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權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8 13:49: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決定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刑事訴訟決定權廢止和變更的思考論文
論文摘要: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廣泛存在著司法機關以決定形式單方強制處分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的現象,這一現實不僅侵犯了當事人的臺法權益。而且也與多項現代刑事訴訟原則發生了沖突,針對我國現狀,廢止和變更決定權已經成為我們必然的選擇
論文關鍵詞:刑事訴訟;司法機關決定:決定權;程序正義
為了維護對抗式審判程序的公平運行,世界各主要國家尤其是英美法系國家在刑事訴訟程序的設計上非常重視對偵控機關權力的抑制,從而形成諸如“一事不再理”、“免受雙重危險”之類的基本原則由于歷史傳統和價值標準的不同。我國至今尚未確立類似的規則。偵控機關的權力過分膨脹,加之庭審程序的不規范,致使當事人的臺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其中司法機關頻繁行使決定權就是這一現象的典型體現。
一、我國刑事訴訟中有關“決定”的適用范圍
在我國刑事訴訟立法中,有關“決定”的適用范圍主要體現在蹦下幾個方面:第一,在訴訟過程中,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在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強制措施和其它有關的強制性措施上行使“決定權”。比如。刑事訴訟法第50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盡管相關的規定具體列舉了拘傳、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條件。但在采取這些措施時,各機關都不需要當事人的參與和其它機關的介人,更不需要公開的形式便可自行決定。雖然在逮捕問題上,我國立法體現了分權制約的精神,但具體操作過程中,仍是享有決定權(包括批準權)的機關單方決定。至于搜查、扣押等強制性措施的采用,也不需要持有法院的有效令狀,只頑本機關負責人批準即可。第二,當事人的回避申請,普遍采用決定形式予以支持或駁回。例如,刑事訴訟法第30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至于審查的過程,申請人無權參加。第三,在偵查中,延長羈押期限,適用決定。比如,刑訴法第124條至第127條等都有規定。第四,在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及其辯護人、人行使部分訴訟權利時,其申請是否得到支持由法院決定比如,刑訴法第159條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勘驗”“法庭對于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第五,是否提起再審程序,由法院或檢察院決定。如刑訴法第205條等等。從以上有關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刑事訴訟中司法機關行使決定權有如下幾個特點:其一,主體的多樣性。即參與訴訟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都可以采用決定的形式對一定范圍的問題作出結論。其二,處理問題的廣泛性。其三,其效力具有終局性,決定一旦作出或送達(對回避申請的決定。如當事人要求復議的除外),立即生效,當事人不服,充其量只能申訴或要求復議,但申訴和復議并不影響其立即執行的效力。第四,審查過程的秘密性。所有決定的作出過程,都是在具有決定權的司法機關內部進行審查,當事人無權參與,更不對外公開。以上特點的存在直接制約了我國刑事訴訟的規范化進程。
二、刑事訴訟中廣泛適用決定的消極后果
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的研究論文
摘要: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認同,重大事項界定缺乏統一標準,制約了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有效行使。提高對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法律地位的認識,妥善處理重大事項的權力關系,科學界定重大事項的范圍,使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更加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是落實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國家生活;重大事項;決定權;決策
現代政府的決策活動都是多系統、多層次的,中國政府亦是如此。在當代中國,廣義的政府決策過程,包括國家的立法程序、《政府工作報告》的制定程序、國家機關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政府預算的編制和審批程序、國家機關領導人的任免程序等諸多方面。從法源上講,重大事項決定權是地方^,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為行使好這一職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如何界定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保證對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行使更加科學和民主,具體分析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確保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方面的充分行使,仍需要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關于對國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項的界定
如何正確界定國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項,這是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先決條件。對重大事項的范圍不好界定,對什么是重大事項,怎樣確定重大事項,法律沒有明確的界定。彭真同志曾提出重大事項是事關“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的問題。但這“三性”運用于實踐仍不好操作,從這“三性”的角度進行立法,也很難通過法律規定把重大事項的具體內容完全列舉出來。
憲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項。”《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有“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的職權。也就是說,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的重大事項,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
目標公司反收購決定權歸屬及規制論文
摘要: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收購、反收購之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然而在法律環境方面,我國反收購方面立法卻呈現“空白”狀態。本文從目標公司利益平衡角度論述了反收購決定權歸屬及規制這一反收購領域的基本問題。
關鍵詞:利益沖突利益平衡信義義務股東大會決定權
一、我國反收購立法現狀
自1993年九月“寶延風波”拉開了上市公司收購、反收購之爭的帷幕后,接連不斷地發生了愛使股份vs大港油田、濟南百貨vs華建電子、通百惠vs勝利股份等多起反收購案例。而在法律環境方面,除《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反收購行為所作的原則性規定外,《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公司法》等都沒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反收購的規制問題。由于缺少全面而明確的約束和規范反收購的法律制度,我國上市公司收購、反收購的實踐中出現了眾多的法律問題。
二、反收購中尋求目標公司利益平衡的理論基礎
公司的反收購涉及到收購者、目標公司股東、目標公司管理層以及其它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各方當事人的利益相互交叉,錯綜復雜。在這些利益沖突面前,法律的立場是什么,將直接決定利益沖突中力量對比和沖突結果。那么我國公司反收購立法在這些利益沖突面前應采取何種立場呢?
