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經濟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7 03:06: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技術經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輸電系統技術經濟探究
摘要:本文筆者結合相關工作經驗,就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系統技術經濟展開著重討論,首先闡述了1000kV交流輸電系統能夠在降低成本的參數優化模型的基礎上,大幅提高系統的輸電能力;接著,對1000kV以及±800kV輸電系統的技術經濟性展開詳細分析,同時以中國示范工程數據為中心對兩者的建設成本進行估算,最終給出了改進的穩定性成本法與年運行成本法并用于1000kV以及±800kV輸電系統技術經濟評估。由結果可知,與800kV輸電系統相比,1000kV輸電系統的年運行成本以及暫態穩定輸送功率的單位輸電建設成本更低。換而言之,1000kV輸電系統的技術經濟性明顯高于800kV輸電系統。
關鍵詞:特高壓交直流水電系統;技術經濟性;比較
1引言
特高壓交直流水電系統技術一般是以高壓直流輸電技術以及超高壓電網技術為基礎,并進行創新與完善的一種技術。2009年1000kV交流輸電試驗示范工程投入運行,來年±800kV直流水電試驗示范工程也投入運行。隨著我國電力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正處于穩步上升階段。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廣泛應用,很好地解決了當前輸電技術存在的經濟性較低以及無法實現或者實現難度較大的更遠距離輸電問題,進一步提高了輸電系統供電的穩定性、安全性以及經濟性。對于當前特高壓輸電網而言,1000kV以及±800kV輸電系統的技術經濟性是重中之重。基于此,研究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系統技術經濟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1000kV和±800kV輸電系統建設成本闡述
2.11000kV輸電系統的建設成本。一般來說,都是使用單位輸電建設成本來表示1000kV與±800kV輸電系統的建設成本。同時,參照示范工程投資決算實對其施估算。以2009年投入運行的1000kV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為例來看,其最初建設成本為56.9億元。根據試驗示范工程相關元器件成本以及建設成本的實際情況,使用工程成本計算方法對其建設成本進行估算,擬使用1000kV、4410MW、1500km特高壓輸電系統,其單位輸電建設成本預期估算成本為1900元/km•MW。若將500kV輸電系統建設成本按照2500元/km•MW的價格來看,那么此1000kV特高壓輸電系統的單位建設成本則近似為500kV輸電系統的8成左右。2.2±800kV輸電系統的建設成本。對于±800kV直流輸電系統而言,首先需要把各發電單元機組通過電站500kV母線匯集在一起,接著借助500kV輸電線路連通到直流輸電的整流站中,從而把三相交流電更換成直流電,再使用兩條正負極輸電線路將其配送到逆變站中,再把直流電轉變為三相交流電,最后輸送到有電壓作為保障的500kV樞紐變電站中。和其余輸電系統相同,±800kV直流輸電系統在進行長距離、大規模輸電的過程中,也需要兩個電廠作為支撐,擬將其發電機組定位6×600MW以及5×600MW,線路總長度為1500km,通過±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數據對其輸電建設成本實施估算。某±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的直流輸電線路總長度為1891km,額定直流電流為4kA,額定換流功率為6400MW,分裂導線的規格為6×720mm2,開工建設的時間為2007年,不斷對系統進行調試,最終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根據系統調試以及投入運行的實際結果來看,自助研發的±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及其相關設備具有較高的運行性能。該±800kV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建設成本為190億元,其中換流站與相關線路的成本均占總成本的一半。根據示范工程建設成本進行估算,±800kV、6400MW、1500km直流輸電系統的單位輸電建設成本應為1780元/km•MW。2.31000kV和±800kV輸電系統建設成本對比分析。一般來說,通過逆變站的輸出功率對交流輸電進行估算,而直流輸電的估算亦是如此;1000kV交流輸電系統的單位建設成本與±800kV直流輸電系統的單位建設成本基本一致,都為1900元/km•MW,處于相同等級。1000kV交流輸電系統的對地電壓為578kV和±800kV直流輸電系統極線的對地電壓相匹配。±800kV直流輸電系統的對地電壓為800kV,極線之間的電壓為1600kV,兩者與1000kV交流輸電系統相比,前者對地電壓與極線間電壓分別是后者的1.35倍以及1.6倍。對于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系統的建設成本來說,其成本主要以絕緣成本為主,而絕緣成本簡單來說就是系統對地電壓函數。架空線路的建設成本受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影響,其不會隨著分裂導線截面的增加而同比增大。例如,1000kV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分裂導線的截面和±800kV直流試驗示范工程分裂導線相比,前者是后者的1.4倍;但前者實際每千米平均建設成本和后者相比,僅為86.4%,而非前文的1.4倍。1000kV和±800kV輸電系統都能夠對系統參數進行優化,大幅提高輸電線路的供電能力,并切實降低輸電建設成本。從理論方面以及實際試驗示范工程成本的估算結果來看:當輸電線路處于1500km以內的時候,1000kV和±800kV輸電系統兩者進行比較,前者的建設成本不僅低于±800kV直流輸電,而且低于超高壓輸電。
