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抗旱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01:04: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技抗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抗旱

科技局抗旱救災工作報告

編者按:科技局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積極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活動。繼續深入掛鉤村了解旱情、廣泛宣傳如何應對旱災的措施和辦法、積極開展“黨員抗旱先鋒行動”、開展實用技術現場培訓活動。

縣科技局、縣科學技術協會根據《中共x縣委辦公室x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當前抗旱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x縣百千萬幫扶工程領導組辦公室關于緊急開展抗旱救災掛鉤幫扶工作的通知》和縣3月23召開的抗旱救災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積極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活動,現將活動情況報告如下:

一、繼續深入掛鉤村了解旱情。共深入掛鉤村24次,121人次。據調查了解,大沙村6個片區26個村民小組均不同程度受災,小麥受災面積達1650畝,成災面積達480畝。油菜受災面積達610畝,成災面積達50畝。蔬菜受災面積達180畝。2、5、9、14組嚴重缺水,涉及225戶893人。

二、廣泛宣傳如何應對旱災的措施和辦法。利用“科普宣傳月”的有利時機,以“科學、抗旱、文化、健康、和諧”為主題,在各鄉(鎮)和縣城廣場輪流開展科普宣傳月活動。始終以“求實、務實、落實”的精神和實際行動,活動采取設立咨詢臺、發放宣傳資料、宣傳手冊等方式,主要宣傳了節水抗旱知識、節水小竅門、水稻旱地育秧技術、水改旱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玉米抗旱栽培技術、蔬菜生產節水抗旱技、玉米定向移栽技術、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等方面的科普知識。面對罕見的旱情,農民提得最多是如何進行抗旱生產,科技人員對農民提出的抗旱、維權、畜牧養殖、科技服務熱線等方面的問題,面對面地給群眾解答、宣傳。共發放科技抗旱宣傳資料9500余份、《農業抗旱科技成果及措施簡介》宣傳手冊200余冊,出專欄12期,接受群眾咨詢820余人次。公務員之家

三、積極開展“黨員抗旱先鋒行動”。按照3月23日縣抗旱救災工作會議精神,科技局、科協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從講政治、講黨性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的重要意義,截止3月26日單位和全體干部職工(9名職工)共捐款5650元,其中單位捐款3000元,黨員捐款2450元。科技局局長徐明榮帶頭捐款700元,科協主席陳曉洪帶頭捐款600元。其他黨員干部捐款都在200元以上。用實際行動幫助掛鉤聯系村災區群眾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

四是開展實用技術現場培訓活動。3月31日××縣科技局、科協組織科技110服務人員到大沙村大田片區開展半邊紅李子現場技術培訓活動。對*和管理技術作了詳細的講解,并作了現場示范。今年,將根據農民群眾的需要,不定期的組織現場培訓活動。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的要求和部署上來,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敢于奉獻的精神,及時深入抗旱救災第一線,和旱區群眾一道戰勝旱災。

查看全文

縣長在科技抗旱動員會發言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就2011年全縣科技抗旱增收工程實施情況作一通報,并對2012年科技抗旱增收工程推廣工作作一安排。

