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代辭格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3 07:23: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借代辭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借代辭格運用研究論文

摘要:借代是漢語中的傳統辭格,運用極為普遍。借代作為一種修辭實踐早在先秦時期就產生了,本文從傳統修辭學和邏輯思維學角度對借代定義進行了分析,并對借代辭格的種類進行了劃分,在分析歸納借代辭格功用的基礎上對借代辭格運作的過程進行了闡釋,并指出相關性、顯著性、切鏡性是借代辭格運用的三大基本原則。

關鍵詞:修辭辭格借代

一、借代的定義及分類

(一)借代的定義

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第一次明確地將借代定義為:“所說事物縱然同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時,作者也可借那關系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辭。”傳統修辭學將借代辭格定義為根據修辭需要,臨時以相關的人或事物代替本來的人或事物的修辭格,叫做借代;邏輯思維將借代定義為借代是同一個概念域中鄰近概念之間的臨時替換。這種定義是建立在對借代辭格產生的心理基礎的認之上的,是對借代更為理性的定義。與傳統定義相比,這個定義仍然包涵相關性、臨時性、本體與借體的替換三個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詞概念、動詞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詞概念,以“概念”的替換代替“名稱”的替換,彌補了傳統定義容易讓人誤解為借代只是名詞間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類

查看全文

借代辭格運用研究論文

摘要:借代是漢語中的傳統辭格,運用極為普遍。借代作為一種修辭實踐早在先秦時期就產生了,本文從傳統修辭學和邏輯思維學角度對借代定義進行了分析,并對借代辭格的種類進行了劃分,在分析歸納借代辭格功用的基礎上對借代辭格運作的過程進行了闡釋,并指出相關性、顯著性、切鏡性是借代辭格運用的三大基本原則。

關鍵詞:修辭辭格借代

一、借代的定義及分類

(一)借代的定義

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第一次明確地將借代定義為:“所說事物縱然同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時,作者也可借那關系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辭。”傳統修辭學將借代辭格定義為根據修辭需要,臨時以相關的人或事物代替本來的人或事物的修辭格,叫做借代;邏輯思維將借代定義為借代是同一個概念域中鄰近概念之間的臨時替換。這種定義是建立在對借代辭格產生的心理基礎的認之上的,是對借代更為理性的定義。與傳統定義相比,這個定義仍然包涵相關性、臨時性、本體與借體的替換三個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詞概念、動詞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詞概念,以“概念”的替換代替“名稱”的替換,彌補了傳統定義容易讓人誤解為借代只是名詞間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類

查看全文

借代辭格運用研究論文

摘要:借代是漢語中的傳統辭格,運用極為普遍。借代作為一種修辭實踐早在先秦時期就產生了,本文從傳統修辭學和邏輯思維學角度對借代定義進行了分析,并對借代辭格的種類進行了劃分,在分析歸納借代辭格功用的基礎上對借代辭格運作的過程進行了闡釋,并指出相關性、顯著性、切鏡性是借代辭格運用的三大基本原則。

關鍵詞:修辭辭格借代

一、借代的定義及分類

(一)借代的定義

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第一次明確地將借代定義為:“所說事物縱然同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時,作者也可借那關系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辭。”傳統修辭學將借代辭格定義為根據修辭需要,臨時以相關的人或事物代替本來的人或事物的修辭格,叫做借代;邏輯思維將借代定義為借代是同一個概念域中鄰近概念之間的臨時替換。這種定義是建立在對借代辭格產生的心理基礎的認之上的,是對借代更為理性的定義。與傳統定義相比,這個定義仍然包涵相關性、臨時性、本體與借體的替換三個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詞概念、動詞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詞概念,以“概念”的替換代替“名稱”的替換,彌補了傳統定義容易讓人誤解為借代只是名詞間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類

查看全文

借代辭格運用研究論文

摘要:借代是漢語中的傳統辭格,運用極為普遍。借代作為一種修辭實踐早在先秦時期就產生了,本文從傳統修辭學和邏輯思維學角度對借代定義進行了分析,并對借代辭格的種類進行了劃分,在分析歸納借代辭格功用的基礎上對借代辭格運作的過程進行了闡釋,并指出相關性、顯著性、切鏡性是借代辭格運用的三大基本原則。

