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7 19:43: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護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護理

產房護理中層級護理管理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產房護理中層級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產科收治的206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孕婦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103例,對照組孕婦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孕婦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層級護理管理,比較兩組產程觀察準確率與并發癥(新生兒窒息、難產與產后出血)發生率的差異。結果觀察組產程觀察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產房護理中層級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顯著,有助于準確觀察產程情況,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產房;護理;層級護理

管理產房是臨床的主要科室之一,亦是風險較高的科室之一。相關文獻顯示,產房突發風險事件較多,由于部分夜間值班護理人員的資歷較淺,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安全[1]。本研究探討產房護理中層級護理管理的應用價值,以提高產房護理管理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產科收治的206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孕婦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3例,觀察組: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0.15±4.11)歲,初產婦74例,經產婦29例,陰道分娩61例,剖宮產42例;對照組: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30.22±4.31)歲,初產婦75例,經產婦28例,陰道分娩63例,剖宮產40例;兩組孕婦在年齡、產次與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之間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細節護理與常規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對比

摘要:目的:探討細節護理與常規護理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患兒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護理組兩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護理組則實施細節護理。統計兩組患兒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情況、評估兩組護理質量。結果:護理組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兒科護理工作中,采取細節護理能夠顯著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兒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有利于減少護患糾紛,并形成友好護患關系。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細節護理;常規護理;兒科

受兒科患兒年齡小,其認知能力相對較差,并具有好動等特征的影響,在溝通過程中存在交流障礙,進而造成治療配合度不高[1]。同時,加上患兒家屬往往存在過度緊張的心理,因此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2]。為了提高兒科護理工作中的質量,我院對在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間收治的88例患兒分別采取細節護理與常規護理以探討各自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患兒作為觀察對象,按數字奇偶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護理組兩組。對照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齡3個月~12歲,平均年齡(5.48±2.89)歲;護理組44例,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齡3個月~11歲,平均年齡(5.62±2.71)歲。兩組患兒在基線資料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臨床護理在骨科護理的運用

【摘要】目的探討骨科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本院骨科收治的110例患者納入本文研究,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將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應用于研究組,將常規的護理模式應用于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應用不同護理方法后的臨床效果,主要包括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及生活質量情況。結果在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上,研究組患者評分為(92.5±3.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評分(73.6±6.4)分,經比較,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上,研究組滿意度為89.0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8.18%,經比較,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骨科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不但能提高生活質量,還可促進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值得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骨科;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對患者進行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服務的醫療服務模式,從患者入院就實施此模式,根據患者情況制定的有針對性、有時間性、有順序性的科學計劃,一方面能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另一方面也能極大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1]。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要求的提高,臨床護理路徑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在骨科護理中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為進一步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院選取骨科收治的110例患者進行研究,對其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現將過程及結果進行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將本院骨科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10例患者納入本文研究,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齡最小13歲,最大84歲,平均年齡41歲。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經比較,P<0.05,組間不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1.2方法。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模式。研究組給予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模式,臨床護理路徑是為患者實施分層次、分期的有效護理,于患者入院后根據其病情實際情況和患者自身特點制定護理計劃,發現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給予及時反饋和解決。具體護理方法如下:1.2.1術前護理?;颊咴趯嵤┦中g前,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既往疾病史和相關疾病情況進行清楚的了解和掌握,觀察其病情變化,進行綜合考慮后制定一套適合患者手術后護理的護理方案。手術之前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狀態進行觀察,根據患者特點并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形成具體的護理措施和要點,以便于在術后對患者進行順利有效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及早恢復健康。護理人員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同時協助患者完善一系列相關檢查,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如禁食、禁水等胃腸道準備,備皮等,將手術相關情況和需要配合的要點告知患者,使患者有心理準備,以最佳狀態進行手術治療。1.2.2術日護理?;颊邔嵤┦中g的當日,護理人員要準備好手術的相關器械及藥品,如監護儀、氧氣、搶救藥品等,而麻醉護士為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患者如處于不清醒狀態,要為其取臥床體位,給氧,對患者的呼吸、脈搏、意識等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進行嚴密的檢測和觀察?;颊唔樌逍押螅賹嵤┬g后常規護理干預。1.2.3術后護理。患者術后回病房,要對其生命體征變化進行觀察,同時注意是否出現異?,F象,如有要及時上報并協助處理。患者手術創口處應保持干燥清潔,注意其變化,在患者情況允許時協助其盡早下床進行活動,以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康復鍛煉和肢體活動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適當調整活動量。做好飲食護理,多進食富含營養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適當增加粗糧攝入。1.2.4出院指導。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前制定針對性的出院指導,將手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和護理要點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囑其遵計劃實施護理。如做好術后康復鍛煉,細化要鍛煉時間、鍛煉強度、鍛煉方法等,按時服藥,飲食上有控制,定期來院復診,如出現身體不適等異常情況及時就診。對患者進行宣教,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分發醫療保健的小冊子,使其認識到疾病的預防和術后功能鍛煉等的重要性,增強依從性。