2011年,省上把我縣確定為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百萬畝大縣,這是我縣把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作為科技抗旱增收“一號工程”的第三年,全縣上下高度重視,充分動員,精心組織,強化措施,全面完成了省上下達的目標任務,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各項工作得到了省市黨委、政府的認可和肯定。一是推廣面積有了新突破。自2009年10月開始,縣、鄉、村各級早部署、早安排、早動手,在所有旱作區村、組進行普及推廣。全縣共落實萬畝中心示范區23處,千畝示范片80個,百畝示范點200多個,完成全膜雙壟溝播種植100.45萬畝,其中秋覆膜69萬畝,頂凌覆膜31.45萬畝;種植玉米97.87萬畝,馬鈴薯等2.58萬畝,覆蓋28個鄉鎮的273個村1893個組,受益農戶達到9.04萬戶,這在我縣農業技術推廣史上規模空前。二是糧食生產邁上新臺階。今年前半年,我縣雨水相對充足,全膜玉米畝株數、畝穗數、雙穗率、穗粒數較上年最低增長5.5%。但是受前期霜凍、中期低溫陰雨天氣和8月份高溫少雨氣候影響,全膜玉米空稈率相對增多,千粒重有所下降。但從綜合分析來看,全膜玉米平均畝產仍達480公斤,較上年增產31公斤,僅此一項可生產糧食4.69億公斤,全縣糧食實際產量將達到6.5億公斤,創歷史新高。三是工作保障創出新機制。積極研究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把資金落實與扶貧開發、農村低保救助、強農惠農政策及農業項目實施相結合,以項目拉動提供資金保證;通過縣級領導蹲點、部門幫鄉、行政和技術雙軌承包、物資管理公示、督促檢查和責任追究等手段,以行政推動打開工作局面;建立技術人員分片包干責任制,把技術服務責任靠實到人頭,落實到地塊,以科技促動保證工作質量;充分發揮黨員、村組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在示范種植10畝以上的基礎上,每人幫扶帶動農戶20戶,以示范帶動激發工作動力。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凝聚了各方面力量的結果。更為重要的是,多數群眾的思想觀念有了顯著轉變,對此項技術的認識更加深化,各鄉鎮、各部門在工作過程中也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這對于抓好今年推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一是組織領導到位。縣委、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全面推行縣級領導包鄉、鄉鎮領導包村、技術干部包點和包任務面積、包技術培訓、包農資供應、包田間管理、包推廣種植效果的包抓工作責任制,把100萬畝任務落實到了鄉村、農戶和地塊。先后召開巡回觀摩會、實地培訓會、后進促進會、分片現場會等多種形式的會議及誡勉談話等有效措施,分析情況,研究問題,尋找差距,推動各階段工作。二是工作措施到位。縣上成立了1個督查組、14個督查小組,對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任務面積落實、農資組織調備、技術培訓服務等情況進行巡回督促檢查,有效加快了工作進度。秋覆膜和頂凌覆膜開始以后,縣級領導干部深入各自聯系鄉統籌協調,加強督促檢查,隨機抽查核實面積,實行日調度制,確保了任務的落實。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動員一切力量,組織抽調干部職工駐村包戶,全力抓面積落實,抓技術服務,抓良種良法配套,形成了推動落實的強大合力。三是技術服務到位。在起壟覆膜的關鍵時期,幫鄉部門和單位,把幫扶工作作為本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最大限度地籌措人力、物力和財力,真抓實幫;全縣干部職工和廣大科技人員踴躍參與,采取集中辦班和專題講授相結合、理論培訓和現場演示相結合的方式,以鄉鎮為單位,劃片包干,逐村開展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培訓縣鄉技術骨干300人、操作能手5000人、農民12.4萬人,做到骨干培訓到村、普及培訓到組、主要技術講解到人,實現了每個種植戶都有一名技術“明白人”的目標,為推廣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四是兌現獎懲到位。把科技抗旱增收工程納入政府目標責任管理,把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工作作為評價鄉鎮和部門領導班子和鄉鎮部門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在播種結束后,縣科技抗旱增收領導小組抽調專人,逐村逐戶逐地塊丈量驗收,對嚴格執行工程實施方案,行政技術措施到位,片區規劃合理,規范化程度高,全面完成種植面積,考核靠前的鄉鎮部門給予了獎勵,確保了任務全面落實。

2011年,全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較好地完成了推廣任務,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不足:一是思想認識有待提高。個別鄉鎮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存在等待、觀望思想和畏難情緒,工作安排部署滯后,工作措施乏力,影響了全縣整體推廣形象。二是技術培訓需要加強。技術培訓的廣度和深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地塊選擇不合理,起壟不規范,壟幅不標準,打滲水孔不及時;技術組裝集成不到位,品種選擇雜亂,下種方式不科學,存在缺苗現象,特別是作為底肥的農家肥和化肥量不足,追肥不及時,造成生長后期出現黃化苗和脫肥現象。三是工作進展不夠平衡。有些鄉鎮只注重點上工作,面上沒有推開,村與村之間分布差距較大;有些鄉鎮只注重面上工作,示范點沒抓好,種植比較分散,示范效果較差;有些示范片帶補貼地膜與分散種植有差別,個別鄉鎮和農戶甚至出現倒賣補貼地膜的現象。四是檔案意識比較薄弱。省上配套地膜接收資料不全,投入與接收數量不一致;種植花名匯總畝數與到戶花名合計畝數不一致;地膜采購量與驗收核實的數據不相符,地膜采購量、畝均數量與農戶供應數量不吻合;大多鄉鎮雖然填寫了供膜卡,但都保存在鄉鎮或村組,沒有發放到農戶手中,少數鄉鎮甚至沒填寫供膜卡,這些問題給省上抽查驗收、審計等工作造成很大影響。五是配套產業相對滯后。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的大面積推廣,增加了大量玉米秸稈,為發展養殖業提供了豐富的飼草料資源。但全縣玉米秸稈青貯氨化、微貯等綜合加工利用水平低,目前,全縣僅建成青貯池5萬多立方米,最多能夠青貯玉米秸稈3.5萬噸,青貯利用率僅為3.5%,增產增收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