關鍵詞:修辭辭格借代

一、借代的定義及分類

(一)借代的定義

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第一次明確地將借代定義為:“所說事物縱然同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時,作者也可借那關系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辭。”傳統修辭學將借代辭格定義為根據修辭需要,臨時以相關的人或事物代替本來的人或事物的修辭格,叫做借代;邏輯思維將借代定義為借代是同一個概念域中鄰近概念之間的臨時替換。這種定義是建立在對借代辭格產生的心理基礎的認之上的,是對借代更為理性的定義。與傳統定義相比,這個定義仍然包涵相關性、臨時性、本體與借體的替換三個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詞概念、動詞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詞概念,以“概念”的替換代替“名稱”的替換,彌補了傳統定義容易讓人誤解為借代只是名詞間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類

查看全文

借代辭格運用論文

一、借代的定義及分類

(一)借代的定義

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第一次明確地將借代定義為:“所說事物縱然同其他事物沒有類似點,假使中間還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時,作者也可借那關系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所說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辭。”傳統修辭學將借代辭格定義為根據修辭需要,臨時以相關的人或事物代替本來的人或事物的修辭格,叫做借代;邏輯思維將借代定義為借代是同一個概念域中鄰近概念之間的臨時替換。這種定義是建立在對借代辭格產生的心理基礎的認之上的,是對借代更為理性的定義。與傳統定義相比,這個定義仍然包涵相關性、臨時性、本體與借體的替換三個因素,而概念可以是名詞概念、動詞概念,也可以是形容詞概念,以“概念”的替換代替“名稱”的替換,彌補了傳統定義容易讓人誤解為借代只是名詞間替代的不足。

(二)借代的分類

從唐代崔融所論菁華體開始對借論進行研究起,到標志修辭學產生的陳望道的《修辭學發凡》,以至現當代修辭學的權威著作中都對借代做了系統的研究,總的來說傳統分類中借代辭格大致可以分成十類。

第一,以部分代全體,即以事物的主要特征指代該事物。

查看全文

修辭格教學的瓶頸探索

本文作者:袁凌工作單位:湖南女子學院文學與傳媒系

教材上對借代的闡述分三步走:第一步,什么是借代;第二步,借代的分類;第三步,借代與借喻的區別。這三方面的內容是打基礎的,學生也有一定的認知度,作為課堂教學來說是不夠飽滿的,所以教師需要大幅度地擴充教學容量。那么教師還可以補充借代的哪些方面內容呢?首先,可以講解借代在成語中的體現。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成語非常豐富。學生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成語,但不一定會有意識地將成語和辭格聯系在一起。因此探討成語中的辭格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成語的認識,還能夠提高學生對辭格的判斷能力和感悟能力。漢語中有一部分成語就和借代有關。例如“紅顏薄命”,意思是:女子太漂亮,則大多命運多舛。紅顏:指女子美麗的容貌,特指美女。這就屬于借代中以人的某一方面的突出特征來稱代該類人物的類型。又如“大動干戈”,原指進行戰爭,后多比喻大張旗鼓地做某事。干、戈:武器名。這又屬于借代中的借事物的使用工具、器械等來指代事物的類型。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說明含有借代辭格的成語有著足夠的數量,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其次,可以說明借代在廣告中的運用。廣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廣告的成敗,與廣告語的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是否讓人耳目一新,是否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就看廣告語中使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段。一些優秀的廣告語往往依賴的是修辭格的魅力,這其中就有借代的身影。例如世界四大白蘭地品牌之一的“人頭馬”白蘭地因其商標上有一匹人頭馬而得名,它有一句深入人心又經久不衰的廣告語: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從內容上看它符合了中國人好吉祥圖吉利的心理。而從語言層面上來說“,人頭馬”在這里指代白蘭地酒,屬于借代中的用事物的標志代替事物這一類型。再比如“喝青島,好心情”,這是青島啤酒的廣告語。青島原本是地名和商標名,在這里代指啤酒,既屬于用物品的產地代替事物的借代,又屬于用事物的標志代替事物的借代。由此可見,借代在廣告語中也占據著一定的份量,它為廣告語增色不少。廣告借助廣告語來愉悅我們的心靈,而我們也可以通過修辭格這一途徑來賞析廣告甚至于打造廣告。當然,借代的綜合運用不僅限于成語和廣告,還有很多值得教師去挖掘去探究的方面。依此類推,其他修辭格自然也可以從內容上加以拓寬,引向深入。把這些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相信修辭格的教學就能充實、立體、靈動起來。