2結果

查看全文

骨科護理門診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開設骨科護理門診的應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4月開設骨科護理門診,由骨科??谱o士和具有主管護師、護師職稱的資深護士輪流坐診,每周利用5d時間開展骨科護理門診工作。結果骨科護理門診開設以來,完成健康教育咨詢7200例次,拔除克氏針218例次,傷口換藥980例次,拆線230次,拆除外固定架56次,拆除石膏103次,電話咨詢300次,沖擊波267次?;颊呒凹覍賹?谱o士服務態度和技術水平的滿意度達98.0%。結論開設骨科護理門診可以滿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專科、專病護理的水平,推動護理學科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護理門診;??谱o士;骨科

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邁向多層次全服務時代,護理專業化發展已成為必然的選擇,??谱o理門診應運而生。??谱o理門診是拓寬護理范圍的一種方式[1]。本院于2017年4月開設了骨科護理門診,構建了骨科護理門診運作模式并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完善,為滿足患者多元化需求,提升護士的專業水平,推動護理事業專業化發展起到了一定成效。

1一般資料

2007年,本院開始先后派送多名護理骨干參加了??频膶W習和培訓,取得了國內骨科??谱o士資格證書,目前已培養??谱o士18名。2017年4月本院率先開設了骨科護理專家門診,專科護士每周利用1d的時間開展護理門診工作,其余時間從事病區管理。

2骨科護理門診的建立與工作模式

查看全文

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分析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本院骨科接受治療的90例病患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將其隨機分組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給予對照組病患常規護理方法,給予觀察組病患預見性護理指引方法,對比分析兩組病患的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病患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病患(P<0.05);觀察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病患(P<0.05)。結論將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應用在骨科護理中不僅能夠大大地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而且還有助于提升病患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骨科護理;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預見性護理就是提前護理,主要指醫護人員全面分析病患的病情,按照醫學專業知識,發現潛在問題,采用合理的解決對策,作為提前治療的依據,以此來提升護理質量和病患的生活質量,確保病患盡快得到康復[1]?;诖?,本文重點分析了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將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治療的90例病患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為觀察與對照,每組45例。觀察組包括2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為32~59歲,平均年齡為(38.2±16.3)歲;對照組包括27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為33~60歲,平均年齡為(39.2±15.6)歲。比較兩組基本資料存在的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給予對照組病患常規護理方法,基于常規護理方法,針對觀察組病患實施預見性護理指引模式,具體體現如下:①風險評估:護理人員應該對病患的一般資料進行仔細搜集,全面了解其疼痛程度與心理狀態。按照骨科護理經驗,與實際病案相結合展開分析,在實際的治療與護理工作過程中發現問題,對發生并發癥的風險進行評估,從而有針對性地預見性護理。②心理疏導:針對病患加強心理疏導,應該將醫療環境信息告知病患,詳細講解治療方案,讓病患對實際病情、預后和治療恢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加以掌握,并且事先了解可能發生的并發癥[2]。③安全防護:在病床旁邊設置護欄,確保地面處于清潔、干燥的狀態,及時清理雜物和防滑處理等。此外,病患下床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由護理人員或者是家屬陪護。④生活指導:強化對病患的生活指導,護理人員還應該針對病患及其家屬組織開展健康宣教活動,病患進行功能訓練。⑤并發癥的防治:對病患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重點關注異常情況。協助病患翻身,以防局部皮膚感染褥瘡。對抗生素進行正確應用,以防發生肺部與尿路感染。以清淡和易于吸收的食物為主。對預留導尿管的病患要嚴格實施無菌操作,避免發生感染。1.3觀察指標。觀察對比兩組病患的并發癥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利用本院自行設計的病患滿意度調查表;評分≥90分,非常滿意;≥70分并且<90分,一般滿意;<70分,不滿意。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軟件來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兒科細節護理與常規護理對比