2012年,省上下達我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任務100萬畝,其中秋季覆膜86萬畝,頂凌覆膜14萬畝。為確保工程順利開展,縣上已制定下發了實施方案,各鄉鎮、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及早著手,精心部署,抓好貫徹落實,保質保量地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查看全文

共產黨員抗旱先鋒活動工作總結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成立領導組,深入掛鉤村了解旱情;廣泛宣傳如何應對旱災的措施和辦法;積極開展“黨員抗旱先鋒行動”;開展農村實用技術現場培訓活動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科技局、科協領導高度重視抗旱救災工作,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工作隊員和全體干部職工在單位領導的帶領下,牢固樹立保民生、保生產的思想,必須以抓好抗旱救災工作作為政治任務、利用“科普宣傳月”的有利時機,以“科學、抗旱、文化、健康、和諧”為主題、按照3月23日縣抗旱救災工作會議精神,科技局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職工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縣科技局、科協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組織科技“110”服務人員到大沙村大田片區開展半邊紅李子、枇杷現場技術培訓活動。具體材料請詳見:

××縣科技局、××縣科學技術協會根據《中共××縣委辦公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當前抗旱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綏政發〔2010〕10號)、《××縣百千萬幫扶工程領導組辦公室關于緊急開展抗旱救災掛鉤幫扶工作的通知》和縣3月23召開的抗旱救災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始終以“求實、務實、落實”的精神和實際行動,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積極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活動,現將活動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成立領導組,深入掛鉤村了解旱情。科技局、科協領導高度重視抗旱救災工作,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成立了由科技局黨支部書記、局長任組長,科協主席科技局副局長任副組長的掛鉤聯系村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具體工作人員全力以赴參加掛鉤聯系村的抗旱救災工作,且安排一名辦公室工作人員專人負責抗旱救災的聯系工作和情況報告工作,隨時了解和掌握工作動態以及開展服務工作的情況,及時向上級報告工作。

共深入掛鉤村26次,128人次。據調查了解,大沙村6個片區26個村民小組均不同程度受災,小麥受災面積達1650畝,成災面積達480畝。油菜受災面積達610畝,成災面積達50畝。蔬菜受災面積達180畝。2、5、9、14組嚴重缺水,涉及225戶893人。在災情面前,我單位在領導的帶領下,深入基層,深入農戶,深入田間地塊,幫助群眾牢固樹立“抗旱奪豐收”的思想,增強抗旱救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立足主動抗旱、全面抗旱,深化各項措施,加強對抗旱工作的組織領導,把今冬抗旱工作作為當前的重點工作來抓緊抓實。科技局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局領導帶頭,把深入掛鉤聯系村開展抗旱救災生產幫扶工作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一件大事、一件實事來抓,成立工作組,及時組織干部職工駐村幫扶,會同村兩委干部、片區支書、組長研究抗旱救災對策和具體措施,及時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當前掛鉤聯系村的農業生產情況,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大沙村受災的基本情況后,幫助村民解決抗旱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到實事求是。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時召集重災區的干部群眾,采取引水、抽水、背水、搶修堰溝等有效措施,基本解決了2、5、9、14組涉及225戶893人的人畜飲水問題,修復堰溝2000米,維修水窖15口,部分地方的旱情得到了緩解。

工作隊員和全體干部職工在單位領導的帶領下,牢固樹立保民生、保生產的思想,必須以抓好抗旱救災工作作為政治任務,堅決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五個確保”扎實開展抗旱救災工作。一是確保人畜飲水;二是確保保苗生產用水;三是確保春耕滿栽滿插;四是確保不發生森林火災;五是確保旱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與村兩委領導共同研究抗旱救災工作的具體措施,群眾的積極主動配合,幫助群眾樹立了“抗旱奪豐收”的思想,為受災群眾實際困難,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得到了群眾的好評。

