟹“3+5”可控生態高效養殖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國家專利。2017年,排湖漁場平均畝產河蟹130kg,最高畝產量達到190kg,平均規格140g/只以上,畝平純利達7000元以上。2015年10月,仙桃市池塘河蟹“3+5”生態高效養殖通過湖北省農業廳鑒定委員會成果鑒定。從2016年開始,湖北省農業廳將河蟹“3+5”養殖技術作為十大主推技術與模式在全省推廣。

一、案例簡介

池塘河蟹“3+5”生態高效養殖技術,即將河蟹池塘養殖期劃分為3個月和5個月兩個生長階段:第一階段為3-5月份,共3個月,為蟹種(扣蟹)小池塘強化培育階段,每畝投放扣蟹30-35kg/(規格為200只/kg),河蟹蛻殼兩次后轉到大塘,出池平均規格約為50只/kg。第二階段為6-10月份,共5個月,為成蟹大池塘養殖階段,投放密度為1000~1200只/畝,河蟹蛻殼3次,平均出塘規格140g/只以上。

二、主要創新點

1.成活率高、抗病力強。經過“3”階段的蟹苗培育,減少病殘體質差的苗入池,提高下塘蟹苗的規格和成活率,有效降低成蟹養殖密度,提高河蟹抗病能力。2.規格大、品質高。大小池水體分開,便于大池前期養殖環境的建設;殺滅小龍蝦及其它野雜魚等敵害生物,培育出一池鮮嫩的水草,從而加快河蟹生長速度,提高河蟹的品質。3.全程可控,安全高效。可以實行全程可控化管理,使漁民在養殖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投餌、用藥,節約了養殖成本,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可以推行標準化健康養殖,養殖過程中進行全程監督管理,杜絕違禁藥品的使用,生產出符合生態健康無公害的綠色產品。

三、主要做法和經驗

查看全文

池塘河蟹套養鱖魚養殖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總結了池塘河蟹套養鱖魚養殖技術,包括池塘建設、種苗放養、河蟹的飼養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以期指導這一水產養殖新模式的推廣。

關鍵詞:河蟹;鱖魚;池塘套養

2005年以來,泗陽縣大力推廣池塘河蟹套養鱖魚養殖模式,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提高了經濟效益,開辟了水產養殖新模式。現將其相關技術總結如下。

1池塘建設

河蟹喜靜易受驚,養蟹池塘應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能排能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土或者壤土的地方,一般為長方形東西走向,面積0.7hm2左右,pH值為6.8~9.0,最佳pH值7.5~8.5,透明度為40cm左右,蟹池較淺的可在塘內側開挖0.8m左右、寬3~4m的蟹溝,便于河蟹高溫季節棲息于水溫較低的溝底。防逃墻要求高50~60cm,埋入土內10~20cm,材料可用水泥板、鈣塑板、石棉瓦等。進排水都要用較密的鐵絲網或者塑料網封好套牢,以防養殖對象逃逸和敵害隨水進入。

蟹池要進行清整消毒,保持水深10cm,用1050~1500kg/hm2生石灰化漿后全池均勻潑灑消毒,如果時間倉促,也可用漂白粉消毒,石灰藥效7d左右,漂白粉藥效2~3d,溝塘內要移植苦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塘內應放養水浮蓮、蒿草等浮水及挺水植物,供蟹覓食或者附著,為蟹放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開春清塘大約1周后放鮮活螺螄4500~7500kg/hm2,讓其自然繁殖,螺螄作為河蟹的活餌并清除部分殘餌,大螺螄也可被成蟹扎碎吃掉。

查看全文

淺析河蟹養殖的可行性

姜堰市河蟹養殖發展前景及盈利分析

發展前景國內市場需求量較大,每到河蟹上市季節,大小飯店都以河蟹作為主打菜、招牌菜。河蟹市場暢銷不衰,成蟹供不應求,價格持續上漲[4]。特別是蘇南、上海等地需求量更大,每年需要成蟹15萬t,而加工企業對河蟹的需求量也較大,僅江蘇興化九壽堂有限公司每年就需要原料蟹1萬t左右。姜堰市河蟹主養面積800hm2,產量1200kg/hm2;套養面積400hm2,產量450kg/hm2。2011年成蟹產量175t,按姜堰市全年成蟹消費需求500t左右,該市河蟹養殖面積至少需要1666.7hm2,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市場供不應求,需從外地購進。因此,在姜堰市發展河蟹養殖具有極好的市場前景。盈利分析(1)養殖。主要是池塘主養、魚塘套養、稻田提水的大面積養殖方式,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劇增,養殖產量為900~1500kg/hm2,產值達到10.5萬~15.0萬元/hm2,可以獲利4.5萬~10.5萬元/hm2。(2)育苗。蟹仔經過培育,可產規格為160只/kg的幼蟹3t/hm2,按40元/kg計算,產值達到12萬元/hm2,效益達到9萬元/hm2。

