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語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0 04:27: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科技英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英語

科技英語翻譯思考

摘要本文從科技英語的翻譯標準,長句的翻譯、被動句的翻譯等方面論述了科技英語翻譯中的主要翻譯技巧。

關鍵詞科技英語翻譯標準技巧

翻譯就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引自《現代漢語詞典》)。因而,翻譯本身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創造性科學,它既帶有創造性,又帶有科學性,它是用語言表達的一門藝術,是科學性的再創作??萍加⒄Z(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簡稱EST)作為一種重要的英語文體,與非科技英語文體相比,具有詞義多、長句多、被動句多、詞性轉換多、非謂語動詞多、專業性強等特點,這些特點都是由科技文獻的內容所決定的。因此,科技英語的翻譯也有別于其它英語文體的翻譯。科技英語翻譯必須遵循一定的翻譯標準和翻譯技巧。

一、科技英語翻譯標準

關于翻譯的標準,歷來提法很多。有的主張“信、達、雅”,有的主張“信、順”,有的主張“等值”等等,并曾多次展開過廣泛的爭論和探討。但是,從他們的爭論中可以看出,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一切譯文都應包括原文思想內容和譯文語言形式這兩個方面;簡單地說,符合規范的譯文語言,確切忠實地表達原作的風格,這就是英語翻譯的共同標準。為此,筆者認為,在進行英語翻譯時要堅持兩條標準:

(一)忠實。譯文應忠實于原文,準確地、完整地、科學地表達原文的內容,包括思想、精神與風格。譯者不得任意對原文內容加以歪曲、增刪、遺漏和篡改。

查看全文

科技英語論文:科技英語與翻譯問題透析

本文作者:羅文敏高翔工作單位: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科技英語句法的另一突出特征是復雜長句的使用。科技英語主要目的在于闡述復雜的定義,原理及過程等。為了表述清楚,全面,避免歧義,句子中會有不止一個的修飾,解釋,補充等成分。據具約翰斯威爾斯統計,一個科技英語句子的平均長度在20至30個詞之間,而普通句子約為17.8個詞左右,有些段落甚至只有一個句子。

大量使用被動語態是科技英語的特點之一,因為被動語態把所要論證、說明的科技問題放在句子的主語位置上,就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此外,被動語態比主動語態更少主觀色彩,這正是科技作品所需要的。因此在科技英語中,凡是在不需要或不可能指出行為主體的場合,或者在需要突出行為客體的場合都使用被動句。漢語雖然也有被動句,但使用范圍狹窄得多,因為漢語具有英語所沒有的無主句,許多被動句可以用無主句來代替。翻譯英語被動語態時,既可以譯成漢語的被動句,也可以譯成漢語的主動句,而且譯法靈活多樣。被動語態的常用翻譯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種。

1.要熟練的掌握被動語態的翻譯技巧,我們必須明白,在哪些情況下應將英語的被動語態譯成漢語的主動語態。有下列三種情況:1)凡是將充當主語的人或物有某種能力或獲得某種榮譽時,若原文是被動語態.應譯成漢語的主動語態。e.g.Sixmedicalscientistswerehonoredin1973bytheNobelPrizeforoutstandingresearch.由于杰出的研究工作,6六位醫學科學家于1973年榮獲了諾貝爾獎。2)當被動句中的主語為無生命的名詞。且句中沒有介詞引導的行為主體時,應譯成主動句,即取消一個“被”字。e.g.Themotorwillberepairedtomorrow.這臺電動機明天修。3)將主語移作賓語,同時把原句中適當的介詞賓語譯成主語。e.g.Three-phrasecurrentshouldbeusedforlargemotors.大型發動機應當使用三相電流。4)改動原句主謂結構,將其合成譯為謂語動詞,而構成無人稱句(原主語為動作性名詞,可與中性動詞make,take,pay等構成動詞詞組)。e.g.Usecanbemadeoflaserbeamstoburnaholeinadiamond.可以利用激光在金剛石上打孔。5)通過添加邏輯主語的方法譯成漢語中的主動形式。e.g.Electronsareknowntobeminutenegativechargesofelectricity.眾所周知,電子是極其微小的負電荷。6)英語的被動結構還可以譯成漢語的"是……的"帶表語的主動句句型。e.g.Ironisextractedfromtheorebymeanoftheblastfurnace.鐵是用高爐從鐵礦中提煉出來的。2.譯成漢語的被動句當有必要強調被動者或被動動作時,或出于語氣、修辭需要時,科技英語中的被動語態也可譯為漢語中的被動句。1)用“被”字或“遭(到)”字表達。e.g.Anyminuteswewouldsurelybespottedbyenemyplanesflyinginandoutoftheairfield.我們隨時都會被出入機場的敵機發現。2)用“由”、“靠”、“叫”、“受”、“讓”、“給”、“用”等字表達。e.g.Itisoflogiccircuitthatallcomputersaremade.所有計算機都由邏輯電路組成。3)在謂語動詞前而添加“予以”、“加以”、“受到”、“得以”等詞。e.g.Thelawsofmotionwillbediscussedinthenextarticle.運動定律將在下一篇論文中予以討論。3.譯成漢語無主句英語中有些被動句不需要或無法說出行為的主體,因此,翻譯時往往譯成漢語的無主句。這時原句中的主語一般譯成賓語。e.g.Efficiencyisusuallyexpressedasapercentage.通常用百分數來表示效率。類似的說法均常見于英語和漢語報刊中,如:Itmustbeadmittedthat…必須承認…Itmaybesafelysaidthat…可以有把握地說…