二、廣泛宣傳如何應對旱災的措施和辦法。利用“科普宣傳月”的有利時機,以“科學、抗旱、文化、健康、和諧”為主題,在科普宣傳月之際,在各鄉(鎮)和縣城紅太陽廣場輪流開展大型科普宣傳月活動。活動以“抗旱、科技、文化、健康、和諧”、科技服務“三農”為主題,以送科技、送文化、送衛生“三下鄉”、科技抗旱為重點,采取以張貼宣傳資料、設立咨詢臺、發放宣傳資料、發放宣傳手冊、廣播、電視專題、網站等宣傳方式,主要宣傳了節水抗旱知識、節水小竅門、水稻旱地育秧技術、水改旱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玉米抗旱栽培技術、蔬菜生產節水抗旱技、玉米定向移栽技術、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等方面的科普知識。面對罕見的旱情,農民提得最多是如何進行科技抗旱促進生產,科技人員對農民提出的抗旱、維權、畜牧養殖、科技服務熱線等方面的問題,面對面地給群眾解答、宣傳。共發放科技抗旱宣傳資料11500余份、《農業抗旱科技成果及措施簡介》宣傳手冊250余冊,《崇尚科學關愛生命遠離邪教幸福安康》掛歷畫600張,出專欄16期,接受群眾咨詢820余人次。

查看全文

黨員抗旱先鋒行動活動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繼續深入掛鉤村了解旱情;廣泛宣傳如何應對旱災的措施和辦法;積極開展“黨員抗旱先鋒行動”;開展實用技術現場培訓活動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據調查了解,大沙村6個片區26個村民小組均不同程度受災,小麥受災面積達1650畝,成災面積達480畝。油菜受災面積達610畝,成災面積達50畝、利用“科普宣傳月”的有利時機,以“科學、抗旱、文化、健康、和諧”為主題,在各鄉(鎮)和縣城廣場輪流開展科普宣傳月活動、按照3月23日縣抗旱救災工作會議精神,科技局、科協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縣科技局、××縣科學技術協會根據《中共××縣委辦公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當前抗旱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綏政發〔2010〕10號)、《××縣百千萬幫扶工程領導組辦公室關于緊急開展抗旱救災掛鉤幫扶工作的通知》和縣3月23召開的抗旱救災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始終以“求實、務實、落實”的精神和實際行動,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積極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活動,現將活動情況報告如下:

一、繼續深入掛鉤村了解旱情。共深入掛鉤村24次,121人次。據調查了解,大沙村6個片區26個村民小組均不同程度受災,小麥受災面積達1650畝,成災面積達480畝。油菜受災面積達610畝,成災面積達50畝。蔬菜受災面積達180畝。2、5、9、14組嚴重缺水,涉及225戶893人。

二、廣泛宣傳如何應對旱災的措施和辦法。利用“科普宣傳月”的有利時機,以“科學、抗旱、文化、健康、和諧”為主題,在各鄉(鎮)和縣城廣場輪流開展科普宣傳月活動。活動采取設立咨詢臺、發放宣傳資料、宣傳手冊等方式,主要宣傳了節水抗旱知識、節水小竅門、水稻旱地育秧技術、水改旱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玉米抗旱栽培技術、蔬菜生產節水抗旱技、玉米定向移栽技術、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等方面的科普知識。面對罕見的旱情,農民提得最多是如何進行抗旱生產,科技人員對農民提出的抗旱、維權、畜牧養殖、科技服務熱線等方面的問題,面對面地給群眾解答、宣傳。共發放科技抗旱宣傳資料9500余份、《農業抗旱科技成果及措施簡介》宣傳手冊200余冊,出專欄12期,接受群眾咨詢820余人次。

三、積極開展“黨員抗旱先鋒行動”。按照3月23日縣抗旱救災工作會議精神,科技局、科協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從講政治、講黨性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的重要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的要求和部署上來,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敢于奉獻的精神,及時深入抗旱救災第一線,和旱區群眾一道戰勝旱災。截止3月26日單位和全體干部職工(9名職工)共捐款5650元,其中單位捐款3000元,黨員捐款2450元。科技局局長徐明榮帶頭捐款700元,科協主席陳曉洪帶頭捐款600元。其他黨員干部捐款都在200元以上。用實際行動幫助掛鉤聯系村災區群眾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

四、開展實用技術現場培訓活動。3月31日××縣科技局、科協組織科技110服務人員到大沙村大田片區開展半邊紅李子現場技術培訓活動。對李樹和管理技術作了詳細的講解,并作了現場示范。今年,將根據農民群眾的需要,不定期的組織現場培訓活動。

查看全文

共產黨員抗旱救災活動工作報告

編者按:科技局開展抗旱救災活動的主要工作任務是:深入掛鉤村了解旱情;廣泛宣傳應對旱災的措施和方法;積極開展“黨員抗旱先鋒行動”,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從講政治、黨性的高度,認識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的重要意義;開展實用技術現場培訓活動,用實際行動幫助災區群眾解決困難。