投入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機械推土費7500元/hm2、排流和電力設施4500元/hm2、生活用房7500元/hm2,均按10年折舊;防逃設施4500元/hm2,按5年折舊;合計24000元/hm2。生產成本:水草、肥料1350元/hm2,種苗10500元/hm2(河蟹120kg/hm2,54元/kg,規格160只/kg,蝦苗112.5kg/hm2,32元/kg),飼料22500元/hm2,螺6000元/hm2,水電費1500元/hm2,人工費7500元/hm2,土地租金12000元/hm2,藥費2250元/hm2,銷售車費1500元/hm2,合計:65100元/hm2。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成本合計89100元/hm2。產出成蟹產量1500kg/hm2,其中規格200g/只以上比例10%,按140元/kg計算,產值21000元/hm2,規格175~200g/只比例15%,按84元/kg計算,產值18900元;規格150~175g/只比例60%,按65元/kg計算,產值58500元/hm2;規格125~150g/只比例10%,按50元/kg計算,產值7500元/hm2;規格100g/只比例5%,按38元/kg計算,產值2850元/hm2;合計產值108750元/hm2。青蝦收益為15000元/hm2。總收入為123750元/hm2。效益總收入扣除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生產成本養殖效益為34650元/hm2。投入產出比為1∶1.4。

養殖風險以及規避方法

養殖中的風險河蟹養殖的市場風險不大,國內市場形勢大好,供不應求,人工養殖的面積在不斷擴大。目前,河蟹養殖的風險主要有4個方面:首先河蟹養殖過程中技術指導不完善。由于部分河蟹養殖者未對河蟹的養殖狀況、現有資源、銷售市場進行調查,加上缺乏相應的養殖技術指導,普遍存在盲目進行河蟹養殖的狀況,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其次生產方式落后。當前主要是以家庭為模式的分散養殖,河蟹養殖相對分散,管理難度大,不成規模,不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從而使河蟹養殖與市場銷售相互脫節,嚴重影響河蟹養殖的效益[5]。再次缺少相應的品牌。由于需求量不斷加大,河蟹的市場進入門檻被提高,但姜堰市目前還沒有開展河蟹養殖質量認證工作,造成河蟹產品質量層次差距大,市場競爭力弱,市場占有率不高。最后是組織管理跟不上。在進行河蟹養殖前,要對水域資源、養殖地點、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論證,但姜堰市目前還沒有對河蟹養殖開展相關方面的工作,盲目進行河蟹的引進和養殖,造成資源的浪費、生態環境的破壞。5.2規避方法(1)針對目前全市河蟹養殖開發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發展河蟹養殖只有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才能充分利用姜堰市豐富的水域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以全市河蟹開發為契機,建立起以市場化經營為導向發展漁業生產的新思路、新機制;為農戶、企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河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漁業產業化的發展進程[6]。(2)建立河蟹產業的龍頭企業,了解全國河蟹產業的發展動態;合理制訂養殖開發規劃;推廣先進養殖模式和技術;協調河蟹生產、成蟹養殖和市場銷售等環節之間的關系;提高全市河蟹產業化水平。在龍頭企業的組織帶動下,全市各地河蟹養殖生產者才能憑借自身水域條件等優勢形成強強聯合,變競爭對手為貿易伙伴,才能形成全市一盤棋的局面,只有這樣河蟹產業才能走上規模化發展的道路,才能實現河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開展河蟹無公害苗種生產推動河蟹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J].

本文作者:黃根東吳海榮江濤工作單位:江蘇省姜堰市沈高鎮水產站

查看全文

河蟹養殖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河蟹;大規格;養殖技術

論文摘要大規格河蟹能給養殖戶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總結了大規格河蟹養殖技術,包括:選用良種,嚴把蟹種質量關;種植水生植物,創造一個優良的生態環境;控制放養密度,合理搭配放養;投放螺螄,滿足河蟹對生物活性物質的需要;調節水質,促進河蟹健康生長;做好蟹病防治工作。

近幾年來,隨著河蟹養殖業的發展,規格小、品質差的河蟹越來越不受消費者歡迎,規格大、品質高的河蟹往往能給養殖戶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

