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層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13:22: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加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深究酒店圍合庭院加層設計

在建筑平面范圍內增層是對既有建筑進行改造的常用手段,受既有建筑平面布局所限,改造后,建筑功能難以得到根本的改善。將室外的庭院圍合,形成共享大空間,可以使建筑的功能布局煥然一新,取得極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是一種新思路。南京中心大酒店位于市中心最繁華地段,建成于1989年,原建筑在規模和布局上已難以滿足市場的要求。在加層改造中,將1200m2的半圓形室外天井圍合成9層高的超大共享空間,大大優化了酒店的功能布局。改造后,在原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上,新增了2層樓面、9層高的幕墻體系及大跨屋面等鋼結構,結構的質量、剛度、阻尼等特性均被改變,對設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工程概況

原建筑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地上10層,地下1層,主屋面至室外地面高40m。中柱截面600×600,邊柱400×800,剪力墻厚度200,混凝土強度層4及以下為C40,層4以上為C30,梁、柱主筋為HRB335級,其余鋼筋為HPB235級。運營至今,經現場檢測鑒定[1],土建和設備情況良好。原設計執行的是74版規范[2],手工計算,改造設計依據的是08版抗震規范[3],采用SATWE和MIDAS兩種軟件,新老設計的主要參數見表1。為適應市場要求,業主要求在層10屋面以上增加設備及辦公層,并將原層4室外平臺及游泳池采用玻璃幕墻和輕鋼屋面圍合,形成共享空間,改造后的結構平面和剖面見圖1。新增的26m高鋼桁架支承體系和48m跨度的網架屋蓋,與新增的鋼框架結構連成一體共同工作,受力非常復雜,施工條件異常苛刻。目前該項目已順利完成,投入正常使用,效果非常好。

2概念設計及相關參數

為盡量減小對既有建筑的影響,加層改造設計中必須嚴格控制結構的自重[4]。本工程拆除了不需要的屋面設備及附屬結構、室外游泳池及裝修、屋面裝修層。新增結構及裝修嚴格控制自重,經核算,原結構與加層后結構質量分別為30660,33215t,改造后的結構自重僅僅略有增加,增加率為8.3%。增加的自重主要通過新增的幕墻桁架(圖2)直接傳遞至層4室外平臺。原結構按照74版規范[2]設計,第1階振型為扭轉,不滿足高規[5]的要求。在建筑兩側缺口內新增的電梯井井壁處增設鋼支撐后,結構第1階振型變為平動,第3階振型為扭轉,周期比0.840,滿足高規[5]的要求,新增結構有效改善了扭轉對原結構的不利影響。改造前后的自振周期見表2。對改造前后的基底剪力(表3)進行對比,層改造后結構基底剪力X向增大0.43%,Y向增大3.16%,剪重比滿足高規[5]要求。整體分析得到的位移值見表3,新增鋼結構的抗側剛度比原結構小,最大水平位移和層間位移均滿足高規[5]要求。從以上對比可以看出,新增結構可以滿足高規[5]的要求,對原結構的影響較小,將原結構局部不滿足要求的構件加固后,原結構可以承受新增結構傳來的荷載,加層改造方案可行。

3加層結構體系及傳力路徑

查看全文

舊房加層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加層房屋系新舊房屋的結合,既不同于新建房屋也不同于舊有房屋,既有新建房屋特點又有新建舊有房屋的特點,所以在進行加層房屋的抗震鑒定和抗震設計時,不能簡單地套用抗震鑒定和抗震設計規范。以往由于采用的標準不同,有的很不合理,造成同一棟樓加層房屋新舊兩部分抗震能力相差懸殊,有的抗震能力過低,剛進行過加層的房屋就需進行抗震加固;有的抗震能力過高,造成很大的浪費。目前又無統一的房屋加層抗震鑒定和抗震設計標準可以遵循,因此研究探討房屋加層抗震鑒定和抗震設計應當執行什么規范標準,采用什么依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加層房屋抗震設計的一個急需明確解決的問題。本文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解決方法,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舊層加層抗震鑒定抗震設計

