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成本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6 12:23: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環境成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環境成本控制探討
一、環境成本及環境成本控制
環境成本是指某一經濟組織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因經濟活動或其他活動耗費的自然資源和相關生態要素的價值,以及為了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環境成本控制是指企業運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涉及有關生態環境的各種活動所實施的一種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約束化管理行為和政策實施。它是以企業環境成本管理目標為前提,以環境成本預測為依據,采用適合的模式與政策,控制環境成本形成的全過程,進而實現環境效益與企業經濟效益最優的雙重目的。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水、大氣、噪音污染等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治理環境污染已然提上日程。環境成本控制是治理環境污染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加強環境成本控制不僅有利于生態環境與人類的和諧發展,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二、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成本控制模式單一,成本控制未貫穿產品周期全過程
隨著各種污染源的迅速遞增,現有的環境控制體系不能及時與之匹配,導致大多數的環境控制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忽視了采購環節及售后環節產生的環境污染。另外,外部環境成本計量與控制的缺失,有效的環境成本信息與評估方法的缺乏,都直接影響了企業管理者在進行項目評估時的準確性與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成本管理方法轉換不及時
外貿增長對環境成本
一、我國外貿增長對環境的影響分析
(一)出口方面
1.我國出口總量增速對環境的影響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的對外貿易獲得了迅猛發展。對外貿易額從1978年的206.38億美元增長到2006年的17606.9億美元,而2007年前10月便已達到了17593.2億美元。其中出口額從97.5億美元增長到了2006年的9690.8億美元。我國外貿不僅總量大而且增速驚人,特別是2003—2006年,我國外貿年均增長29.9%,其中出口年均增長31.4%,這種高速增長大大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發展。根據估算,“十五”期間,如果忽略生產結構與出口結構的差異性,出口總量增速對SO2排放的貢獻占20%左右,而出口結構變化的貢獻為5.5%,但生產效率提高貢獻了-5%,即只有生產效率的提高減少了SO2排放。可見,我國出口總量的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犧牲我國環境質量為代價的。
2.我國出口結構對環境的影響
在我國現行粗放式的貿易增長方式下,出口結構存在著諸多不合理,對我國環境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環境成本管理和環境會計研討
伴隨著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會計發展經歷了從結繩記事到復式記賬,從傳統的財務會計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從手工記賬到會計電算化的普遍應用一系列過程。不同的環境產生了不同的會計發展形態,環境差異導致了成本與財務會計發展的差異。
一、成本與財務會計發展概史
(一)傳統會計發展階段
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LucaPacioli)出版了《算術、幾何與比例概要》一書,為借貸記賬法在全世界的流傳奠定了基礎。以此為界,人們一般把1494年以前的會計稱為古代會計,而把1494年以后的會計稱為現代會計。19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規模日益擴大。逐漸形成了“英美派會計”和“大陸派會計”。到20世紀,逐漸形成了具有較完善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的會計學。而這里所說的傳統會計,指以手工記賬為基礎的會計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的財務會計核算的內容幾乎包括所有能夠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如各種款項的收付;財產物資的收發、保管和使用;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資金的增減和經費的收支;收入、費用、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等。成本會計作為財務會計的一部分,并沒有單獨列支,與財務會計是被包含與包含的關系。財務報表從編報者的角度出發,而不注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市場經濟發展階段
剖析環境成本管理與環境會計
伴隨著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會計發展經歷了從結繩記事到復式記賬,從傳統的財務會計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從手工記賬到會計電算化的普遍應用一系列過程。不同的環境產生了不同的會計發展形態,環境差異導致了成本與財務會計發展的差異。
一、成本與財務會計發展概史
(一)傳統會計發展階段
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LucaPacioli)出版了《算術、幾何與比例概要》一書,為借貸記賬法在全世界的流傳奠定了基礎。以此為界,人們一般把1494年以前的會計稱為古代會計,而把1494年以后的會計稱為現代會計。19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規模日益擴大。逐漸形成了“英美派會計”和“大陸派會計”。到20世紀,逐漸形成了具有較完善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的會計學。而這里所說的傳統會計,指以手工記賬為基礎的會計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的財務會計核算的內容幾乎包括所有能夠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如各種款項的收付;財產物資的收發、保管和使用;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資金的增減和經費的收支;收入、費用、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等。成本會計作為財務會計的一部分,并沒有單獨列支,與財務會計是被包含與包含的關系。財務報表從編報者的角度出發,而不注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市場經濟發展階段