查看全文

科技英語翻譯論文

摘要本文從科技英語的翻譯標準,長句的翻譯、被動句的翻譯等方面論述了科技英語翻譯中的主要翻譯技巧。

關鍵詞科技英語翻譯標準技巧

翻譯就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引自《現代漢語詞典》)。因而,翻譯本身并不是一門獨立的創造性科學,它既帶有創造性,又帶有科學性,它是用語言表達的一門藝術,是科學性的再創作??萍加⒄Z(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簡稱EST)作為一種重要的英語文體,與非科技英語文體相比,具有詞義多、長句多、被動句多、詞性轉換多、非謂語動詞多、專業性強等特點,這些特點都是由科技文獻的內容所決定的。因此,科技英語的翻譯也有別于其它英語文體的翻譯??萍加⒄Z翻譯必須遵循一定的翻譯標準和翻譯技巧。

一、科技英語翻譯標準

關于翻譯的標準,歷來提法很多。有的主張“信、達、雅”,有的主張“信、順”,有的主張“等值”等等,并曾多次展開過廣泛的爭論和探討。但是,從他們的爭論中可以看出,有一點是共同的,即一切譯文都應包括原文思想內容和譯文語言形式這兩個方面;簡單地說,符合規范的譯文語言,確切忠實地表達原作的風格,這就是英語翻譯的共同標準。為此,筆者認為,在進行英語翻譯時要堅持兩條標準:

(一)忠實。譯文應忠實于原文,準確地、完整地、科學地表達原文的內容,包括思想、精神與風格。譯者不得任意對原文內容加以歪曲、增刪、遺漏和篡改。

查看全文

科技英語翻譯的失誤及戰略

本文作者:石春讓路曉紅工作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編輯部,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自20世紀50年代起,科技英語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的專門用途英語??萍加⒄Z的特點是文體簡潔、邏輯嚴謹、語言緊湊客觀,詞匯上包括大量的專業詞匯,語法上則多用一般現在時態和被動語態。有關科技英語翻譯的研究已經汗牛充棟。語用學是/對意義的研究,但研究的不是抽象的、游離于語境之外的意義,而是語言在一定的語境中使用時體現出來的具體的意義0[1]。由于有較強的實用性,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語用學逐漸為一門顯學。許多學者結合語用學理論來研究翻譯問題,但范圍往往局限于文學、公示語等文本,從語用學角度來探討科技英語翻譯的研究還較少見。由于英漢語言在文化形態、表達習慣和認知模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科技英語翻譯常常會出現跨文化、跨語言的語用失誤,這些語用失誤嚴重地影響了譯文的效果。用語用學理論來探討科技英語的語言特點及其翻譯原則,對避免科技英語翻譯常見錯誤和譯文的語用失誤具有重大意義。