當代低碳技術經濟的構想
本文作者:安文邵敏工作單位:河海大學
0引言
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問題[1]的京都議定書締約方會議和哥本哈根世界峰會召開以來[2],世界實體經濟的低碳化正在壓過全球金融危機,成為人們尋求危中之機的最重要方向[3],科技教育界也迅速將熱點轉向低碳技術經濟。河海大學已將低碳技術經濟管理作為重點學科培育,建立了低碳技術經濟研究所,正在申報低碳技術經濟管理省級重點實驗室。本文對建設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的必要性、基本內容和主要措施的認識,加以敘述。
1建設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的必要性
1.1低碳經濟時代正在到來(1)全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挑戰。人類生存過程,就是消費能源資源、向自然排放CO2等危害環境物質的過程。在正常情況下,自然界碳排放和吸收的循環是平衡的,但工業革命以來,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發展、人口劇增、消費欲望無限上升和無節制追求生活方式升級,人類大量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破壞森林、濕地和水體等碳吸收轉化載體,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環平衡,導致溫室效應,威脅人類生存[4]。2007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發表的第4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可能性是90%[5]。日益清晰的全球氣候變化威脅使人類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形成廣泛共識。1997年12月,149個國家和地區代表通過了《京都議定書》,目前已有190多個國家加入,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形式協調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抑制全球變暖,并首先限制發達國家CO2排放量的國際法案。2007年12月,IPCC大會產生了“巴厘島路線圖”,確認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核心就是進一步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重點解決減緩、適應、技術、資金問題[6]。(2)發達國家搶抓低碳經濟機遇。歷史經驗表明,當前金融危機像以往一樣,都孕育催生結構升級和產業變革的新機遇[7]。奧巴馬在2009年世界地球日上的講話稱:我們已不再是在保護環境和刺激經濟中做出抉擇,而是在繁榮與衰退中進行取舍。哪個國家在清潔新能源技術上領先,哪個國家就將引領2l世紀的全球經濟[8]。隨著坎昆會議標志的后《京都議定書》階段到來,發達國家正憑借其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的領先優勢,推動“碳關稅”等世界經濟新門檻和秩序的形成,將通過影響國際貿易與投資引發新技術革命,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引起以低碳產業興起為重點的世界經濟增長格局的新變化,導致一場涉及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工藝、國際標準、消費文化、居民意識的全面社會變革[9]。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這種變革必然導致世界各國經濟角色的重新洗牌。那些低碳理念先進、低碳技術領先、低碳產業體系健全的國家,將在新國際經濟秩序中獲得制定標準、搶占市場等發展先機[10]。2009年全球低碳市場價值為3萬億英鎊,到2015年可能增加50%[11]。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不僅能構建下一輪國際競爭的長期戰略優勢,還有效刺激本國經濟,增加國內就業,應對目前經濟危機可一舉多得。從近期看,也有相當的戰略價值。(3)我國對國際社會的莊重承諾。我國GDP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但我國人口是日本10倍,人均GDP僅為其1/10,而單位GDP的能耗和排污更是其十幾倍、幾十倍。這不僅使我國承受著巨大的國際壓力,而且自身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著艱巨挑戰[12]。我國政府莊重承諾,以2005年為基數,到2020年碳減排40%~45%,意味著今后相當長時期,我國將貫徹科學發展觀要求,大力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根本上改造高能耗和高污染的傳統產業,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的低碳經濟之路。1.2低碳技術經濟正在成為當代人才的通識由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的《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如果每年在低碳經濟上投入GDP的1%,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相反,如果繼續以高碳方式增加GDP,那么現在每年獲得1%GDP,將來每年得付出GDP5%~20%,仍無法逆轉的地球生態災難[13]。