××縣科技局、××縣科學技術協會根據《中共××縣委辦公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當前抗旱救災工作的緊急通知》、《××縣百千萬幫扶工程領導組辦公室關于緊急開展抗旱救災掛鉤幫扶工作的通知》和縣3月23召開的抗旱救災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積極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活動,現將活動情況報告如下:公務員之家

一、繼續深入掛鉤村了解旱情。共深入掛鉤村24次,121人次。據調查了解,大沙村6個片區26個村民小組均不同程度受災,小麥受災面積達1650畝,成災面積達480畝。油菜受災面積達610畝,成災面積達50畝。蔬菜受災面積達180畝。2、5、9、14組嚴重缺水,涉及225戶893人。

二、廣泛宣傳如何應對旱災的措施和辦法。利用“科普宣傳月”的有利時機,以“科學、抗旱、文化、健康、和諧”為主題,在各鄉(鎮)和縣城廣場輪流開展科普宣傳月活動。始終以“求實、務實、落實”的精神和實際行動,活動采取設立咨詢臺、發放宣傳資料、宣傳手冊等方式,主要宣傳了節水抗旱知識、節水小竅門、水稻旱地育秧技術、水改旱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玉米抗旱栽培技術、蔬菜生產節水抗旱技、玉米定向移栽技術、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等方面的科普知識。面對罕見的旱情,農民提得最多是如何進行抗旱生產,科技人員對農民提出的抗旱、維權、畜牧養殖、科技服務熱線等方面的問題,面對面地給群眾解答、宣傳。共發放科技抗旱宣傳資料9500余份、《農業抗旱科技成果及措施簡介》宣傳手冊200余冊,出專欄12期,接受群眾咨詢820余人次。公務員之家

三、積極開展“黨員抗旱先鋒行動”。按照3月23日縣抗旱救災工作會議精神,科技局、科協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從講政治、講黨性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共產黨員抗旱先鋒行動”的重要意義,截止3月26日單位和全體干部職工(9名職工)共捐款5650元,其中單位捐款3000元,黨員捐款2450元。科技局局長徐明榮帶頭捐款700元,科協主席陳曉洪帶頭捐款600元。其他黨員干部捐款都在200元以上。用實際行動幫助掛鉤聯系村災區群眾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

四是開展實用技術現場培訓活動。3月31日××縣科技局、科協組織科技110服務人員到大沙村大田片區開展半邊紅李子現場技術培訓活動。對*和管理技術作了詳細的講解,并作了現場示范。今年,將根據農民群眾的需要,不定期的組織現場培訓活動。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的要求和部署上來,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敢于奉獻的精神,及時深入抗旱救災第一線,和旱區群眾一道戰勝旱災。

查看全文

建設資產增產工作計劃

隨著*各地抗旱成效的不斷顯現,以及近期三次降水過程的有利影響,持續了100多天的特大旱情已經明顯緩解,*力爭今年夏糧達到600億斤以上的計劃正在穩步實施。

據介紹,自去年10月下旬至今年2月6日,*連續100多天無有效降雨,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0.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近8成。全省小麥受旱面積最高時近5500萬畝,其中嚴重受旱890多萬畝,有65萬畝出現麥苗干枯現象。受持續干旱影響,山丘區最高有45萬人、9萬多頭大牲畜因旱已出現臨時性飲水困難。受旱范圍之廣、時間之長、程度之重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同期所罕見的。

*是我國糧食生產大省,全年糧食產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夏糧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強。到去年,*夏糧已連續6年創歷史新高,全年糧食生產已連續三年超千億斤。*糧食生產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大局。

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特大旱情,*各地把抗大旱、促春管、奪豐收作為最緊迫的工作任務,把抗旱澆麥保夏糧豐收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安排好、部署好下一步抗旱澆麥保豐收工作,做好資金和物資保障,加強中央關于支農強農惠農政策的宣傳和落實,搞好農田水利建設的規劃和實施,及時派出了14個督導組和百廳(局)包百縣(市、區)工作組,對抗旱澆麥保豐收工作進行督查和指導。水利、農業、財政、氣象等各有關單位和部門按照省抗旱應急響應要求,迅速行動起來,全力投入抗旱澆麥工作中。

截至2月底,全省共投入抗旱資金14.68億元,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數320萬人,開動機電井91萬眼,投入機動抗旱設備83萬臺套,機動運水車輛6.2萬輛次,累計澆灌面積9514萬畝次。有力地促進了抗旱保麥奪豐收工作。

旱情緩解后,全省上下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小麥長勢和山丘區群眾飲水困難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加快建設水源工程,千方百計擴大澆麥面積。