一、語用學與科技翻譯的關系

語用學和翻譯學的研究對象都與語言的意義有關。語用學研究語言的使用與理解,既研究發話人利用語言和外部語境表達意義的過程,也研究聽話人對發話人說出話語的解碼和推理過程。語用學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語言系統本身的意義,而是交際者在特定交際情景中傳達和理解的意義以及理解和傳達的過程。翻譯研究則是探討譯者解讀原文、在譯文中重構原文意義的學問。[2]兩者的研究對象都是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兩者都關注語言的目的。語用學更重視口語交際及其動態特點,即/以句子的意義為基礎衍生出來的言下之意或弦外之音0[1]。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文化活動,它不僅是一種純粹意義上的語言轉換,也不僅僅是譯者的個人活動,而是一項跨文化交流活動,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歷史、社會、文化、政治、審美情趣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翻譯研究更關注文本和書面語言的交際行為。盡管語用學和翻譯學的研究存在許多差異,但這些差異不妨礙兩門學科各自的發展,相反卻可以使兩門學科相互借鑒。大量研究表明,書面語篇和口頭話語一樣具有交際的性質和特點,具有動態性。換言之,作者在寫作時會把讀者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語境考慮進去,把自己的意圖通過話語(作品)示意給讀者。如果作者認為讀者對某種知識或語境不熟悉會影響其對作品的理解,他就會把這方面寫得詳細一些,反之亦然。讀者通過閱讀作品,獲得新的知識、感受和經驗,與作者形成共鳴,甚至會受作品的影響而采取某種行動,順利完成作者-讀者之間的交流。[3]研究表明,語用學和翻譯學研究的相互借鑒,有力地推動了兩門學科向縱深發展。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一種新的翻譯理論,就是把語用學和翻譯二者結合起來的語用翻譯理論。國內外學者對有關語用翻譯的研究也逐漸增多,而且成果頗豐。英國語言學家羅杰#貝爾運用功能語言學和認知科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翻譯的心理語言過程,提出了翻譯心理語言過程模式,這是翻譯的語用過程研究的濫觴。哈蒂姆和梅森研究認為跨文化交際中的辯論風格可以與翻譯相得益彰。黃子東把二者的研究實質歸納為語際語用學問題,也就是翻譯中的語用遷移問題。格特從關聯理論的角度解釋了翻譯中的明譯與暗譯問題,并用關聯理論對文學翻譯中的暗含信息進行了研究。奧爾森、卡瓦西克、昂格爾等不少西方學者也應用關聯理論對翻譯進行了研究。在我國,何自然、錢冠連、劉祖慰、曾憲才、劉季春、穆雷、王克非、柯平、葉苗、吳議誠、羅進德、王楚安等學者在語用和翻譯的結合研究方面亦有不少建樹。[4]何自然等的觀點具有代表性。張新紅、何自然認為:/語用翻譯是指從語用學的角度探討翻譯實踐問題,即運用語用學理論去解決翻譯操作中涉及到的理解問題和重構問題、語用和文化因素在譯文中的處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語用意義(pragmaticforce)的傳達及其在譯作中的得失等問題。0[3]語用翻譯理論用于處理翻譯中的語用問題,是一種等效翻譯觀,它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分別研究語用語言等效和社會語用等效的問題。語用語言等效就是用譯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將原文內容表達出來,以求等效;社會語用等效則從社會、文化交際的角度去考察語言的使用。語用翻譯的目的就是力求把原文的語用用意在譯文中準確地表達出來,使譯文讀者能夠獲得與原文讀者同樣的感受。語用翻譯注重語言在特定語境中的語用用意和目的語與源語的語用等效。翻譯如果沒能實現語用上的等效,就是出現了語用失誤。英漢科技翻譯獨具特色。科技英語的文體、語言、交際目的等因素決定了科技英語的文本意義不會有過多的言外之意,科技英語翻譯的標準應是精確、通順。但英漢兩種語言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翻譯時難免會引起語用失誤,而且科技英語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目前科技英語可分為兩大分支:專門科技英語(Englishforspecialscienceandtechnology)和通俗科技英語(Englishforcommonscienceandtechnology)。[5][8]專門科技英語指闡述某一專門學科的英語,如計算機專業英語、化學專業英語等,它主要面向專業人士,往往含有很多生僻的專業術語和復雜的句法結構,文體嚴謹、枯燥。通俗科技英語是向普通大眾介紹科技知識的英語,它描述的范圍廣泛,大至天文地理,小至原子微生物,都使用普通民眾能輕松理解的科技詞匯和句法結構,文體輕松有趣。據統計,美國、英國發行量很大的一些報刊,如USAToday,DailyExpress,Times,Discover,Popu-larScience等,都刊登大量的通俗科技類文章。通俗科技英語在詞匯、句法、篇章、修辭等方面都別具特色。語用學理論可以用來探討科技英語的語言特點及翻譯原則,語用翻譯理論可以避免或修正科技英語翻譯中的語用失誤。