1選用良種,嚴把蟹種質量關

良種是大規格河蟹健康養殖的基礎。選用自育的長江水系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附肢健全、有光澤、活動力強的中華絨螯蟹幼蟹作蟹種,要避免使用來源不明的幼蟹,這是養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的因素。通常可從三個方面來選擇優質蟹種:從外觀、體型、步足、前額齒等幾個生理特征來鑒別長江水系的蟹種;剔除無飼養價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所謂“小呆蟹”就是指當年的1齡幼蟹,體重10~35g就達到性成熟,生長停滯,陸續死亡;從步足殘缺程度、苗種活動情況、體表有無寄生蟲等挑選健康優質蟹種。

2種植水生植物,創造一個優良的生態環境

查看全文

池塘河蟹養殖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河蟹;鱖魚;池塘套養

論文摘要總結了池塘河蟹套養鱖魚養殖技術,包括池塘建設、種苗放養、河蟹的飼養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以期指導這一水產養殖新模式的推廣。

2005年以來,泗陽縣大力推廣池塘河蟹套養鱖魚養殖模式,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功,提高了經濟效益,開辟了水產養殖新模式。現將其相關技術總結如下。

1池塘建設

河蟹喜靜易受驚,養蟹池塘應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能排能灌、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土或者壤土的地方,一般為長方形東西走向,面積0.7hm2左右,pH值為6.8~9.0,最佳pH值7.5~8.5,透明度為40cm左右,蟹池較淺的可在塘內側開挖0.8m左右、寬3~4m的蟹溝,便于河蟹高溫季節棲息于水溫較低的溝底。防逃墻要求高50~60cm,埋入土內10~20cm,材料可用水泥板、鈣塑板、石棉瓦等。進排水都要用較密的鐵絲網或者塑料網封好套牢,以防養殖對象逃逸和敵害隨水進入。

蟹池要進行清整消毒,保持水深10cm,用1050~1500kg/hm2生石灰化漿后全池均勻潑灑消毒,如果時間倉促,也可用漂白粉消毒,石灰藥效7d左右,漂白粉藥效2~3d,溝塘內要移植苦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塘內應放養水浮蓮、蒿草等浮水及挺水植物,供蟹覓食或者附著,為蟹放養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開春清塘大約1周后放鮮活螺螄4500~7500kg/hm2,讓其自然繁殖,螺螄作為河蟹的活餌并清除部分殘餌,大螺螄也可被成蟹扎碎吃掉。

查看全文

水稻田成蟹養殖方法

北方地區稻田養蟹雖然歷經多年的發展,但仍存在養成規格較小、效益增長較慢等問題。近年來,遼寧省盤山縣河蟹技術研究所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在“稻蟹生態種養增產增效機理研究”過程中,探索出了在保證水稻不減產或增產的前提下,稻田成蟹養成規格、水稻產量和綜合效益同步增長的種養新技術模式。該技術模式于2010年9月通過了農業部現場驗收。現將技術關鍵總結如下:

一、養蟹條件

稻田養成蟹應在4月25日放養扣蟹,但受稻田供水時間的限制,放養時間延遲至5月15日,在其他條件均適宜的前提下,5月15日放養扣蟹,河蟹養殖中只能蛻3次殼。因此,提早放苗以延長生長期是保證河蟹蛻4次殼的首要技術關鍵。

1.設置苗種暫養池

設置苗種暫養池,可以使扣蟹早攝食、早蛻殼、早生長,至投放稻田時,河蟹在暫養池已蛻1次殼。(1)暫養方式:利用鄰近水源的稻田作為苗種暫養池是目前扣蟹暫養的主要方式,但水體小、時常缺水是影響暫養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設置寬0.8~1.0米、深0.5米的環溝,并加遮陽物可以獲得較好的暫養效果。也可以利用稻田的排水溝作為苗種的暫養池,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排水溝就進水,此時正是投放扣蟹的最佳時節。需要注意的是應設置好防逃設施。(2)暫養密度:根據暫養時間確定扣蟹暫養密度。在稻田插秧前投放扣蟹,暫養時間為30~45天,河蟹在暫養期間完成1次蛻殼,扣蟹入池密度15~20千克/畝,出池密度為30~40千克/畝。稻田插秧后投放扣蟹,暫養時間為50~60天,如暫養環境好,能完成2次蛻殼,扣蟹入池密度不超過25千克/畝,出池密度為60千克/畝。