在這種“鎖定效應”的警示下,教育界有識之士認識到,當代教育培養的任何學科的科技人才,必須以具備主動減少碳源、增加碳匯、降低生態系統碳循環中的人為碳通量、抑制全球氣候變暖,維持生物圈碳平衡,促進世界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意識和技能。在世界各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科學通識教育中,低碳技術經濟地位凸顯。教育部批準清華大學等開設了新專業,河海大學也設置了面向本科各專業的低碳技術經濟講座和研究生培養方向,低碳技術經濟教育將是大學生科技教育的重要內容。1.3建設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是創新人文社科實踐教育可行路徑自然科學技術素質不高導致人才綜合素質偏低,歷來是我國人文社科人才培養的瓶頸,這與其基本沿襲“一本教材、一塊黑(彩)板、一支粉筆、一張考卷”的傳統教學方式有很大關系[14]。近年來,人們認識到理論與實踐、教學與實驗相結合,是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文社科人才的重要途徑,但對如何建設較偏重于工業工程技術的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目前仍在摸索中。作為新興學科,低碳技術經濟學理論的成熟性需要經歷實踐的推動及檢驗;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分支,低碳技術經濟學在高校實驗手段卻又幾乎為零。低碳(LowCarbon,LC)意即較低或更低的(CO2)等溫室氣體排放。低碳技術(LowCarbonTechnology,LCT)相對那些產生較高碳排放的傳統技術而言,是指能源供給側的光伏、風能、水電、核電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技術,以及能源需求側的替代傳統能源或節能減排的生產、流通、服務、消費和廢棄物處理等能源使用方式。同樣,狹義的低碳經濟(LowCarbonEconomy,LCE)相對低碳社會(LowCarbonSociety,LCS)而言,特指能源供給側的低碳化,即通過利用新能源和提高能效等方式,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溫室氣體減排;LCS強調能源需求側的低碳化,指人們通過轉變理念和行為方式,杜絕浪費,減少能源需求,實現生活消費的低碳化。而廣義低碳經濟則既強調低碳生產、又強調低碳消費,是狹義“LCE”和“LCS”的融合,要求政府以低碳社會為建設藍圖和管理標本,企業以LCS為發展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為消費理念和行為特征,因而是針對碳基城市化的不可持續性提出的城市化發展的新載體和新途徑[15]。我們認為,LCT經濟學研究對象既不是純低碳技術,也不是純低碳經濟,而是一門把低碳技術與低碳經濟結合起來,應用自然科學和經濟學基本原理,研究低碳技術領域經濟問題和經濟規律、低碳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之間相互關系、低碳技術領域內資源最佳配置,尋找低碳技術與經濟的最佳結合方案,以求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其中,LCT是能源供給側的光伏、風能、水電、核電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技術,以及能源需求側的生產、流通、服務、消費和廢棄物處理等節能減排技術的交叉與集成;而LCE則研究微觀和宏觀層面低碳領域技術與經濟資源最佳配置問題。因此,建設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開展低碳技術經濟科學實驗,為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文社科人才提供了理論與實踐、教學與實驗相結合的重要載體。
2低碳技術經濟實驗室教學的基本內容及方法
低碳混合醇技術經濟研究
摘要:目前世界汽油能源資源面臨枯竭,許多研究者不斷進行新能源的研制,來替代汽油資源作為世界能源。新能源一方面滿足工業生產和生活的需求,還要達到保護環境的要求。因此許多研究者從經濟效益考慮選擇研究低碳混合醇作為汽油替代物。在文中介紹了低碳混合醇的基本概況,化工過程,工藝過程,生產成本影響因素。最后對該項工藝技術進行了技術經濟評價。
關鍵詞:低碳混合醇;汽油;能源資源
作為工業生產和生活能源的石油資源在經過21世紀的不斷開采之后,石油資源逐漸枯竭。從20世紀60年代起,石油消耗已經達到很高的比例,不僅是我國工業發展,整個世界發展都離不開石油資源。面對日益枯竭的石油資源,新能源不斷被開發。在新能源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紛紛制定了資源節約的政策和措施。面對嚴峻的資源短缺,國內外加快了對新能源的研究,其中代替汽油最佳的資源研究就是醇類。選擇醇類的原因是制取甲醇方法簡單并且成本低[1]。但是甲醇與汽油混合會產生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溶漲效應、耐久性腐蝕和甲醛排放污染等不利因素限制了甲醇燃料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因此采油制取甲醇的方法制取低碳混合醇,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彌補甲醇的不足,該類低碳混合醇具有高的辛烷值以及與汽油良好的摻混性能,完全可以代替MTBE。此外,其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潔凈燃料,替代汽油燃料。因此本文針對合成氣為原料合成低碳混合醇進行技術經濟評價。
1低碳混合醇基本概況