擴充了修辭格教學的容量之后,教師緊接著需要面對的是教學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問題。若是一味地采取講解舉例的方式,遵循教材編排的路線,不分辭格地平均使力,即使教學內容上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也可能得不到學生的積極回應。反過來說,若從手段上突破修辭格教學的瓶頸,就可以形成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課堂富有張力和活力。就對偶這種辭格來說,對偶是由兩個字數相等、句法結構相同的語句構成的。教材的編排是:(1)什么是對偶;(2)對偶的類別;(3)運用對偶要注意之點。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補充對偶和對比的區別、對偶在成語中的體現以及對偶和俗語的關聯等內容。若講對偶和俗語的關聯,首先要告訴學生什么是俗語。新編漢語詞典對“俗語”的解釋是:通俗并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俗語貼近我們的生活,能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而且大多數也算家喻戶曉。如果教師只是選取幾個例子來講解俗語中的對偶,不僅不能讓學生從大量的俗語當中充分感知對偶的魅力,而且也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關注,課堂氣氛或許流于平淡。我們不妨以對答的方式來考察俗語中的對偶,即教師出上半句,學生對下半句。比方說教師先說“姜是老的辣”,學生接著說“酒是陳的香”。又如教師說“拳不離手”,學生對“曲不離口”。不管學生是否對答如流,他們都會發現要對出下半句,就必須滿足對偶的要求,即下半句在字數和結構上必須和上半句一致。這種教學手段,既加深了學生對辭格對偶的了解,理論用于實踐,又點燃了學生內在的激情,使課堂煥發勃勃的生機。若講對偶在成語中的體現,單純地舉例說明可能也不會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但如果結合對偶和對比的區別這一知識點,在進行了常規比較之后,再把兩者放到成語當中去鑒別,或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學生需要明確什么是對比,對比就是把兩種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并舉出來的修辭方法。然后學生需要知曉對比與對偶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前者是內容上的對立,后者是結構上的對稱。教師用具體事例佐證,學生也能消化并接受,但是否經得起實踐的考驗還是未知之數。這個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分別列舉含有對偶和對比的成語,作為進一步考察學生對辭格掌握程度的手段。學生的回答很有可能混淆兩種辭格,原本想說含有對偶的成語,卻事與愿違說了對比的例子;反之亦然。對錯之間,學生的榮譽感和競爭意識被調動了起來,教學效果定會事半功倍。綜上所述,教師若能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雙管齊下,積極開拓,就能使修辭格的教學煥然一新,變得有聲有色,富有生機和活力。

查看全文

英語新聞題目修辭特點思索

標題通常被喻為新聞的眼睛。讀者看新聞,首先會去讀標題,并根據標題的提示來選擇閱讀。好的標題言簡意賅,起到傳神達意和抓住讀者注意力的作用。英文報紙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為了吸引更多讀者的注意,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各家報紙都會想盡辦法突出新聞標題,標題標新立異吸引眼球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使用豐富的修辭手段。本文試圖通過對英語新聞標題修辭特點的分析,揭示修辭在英語新聞標題中的重要性。