1目前各地采用的方法

1-1主張按加層后的房屋總層數和總高度,用建筑抗震鑒定標準的要求對舊房屋部分進行加層抗震鑒定和抗震設計:對新建部分(加層加高部分)進行抗震設計。其理由是:適當放寬加層房屋的抗震要求,盡量減少加層房屋的加固工作量,以利于降低造價,及加層施工盡量不影響舊房的使用。

1-2主張對舊房部分用建筑抗震鑒定標準的要求進行加層抗震鑒定和抗震設計,對新建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進行抗震設計。其理由是:舊房已成事實,完全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進行加固困難較大,故對其適當放寬。而新房部分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進行設計無困難,故不放寬。

1-3主張對舊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進行加層抗震鑒定和抗震設計,對新房部分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進行抗震設計,其理由是:使加層房屋新舊兩部分抗震能力相匹配。

查看全文

框架結構加層與改造加固設計分析

摘要:以某混凝土框架結構門診樓加層改造為工程背景,在6層框架結構頂部增加一層鋼結構,通過對結構的檢測鑒定及計算分析,加層后,部分框架柱軸壓比不滿足規范要求,部分框架柱和混凝土梁承載力不滿足規范要求。對原結構進行加固后,分別采用PKPM軟件和Midas軟件對加層前后結構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周期、剪重比、最大層間位移角能夠滿足規范要求。

關鍵詞:框架結構;加層;加固;鋼結構;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存在既有房屋加層改造情況,這樣既不用多占土地,建筑面積也能相應增加,而且建設周期短、投資小、見效快。很多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對結構加層加固設計進行了研究和分析[1-3],本文通過對框架結構頂部增加一層鋼結構以后進行整體分析,通過加固能夠滿足規范要求,為今后類似的不同結構形式的結構整體計算提供參考。

1工程概況

某醫院門診樓位于張家口市宣化區,為地上六層框架結構建筑物,CFG樁復合地基,柱下獨立基礎,建筑面積約6440㎡,建于2009年,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安全等級為二級,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建筑場地類別為Ⅲ類,設計特征周期為0.40s。現擬在六層頂加一層鋼框架結構,接建層功能為病房,層高2.8m,柱網與原有建筑物相同,屋面采用74mm~150mm厚壓型鋼板-鋼筋混凝土組合屋面板。

2接層鋼結構方案

查看全文

玻纖格柵防治反射裂縫論文

摘要:本文結合寧通公路六合東至江都段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SMA瀝青罩面的工程實踐,闡述了玻纖格柵的特性、防治反射裂縫的作用機理、施工方法、注意事項及經驗體會。

關鍵詞:玻纖格柵防治反射裂縫

1引言

隨著公路交通量和汽車載重量的增大,對路面結構的破壞日漸加重,越來越多的舊混凝土路面面臨著修復工作。與瀝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復比較困難,即使在舊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罩面層是一種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有效措施,但在瀝青加鋪層中出現反射裂縫仍是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反射裂縫本身對罩面層的使用性能影響不大,但環境因素(雨雪、氧化、粉塵)的負效應,常常使得裂縫迅速向四周擴展,縮短罩面層壽命。為了能有效地減緩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裂縫的反射速度,或減薄瀝青罩面層厚度,國內外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試驗,既積累了成功經驗,也吸取了許多失敗的教訓。

寧通公路六合東至揚州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經過12年的運營,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包括板塊斷裂、板角斷裂、錯臺等情況,嚴重影響行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需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進行瀝青混凝土罩面,并對如何延緩瀝青罩面層反射裂縫的產生進行研究。

2國內外防治反射裂縫的研究概況

查看全文

瀝青路面結構修復探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國內外防治反射裂縫的研究概況;瀝青加鋪層的開裂分析及設計方法;玻纖格柵防止反射裂縫作用機理;施工技術;結束語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越來越多的舊混凝土路面面臨著修復工作、瀝青混凝土加筋能提高路面結構層對裂縫的抑制能力、國內自八十年代末開始研究此技術、加筋格柵具有減薄瀝青層厚度、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層的整體強度降低、路面暴露在大氣中、鋪設路面的處理、玻纖格柵的鋪設與固定、施工注意事項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本文結合寧通公路六合東至江都段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SMA瀝青罩面的工程實踐,闡述了玻纖格柵的特性、防治反射裂縫的作用機理、施工方法、注意事項及經驗體會。