甲基燃料醇是采用醇類代替汽油作為燃料添加到汽油中,其中甲醇是主要的添加醇。意大利某公司在70年代已經研制成功并且進行生產,該醇類為乙基燃料醇。摻醇汽油的使用已經得到廣泛研究,但是摻醇汽油存在一定缺點,一些研究者提出摻醇汽油中添加2%的異丁醇或叔丁醇或一定量甲苯,從而消除油醇分層現象。為了一次合成分離出產品,并且解決單純添加甲醇所存在的問題,因此開發高級醇(乙醇、丙醇、丁醇等)綠色燃料更具有潛在利用價值。煤/天然氣經合成氣制低碳混合醇技術是碳一化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非石油路線合成液體燃料、油品添加劑及大宗化學品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原油供應日趨緊張和甲醇替代燃料市場持續低迷背景下,開發替代甲醇燃料和高附加值的C2+高級醇技術日益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有望成為降低石油依賴程度、實現煤基合成氣高效轉化及潔凈利用煤炭資源的主要途徑之一。從更深層次看,低碳醇應用前景在于其作為化學產品和大宗化工生產原料的巨大價值,除甲醇外,混合醇經分離可得到乙、丙、丁、戊醇等高級化工醇,這些產品是生產醫藥,聚酯等大宗化學品的重要中間體,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因此,在現階段甲醇燃料添加劑存在諸多不利因素的條件下,煤基合成氣制高附加值低碳混合燃料醇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及廣闊的發展前景。
2化工過程和工藝生產過程簡析
石墨提純技術經濟分析
摘要:本文以石墨選廠浮選石墨精礦為原料,采取不同的工藝方法,分別可得到三種品質不同的石墨產品。并針對這三種工藝進行了技術經濟分析,酸堿法提純工藝相對來說是利潤最高的工藝方法。
關鍵詞:石墨提純;技術經濟;經濟效益
本文針對取自吉林某地石墨選廠的浮選精礦產品,選取了提純石墨的三種技術方案,包括:混合酸法、酸堿法、高溫法,其產品純度均能達到99%以上。并對三種方法進行了技術經濟分析,以期對后期建廠方案選擇提供支持。
1石墨提純技術
1.1混合酸法提純工藝。石墨原料后與水混勻后,加入酸攪拌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脫酸,洗滌至中性,然后脫水、干燥,可得到固定碳含量為99.5%的高純石墨。1.2酸堿法提純工藝。石墨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通過配比混合后,高溫熔融反應一段時間后脫堿,洗滌至中性,然后再與水混勻后,加入酸攪拌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脫酸,洗滌至中性,最后經脫水、干燥,得到固定碳含量可達到99.9 %的產品。1.3高溫法提純工藝。高溫法提純工藝將石墨原料在氮氣氬氣保護下進行高溫升華,然后冷卻后除雜,得到產品,高溫法提純實驗工藝最終石墨中碳含量達到99.99 %。
2技術經濟分析
計量經濟與技術經濟透析
本文作者:石小杭田全華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對賈經濟研究所
一、思路與方式選擇的核心所在
城市土地作為一個投資領域,其價值完全取決于土地利用,即地上或地下投資的類型、密集程度與效果.事實上沒有一塊城市土地是處于原始狀態的.很明顯,測算土地價值可依據成熟的技術經濟分析方法,對具體地塊的當前與潛在利用形式、費用與收益、風險等因素的清理與量化,將土地利用的一定時期(通常25年左右)內各年度(也可以是季或月)的凈收益貼現并加總,從而得出該土地某種利用類型狀態下的價值量.如果土地被用于非贏利的公共性用途,價值測算時則可進一步借助“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以技術經濟分析原則為依據的具體土地價值測算方法很多,這里僅簡要介紹其中一種,即“資本化法”.不久前我們在分析城市空間擴張時對農地征用過程中的‘經濟租,曾用“資本化法”對上海市所轄農地價值進行粗略計算,結果如表1.應該說,上述的計算由于并非用于土地價值的準確確定,所以選用的資本化公式十分簡單,數據的處理很粗糙,許多重要因素如資產增值、風險性等均未考慮,故缺陷是明顯的.但這種基于技術經濟分析的土地價值測算可依據一個城市的具體經濟社會環境(如人口、收人、土地供給與需求等)、市場參數(如利率、稅率、折舊率、風險度等)以及土地利用的狀態(如投資類型、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等)加以細化,從而進行不同規模和不同精度的測算.說明:《l)表中數字來耳:《中國統計年鑒l,89》,第747頁;上海統計局等編.《90年上海房地產市場》,第7‘(2)資本化率選取一年期儲蓄存軟年利卒.O)資本化公式為:獷一號土青其中:V為土地價值;。為當前土地利用平均年收人;,為利*(資本化率);,為預期土地凈收人年增加值.(4)上海所轄農村每畝土地平均分攤的住宅面積為18.2腳氣假設平均重旦價格為300元/.’.那么每畝地住宅補債為,460元.因此考愈農地征用補償價位時.每畝土地應為2‘332.2元.在西方一些市場經濟國家,一個得到公認的關于城市土地價值測算的分析模型是PaulWendt提出的模型獷二Ldt提出的模型:。fx(尸,Y,S尹.,尸‘)一藝(r+O。+I,+D,)其中:土地供給;fx(i,天,c.)獷為城市土地價值;fx表示預期;尸為人口;Y為平均收人;s為競爭性尸.為地區間競爭性拉動;尸.為公共投資;T為財產或財產收益稅;不動產經營成本;I二為不動產再投資的收益;D.為不動產再投資的折舊;i率;R為投資風險;c,為不動產資產增值的可能性.O。為為利息.該模型揭示了現代城市土地價值變動的內在關系,其構成因素被認為是價值測算中不能忽略的.我國城市經濟特征有其獨特性,土地價值測算模型應與國外有所不同.但在方式方法上仍可借鑒國外成熟的經臉.迄今為止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級土地價值測算采取的是一種經濟計攝學的方式,即將城市內的燕利性土地使用者(企業)的燕利狀況看成是土地、資金和勞動投人的函數,通過某種經濟計址模型來確定每一種要素的邊際投人對燕利的邊際變動的關系.