二、科技翻譯中的語用失誤

(一)翻譯中的語用失誤

查看全文

中國當前科技英語翻譯綜述

本文作者:馬艷工作單位:鋼研所

1前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國外的科技信息大量涌入,對科技翻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標準、新產品不斷涌現,語言和詞匯也隨之不斷豐富,沒有一種詞典能夠跟得上詞匯飛速膨脹的速度,這就明顯地加大了科技翻譯工作的難度,使得科技翻譯每夭都面臨著新知識的挑戰。筆者從事科技翻譯這項工作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主要翻譯有關鋼鐵冶金方面的英文資料,下面結合實際工作,談談對科技英語翻譯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2科技翻譯的標準

翻譯標準是翻譯實踐的準繩和衡量譯文好壞的尺度.嚴復的“信、達、雅”是著名的翻譯標準,科技翻譯也應格守這一標準,在此基礎上更應考慮譯文的準確性和嚴謹性,才能提高翻譯的質量。本人在平時的科技翻譯中,把《英漢技術詞典》和《英漢冶金工業詞典》作為專業翻譯詞典。因為專業詞典中的詞條雖是最小的語言單位,但如何選擇卻頗見功底。詞義的選擇不但要借助有一定權威的詞典,而且還必需根據上下文的特定含義,結合自己的翻譯經驗及對原文的理解,這樣才能忠實地把原文的意思表達出來。

3翻譯的過程是正確理解原文和創造性地

查看全文

論英語科技論文的技巧

前言

我的第一篇英語科技論文寫作是把在科大的學士畢業論文翻譯成英文。當我一九九零年從紐約州立大學博士畢業時,發表了20多篇英語論文。但是,我對怎樣寫高質量科技論文的理解仍舊處于初級階段,僅知道盡量減少語法錯誤。這是因為大多數時間我都欣然接受我的博士指導老師Dr.GeorgeStell和Dr.HaroldFriedman的修改,而不知道為什么要那樣改,也沒有主動去問。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我去北卡州立大學做博士后。我的博士后指導老師Dr.CarolHall建議我到鄰近的杜克大學去參加一個為期兩天的寫作短訓班。這堂由Gopen教授主辦的短訓班真使我茅塞頓開。第一次,我知道了讀者在閱讀中有他們的期望,要想寫好科技論文,最有效的方法是要迎合他們的期望。這堂寫作課幫我成功地完成了我的第一個博士后基金申請,有機會進入哈佛大學Dr.MartinKarplus組。在哈佛大學的五年期間,在Karplus教授的指導下,我認識到一篇好的論文需要從深度廣度進行里里外外自我審查。目前,我自己當了教授,有了自己的科研組,也常常審稿。我覺得有必要讓我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學好寫作。我不認為我自己是寫作專家。我的論文也常常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被退稿。但是我認為和大家共享我對寫作的理解和我寫作的經驗教訓,也許大家會少走一些我走過的彎路。由于多年未用中文寫作,請大家多多指正。

導言

通常來講,研究生和博士后從他的導師那兒得到研究方向。經過多次反復試驗,得到一些好的結果。接下來他們需要對得到的數據進行總結和分析,寫成論文。一篇精寫的論文更容易被高檔雜志接受。而寫得不好的論文很可能被退稿。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是學生和導師事業發展的敲門磚。不成文,便成仁,是學術生涯的寫照。

很多學生以為當結果到手的時候研究就結束了。他們寫的草稿,常常把原始數據放在一起,沒有對方法和數據進行詳細分析,沒有對當今論文的評述。事實上,寫作是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刻是弄懂方法的成功與失敗,尋找結果的解釋及其隱含的意義,以及與其他相關研究進行比較的時候。

我們為什么需要在寫作上如此認真努力?原因很簡單。一個研究結果只有在被別人使用時才有意義。而想被別人使用,文章必須能引起其他科學家的興趣,而且得保證其他人能看懂并可以重復和再現你的結果。只有可以被理解的研究才會被重復,也只有可以被再現的工作才能導致別人的引用和跟蹤。而你的論文被引用的數量常常用來衡量研究的影響力。從某種角度看,寫作就像是把你的工作成果推銷給其他的科學家。

查看全文

銜接理論指導下科技英語翻譯研究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從銜接理論出發研究科技英語翻譯,對于推動翻譯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量化分析對1980~2020年的研究成果進行簡要梳理,從語法銜接、詞匯銜接、總括性研究、主要研究著作等方面進行綜述。整體上,銜接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呈現研究內容豐富化、研究角度多元化等特點,但同時存在一些問題,如研究內容不平衡、研究范圍偏小等,需要探尋解決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銜接理論;科技英語翻譯研究