地方人大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調研報告
憲法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項”。地方組織法也規定,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可見,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內的重大事項,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是人民管理國家事務、當家作主的重要體現。但由于法律對重大事項的規定比較原則,缺乏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地方國家權力機關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有效行使。
近年來,地方人大在這方面開展了積極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試結合惠州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和實施《惠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規定》三年多來的工作和實踐,對市級人大常委會在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方面的有關問題作一些探討。
一、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實踐
正確界定和把握重大事項的范圍和內容,是地方人大常委會正確有效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必要前提。2000年7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廣東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規定》(以下簡稱《省規定》),《省規定》對地方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范圍作了比較明確和具體的規定,將重大事項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需經人大常委會審議并作出決議決定的,共11項;另一部分是要求向人大常委會報告,人大常委會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的,共17項。從《省規定》界定的重大事項范圍來看,是比較明確的,為廣東省地方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提供了較為具體的法律依據。但對于市、縣一級來說,還是不夠具體。為保證市一級人大常委會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得到充分發揮,惠州市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以及《省規定》,結合本地實際,于2001年2月通過了《惠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規定》(以下簡稱《市規定》),對《省規定》所界定的重大事項的范圍和內容,以及關于重大事項的處理方式,作了一些補充和細化,進一步增強了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可操作性。關于需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作出決議、決定的重大事項,除了《規定》的11項外,我們認為下列重大事項應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并作出相應的決議、決定:1、根據市委的建議,需由市人大常委會作出相應決定的重大決策和部署;2、市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代表議案的辦理方案;3、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長期規劃的制定、修改方案;4、市本級財政年度決算和市本級財政年度預算變更幅度超過10%以上的方案;5、確定全市性節日和紀念日、市徽、市樹、市花等城市標志物。關于需向人大常委會報告的重大事項,除《規定》的17項外,我們認為,下列重大事項應當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1、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方案以及涉及城市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總體布局上的重大變更;2、市本級財政超收部分的使用安排;3、有財政性資金投入、投入總額占所批準年度支出預算10%以上的,或對經濟發展、環境和自然保護有較大影響的建設項目的立項。
實施《市規定》以來,惠州市人大常委會在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方面逐漸邁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在管理地方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針對性。因為對重大事項有了較為明確的界定,我市人大常委會抓住市委工作的重點、“一府兩院”工作的難點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提高了對重大事項監督的針對性。一是圍繞經濟建設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市人大常委會規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市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市本級預算外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應當每半年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一次,市人大常委會可以提出意見、建議,必要時可以作出決議、決定,強化了對發展計劃、預算執行和預算外資金使用、管理的監督力度。二是圍繞對全市發展帶有全局性和長遠性的重大規劃行使決定權。三年來審議批準了惠州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惠州市海域開發利用總體規劃、惠州市區域衛生規劃(2001—2005年)、惠州市西湖綜合整治規劃、惠州市教育發展十年(2001—2010年)規劃等,確保了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前瞻性。三是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行使監督權。如為了防止污染、火災和傷害的發生,給群眾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禁止在市區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為了減輕農民負擔,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電價過高問題,市人大常委會經過深入調查研究,作出了關于惠州市城鄉用電同網同價的決定,使全市人民得到了實惠,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擁護。另一方面推進了重大事項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人大常委會依照法定程序,討論、決定重大事項,使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性決策上升為國家意志和人民的自覺行動,更集中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近年來,我市重大事項的決定都是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收集民意的情況下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的。如審議市政府提請的《惠州—大亞灣地區發展規劃》,市人大常委會在廣泛聽取干部群眾、人大代表和有關專家等各方面意見后,認為該規劃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未予以通過,建議市政府對規劃方案作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后,再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促進了本行政區域內重大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減少和避免重大決策的失誤,促進了“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二、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論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重大事項的決定權