就土地而言,這種邊際變動關系就反映著土地的‘級差收益’,再對“級差收益,作某種處理就可求出土地的價值.這種測算方式的一個基本判斷是:由于我國基本不存在城市土地市場,缺少市場數據使價值側算的技術經濟方法難以準確甚至無法進行.因此利用現行企業經營實績報送系統的信息,通過計蚤模型的處理賽側算土地價值是唯一可行的途徑.按這種方式進行測算的許多結果都通過了國家和省級技術鑒定.這種方式實際上已得到國家土地局城市土地分等定級與價值測算技術規程的認可和推廣.因此關于這種方式實際效果的探討與論證已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這里我們有必要以南京市的測算為例對這種測算方式予以簡單介紹.這種方式的基本程序是:1.由專家小組通過特爾菲法對影響土地價值的各種因素,如距離商業中心的遠近、交通便捷程度、公共服務完善程度、環境質量等進行選擇和確定各自權數,并對隨距離擴大而導致的因素作用衰減進行量化,計算出各‘因素作用分值表’,表2是南京市土地定級中最簡單的因家作用分值表的例子.再將城市土地按一定原則劃分為若干“單元”(如南京市劃分為699個單元,單元大多在5一25ha之間),并通過如下公式確定各單元的總分位:尸‘二藝W,F‘其中:尸:為各土地單元總分值;甲:為各因素權數;F‘為單元內各因素分值.最后以各土地單元總分值為依據將城市土地劃分為若干等級,從而使土地量化可進人ffi[J算模型;.2.搜集工商企業的經營數據并加以處理,求出各企業的單位用地面積平均利潤盤、單位用地面積平均資金(不包括工資)量和單位用地面積平均工資量等土地效益數據;3.模型與計算.南京市的模型如下:Y二刀。X了,x里,x笙,其中:Y為單位用地而積平均利潤;X,為企業所在土地等級;X:為單位用地而積資金占用量;X3為單位用地而積工資量;夕。、口、、刀2、口3為特定參數.測算結果:Y一o•3320X}‘偽,,x:j,,,x;j,,,模型通過各種檢驗.在此基礎上求出各級土地價值并繪制地價圖.公
二、兩種方式的比較
在城市土地價值測算中,技術經濟分析方式與計量經濟分析方式究競哪一種較優,需要通過比較方能得出結論.以下我們從若干角度來進行一些初步的比較.第一,土地價值的經濟定義是:當土地處于現實的或潛在的最優利用狀態時,其凈收益的資本化值.所謂‘最優利用’的經濟含意可理解為:從宏觀上看,一塊土地的利用符合合理的城市或區域規劃從而單項開發投資的“外差.效應達到最低程度;從微觀上看,一塊土地上的投資規模處于‘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的水平.現實中,當一塊土地在城市規劃允許的范圍內具有兩種以上投資選擇時,那種能導致更大凈現金收益流的投資方案的收益資本化值就是該土地的價值.技術經濟分析的長處在于對不同投資機會的分析過程中必然考慮各種預期因素,如資產增值、利率變動、費用或收人的變化、風險性等等,因此從方法上講它的測算結果更切合土地價值的經濟定義.計量模型的側算方式則不然,它沒有將土地利用作為一種投資行為處理,而僅看成是現存經濟活動的一種構成要家,試圖通過計算土地質量變動對利潤數量變化的理論上的邊際貢獻來求得土地的實際價值量,這種測算方式無法處理各種預期因素,因而其測算結果會偏離土地價值的經濟定義.第二,土地價值測算的計量經濟分析方式的信息來源完全依賴于贏利性工商企業的經營實績統計與報送系統.因而對于許多非贏利性利用類型的城市土地的價值測算就無能為力.而工商性土地利用在城市土地總面積中往往只占20一30%,更大比重的土地是住宅和公共設施等非直利性用地.然而技術經濟分析的測算方式卻能處理各種類型的用地.以住宅用地為例,由于我國城市房租水平低于成本租金水平,住宅經營收人為負值,即住房系統依靠政府和單位的大量補貼來維持.此時用經濟計量模型來測算住宅用地的級差收人就無法進行.如果城市規劃將這塊地確定為住宅用地,那么用與其毗鄰的工商用地的價值量來推算其價值也不合邏輯.然而我們卻有可能依據技術經濟分析原理奮來測算這塊土地的價值¹V=R一五了一口一T一Hi+S一C其中:V為土地價值;R為年租金收人;M為維修費;O為管理費;T為不動產稅;H為保險費;i為投資利率;S為折舊率;C為住宅每平米造價.在我國現行城市住宅租金水平上,依據這一公式計算出的住宅用地價值很可能是負值.其實這并不奇怪也并不違背土地價值形成的規律.負值反映著不合理政策造成的土地價值扭曲,但是需要指出,如果該住宅用地被明確納人政府的福利政策范圍,那么在確定其價值時就需在上述公式中加人一個依據“成本一效益’分析原則確定的“社會效益,變盤(此時住宅用地價值就可能“轉正”),這同樣是技術經濟分析方法所可能解決的.第三,從測算結果的實際運用效果看,兩種方式也會有很大區別.以技術經濟分析為依據的測算方式由于緊扣城市中每一地塊的實際投資與營運效果以及相關的各種預期,依據其測算結果確定的政府資產管理和收人調節政策不會與實際市場交易與收人形成發生大的偏離.以計量經濟模型推算出的土地價值基木上是“統計數字與技術”的結果,與市場實際交易中的價格與收人會有很大差距,從而形成土地價值的“雙軌制”.經.驗證明,沒有哪個企業或居民在土地交易中會僅僅以政府頒布的價值量成交,并如實通報和納稅.土地作為一種不動產極易成為投機和偷漏稅收的領域.因此從我國實際情況看,以計量模型測算出的土地價值作為政策基礎將會導致實際操作中的問題.第四,我國城市土地價值測算的經濟計量模型大都將土地使用者(工商企業)的利潤看作是三個因素,即土地區位(等級)、資金投人和勞動投人的因變量,將企業的實際數字帶人模型回歸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問題在于,僅僅以區位、資金和勞動來解釋企業利潤是不符合現代經濟運行規律的,因為管理和技術是不能被忽視的.盡管各城市土地價值測算的計量模型結果最后都通過了檢驗,然而我們知道,計量模型往往會存在實質上的偏差,相比之下,經驗與技術更多結合的技術經濟分析方式在處理這類問題上往往較為周全.在土地價值測算上,技術經濟分析的方式必然要對土地投資的不同技術方案與配置結構的收益流進行比較分析.盡管很難將管理和技術因素變化的效果精確量化,但技術經濟分析畢竟在這方面有其所長.城市土地價值側算的兩種方式還可在更多方面進行比較,限于篇幅就不多談了.總之,城市土地價值測算是關系到我國資源配置與收人分配政策制定的基礎理論問題.測算方式的研討既有學術意義,同時也為實際工作所急需.