2.設置環溝

查看全文

小議魚蟹蝦混養技術管理及養殖應用

摘要:在水庫養殖主要經濟魚類的同時,適當放養河蟹、龍蝦等品種,可有效利用水庫養殖的各種資源,提高水庫養殖的綜合經濟效益。從水庫條件、苗種放養、養殖管理、捕勞與暫養等方面總結了水庫養魚混養蟹蝦技術,以期為水產養殖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庫;魚;河蟹;龍蝦;混養技術

大中型水庫水體資源豐富,規模養殖戶一般都投入了大量的機械、網具等物力和人力資源。近幾年河蟹養殖技術不斷成熟,龍蝦(克氏螯蝦)的價格也逐漸走高。如果在水庫養殖主要經濟魚類的同時,適當放養河蟹、龍蝦等品種,可進一步利用水庫養殖的各種資源,提高水庫養殖的綜合經濟效益。

1水庫條件

水庫面積要達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庫養殖完全依靠天然飼料,養殖出的魚產品都是無公害綠色水產品。因此,水產品的品質優于池塘養殖的水產品。由于庫區面積較大,加之庫內水草豐富,生長環境良好,若無水質腐敗、污染等現象發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庫較小,加上有灌溉任務,養殖的風險較大。

水庫下游堤壩內坡底部需用石頭徹成或混凝土澆筑,以防止蝦、蟹沿壩邊打洞,影響庫堤安全。水庫養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積的泥塘,這樣不僅能解決常規魚種的自給問題,提高魚種的成活率,也能解決反季節投放時魚種難以采購和運輸問題。

查看全文

河蟹青蝦鱖魚混養效益分析

河蟹混養青蝦、鱖魚,利用河蟹與鱖魚互不相殘且互補的關系,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餌料資源,在基本不增加勞動強度的情況下,增加單位面積產量,獲得魚蝦蟹豐收,大大提高池塘養殖的整體經濟效益。荻垛鎮科技入戶示范戶劉小粉,養殖面積60畝,主養河蟹,混養青蝦和鱖魚,實現畝產河蟹95kg、青蝦18kg、鱖魚16kg,畝產值9314元,畝利潤5688元。在生產過程中,對河蟹實行科學管養,注重把先進科學的河蟹養殖技術和傳統的養殖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總結出了“種好草、選好苗、管好水、喂好料、防好病”的15字河蟹高產高效養殖經驗。

一、種好草

栽種復合型水生植物,在深水區種植繭叢草,在四周淺水區種植伊樂藻,在池中淺水區用網圍出50%的面積種植苦草和輪葉黑藻。

二、選好苗

選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長江水系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整齊,附肢健全、有光澤、活動力強的中華絨蟹幼蟹作蟹種。共計放養河蟹48000只,蝦苗300kg,鱖魚1080尾,花白鰱600尾。

三、管好水

查看全文

水庫魚蟹蝦混養技術試析論文

1水庫條件

水庫面積要達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庫養殖完全依靠天然飼料,養殖出的魚產品都是無公害綠色水產品。因此,水產品的品質優于池塘養殖的水產品。由于庫區面積較大,加之庫內水草豐富,生長環境良好,若無水質腐敗、污染等現象發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庫較小,加上有灌溉任務,養殖的風險較大。

水庫下游堤壩內坡底部需用石頭徹成或混凝土澆筑,以防止蝦、蟹沿壩邊打洞,影響庫堤安全。水庫養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積的泥塘,這樣不僅能解決常規魚種的自給問題,提高魚種的成活率,也能解決反季節投放時魚種難以采購和運輸問題。

2苗種放養

2.1魚類苗種放養

投放水庫中的魚種,規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庫中的魚苗覓食能力強,生長較快,同時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力強,不易被兇狠魚類捕食,保證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規格是:鰱、鳙魚11.5~13.2cm,草魚13.2~14.8cm,鯉、魴魚6.6~8.3cm。可放養1200~1650尾/hm2,其中鰱魚占30%~35%,鳙占55%~60%,草、鯉、魴等其他魚種占5%~15%。投放時間的選擇應本著有利于魚種成活、輪捕輪放、均衡上市的原則來確定。若1次放養,須采用多種規格相搭配的方法,確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魚類的生長和產量的提高。一般還要在產卵場設置人工魚巢,有利于水庫中可在自然條件下產卵繁殖的魚類產卵,魚巢可由柳樹須、陸生植物和舊漁網等制成。

查看全文

水產養殖污染排放量調查評估

宜興市東臨太湖,北嵌滆湖,境內有東西團滆,河蕩眾多,河流縱橫,池塘密布,是沿太湖地區水產養殖面積最大的縣市。截至2017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20.8萬畝,其中池塘17.8萬畝,湖泊、河溝等3萬畝。