查看全文

縣政府抗旱救災工作報告

去冬今春以來,景東縣境內氣溫持續偏高,降雨持續偏少,江河來水持續偏枯,各類水利工程蓄水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全縣遭受60年一遇特大干旱。針對嚴重的旱情災情和抗旱救災工作的嚴峻形勢,景東縣采取超常規措施,舉全縣之力狠抓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等抗旱救災各項工作的落實。

一、加強領導,強化督查,認真落實抗旱工作責任制

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抗旱救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抗旱救災動員大會精神,按照抗旱救災思想認識、領導責任、工作措施、檢查督促、行政問責“五個到位”的要求,從早、從快、從緊、從實抓好抗旱救災工作。及時轉發執行省市抗旱救災文件和指示,結合實際下發了抗旱救災通知,并于2月22日召開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會議,專題安排部署抗旱救災工作,緊緊圍繞旱情特點和抗旱實際,層層落實責任制,把抗旱救災工作中的各項任務逐項細化分解,橫向分解到部門,縱向分解到基層,責任落實到人頭。縣人民政府派出7個工作組赴各鄉(鎮)檢查指導抗旱救災工作,對各級各部門工作實行跟蹤督查,確保工作措施限期落實到位,確保各項工作取得預期成效。縣委、縣政府要求對情況不清楚、措施不到位、責任不到人、有問題不報告,是哪一級負責,就由哪一級承擔責任;對因領導不力、指揮不當,造成抗旱救災進展緩慢,延誤時機的鄉(鎮)和部門,嚴肅通報批評并追究主要責任人的責任。

二、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抗旱救災強大合力

氣象、水文部門密切監控旱情態勢,準確提供旱情動態,及時旱災預警預報,積極做好人工增雨作業準備工作,儲備人工降雨火箭發射架5座,降雨彈110枚,并與廠家預定復合型多功能發射架1座,降雨彈600枚,市政府配備的抗旱增雨防雹新型四管火箭架1座和100枚火箭彈即將到位。農業、科技、供銷等部門認真做好農藝措施推廣、農業科技服務、小春作物病害防治、農資儲備供應等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3000余人次指導抗旱救災,開展抗旱救災技術培訓133期,培訓農民5980人(次),派出農機人員126人次,開展技術指導120期,義務檢修抗旱機具66臺次;采取淺中耕、秸稈覆蓋、地膜覆蓋等措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落實甘蔗地膜覆蓋1.2萬畝;加強病蟲害防治,防治小春作物病蟲害7000畝;儲備尿素2880噸、復合肥1760噸、磷肥960噸,農藥7噸、農膜10噸、噴霧器20件、農具2000件。水務部門認真做好抗旱用水調度、旱災信息統計等工作,認真編制庫塘現有水量抗旱應急調度計劃書,做到一庫(塘)一冊,小(一)型以上水庫由縣防辦審批后進行調度,小(二)型水庫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審批后調度,塘壩由所在村民委員會審批后調度。發改、經濟商務、財政、農業、電力等部門認真做好抗旱救災物資保障工作。縣財政局及時開通抗旱資金綠色通道,撥付各級財政抗旱資金316.87萬元,其中,中央特大抗旱補助經費15萬元、省級抗旱補助經費30萬元、省級抗旱農業資金3.5萬元、省級蓄水抗旱經費5萬元、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134萬元、旱災地區老人口糧和飲水困難問題資金25萬元、災民生活臨時救助資金16萬元、抗旱救災捐款25萬元、煙葉抗旱保苗資金23萬元、縣級捐款40.37萬元;縣財政還擬安排150萬元資金,用于備荒籽種儲備及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同時,調用農機具2100臺(套),進行農機抽水灌溉抗旱1.8萬畝,運送抗旱農用物資和人畜飲水840噸;投入抗旱燃油9.66噸,抗旱用電1.4萬度,儲備柴油350噸、汽油200噸。民政部門認真做好受災群眾的生活救濟工作,投放救災大米180噸,緩解近期重災農戶缺糧問題,確保災區人心穩定。發改、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認真做好農資價格和質量監測監管,對城鄉各農資經營店進行拉網式檢查,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劣偽農資和哄抬物價行為,確保農資價格穩定和質量安全。煙草部門積極采用抽水、拉運水等方式進行抗旱保苗,投入資金400多萬元,為全縣36個育苗點育苗戶購置每戶至少1臺抽水機,購買水管25200多米,建造水塔4個,出動農用車、牛馬車3000車/次,動用抽水機560臺/次,抗旱用電3萬多度,抗旱用油11噸,拉水15萬立方米,購買水桶6000余支,開挖簡易水池8000多個,發放大棚膜9000多公斤,投入人力6500人次,有效確保烤煙抗旱保苗和移栽用水。衛生部門加強疾病流行動態及居民飲用水衛生監測,特別加強集中式供水學校的生活飲用水和臨時性水源水質的監測消毒,堅決預防遏制腸道傳染病及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教育部門認真做好抗旱保學工作,確保師生用水的有效供給和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其他相關部門按照部門職責要求,協同做好抗旱救災工作。