兒科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研究小兒的身心發育、疾病防治等的綜合科室[1]。兒科多數患者年齡較小、認知能力差,在住院期間易發生不良事件,且患兒的治療依從性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護理難度。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患者的治療需求越來越高,常規護理已不能滿足患者,且其對患者的身心關注較少,無法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和護理質量。細節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且患者預后質量好,對患者恢復具有積極意義[2]。因此,本研究筆者就細節護理與常規護理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護理效果對比,旨在為臨床提供指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兒166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配合度差、意識障礙,且合并嚴重免疫系統、血液系統、腦癱等疾病患兒。其中,對照組男42例、女41例,年齡1~8歲,平均年齡(5.21±0.67)歲;研究組男43例、女40例,年齡1~7歲,平均年齡(5.31±0.56)歲。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針對性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用藥指導、營養支持、普及疾病知識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研究組患兒給予細節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環境護理:根據患兒的興趣愛好可在病房內適當張貼卡通畫,并在病房內放置一些兒童書籍,護理人員應盡可能排除病房內的安全隱患,可在窗戶、病床周圍安裝防護欄等,同時護理人員應使病房保持整潔,為患兒營造良好的養病氛圍。心理護理:多數患兒入院后易出現哭鬧、躁動等情況,醫護人員應積極與患兒溝通,疏導患兒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和家屬應積極配合,通過游戲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應多給予家屬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幫助家屬解決問題。操作細節化:護理人員應完善患兒的臨床資料,包括姓名、性別、疾病信息、治療方案等,向患兒及家屬講解具體治療方案、疾病注意事項、治療的必要性,定期對患兒進行篩查診斷并做好記錄,若發現患兒病情異常及時報告醫師進行糾正。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②比較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及費用。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兒的總護理滿意度為93.66%,對照組患兒的總護理滿意度為81.95%,對照組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58,P=0.03),見表1。2.2比較兩組患兒的住院時間及費用。對照組患兒的住院時間費用明顯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查看全文