技術經濟探討分析論文
摘要:交流異步電機廣泛用于工業與民用系統。但不少電機負荷率低,常處于輕載或空載狀態,無功功率消耗比有功功率大,電能浪費嚴重。因此采用無功補償,提高功率因數、節約電能、減少運行費用是很有效的措施。本文對無功補償的種類、特點、作用、經濟效益等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無功功率補償的技術經濟特點
交流異步電機在工業與民用建筑系統中應用廣泛。在民用范圍中運行機械多為連續運行,不調速,操作不頻繁的場合,如風機、水泵、冷凍機多為結構簡單,易維護的異步電動機。在工礦企業中,不少電動機負荷率低,經常處于輕載或空載狀態,功率因數普遍不高。負荷率低,則功率因數愈低,無功功率相對于有功功率的百分比更大,顯著地浪費電能。因此對異步電動機采用無功功率補償以提高功率因數,節約電能,減少運行費用,提高電能質量,符合我國節約能源的國策,同時亦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1無功功率補償的種類和特點
1.1集中補償
在高低壓配電所內設置若干組電容器,電容器接在配電母線上,補償供電范圍內的無功功率,如圖1所示。1.2組合就地補償(分散就地補償)電容器接在高壓配電裝置或動力箱的母線上,對附近的電動機進行無功補償,如圖2所示。
低碳經濟與技術經濟范式與路徑思考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激化,因此,找到一種能夠讓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各個國家都極為重視的問題,這也是促使低碳經濟模式成為不同國家共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文章主要針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技術范式以及發展路徑的思考進行了全面詳細的闡述,以期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提供參考。
關鍵詞:低碳經濟;技術創新
在當前全球變暖越演越烈的情況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了各個國家的主要經濟發展方式,以此來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這不僅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同時也是對人體健康的保護。低碳環境帶來的不僅是低污染生產,還能夠減少排放,避免大量污染環境的物質排入到水流、土地、大氣中,進一步對被人體吸收,導致大量疾病的滋生。因此,應當加大低碳經濟的發展力度,并且對其中的技術經濟范式以及發展路徑要進行深入的思考。
一、低碳經濟與低碳技術
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上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模式,該發展的模式核心內容主要是在當前市場相關機制的基礎上來進行制度的創新以及制定,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得低碳經濟發展模式能夠不斷地提高技術效能、減少資源使用,同時研究出可再生能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相應技術,使得絕大部分工業生產都能夠走向低排放、低能耗的生產模式。而有著低排放、低能效效能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必然會伴隨著新的節能技術、增效技術、減排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只有在大量新型技術的帶動下,并以創新的低碳技術作為指引,才能夠不斷推動低碳經濟模式的發展。
二、目前我國低碳技術發展的現狀
斜板填料技術經濟分析