一、修辭在英語新聞標題中的作用

新聞標題作為傳達給讀者的第一信息,應當言簡意賅、吸引眼球。在英語新聞標題中經常出現各種修辭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使標題生動、有趣、吸引讀者的注意。修辭手法在英語新聞標題中的主要作用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動形象新聞標題就如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能夠起到傳神達意和吸引讀者注意力的作用[1]。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能賦予這雙眼睛以神采,因此,標題中恰當修辭手法的使用能夠使標題生動形象,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使概念化的東西形體化,從而賦予標題以明晰的立體感,喚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引起其閱讀的興趣。通俗易懂新聞語言務必做到措辭明確,簡潔精辟,作為歸納全文的新聞標題則更需要言簡意賅。新聞的讀者群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所以新聞標題也必須要通俗易懂,趨于口語化,做到婦孺皆知。朗朗上口新聞標題在字數、節奏和音律等方面進行推敲,可以讓讀者讀起來朗朗上口,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語言內在的韻律,感受到語言的美感,也為新聞標題添加神采。在英語中,常用的音韻修辭就能產生音律的美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有效吸引讀者注意力。

二、英語新聞標題的修辭

新聞標題是新聞內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最簡練的語言概括了新聞中最值得注意的內容。如何讓新聞標題吸引眼球成為報紙需要仔細考慮的重要一環,因此,標題語的使用和選擇至關重要。常用在英語新聞標題中的修辭格包括音韻修辭格與詞義修辭格,這些修辭手段的巧妙使用能使有限的標題更準確有效地傳達信息,增強可讀性,突出新聞事實,同時賦予標題以美的形式。在追求修辭效果和深層含義時,新聞標題與文學英語有共同之處。

(一)音韻修辭格

查看全文

委婉用語的修辭分析論文

一、委婉語的定義

關于委婉語的定義有兩種比較流行的說法:1、“用一種不明說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說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悅的含義不夠尊重的表達方法。”(《語言與語言學詞典》斯托克和哈特蔓等編)。2、“委婉語就是用婉轉或溫和的方式來表達某些事實或思想,以減輕其粗俗的程度。”(《語言學詞典》法文版)。通過定義我們看出:首先,委婉語是一種語言現象,是人們在一定的場合用以交際的重要手段,人們通常盡力避免使用引起雙方不快或損壞雙方關系的語言,而是采用一種迂回曲折的語言形式,表達思想,交流信息;第二,委婉語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已滲透于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廣泛的社會現象或人民心理:如考慮到避諱問題、禁忌問題、禮貌問題等。

這里所說的委婉語用語與修辭中的委婉格不完全相同。它更是一種語義手段,是人們用來表達思想的方式,委婉與其說是修辭的一種手段,不如說是目的。語言中大量存在,如:比喻、借代、雙關、反語、析字等,達到“委婉”這一目的。學者也發現了許多與委婉表達有關的修辭現象,使在特定的語境中,說話人采用恰當的委婉表達方式,做到語言禮貌得體,而聽話者根據共知信息,通過合作原則,推導出說話人想要表達的含義,達到理想的實際效果。下面試從修辭格和合作原則與委婉語的聯系方面闡述委婉語與修辭與語用的聯系。

二、與委婉有關的修辭格

1、隱喻

隱喻的特點是用喻體掩蓋了本體,從而可以避開所忌諱的事物。如“死亡”的許多委婉語(回老家、安睡、長眠、安息、作古)就是借助隱喻造成的。

查看全文

談論漢語言文學

摘要以往發表的新詞語a的文章。側重于從新詞新義的顯現入手探討,從修辭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詞的比較少。本文主要從新詞語的現狀,修辭方式構成的新詞的研究的意義,由比喻、借代、仿擬構成的新詞的情況和其他修辭方式構成的新詞的情況這幾方面來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修辭新詞語比喻借代仿擬

新詞新語是觀察社會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現實的一面鏡子。處于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其人文景觀絢麗多彩。改革的大門開放以后,國外文化蜂擁而來。諸如“的士”、“酒吧”等詞語紛至沓來。國內國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間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產生了一批反映時代變革的新詞新語。隨著國內旅游熱興起,在市場經濟的驅動下,許多農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點的商業服務,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飾,仿照“的士”,出現了“馬的”、“驢的”、“轎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詞。這種由修辭方式構成的新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發展,農業文明開始向現代文明轉換。研究這種新詞新語具有廣義文化學的意義。研究這種新詞語還有社會學的意義。比如“下崗”一詞,在計劃經濟時期是不存在的。進入90年代后,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市場經濟嚴酷的競爭機制,必然使有的企業破產,有的工廠倒閉,職工下崗不可避免。與“下崗”相對應,運用對義仿擬手段出現了“上崗”這個新詞語。此外,“綠燈”、“黃昏戀”等等,都反映了這一特定時期的重要社會問題。