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隨著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加劇,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等一系列環境問題的出現使環境成本與日俱增,面對如此窘境,如何有效地控制環境成本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致力于改進和完善環境成本控制系統的研究中,PDCA循環理論的應用為其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以PDCA理論為基礎,分析了利用PDCA理論進行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思路、步驟及保障措施。
[關鍵詞]PDCA;環境成本;環境成本控制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工業化的不斷完善,經濟水平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過去的幾十年,多選擇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模式,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給環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傳統的先污染后治理發展觀念以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不適合未來的發展要求,必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努力減少環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已經成為企業制定相關發展策略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目前,對于環境成本的相關界定及核算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統一規范,企業的環境信息也未列入強制性披露范疇,環境成本的控制動力不足,短期效益并不明顯。另外,大多數企業實行傳統型的事后環境成本控制方法,忽視了對環境污染的預防和反饋性的控制,忽略了環境成本全過程循環控制的重要意義,導致環境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佳。PDCA管理循環包括:PLAN計劃,明確問題并對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案進行假設;DO實施,實施行動計劃;CHECK檢查,評估結果;ACT處理,對不滿意結果返回到計劃階段,或對滿意結果的解決方案進行標準化。鑒于環境成本控制存在著復雜性、長期性和戰略性的特點,將PDCA循環應用于環境成本控制,能夠契合環境成本控制的特點,實現對環境成本的持續性、戰略性及反饋性控制,有助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因此,結合PDCA循環理論,對于探尋全面性、系統性和反饋性的企業環境成本循環性控制體系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成本控制的目標模糊
農業生產環境成本情況
1農業環境成本的內容
農業環境成本與企業環境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根據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顧問專家工作組第15次會議文件《環境會計和財務報告的立場公告》:“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由此可見,企業環境成本是企業內部成本核算的一個方面,是企業的實際成本支出,屬于會計范疇;農業環境成本不僅包括預防性的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分析農業生產行為實際對環境造成損害,是整個社會共同承擔的環境代價,屬于公共環境經濟問題。農業環境成本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農業生產本身所產生的環境成本,間接成本是指上游與下游產業所產生的環境成本,如化肥、農藥的生產,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因使用原料的特殊性所產生的環境成本,如皮革加工、秸稈造紙等。根據不同的生產部門,農業環境成本還可以分為種植業環境成本、畜牧業環境成本、水產業環境成本等。本文所分析的農業環境成本是指種植業部門的直接環境成本,包括動植物資源成本、土壤資源成本、水資源成本、大氣污染成本、生命健康成本等。
2農業環境成本的核算方法
核算環境成本的方法很多,如預防費用法、恢復費用法、生產率變動法、機會成本法、間接替代法、市場價值法、人力資本法等。不同的環境成本,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核算。
2.1動植物資源成本核算
動植物資源的減少,其造成的損失是無價的,同樣,各種動植物資源的恢復和保護也蘊藏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核算動植物資源的環境成本可以采用恢復費用法和維護成本法。
環境會計及成本管控
一、成本與財務會計發展概史
(一)傳統會計發展階段
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LucaPacioli)出版了《算術、幾何與比例概要》一書,為借貸記賬法在全世界的流傳奠定了基礎。以此為界,人們一般把1494年以前的會計稱為古代會計,而把1494年以后的會計稱為現代會計。19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規模日益擴大。逐漸形成了“英美派會計”和“大陸派會計”。到20世紀,逐漸形成了具有較完善的理論和方法體系的會計學。而這里所說的傳統會計,指以手工記賬為基礎的會計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財務會計核算的內容幾乎包括所有能夠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如各種款項的收付;財產物資的收發、保管和使用;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資金的增減和經費的收支;收入、費用、成本的計算;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等。成本會計作為財務會計的一部分,并沒有單獨列支,與財務會計是被包含與包含的關系。財務報表從編報者的角度出發,而不注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市場經濟發展階段