兒科護理安全隱患及護理對策

1危險因素

1.1護士自身原因。在兒科護理中所產生的隱患中,有一些是由于護士的自身因素導致的。(1)臨床上有一部分護士的年紀輕,工作時間短,工作經驗不足,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水平均有限,或是工作態度不認真,工作中不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輸錯藥、藥物與患者不對應的事故經常會發生。(2)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低:給患兒穿刺的難度要比成人大,如果護士的專業操作技術不佳,那么就不能保證一次穿刺成功,這給患兒帶來很多額外的痛苦,患者哭鬧、變得急躁,家長也會由此產生不滿情緒。(3)護患溝通不佳:有很多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只重視醫療護理部分,很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溝通,有些操作沒有事先溝通就直接操作,導致患者和患者家屬的不理解,進而產生不滿情緒,引發護患糾紛[4]。(4)護理記錄缺乏規范性:護理記錄的書寫也是護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但是在工作中這部分內容常被忽視,護士對患者的病情觀察不仔細,不能準確記錄患者的情況,或延誤了記錄,造成護理記錄內容不完整,一旦發生護患糾紛,這對醫護人員的舉證是十分不利的。(5)專業知識缺乏:在護理治療過程中,醫源性感染的發生率很高,由于護士在操作的時候沒有按照無菌觀念進行操作,不注意手衛生,從而造成患者感染,引發糾紛[5]。1.2患兒及社會因素。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備受家長的寵愛,一旦患病就醫,患兒家長就會對醫療護理有很高的期望與要求,如果在護理中出現失誤,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會出現不滿情緒。在兒科,靜脈穿刺是一項比較難的操作,因為患兒的年齡小,血管很細且脆弱,在穿刺的時候患兒哭鬧不配合,導致穿刺失敗,引發矛盾。另外因為社會問題的存在和社會輿論導向,讓大部分人認為一旦患兒出現不良的結果,那么責任肯定是醫院的,并且不能理解護士的良苦用心,使得醫護人員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由于醫學具有嚴謹性、風險性等特點,因此在治療護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尤其是那些病情復雜、病情嚴重的患兒,更容易發生護理風險。護理人員是醫囑的主要執行者,一旦護理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患兒家屬就會將責任歸咎于護士,導致矛盾的產生。1.3法律知識淡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升高,患兒家長掌握的法律知識越來越多,如果護士不能緊跟社會發展,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識,那么在出現護患糾紛的時候就不能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要護士在操作中出現一點紕漏,就會導致患兒家長的不滿,增加了醫療糾紛發生率。

2預防對策

2.1護士要不斷提高工作責任心和法律意識。在護理過程中,護士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責任心。在護理工作中,護士要主動和患兒及其患兒家長交流、溝通,主動詢問患兒的感受,操作之前先向患兒和其家長解釋護理的必要性,取得患兒和患兒家長同意后才能進行操作,護士要主動向患兒和患兒家長進行健康宣教。另外,護士要不斷學習法律知識,以便在發生糾紛的時候能夠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6]。2.2加強學習,提高專業技術水平。護理學是一門正在不斷發展、進步的學科,所以護士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不斷充實自己,與時俱進。護士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提升護理質量。在兒科有一些護理是具有強制性的,患兒家長對此的期望值非常高,這樣給護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護士必須保障操作順利完成,一旦在操作過程中出現意外就會引發護患矛盾。因此,在每項護理之前護士均要向患兒家長講解此項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現的風險,同時需保障操作技術的熟練。2.3完善后勤保障。要不斷加強后勤的管理力度,醫院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要對護士進行輔助,減輕護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量,給護士騰出更多的時間與患者和患者家長溝通。還要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給患兒營造舒適的醫療環境,患兒的心情好了,也會提升配合度[7,8]。

3討論

在兒科,護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兒科患者均是小兒,小兒有很多區別于成人的特點,例如愛哭鬧、活潑好動、溝通能力不強等,這些都會給護理造成困難,增加了護理的不安全性。如果對護理治療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沒有很好的控制,就可能會發展為危險事件,護士是護理患兒的主要執行者,護士也是與患兒接觸最密切的人,當前患兒家長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從這一方面來說也增加了護患糾紛的風險。兒科護理工作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一不小心就可能會發生護理隱患。護士要嚴格按照醫囑的要求執行護理操作,護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術,不斷提升護理質量,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有相關的研究顯示,國外醫療結構已經將風險管理落實到護理工作中,而在我國,獨生子女數量龐大,做好兒科護理工作、降低護理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兒科患兒的病情復雜多變,再加上患兒配合度低,這些情況在無形中增加了護理的風險。本研究對護理風險做出了及時的評估,總結出了可能造成安全隱患的原因,在兒科實施優質性護理措施,不斷提升護士的知識與專業操作技術,提高了護理的安全性,提升了廣大患兒和患兒家長對護理的滿意度[9]。

查看全文

舒適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對采用傳統護理組和舒適護理組患者每組60例護理資料進行分析,主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心理狀態以及護患關系等因素。結果:舒適護理組術后的疼痛程度、焦慮和恐懼等不良反應在統計學上明顯低于傳統護理,護患信任關系也明顯優于傳統護理組。結論:舒適護理不但能夠減輕骨科患者不適度與焦慮程度,減輕患者的疼痛,而且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患者術后順利康復。