盡管組織法明文規定了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負有對重大事項進行處理的職權,但在實踐中,決定權的行使尚欠充分和民主,其蘊含的價值遠未得到有效確認。因此,從理論上對決定權的性質和特點、構成要素以及決定權行使的原則進行探討,對于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行使職權進而對加強人大制度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決定權的性質和特點
從本質上說,決定權是人民主權原則和我國民主政治國家性質的現實反映,是人民當家作主,對地方國家事務進行管理的重要體現。它作為公共權力系統中的一項重要權力形式,與行政權相比,具有人民性、權威性、自主性、集體性、全局性的特點。
1.人民性。決定權的人民性是我國國家性質決定的。憲法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說明,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定權實質上是人民的決定權,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表達。因此,決定權的人民性規定了決定權行使的范圍是關于本行政區域內民眾普遍要求和關注的事項,而行政機關的決定權的范圍只能限于執行權力機關的決議、決定的有關具體事項。
2.權威性。決定權的權威性內源于國家權力機關的人民性。憲法第三條規定,人民通過選派代表組成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本行政區域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機關,其他國家機關包括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的這種法律地位決定了它比同級其他國家機關的地位更高,其依職權做出的決議、決定的效力更大,其他國家機關特別是行政機關作為它的執行機關必須執行它的決議、決定。
3.自主性。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因此,上下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只是工作聯系關系。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應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情況以及某一個時期內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自主地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一切重要事務。這說明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重大事項所作的決議、決定是創制性的、自主性的,而行政機關對行政管理事務所做出的決定是從屬性的、執行性的。
落實重大事項執政科學民主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關于對國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項的界定;國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項決策過程及決定權分析;對國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項決策的幾點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現代政府的決策活動都是多系統、多層次的、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省級行政區劃事宜、不可能也無必要對重大事項內涵和外延進行準確的界定、決策醞釀工作大多是由國務院具體組織實施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是人民管理國家事務的主要途徑、處理好全國人大行使決議權與國務院行使行政管理決定權的關系、選準議題,公開決策、通過民主的方式,采取議案的方法進行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認同,重大事項界定缺乏統一標準,制約了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有效行使。提高對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法律地位的認識,妥善處理重大事項的權力關系,科學界定重大事項的范圍,使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更加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是落實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國家生活;重大事項;決定權;決策
現代政府的決策活動都是多系統、多層次的,中國政府亦是如此。在當代中國,廣義的政府決策過程,包括國家的立法程序、《政府工作報告》的制定程序、國家機關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政府預算的編制和審批程序、國家機關領導人的任免程序等諸多方面。從法源上講,重大事項決定權是地方^,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為行使好這一職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如何界定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保證對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行使更加科學和民主,具體分析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確保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方面的充分行使,仍需要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關于對國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項的界定
如何正確界定國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項,這是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先決條件。對重大事項的范圍不好界定,對什么是重大事項,怎樣確定重大事項,法律沒有明確的界定。彭真同志曾提出重大事項是事關“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的問題。但這“三性”運用于實踐仍不好操作,從這“三性”的角度進行立法,也很難通過法律規定把重大事項的具體內容完全列舉出來。
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
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
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再思考
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是憲法、法律賦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但當前這一職權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行使,直接影響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職能作用的發揮,也影響了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形象和威信。分析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探討改進措施,促使決定權的行使盡可能的到位,是當前人大工作亟需研究的課題。