自語篇研究進入翻譯領域以來,國內外學者對語篇及其核心因素———銜接高度關注。語篇是語言系統里最高級別的單位,是翻譯研究的重要對象,而銜接是組成語篇的語義關系。翻譯過程中,譯者對銜接手段的認識和把握直接影響其對原文的理解以及譯文的質量。銜接理論對指導翻譯實踐具有重要意義。銜接是一個語義概念,它是語篇的重要特征,它可以使各語言成分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銜接手段包括照應、省略、替代、連接和詞匯銜接等。英語和漢語分別屬于不同的語系,銜接手段存在不少差異。

一般認為,英語是屬于“形合”的語言,其語篇的連貫

多依賴銜接詞語;而漢語是屬于“意合”的語言,其語篇的連貫則更多依靠意義間的邏輯銜接。銜接理論是語篇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自提出以來就引起了國內外語言學家的重視??萍加⒄Z翻譯與銜接理論的結合具有明顯的跨學科性,對推介中國文化、促進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有大量學者對國內科技英語翻譯展開研究。本文從銜接理論與科技英語翻譯結合的角度,梳理近年來國內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著作,對這一時期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推進科技英語翻譯實踐和銜接理論的發展。一研究方法與步驟本文探討的銜接理論指導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學術論文和著作兩類,為了研究1980~2000年和2001~2020年兩個時段國內期刊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本文通過檢索關鍵詞“科技翻譯”“銜接理論”以及“銜接科技翻譯”“銜接科技英語”,從中國知網CNKI收集期刊論文,對收集的數據進行逐一分析。學位論文尤其是博士論文一般會對學科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做較全面的綜述,涉及學科的前沿知識。本文把從中國知網學位論文管理系統檢索的碩博論文作為探討國內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研究進展的素材之一。掌握著作出版情況有利于客觀認識國內科技英語翻譯與銜接理論結合的研究熱點和發展現狀,并判斷未來的研究趨勢。本文以“科技翻譯”“銜接理論”“銜接科技翻譯”為主題,以“圖書”為來源類別,對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盟進行檢索,篩選掉與本研究無關的著作。有學者將銜接理論劃分為語法銜接和詞匯銜接兩大類,[1]并將語法銜接的手段分為指稱(照應)、替代、省略、連接,把詞匯銜接分為重復、同義、近義等。本文在中國知網CNKI檢索到的文獻基礎上,將科技英語翻譯銜接手段的使用情況納入研究范圍,根據研究主題分為語法銜接、詞匯銜接、總括性研究三類,并對這三類研究主題進行進一步概述和總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查看全文

農業科技人才英語能力培養

[摘要]如今,中國農業的發展愈加成熟,新時代的特征賦予了農業發展新方向,并且農業發展也在逐漸實現國際化,國際間的交流逐漸增強。在這一背景下,參與農業建設的科技人才也需要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能力,除了對農業相關知識以及技術熟練掌握之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英語交流能力,從而能夠推動我國農業進行國際交流。本文建立在目前中國農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對人才需求現狀的基礎之上,對農業科技人才英語能力培養的意義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農業國際合作;探討;農業科技人才;英語能力;提升

從中國自身的社會性質來看,中國既是人口大國,也是個農業大國,此外,從人口分布來看,中國半數以上的人口都為農村人口。因此三農問題的研究對于我國的發展是有著重要意義的,農業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基石,而農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從國內的政策、市場等方面入手,還需要對國際市場加強重視,發展國際平臺。如今,中國農業得到了全新發展,發展新方向的確定以及國際化的實現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提升中國農業的國際交流能力是必然要求。對目前農業科技人才的英語能力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不難發現他們的英語能力相對較差,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現狀,并且他們所具備的英語知識并不能滿足新時代的需求,無法在工作中進行良好發揮。除此之外,因為目前英語的教育方式存在一定問題,所以,多數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英語交流能力相對較差;農業科技工作者也沒有對英語的學習給予高度重視,這一學科所處位置也較為“尷尬”。所以,目前農業科技工作者在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方面是足夠優秀的,但是英語交流能力尚不足,這也使得中國農業的國際化進程出現阻礙。