隨著國家對煙氣排放要求的提高[1-2],各火力發電企業對現有脫硫[3-4]裝置進行提標改造,目前對現有裝置進行升級改造脫硫的推薦方案主要有:單pH值串聯脫硫塔、單pH值并聯脫硫塔、單pH值增加原脫硫塔噴淋量及雙循環脫硫[5-7](即將吸收塔循環漿液分為兩個獨立的反應罐和形成兩個循環回路,每條循環回路在不同pH值下運行,使脫硫反應在較為理想的條件下進行,可采用單塔雙循環或雙塔雙循環)提升脫硫效率,除塵用濕式靜電除塵[8](即凈煙氣通過電場力作用吸附到集塵極上,通過噴水將極板上的粉塵沖刷到灰斗中排出。同時,噴到煙道中的水霧既能捕獲微小煙塵又能降電阻率,利于微塵向極板移動)提升除塵效率。以上方案是在現有的噴淋塔脫硫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的,先進行了脫硫提效、后進行除塵提效處理,兩種提效分開獨立進行,以達到環保排放指標。整個實施過程總投資大,運行費用高,且雙循環高pH值漿液氧化率低,其流經AFT塔、泵、管道、集液環、集液漏斗、噴淋管等區域多,造成流經設備內壁的結垢多,需定期停機處理。也有公司采用在現有塔內噴淋層下方增設篩板式[9]或管式[10]增效器,噴淋層上方設計多級高效除霧器的除塵脫硫一體化技術,幾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本文提出了一種適用于濕法脫硫的斜板填料[11],同樣可達到超低排放的效果,且投資、運行費用更低。
1斜板填料工作原理
氣液接觸吸收有兩種理論模型,一種是氣包水模型,另一種是水包氣模型。氣包水模型,氣體是連續相,水是分散相,氣與水通過液滴的表面接觸,氣體中的二氧化硫穿過液滴界面進入液相,因此要提高脫硫效率,必須增大氣液接觸面積和接觸時間,即通過噴嘴霧化吸收液和增加塔高實現,但霧化液滴的粒徑越小,越容易被煙氣帶走,為后續除塵裝置增加了負荷,脫硫率與除霧負荷是相沖突的。水包氣模型,水是連續相,氣體是分散相,氣泡穿過吸收液,氣與水通過氣體的表面接觸,氣體中的二氧化硫穿過氣包界面進入液相,在氣體離開液體時,也會夾帶一些液滴,但夾帶的液滴粒徑較霧化噴嘴噴出的液滴粒徑相比,平均相差兩個數量級[12-13],為后續除塵裝置帶來了便利,脫硫率對除霧負荷影響較小。斜板填料作吸收載體利用的是水包氣模型,圖1是斜板填料在脫硫塔內工作的原理圖,斜板填料是由斜板和壁板組成,脫硫塔上部噴淋落下的吸收液液滴落到斜板上,吸收液滴沿斜坡方向下滑,離開斜板后以液膜形式形成第一層液膜,直到落到第二層斜板,到達第二層斜板后吸收液又沿斜坡方向下滑,離開斜板后又以液膜形式形成第二層液膜,依次再形成第三層液膜;煙氣則從斜板下部上行,依次穿透第三層液膜、第二層液膜、第一層液膜,煙氣穿透液膜的過程中,氣體穿過液體,煙氣被降溫、洗塵、二氧化硫被吸收。圖1斜板填料工作原理圖1.吸收液液滴,2.增效斜板,3.第一層液膜,4.煙氣,5.第二層液膜,6.增效壁板,7.第三層液膜。斜板填料可做成長方體形,單元斜板填料壁板寬為600~1000mm,長為1200~2000mm,高為400~600mm;斜板填料斜板有2~4層,兩層斜板之間間距100~150mm;斜板填料同層斜板之間間距150~250mm;斜板的板寬70~100mm之間,錐角在70°~120°之間。安裝時可直接將單元斜板填料組合、壘加即可。斜板填料具有:(1)操作彈性大,吸收液容易成膜。由于斜板的導流作用,只要有吸收液通過斜板,均被斜板導流形成液膜,不受煙氣、吸收液流量大小的影響。(2)具有均布煙氣分布的效果。通過調整斜板填料的斜板間距,可調整塔截面上不同區域的開孔率,達到在煙氣上升的短距離內實現煙氣均布。(3)兼有脫硫、收塵雙重效果。在煙氣穿透液膜時,煙氣中二氧化硫被吸收的同時煙氣中煙塵也一并被液體捕獲。(4)系統結構簡單,易于安裝維護。斜板填料由斜板、壁板組成單元結構,并采用FRP、PP、PE、合金等型材,斜板填料單元之間的拼接采用合金緊固件連接。在脫硫塔內件安裝時,無需塔內焊接動火,施工方便。
2工藝流程
圖2是裝置的工藝流程圖,原煙氣從脫硫塔中部進入塔內并向上,經氣體均布板初步對煙氣均布,在氣體分布板上表面有一定持液層,可吸收洗滌煙氣中部分二氧化硫和煙塵。經初步洗滌的煙氣進入斜板填料層,煙氣被再次均布,煙氣多次穿透斜板填料形成液膜,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和煙塵被進一步吸收、洗滌。然后煙氣穿過氣液分布板,在氣液均布板上表面持有較高pH值的吸收液,再次吸收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和煙塵。最后煙氣經塔上部的除霧器除霧并排出塔外。圖2工藝流程圖1.吸收液循環泵,2.塔體,3.氣體均布板,4.斜板填料,5.氣液均布板,6.循環管,7.吸收劑分布管,8.高效除霧器
3經濟分析
鐵礦開采技術及礦床技術經濟研究
摘要:分析了燕窩鐵礦開采技術條件及開采中的相關因素,并結合燕窩鐵礦開采狀況,確定礦床技術經濟理論,目的是在燕窩鐵礦開采的同時,提升產業的經濟效益,為現代產業的正常運行及發展提供保障。關鍵詞:貴池區;燕窩鐵礦;開采技術條件;礦床技術經濟通過運用有效技術開采礦產資源,可以提高燕窩鐵礦的開采價值。結合燕窩鐵礦開采技術條件,分析貴池區燕窩鐵礦的開采狀況。介紹了開采技術的使用條件、工程地質以及礦床技術經濟評價等內容,以提升工程項目施工質量。