關鍵詞:玻纖格柵防治反射裂縫

1引言

隨著公路交通量和汽車載重量的增大,對路面結構的破壞日漸加重,越來越多的舊混凝土路面面臨著修復工作。與瀝青路面相比,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復比較困難,即使在舊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罩面層是一種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有效措施,但在瀝青加鋪層中出現反射裂縫仍是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反射裂縫本身對罩面層的使用性能影響不大,但環境因素(雨雪、氧化、粉塵)的負效應,常常使得裂縫迅速向四周擴展,縮短罩面層壽命。為了能有效地減緩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裂縫的反射速度,或減薄瀝青罩面層厚度,國內外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試驗,既積累了成功經驗,也吸取了許多失敗的教訓。

寧通公路六合東至揚州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經過12年的運營,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包括板塊斷裂、板角斷裂、錯臺等情況,嚴重影響行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需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進行瀝青混凝土罩面,并對如何延緩瀝青罩面層反射裂縫的產生進行研究。

查看全文

易地扶貧搬遷巡查工作方案

按照區委、區政府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部署,根據《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指導意見》有關要求,為了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日常巡查工作,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關于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市區關于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部署,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積極穩妥、注重實效”的方針,整合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強化監督考核。

二、工作目標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扶持的方式,整合各類資源,針對搬遷對象的舊房及時進行拆除和復墾,對新房防止加層加建,明確到具體的責任人,在2020年前不準私自加層加面積。

三、成立易地扶貧搬遷領導小組

查看全文

司法所目標考評工作方案

為扎實抓好全縣基層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推動司法行政工作全面發展,經局務會議研究決定、制定2014年度基層司法所工作目標考評實施方案,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全縣司法行政工作會議部署要求,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扎實抓好司法行政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和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二、考評原則

按照“實事求是、公平透明、客觀公正、注重質量”的原則,堅持日常查、考、評與年終綜合考評相結合,嚴禁弄虛作假,力求客觀公正。

三、考評形式及辦法

查看全文

探求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縫隙機理及防范對策論文

摘要:目前,加氣混凝土砌塊是代替粘土磚的主要綠色建材之一,但是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裂縫問題一直困擾著建筑施工。筆者針對這一問題,重點闡述了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裂縫機理及其危害,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加氣混凝土砌塊裂縫危害防治措施

一、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裂縫機理分析

宏觀上引起墻體裂縫的原因是材料吸濕膨脹、干燥收縮,同時,隨著溫度變化會產生很大的應力效應。由此,導致結構變形。當變形受到某種約束時,會產生較大的應力,甚至引起裂縫。微觀上是因為加氣混凝土砌塊是一種高分散多孔結構的硅酸鹽建筑材料,內部孔隙率高,其孔結構內部大口徑小,導濕與解濕性差。這種特性使傳統的抹灰砂漿容易開裂、空鼓。

1.加氣混凝土砌塊比抹灰砂漿的線收縮大

加氣混凝土的線收縮為0.8mm/m左右,普通抹灰砂漿線收縮在0.03mm/m左右。加氣混凝土的干燥收縮值比普通砂漿大,當加氣混凝土的收縮應力超過制品抗拉強度或砌體粘結強度時,砌塊本身或墻體接縫處就會出現裂縫。

查看全文

透析水泥路面加鋪瀝青施工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公路建設的發展,公路的改建和擴建工程越來越多,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面層是一種常用的、有效的路面修復技術。它具有工期短、對交通影響小、修復后路面服務性能好等優點,國內有相當多的公路采用了此類改造方案。

關鍵詞:路面施工瀝青反射裂縫力學分析

1反射裂縫力學分析

1.1對稱荷載作用下,當加鋪層的厚度小于17cm時,裂縫尖端處于受壓狀態。應力強度因子KI=0,KII=0,舊水泥路面中的裂縫屬于閉合型裂縫。而當加鋪層厚度超過17cm后,裂縫尖端處于受拉狀態,此時屬于張開型裂縫。

1.2隨著加鋪層厚度的增加,裂縫尖端應變能密度呈減小趨勢。這表明在交通荷載作用下,增加瀝青混凝土層加鋪層厚度有利于降低面層底部裂縫尖端的應力集中程度。但面層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減小的程度趨于緩慢。