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地方人大常委會設立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在依法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效,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還制定了關于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地方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但從整體上看,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行使還很不到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難為問題。憲法和地方組織法雖然明確規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但這一規定太原則,太抽象,哪些事項屬重大事項應由人大及其常委會討論決定,人大及其常委會怎樣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具體程序是什么等都缺乏明確的界定和規范,在實踐中難以操作,人大及其常委會在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過程中與同級人民政府發生分歧時無所遵循,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重大事項決定權處于難為境地。
混合所有制公司股權結構設計分析
摘要:股權結構設計是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面臨的重要課題。根據《公司法》相關條款的規定,劃分了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的五種股權結構方案,明確了每種持股方案下電網企業、社會資本對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普通決議和特殊決議的議案可行使的決定權和否決權,并提出了電網企業持股1/2至2/3、社會資本持股1/3至1/2的方案設計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股權結構的建議。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電網企業;社會資本;股權結構
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是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是增量配電改革的基本實現形式。通過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推行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對優化配電網資源配置、提高配電網運營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相繼批準了320個項目為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并明確指出試點項目應當向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公平開放,通過招標等市場化方式公開、公平、公正優選確定項目業主,同時鼓勵電網企業與社會資本通過股權合作等方式成立產權多元化公司參與競爭[1~4]。電網企業作為增量配電項目的唯一業主,獨資控股增量配電業務的格局將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均可依據規劃向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門申請投資增量配電業務,電網企業只能聯合社會資本競選增量配電項目業主,合資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股權結構設計是公司治理最為核心的內容,直接決定了股東的權利分配和公司的治理結構,并最終決定了公司的行為和績效。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其典型特征是產權多元化,必然面臨多方資本股權結構設計的問題。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的股權結構設計,主要解決電網企業和社會資本的股權分配問題①。因此,如何設計股權結構,已成為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面臨的重要課題。
1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的不同股權結構方案分析
股權包括股東對公司的所有權、表決權、收益權等,其中,表決權,即召開股東會時股東對公司議案的表決權力,既直接體現了股東對公司的所有權,又最終決定了股東從公司獲取的收益權。根據《公司法》第42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出資比例又與股權比例直接相關[5],因此股東的表決權取決于股權。股東的表決權包括決定權和否決權兩種方式,一方股東行使決定權時,直接決定公司的表決事項,而不受其他股東的影響;一方股東行使否決權時,其他股東提議的表決事項將不能被通過。根據《公司法》第42條、第43條、第103條規定,可以將股東會的決議內容分為普通決議和特殊決議,普通決議是指對于股東會的一般表決事項,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通過;特殊決議是指對于股東會的特殊表決事項,如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2/3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5]。因此,基于表決權的不同方式和決議的不同內容組合,可以將公司股東會的議事規則分為四種情境:普通決議的的決定權、特殊決議的決定權、普通決議的否決權、特殊決議的否決權。表決權的不同方式和決議的不同內容組合形成的四種情境,對股東的股權結構設計要求也有所不同。組建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時,同樣面臨基于表決權的不同方式和決議的不同內容組合的四種情境,不同情境對應不同的電網企業、社會資本兩方股東的持股方案。如圖1所示,根據《公司法》相關條款的規定,可以構建不同決議方式和不同決議內容組合下的股東持股方案。行使普通決議的決定權,須持股1/2以上;行使特殊決議的決定權,須持股2/3以上;行使普通決議的否決權,須持股不低于1/2;行使特殊決議的否決權,須持股不低于1/3。根據圖1不同決議方式和不同決議內容組合下的股東持股方案,可以將電網企業和社會資本持股方案細分為五種:持股2/3以上、持股1/2至2/3、持股1/2、持股1/3至1/2、持股1/3以下。如表1所示,不同持股方案下電網企業對普通決議和特殊決議的的決定權和否決權也不同。一是電網企業持股2/3以上、社會資本持股1/3以下時,電網企業對普通決議和特別決議都可以行使決定權或否決權,電網企業完全控制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社會資本沒有決定權,電網企業在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處于完全從屬地位。二是電網企業持股1/2至2/3、社會資本持股1/3至1/2時,電網企業只能對普通決議行使決定權,對普通決議和特別決議行使否決權,電網企業主要控制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社會資本可以對特別決議行使否決權,社會資本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處于部分從屬地位。三是電網企業持股1/2、社會資本持股1/2時,電網企業或社會資本只能對普通決議和特別決議行使否決權,不能對普通決議和特別決議行使決定權,電網企業和社會資本對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的控制處于均衡狀態。