三、大力宣傳,廣泛動員,營造全民抗旱救災的良好氛圍

查看全文

縣抗旱救災落實工作總結匯報

去冬今春以來,**縣境內氣溫持續偏高,降雨持續偏少,江河來水持續偏枯,各類水利工程蓄水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全縣遭受60年一遇特大干旱。針對嚴重的旱情災情和抗旱救災工作的嚴峻形勢,**縣采取超常規措施,舉全縣之力狠抓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等抗旱救災各項工作的落實。

一、加強領導,強化督查,認真落實抗旱工作責任制

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抗旱救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抗旱救災動員大會精神,按照抗旱救災思想認識、領導責任、工作措施、檢查督促、行政問責“五個到位”的要求,從早、從快、從緊、從實抓好抗旱救災工作。及時轉發執行省市抗旱救災文件和指示,結合實際下發了抗旱救災通知,并于2月22日召開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緊急會議,專題安排部署抗旱救災工作,緊緊圍繞旱情特點和抗旱實際,層層落實責任制,把抗旱救災工作中的各項任務逐項細化分解,橫向分解到部門,縱向分解到基層,責任落實到人頭。縣人民政府派出7個工作組赴各鄉(鎮)檢查指導抗旱救災工作,對各級各部門工作實行跟蹤督查,確保工作措施限期落實到位,確保各項工作取得預期成效。縣委、縣政府要求對情況不清楚、措施不到位、責任不到人、有問題不報告,是哪一級負責,就由哪一級承擔責任;對因領導不力、指揮不當,造成抗旱救災進展緩慢,延誤時機的鄉(鎮)和部門,嚴肅通報批評并追究主要責任人的責任。

二、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抗旱救災強大合力

氣象、水文部門密切監控旱情態勢,準確提供旱情動態,及時旱災預警預報,積極做好人工增雨作業準備工作,儲備人工降雨火箭發射架5座,降雨彈110枚,并與廠家預定復合型多功能發射架1座,降雨彈600枚,市政府配備的抗旱增雨防雹新型四管火箭架1座和100枚火箭彈即將到位。農業、科技、供銷等部門認真做好農藝措施推廣、農業科技服務、小春作物病害防治、農資儲備供應等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3000余人次指導抗旱救災,開展抗旱救災技術培訓133期,培訓農民5980人(次),派出農機人員126人次,開展技術指導120期,義務檢修抗旱機具66臺次;采取淺中耕、秸稈覆蓋、地膜覆蓋等措施減少土壤水分蒸發,落實甘蔗地膜覆蓋1.2萬畝;加強病蟲害防治,防治小春作物病蟲害7000畝;儲備尿素2880噸、復合肥1760噸、磷肥960噸,農藥7噸、農膜10噸、噴霧器20件、農具2000件。水務部門認真做好抗旱用水調度、旱災信息統計等工作,認真編制庫塘現有水量抗旱應急調度計劃書,做到一庫(塘)一冊,小(一)型以上水庫由縣防辦審批后進行調度,小(二)型水庫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審批后調度,塘壩由所在村民委員會審批后調度。發改、經濟商務、財政、農業、電力等部門認真做好抗旱救災物資保障工作。縣財政局及時開通抗旱資金綠色通道,撥付各級財政抗旱資金316.87萬元,其中,中央特大抗旱補助經費15萬元、省級抗旱補助經費30萬元、省級抗旱農業資金3.5萬元、省級蓄水抗旱經費5萬元、自然災害生活補助資金134萬元、旱災地區老人口糧和飲水困難問題資金25萬元、災民生活臨時救助資金16萬元、抗旱救災捐款25萬元、煙葉抗旱保苗資金23萬元、縣級捐款40.37萬元;縣財政還擬安排150萬元資金,用于備荒籽種儲備及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同時,調用農機具2100臺(套),進行農機抽水灌溉抗旱1.8萬畝,運送抗旱農用物資和人畜飲水840噸;投入抗旱燃油9.66噸,抗旱用電1.4萬度,儲備柴油350噸、汽油200噸。民政部門認真做好受災群眾的生活救濟工作,投放救災大米180噸,緩解近期重災農戶缺糧問題,確保災區人心穩定。發改、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認真做好農資價格和質量監測監管,對城鄉各農資經營店進行拉網式檢查,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劣偽農資和哄抬物價行為,確保農資價格穩定和質量安全。煙草部門積極采用抽水、拉運水等方式進行抗旱保苗,投入資金400多萬元,為全縣36個育苗點育苗戶購置每戶至少1臺抽水機,購買水管25200多米,建造水塔4個,出動農用車、牛馬車3000車/次,動用抽水機560臺/次,抗旱用電3萬多度,抗旱用油11噸,拉水15萬立方米,購買水桶6000余支,開挖簡易水池8000多個,發放大棚膜9000多公斤,投入人力6500人次,有效確保烤煙抗旱保苗和移栽用水。衛生部門加強疾病流行動態及居民飲用水衛生監測,特別加強集中式供水學校的生活飲用水和臨時性水源水質的監測消毒,堅決預防遏制腸道傳染病及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教育部門認真做好抗旱保學工作,確保師生用水的有效供給和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其他相關部門按照部門職責要求,協同做好抗旱救災工作。