1案例分析
燕窩鐵礦體屬于原凰山鐵礦Ⅰ號褐鐵礦體西部外圍深部延伸礦體,同時也是Ⅰ號褐鐵礦體中的一部分。通過風化淋積型逐漸形成鐵帽礦床。研究中,分析了礦權范圍的新增礦體資源量,隨著工作規模逐漸擴大,滿足了資源增長需求。
2開采技術
2.1水文地質條件。在本礦區分析中,位于貴池背向斜帶銅山背斜(1∶20萬安慶幅)之坦里吳背斜(1∶5萬章家村幅)西端南翼。坦里吳背斜總體呈北東向延伸,在本區形成一向南東突出的弧形。長約4.5km,軸面總體南傾,樞紐在本礦區段轉為北西向,并略向西傾伏,如圖1所示。2.2工程地質。通過工程地質狀況包括巖石成因、巖性、結構類型和物理力學性質的分析,可以將區內巖石劃分為不同的工程地質巖結構,如:第四系松散巖類工程地質巖組、二疊系下統龍潭組、孤峰組碎屑巖、碳酸鹽巖類層狀工程地質巖組、二疊系棲霞組碳酸鹽巖類層狀工程地質巖組等。通過分析二疊系棲霞組碳酸鹽巖類層狀工程地質巖組結構,得到礦體頂底板RQD平均值內容如表1所示。2.3環境地質。2.3.1區域穩定性分析。本區域工程狀況如下,由于本區位于揚子準地臺(Ⅰ)下揚子臺坳(Ⅱ)沿江拱斷褶帶(Ⅲ)安慶凹褶束(Ⅳ)南緣,以往沒有發生過5級以上的地震,而且地震范圍通常局限在0.5~2級,最大震級為43/4級。鄰區主要以小地震為主。通過對國家地震局所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研究發現,池州市地震峰值加速度為0.05g,反應譜周期為0.35s,為區域較穩定地段,建設工程應按上述指標要求設防。2.3.2地面水及地下水對混凝土腐蝕性評價。在對礦區地表狀況研究分析中發現,礦區中的SO42-在水中的含量為0.13~0.75mg/L,參照結晶類腐蝕評價標準分析表明,存在著無腐蝕現象。當水質pH值為6.7~7.7,侵蝕性CO2含量為1.13~5.64mg/L,HCO3-含量為97.76~99.74mg/L,根據分解類腐蝕評價標準,其腐蝕等級為無腐蝕。因此該區地表水和地下水對混凝土無侵蝕性;對鋼結構中等腐蝕。2.3.3放射性特征。通過巖礦芯性質的分析表明,地質條件檢測時,沒有發現本區放射性異常的問題,而且,放射區域中的強度通常維持在1~9μR/h。同時,在礦石開采、運輸及利用的過程中,均不會產生放射性污染。2.3.4開采條件下可能出現的環境地質問題。需注意的是,礦床地區存在著地表水、地下水不同程度污染的問題,會對生產造成影響。
3礦床技術經濟評價
建筑技術與技術經濟論文
一、建筑技術經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及建筑企業對建筑技術經濟工作的不斷重視,建筑技術經濟工作越來越成為各建筑企業管理工作的核心。然而,在實際的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覷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工程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自身專業素質問題導致成本投入加大。例如,在某工程中,工程要求建筑地下室的地板用聚氨酯防水材料進行防水施工,然而聚氨酯防水材料對于環境濕度要求極高,倘若地面不干燥會直接影響聚氨酯防水材料的使用。當時施工時正是雨天,空氣很潮濕,地板有水漬,常規來說不宜于施工操作,但由于工程施工人員及管理人員自身專業素質的問題,沒有及時發現這個問題,使得施工地下室重新返工和翻修,大大延誤了施工進程,也對施工的成本造成了嚴重的浪費。
2.為節約工程成本,盲目縮減工期,造成工程質量問題。例如,在某屋面防水工程中,施工人員為了滿足業主的時間需要,縮短施工工期,擅自調整屋面的施工工序,將屋面防水的施工提前。由于施工工序的混亂安排,導致后續的施工對屋面防水材料的損壞嚴重,延誤了工程施工的工期,增加了大量的返工費用和維修費用。這一案例,也從根本上顯示出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不強問題。
3.建筑技術經濟的相關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首先是建筑項目的結算管理和統計管理。在施工中普遍存在工程各階段資金流向數據統計不及時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相關賬目登記不及時的現象,這就造成項目結算依據不足,項目款項回收不及時的問題;其次是成本管理和資金管理力度欠缺。
二、解決建筑技術經濟工作問題以及更好實現經濟為技術服務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