近年來,隨著江蘇省“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的深入推進以及太湖流域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制度的全面實施,對宜興市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漁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宜興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自2016年4月起,對全市主流池塘水產養殖模式的水質進行了連續跟蹤調查,為研究宜興市水產養殖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以及水環境容量提供數據支撐。對宜興地區的河蟹、鳊鯽魚兩種主要池塘養殖模式,連續監測養殖周期內不同階段的水質COD、總氮和總磷等污染物濃度,結合養殖池塘的產量、排水情況,預估宜興地區主要水產養殖模式的污染物排放系數及全年污染物排放量。

一、研究方法

(一)調查內容。本次調查內容包括主流池塘養殖品種的養殖面積、養殖方式、年度養殖產量;投餌種類、數量、周期;池塘換水和補水方式、數量及周期。(二)調查方法。池塘水產養殖造成水環境的污染主要來源于餌料損失和養殖對象排泄(主要是氮和磷元素)。因此,我們選取CODcr、總氮和總磷等三個因素作為污染監測指標。檢測設備:島津UV-27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25ml滴定管;消解裝置。化學需氧量:重鉻酸鹽法GB/T11914-1989;總氮: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總磷:鉬酸銨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三)數據采集。筆者對主要養殖模式整個養殖周期的池塘水質進行同步監測,按照每月監測一次的模式連續監測(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池塘養殖前期水質數據來自苗種投放初期塘口取水河道監測的水質參數。根據化學分析法,水產養殖污染物排放系數的計算公式:Fi=(Coi-Cfi)•Qi/Gai。其中,C0i、Cfi為i類水產養殖選取池塘捕撈期和養殖前期的污染物濃度;Qi為i類水產養殖選取池塘每年排放的水量;Gai為i類水產養殖的年產量。然后,根據養殖品種的排放系數乘以全市總產量Gti,計算得出相應品種CODcr、氨氮、總氮和總磷等染物排的排放量:Li=Gti•Fi。

二、研究結果

(一)全市養殖基本情況。根據2017年度漁情統計數據顯示,宜興市的池塘養殖以河蟹養殖和鳊鯽魚養殖兩種模式為主,全市養殖河蟹面積達12.4萬畝,鳊鯽魚養殖總面積達6.7萬畝。全市全年養殖河蟹0.99萬噸、鳊鯽魚6.30萬噸。(二)主要水產養殖模式池塘基本情況。通過前期調研分析,我們分別在新建鎮、和橋鎮選擇了有代表性的河蟹、鳊鯽魚養殖塘口進行了現場調查,根據收集的資料匯總,這兩類養殖模式的基本要素如表1所示。(三)水質指標。1.河蟹池塘。2017年3月份,放養蟹種前池塘周邊河道(西孟河)水中CODcr濃度為15.1mg/L,總氮濃度為2.52mg/L,總磷濃度為0.045mg/L。2018年1月份干塘前,水中CODcr濃度為25.0mg/L,總氮濃度為1.885mg/L,總磷濃度為0.083mg/L(詳見圖1、圖2)。養殖周期中,8月份水質是全年最好的月份,年末至年初水質相對較差。2.鳊鯽魚池塘。2017年2月份,放養魚苗前期池塘周邊河道(殷村港)水中CODcr濃度為12.3mg/L,總氮濃度為2.580mg/L,總磷濃度為0.118mg/L。2017年12月清塘前,池塘中CODcr濃度為25.4mg/L,總氮濃度為3.630mg/L,總磷濃度為0.308mg/L(詳見圖3、圖4)。對比河蟹池塘同時期水質指標,鳊鯽魚養殖在各階段的水質均差于河蟹養殖。其中,8月份水質最優,7月份和10月份、11月份水質較差。(四)水產養殖污染排放量研究結果根據監測數據和計算公式,確定河蟹、鳊鯽魚養殖模式的污染物排放系數,測算結果見表2。其中,河蟹養殖池塘的總氮排放系數為負值,這意味著在我們所監測的養殖周期中,河蟹池塘不僅沒有向外排放總氮污染物,還通過池塘內部生態系統消納了部分總氮。根據2017年度全市水產品產量計算,全市河蟹養殖CODcr和總磷的排放量分別為817.156噸和3.120噸,消納環境總氮52.410噸;全市鳊鯽魚養殖排放了762.174噸CODcr、61.047噸總氮和11.025噸總磷。總體上來說,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間,宜興市的鳊鯽魚、河蟹水產養殖共計排放CODcr1579.330噸、總氮8.637噸、總磷14.145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