三、大力宣傳,廣泛動員,營造全民抗旱救災的良好氛圍

查看全文

小麥抗旱春管計劃

為加強抗旱澆灌后的麥田春管,促進苗情轉化,奪取午季好收成,結合生產實際,制定小麥抗旱春管方案。

一、進一步堅定抗旱春管奪豐收的信心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小麥主產區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抗旱保苗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除部分“三無”(溝里無水、地里無井、農民無灌溉設施)田塊和抗旱死角外,省政府提出的確保在2月15日前受旱麥田澆一遍水、追十斤肥的抗旱保苗目標基本實現,扭轉了苗情繼續惡化的不利局面,已澆過的麥田,葉色開始轉綠,次生根和新生分蘗開始發生,小麥苗情正在向好轉化。

多年生產實踐表明,春季田管是決定小麥生產水平的關鍵環節,對產量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尤其是2月上旬以來,我省小麥陸續開始返青起身,進入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是進行災后補救、加快弱苗轉壯、促進分蘗成穗、爭取較多畝穗數的關鍵時期。在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嚴重旱災情況下,能否奪取午季好收成,關鍵在苗情轉化;能否促進苗情轉化升級,關鍵在春季田管。要抓住二、三月份有限的季節,以更加有為的姿態,更加有力的支持,更加有效的措施,鞏固抗旱保苗成果,繼續堅持以“抗旱保苗、追肥保產”為中心,進一步認清旱情、明確目標,堅定信心,加大措施,抓好落實,千方百計爭取“一、二類苗多增產,三類苗不減產,點片死苗田塊少減產”,努力奪取今年夏糧好收成。

二、進一步明確抗旱春管的關鍵技術

強化抗旱春管,必須依靠科技,按照農時季節,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一項措施一項措施去落實。

查看全文

小麥抗旱春管具體方案

為加強抗旱澆灌后的麥田春管,促進苗情轉化,奪取午季好收成,結合生產實際,制定小麥抗旱春管方案。

一、進一步堅定抗旱春管奪豐收的信心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小麥主產區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抗旱保苗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除部分“三無”(溝里無水、地里無井、農民無灌溉設施)田塊和抗旱死角外,省政府提出的確保在2月15日前受旱麥田澆一遍水、追十斤肥的抗旱保苗目標基本實現,扭轉了苗情繼續惡化的不利局面,已澆過的麥田,葉色開始轉綠,次生根和新生分蘗開始發生,小麥苗情正在向好轉化。

多年生產實踐表明,春季田管是決定小麥生產水平的關鍵環節,對產量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尤其是2月上旬以來,我省小麥陸續開始返青起身,進入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是進行災后補救、加快弱苗轉壯、促進分蘗成穗、爭取較多畝穗數的關鍵時期。在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嚴重旱災情況下,能否奪取午季好收成,關鍵在苗情轉化;能否促進苗情轉化升級,關鍵在春季田管。要抓住二、三月份有限的季節,以更加有為的姿態,更加有力的支持,更加有效的措施,鞏固抗旱保苗成果,繼續堅持以“抗旱保苗、追肥保產”為中心,進一步認清旱情、明確目標,堅定信心,加大措施,抓好落實,千方百計爭取“一、二類苗多增產,三類苗不減產,點片死苗田塊少減產”,努力奪取今年夏糧好收成。

二、進一步明確抗旱春管的關鍵技術

強化抗旱春管,必須依靠科技,按照農時季節,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一項措施一項措施去落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