1.3胎壓對加鋪層斷裂性能的影響非常顯著,說明重載車輛對瀝青混凝土加鋪層的破壞情況嚴重。

查看全文

瀝青混凝土技術控制論文

一、舊水泥混凝土板處理縱觀國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瀝青混凝土加鋪層設計,最關鍵的問題是要對舊水泥路面板的處理。首先,對其使用狀況進行全面徹底的調查,對出現的路面病害、部分結構承載力不足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一般通過人工調查對舊水泥路的病害按段落樁號進行統計,采用探地雷達、彎沉儀對混凝土板的脫空和其結構層的均勻情況、路面承載能力進行檢測評價。尤其在傳荷能力較差的接縫處,板下脫空影響重大,必須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處治給予高度重視。其次,針對不同種類的病害進行有效的處理。對邊角破碎損壞較深和較寬的路面,先用切割機切除損壞部分,然后澆注同標號混凝土;對破損較淺、較窄的,可鑿除5cm以上,然后用細石拌制的混凝土混合料填平;對發生錯臺或板塊網狀開裂,應首先考慮是路基質量出現問題,必須將整個板全部鑿除,重新夯實路基及基層,澆注同標號混凝土;對于板塊脫空、橋頭沉陷、板的不均勻沉陷及彎沉較大的部位,鉆穿板塊,然后用水泥漿高壓灌注處理。

二、反射裂縫的防治

反射裂縫是指下層混凝土板的接縫或裂縫,由于溫度和濕度的不斷變化與車輛荷載的反復作用,在加鋪層的相應位置上產生裂縫。就瀝青混凝土路面開裂的原因,可分為兩大類,即荷載型裂縫和非荷載型裂縫。通常是由于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縫、裂縫處的豎向和水平位移所致。因此,需要對瀝青混凝土面層反射裂縫進行綜合防治。

根據反射裂縫的機理,主要應從結構和材料兩方面進行考慮。面層厚度應保證超過10cm,可有效防止受拉疲勞產生的裂縫,還可以降低車輛荷載引起的剪應力。材料中適當增加瀝青用量,減小混合料空隙率,可延緩裂縫的擴展。設計采用應力吸收層,可用APP改性瀝青油氈、鋪設玻璃纖維格柵加強混凝土的抵抗差動位移(剪切強度)的能力。APP改性瀝青油氈貼在舊水泥混凝土板上,有效地防止地表水通過舊水泥混凝土板縫下滲到土基,又能減少地下水通過舊混凝土板間接縫進入加鋪層而浸濕加鋪結構層材料,防止無機結合料處治的粒料層強度降低,延緩瀝青混凝土面層出現剝落和松散。APP改性瀝青油氈鋪設在舊水泥混凝土板與加鋪層之間,能起到應力吸收夾層的作用,并將反射裂縫應力由垂直方向轉為水平方向,起到了消散水平應變和傳遞豎向荷載的作用,增強瀝青混凝土的整體抗拉強度,延緩反射裂縫的產生。

三、瀝青混凝土加鋪層厚度控制

瀝青混凝土加鋪層厚度由行車荷載和防止反射裂縫兩個因素控制。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作為基層,強度較高,其上鋪筑瀝青混凝土結構層,強度滿足行車荷載需要,關鍵是防止反射裂縫的產生。多年的研究表明,過厚的瀝青混凝土面層由于溫度影響會產生裂縫。因此,設計厚度標準應與一般的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一樣,在滿足承載能力的前提下,路面結構層厚度應有良好的水穩定性和高溫強度,瀝青混凝土面層應滿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加鋪層厚度首先要滿足原路面縱向線型,同時為避免過多的破碎和替換混凝土板,考慮舊路局部地方下沉、部分板翹曲、舊路路面橫坡度變化等情況,注意將調坡與路面現有承載力調查法相結合。舊路改造一般采用兩層密實型瀝青混凝土結構,瀝青混凝土面層的最小厚度為8~10cm比較理想,一層為最小厚度5cm的瀝青混凝土整平層,一層為4cm左右的抗滑表層,實現與其他瀝青路面一樣,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構造深度和密實度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