從計劃經濟體制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之下時,伴隨著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會計這一經濟的助推器也開始慢慢地轉變職能。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財務會計與成本會計不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而是交叉關系,二者相輔相成,在經濟發展過程之中共同發揮作用。財務會計中包含基本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監督,成本決策也有涉及,財務報表的編報從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除了基本的財務核算,將利潤核算與分析預測作為重點。而且隨著經濟的全球一體化,會計報表更加注重披露一些非財務信息,包括人力資源信息、勞動力信息、競爭者信息、公司發展前景信息等等。成本會計從財務會計中獨立出來,除了基本的成本核算以外,還涉及到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控制、成本監督,成本會計擴展到成本責任與成本管理領域。但是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還未發展成熟,由于產業政策的影響,成本管理的宏觀經濟環境不夠寬松,成本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還有待于提高,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種類眾多,選擇標準難以確定,成本控制制度不夠完善。
(三)戰略管理發展階段
煤企環境成本問題分析
一、實施環境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很長時間以來,煤炭業的發展造成的環境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對煤炭資源的過度挖掘,使用不徹底或者浪費,導致煤炭資源的儲量一天天減少以及非常嚴重的環境污染、破壞。隨著公眾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我們不應該逃避這一環境問題,必須直面它,在節約高效思想的指導下,把環境成本把控好,最終使煤炭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但目前許多煤炭企業并沒用將煤炭環境成本單獨納入會計核算實務中,這會導致煤炭企業無法全面地提供環境成本方面的信息,從而讓企業在做財務報表時虛增利潤,低估產品成本,無法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達到雙贏的目標。因此,煤炭企業實施環境成本核算顯得尤為重要。
二、煤炭環境成本核算方法
(一)煤炭環境成本的確認
環境成本的會計確認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費用化與資本化的劃分;二是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劃分。凡是由企業經濟活動引起的耗費都應計入企業內部環境成本。一項支出能否確認為環境成本,關鍵看其是否滿足可定義性、可計量性和可靠性、相關性。國內學者根據環境成本確認的相關標準,引入如下流程來確認煤炭環境成本。
(二)煤炭環境成本的計量
農業環境成本內容論文
摘要:農業環境成本是指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為控制對環境的損害而付出的代價以及最終給環境造成的實際損失。由這個定義可以看出,最初的環境成本特指企業的環境成本,主要是指工業企業。隨著農業生產的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們的目光已經由工業領域擴大到農業領域,研究農業生產的環境成本問題。
1農業環境成本的內容
農業環境成本與企業環境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根據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準政府顧問專家工作組第15次會議文件《環境會計和財務報告的立場公告》:“環境成本是指本著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由此可見,企業環境成本是企業內部成本核算的一個方面,是企業的實際成本支出,屬于會計范疇;農業環境成本不僅包括預防性的成本支出,更重要的是分析農業生產行為實際對環境造成損害,是整個社會共同承擔的環境代價,屬于公共環境經濟問題。農業環境成本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農業生產本身所產生的環境成本,間接成本是指上游與下游產業所產生的環境成本,如化肥、農藥的生產,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因使用原料的特殊性所產生的環境成本,如皮革加工、秸稈造紙等。根據不同的生產部門,農業環境成本還可以分為種植業環境成本、畜牧業環境成本、水產業環境成本等。本文所分析的農業環境成本是指種植業部門的直接環境成本,包括動植物資源成本、土壤資源成本、水資源成本、大氣污染成本、生命健康成本等。
2農業環境成本的核算方法
核算環境成本的方法很多,如預防費用法、恢復費用法、生產率變動法、機會成本法、間接替代法、市場價值法、人力資本法等。不同的環境成本,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核算。
2.1動植物資源成本核算
環境成本計量與信息披露探究
【摘要】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和社會系統,其成本的確認、計量與披露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的重要課題。鑒于當前學術界對環境成本的概念界定及其計量方法和口徑尚未統一,文章從會計的關聯視角入手,拓展了環境成本計量和信息披露的概念范圍、主體范圍、內容范圍、計量范圍、方法范圍、披露范圍等,試圖在一個更為宏觀的層面上,進行環境成本的計量與環境信息的披露研究。
【關鍵詞】環境成本;計量;披露;關聯會計
引言
當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熱議的焦點問題之一,環境系統作為由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共同組成的開放系統,其核心的環境成本具有極大的特殊性,環境成本的成因及屬性均有別于一般意義上的企業成本或經濟成本。為此,環境成本成為理論與實務界廣泛關注與探討的議題。目前,研究者對環境成本的概念界定及其計量方法和口徑尚未統一,企業對環境社會責任成本的信息披露也并不充分。2006年,我國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在成本核算方面進一步完善了成本補償制度,同時將企業擔負的社會責任引入到會計系統中,上述相關規定將有利于更加科學、合理、全面地反映會計信息,并為環境成本的計量與信息披露指明發展方向。鑒于此,考慮到不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環境信息的不同需求,以及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新模式的迫切需要,文章從關聯視角入手,拓展成本計量和信息披露的概念范圍、主體范圍、內容范圍、計量范圍、方法范圍、披露范圍等,試圖在一個更為宏觀的層面上,進行環境成本的計量與環境信息的披露研究。
一、關聯法與社會關聯會計
環境成本確認、計量、披露標準及方法的變化需具有一定的方法論基礎。本文選擇的關聯視角源于會計關聯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關聯會計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