關鍵詞:舒適護理;骨科護理;應用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護理更加注重人性化和護理的有效性。骨科病人一般住院時間長,術后長時間的不能自由活動[1],給患者帶來的痛苦、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都很大,有的患者表現出焦躁和憂慮等情緒,不利于術后康復。通過引入舒適護理,對骨科患者術后恢復進行干預,從技術性與專業性角度為患者提供更為人性化的服務,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可以在臨床中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盡快康復。通過對骨科120例住院骨科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發現,舒適護理更有利于患者康復?,F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期間在本院骨科住院病人共120例,運用傳統護理方法進行護理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21~62歲,中位年齡(46.35±31.88)歲;運用舒適護理方法進行護理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19~65歲,中位年齡(45.31±33.63)歲。病情包括各種骨折、石膏外固定、頸椎手術、股骨牽引、胸腰椎手術、骨髓炎等。

查看全文

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實踐

摘要:目的:探討與分析循證護理在兒科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文回顧和分析了從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市某醫院6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來進行護理,而實驗組患者在常規的護理方式基礎上應用循證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在對照組中(n=34),護理糾紛率為10(29.4%),護理差錯率為11(32.35%),積極行為參與率為22(64.7%),家屬的滿意率為23(67.65%);而在實驗組中,護理糾紛率為3(8.8%),護理差錯率為1(2.94%),積極行為參與率為31(91.18%),家屬的滿意率為30(88.23%);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在護理糾紛率、護理差錯率、積極行為參與率以及家屬的滿意率等方面均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在兒科護理實踐中,循證護理能夠減少護理的出錯情況,降低醫護人員與家屬之間的糾紛,提高患兒的參與率,讓患兒的家屬對治療的結果更加的滿意。

關鍵詞:循證護理;兒科護理;護理實踐

循證護理是最近幾年逐漸的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護理理念,主要表現在明確客觀的概念上來完成工作?,F在,循證護理咋我國正得到了越來越為廣泛的應用,在兒科治療領域應用更為廣泛。所以分析循證護理在兒科臨床中的應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回顧和分析了我市某醫院收治的68例兒科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將分析結果歸納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回顧和分析了從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市某醫院6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有39例,女性患者29例,幼兒的年齡范圍為0.5歲至5.5歲之間;有26例患者腹瀉,有27例患者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炎患者5例,急性腎小球腎炎患者5例,肺炎患者有3例,有2例患者為泌尿系統感染。將患者隨機的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者類型等方面均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5),在臨床中具有統計和分析的意義。

查看全文

心理護理和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融合

摘要:目的評價心理護理、人性化護理結合應用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對照組、觀察組各入選對象9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人性化的心理護理與融入心理護理的人性化護理。結果觀察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患者人性化的心理護理與融入心理護理的人性化護理,能有效提高骨科護理效果。

關鍵詞:骨科;心理護理;人性化護理

骨科患者住院時間長,不同患者病情個體化差異較大,自護能力、護理需求、家庭支持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特別是老年患者,便秘等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以滿足個體化需求非常必要[1-2]。骨科患者多見骨折、骨慢性病,患者常有功能障礙,活動受限,骨折發病突然,正常生活、工作受到嚴重的影響,患者往往有較沉重的心理負擔,常出現急躁等負面情緒,給予心理護理非常必要。本次研究以2015年上半年收治的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心理護理、人性化護理應用效果。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1)2015年上半年收治;(2)知情同意;(3)認知精神正常;(4)年齡>18歲;(5)家屬接受治療。共入選對象180例,其中男104例,女76例,年齡18~74歲、平均年齡(61.5±12.6)歲。上肢骨折34例、下肢骨折60例、髖部骨折86例;骨質疏松性骨折45例,創傷性骨折135例;有骨折史11例;有手術史17例;據入院順序,采用隨機隊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各90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骨折部位、手術類型等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