最重要的是研究這種新詞具有語言學的意義。語言同社會生活聯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為迅速。如“綠色工程”“綠色食品”“綠色能源”“綠色產業”“綠色農業”“綠色事業”、“套書”“套裙”“套餐”“套會”“套票”等系列套詞反映了修辭構詞的靈活性、形象性和系統性。語言的活躍,反映思想的活躍,是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的結果。研究由修辭構成的新詞語是要尋找其規律,預測其走向趨勢,引導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促進語言規范標準化。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信息時代全球化國際交往的需要。

一、“修辭學造詞法”詮釋

詞匯就其本身而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新詞的產生概括的說不外乎兩條途徑:一是構造新詞,二是吸收外來詞。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新的事物、新的現象不斷出現,由此導致了人們的新觀念、新感受的不斷產生,面對這種現象,原有的詞匯難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于是人們便傾向于尋求各種造詞手段來對客觀世界大量的空符號作及時有效的補充。產生新詞新語的方式很多,有新外來詞語的吸收、舊詞語的復活、方言詞語的吸收等等。我們著重要談的是以修辭方式構成的新詞的研究。任學良先生曾提出“修辭學造詞法”,就是運用修辭手法(即所謂的辭格)來創造新詞的方法。新詞語有不少正是利用這種方式產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來喻指對貢獻大的人或企業過度加碼,使其做更大的貢獻;用演員出臺表演的“出臺”來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眾公開見面,即形象又生動。諸如“蛋糕”、“綠燈”、“斷奶”、“窗口”、“余熱”、“網絡”、“黃牌”、“拳頭”、“婆婆”、“陣痛”,“鐵飯碗”、“紅眼病”、“花架子”、“大鍋飯”、“毛毛雨”、“大氣候”,“一刀切”、“走后門”、“打頭陣”、“剃光頭”等都是通過比喻式構成的。“拳頭產品”是指一種品牌或產品在企業中的作用向拳頭一樣粗壯有力,它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詞語。至于“龍頭企業”、“文山會海”等等都是此類。還有借代式新詞語,如“菜籃子”、“綠色食品”、“國腳”等。據語料庫我們統計得出這種由修辭格形成的新詞語約有700多個,以比喻、借代、仿擬方式構成的新詞語最為常見。此外,還有其他修辭方式如比擬、夸張、諧音構成的新詞語,下文中我們將會一一談到。

查看全文

量詞的語法分析論文

一、量詞的語法特征

1、量詞總是出現在數詞或指示代詞的后邊,同數詞或指示代詞一起組成數量短語或指量短語。可以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例如:一本、一箱、一次等是數量短語、這本、那箱、這些等是指量短語。

2、單音節的量詞大部分都能重疊,雙音節的不能。重疊后可以作主語、謂語、定語、狀語,不能作補語。語法意義隨著句法功能而變化,一般表示“每一”或“多”的意思。

由數詞和量詞組成的數量短語也可以重疊,組成“-A-A”式,或“-AA”式。例如:“一箱(一)箱(的衣服)”、“一箱(一)箱(的衣服)”。這種數量短語作主語表示“每一”。作定語表示數量多,作狀語表示按次序地進行。這種重疊格式中的后一個“一”可以省去,成為“-AA”式,其語法意義和用法不變。例如:一個一個——一個個,一堆一堆——一堆堆。有時不限于數詞“一”。如“兩排兩排地走過來”。“三架三架地飛過”,表示方式,作狀語。

3、量詞不能單獨作句法成分,在“帶份禮物給他”,“那份留給你”中。“份”是“一份”的省略。只有數詞是“一”的時候,數詞才能省略。但數詞和量詞組成數量短語或量詞重疊后可以作各種句子成分,具體例子如上邊兩點所述。

二、量詞的語義特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