四是電網企業持股1/3至1/2、社會資本持股1/2至2/3時,電網企業只能對特別決議行使否決權,電網企業在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處于部分從屬地位;社會資本只能對普通決議行使決定權,對普通決議和特別決議行使否決權,社會資本主要控制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五是電網企業持股1/3以下、社會資本持股2/3以上時,電網企業對普通決議和特別決議都不能行使決定權或否決權,電網企業在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處于完全從屬地位;社會資本對普通決議和特別決議都可以行使決定權或否決權,社會資本完全控制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總之,電網企業、社會資本投資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的持股方案有三個分界線:2/3、1/2、1/3,根據三個分界線可劃分為持股2/3以上、持股1/2至2/3、持股1/2、持股1/3至1/2、持股1/3以下五種持股方案。不同的持股方案直接決定了電網企業、社會資本在召開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股東會時的表決權大小,進而決定了電網企業、社會資本對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的控制力強弱。總體上,電網企業或社會資本持股比例越高,對普通決議和特殊決議的決定權和否決權就越大,對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的控制力就越強;反之,電網企業或社會資本持股比例越低,對普通決議和特殊決議的決定權和否決權就越小,對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的控制力就越弱。
2混合所有制增量配電公司的股權結構設計建議
國家生活事項管理論文
摘要: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認同,重大事項界定缺乏統一標準,制約了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有效行使。提高對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的法律地位的認識,妥善處理重大事項的權力關系,科學界定重大事項的范圍,使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更加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是落實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國家生活;重大事項;決定權;決策
現代政府的決策活動都是多系統、多層次的,中國政府亦是如此。在當代中國,廣義的政府決策過程,包括國家的立法程序、《政府工作報告》的制定程序、國家機關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政府預算的編制和審批程序、國家機關領導人的任免程序等諸多方面。從法源上講,重大事項決定權是地方^,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為行使好這一職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如何界定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保證對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的行使更加科學和民主,具體分析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的決策過程,確保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國家生活中重大事項決定權方面的充分行使,仍需要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關于對國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項的界定
如何正確界定國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項,這是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的先決條件。對重大事項的范圍不好界定,對什么是重大事項,怎樣確定重大事項,法律沒有明確的界定。彭真同志曾提出重大事項是事關“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的問題。但這“三性”運用于實踐仍不好操作,從這“三性”的角度進行立法,也很難通過法律規定把重大事項的具體內容完全列舉出來。
憲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項。”《地方組織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規定,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有“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環境和資源保護、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項”的職權。也就是說,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的重大事項,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
刑事訴訟中的判定
為了維護對抗式審判程序的公平運行,世界各主要國家尤其是英美法系國家在刑事訴訟程序的設計上非常重視對偵控機關權力的抑制,從而形成諸如“一事不再理”、“免受雙重危險”之類的基本原則由于歷史傳統和價值標準的不同.我國至今尚未確立類似的規則.偵控機關的權力過分膨脹,加之庭審程序的不規范,致使當事人的臺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其中司法機關頻繁行使決定權就是這一現象的典型體現。
一、我國刑事訴訟中有關“決定”的適用范圍
在我國刑事訴訟立法中,有關“決定”的適用范圍主要體現在蹦下幾個方面:第一,在訴訟過程中,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在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強制措施和其它有關的強制性措施上行使“決定權”。比如.刑事訴訟法第50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盡管相關的規定具體列舉了拘傳、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的條件.但在采取這些措施時,各機關都不需要當事人的參與和其它機關的介人,更不需要公開的形式便可自行決定。雖然在逮捕問題上,我國立法體現了分權制約的精神,但具體操作過程中,仍是享有決定權(包括批準權)的機關單方決定。至于搜查、扣押等強制性措施的采用,也不需要持有法院的有效令狀,只頑本機關負責人批準即可。第二,當事人的回避申請,普遍采用決定形式予以支持或駁回。例如,刑事訴訟法第30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至于審查的過程,申請人無權參加。第三,在偵查中,延長羈押期限,適用決定。比如,刑訴法第124條至第127條等都有規定。第四,在庭審過程中,當事人及其辯護人、人行使部分訴訟權利時,其申請是否得到支持由法院決定比如,刑訴法第159條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勘驗”“法庭對于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第五,是否提起再審程序,由法院或檢察院決定.如刑訴法第205條等等。從以上有關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刑事訴訟中司法機關行使決定權有如下幾個特點:其一,主體的多樣性。即參與訴訟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都可以采用決定的形式對一定范圍的問題作出結論。其二,處理問題的廣泛性。其三,其效力具有終局性,決定一旦作出或送達(對回避申請的決定.如當事人要求復議的除外),立即生效,當事人不服,充其量只能申訴或要求復議,但申訴和復議并不影響其立即執行的效力。第四,審查過程的秘密性。所有決定的作出過程,都是在具有決定權的司法機關內部進行審查,當事人無權參與,更不對外公開。以上特點的存在直接制約了我國刑事訴訟的規范化進程。
二、刑事訴訟中廣泛適用決定的消極后果
帶有濃重行政管理色彩的“決定”在刑事訴訟中的廣泛運用,必然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后果.其中一些后果是非常致命的。
(一)暗箱操作,引發司法專制和司法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