1培養英語能力對農業以及農業科技人才的現實意義

農業國際化的實現離不開農業科技人才。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農業與科技相互滲透,因此農業科技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農業的發展,但是農業科技的發展需要專業人才的共同努力,若要實現農業科技的發展成熟,農業科技人才具有高素質是必然要求。根據我國最新出臺的“十二五”規劃,我國農業需要更加充分和深入地落實“走出去”以及“引進來”;在符合相關人才發展規劃的基礎之上,需要進一步培養農業國際化人才,相關人才培養政策中表示要對農業科技工作人員的擇取機制進行完善,保證參與建設的人才在業務、英語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較強,并且有實干精神。不難發現,在目前的發展背景之下,培養業務能力強、英語交流能力優秀以及有實干精神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只有英語交流能力優秀,才能保證國際交流順利進行。保證英語溝通順利是實現農業國際化的重要基礎。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曾進行關于英語使用率的相關調查,最終結果表明半數以上的科技文獻所使用的語言為英語,超過50%的國際會議主持語言為英語。所以,這也反映出只有對英語的學習加強重視,培養相關人才才能夠保證國際交流的順利進行。農業科技人才的英語能力優秀才能夠順利查閱外文文獻,吸收、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研究成果。農業科技人才的英語能力優秀才能夠保證與國外相關科技人才的交流,保證國際間交流和合作的順利進行,實現產業升級。

其次,業務能力強,英語交流能力優秀的人才能夠增強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若要達到順利、快速發展農業這一目標,則對國外的優秀經驗進行借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技術以及管理方面優秀成果,通過發展農業科技來發展我國農業。英語在國際中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因此在國際交流和合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第一,保證專業人才英語水平較高,才能夠充分利用相關科技資源,了解和利用優秀的管理經驗;第二,合理利用英語進行相關文章如論文的寫作,才能夠真正實現“走出去”這一目標。提升相關工作者的英語水平,能夠及時了解國際農業的發展動向及相關貿易政策,并且依據以上內容及時掌握發展機遇,從而完善我國農業的發展和貿易交流工作的進行,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最后,相關工作者只有提升英語能力才能獲得職稱晉升的能力。培養英語能力不僅能夠推動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還能夠提升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個人發展空間,有利于其職業發展。農業科技人員只有在英語能力達到一定水平時才能得到職稱晉升的機會,我國在1998年時就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外語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其中的內容主要為以下:由次年開始,除特殊規定的免試要求之外,其余晉升職稱的工作人員都需要進行外語水平考試,成績合格之后才能獲得晉升機會。

查看全文

科技英語課教學方法論文

摘要:隨著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擴大,科技英語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促進了科技英語教學的發展。科技英語是現代英語的一種功能變體,在詞匯、句型、表達方法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點,這些特點又會對科技英語教學產生影響,其中包括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安排等。該文以科技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為依據,結合《科技英語閱讀》教材的使用,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科技英語課的教學特點和方法進行了討論: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突出科技英語課的教學特點;遵循認知規律,注重探索和發現式學習;課堂教學多樣化,提高學習動力。

關鍵詞:科技英語課;教學特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隨著高科技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科技英語在全球科技合作與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適應新時期科技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國許多高校以及職業技術學校都開設了科技英語課程,此類課程的開設對于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科技語言的運用能力,培養國際型人才起到了促進作用。與此同時,科技英語教學的發展也推動了科技英語教材的編寫以及對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探索和研究。

為了滿足當前科技英語教學的需要,我們在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編寫并出版了《科技英語閱讀》(高等學校英語拓展系列教材之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7年4月第一版)。筆者現對該教材的主要特點進行簡要介紹,并就如何使用這一教材以及科技英語課程的教學方法等問題與同行進行交流和探討。

一、《科技英語閱讀》的主要特點

科技英語是現代英語的一種功能變體,應用于科技專業領域,因此相對于通用英語(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和一般社交英語來說,科技英語在詞匯、常用句型、表達方法和語言風格等方面都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掌握這些特點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技閱讀、翻譯和寫作能力。而通用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般情景中使用語言的技能,因此當學生最初接觸科技英語時,由于對科技詞匯和語言特點不熟悉,往往造成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困難,或在科技寫作、翻譯中出現語言使用不得體、不準確等問題,加之學習內容比較陌生或枯燥,因而對科技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和學習的動力。

查看全文

氣象科技英語學科建設綜述

一、新興學科的創建基礎

(一)教學實踐與積累

成人教育體系中新興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雖然沒有范例可參照,但也不是空中樓閣,憑空而建。其基礎首先是需求,其次是基于需求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就我國氣象部門而言,氣象人員外語能力的培訓需求也是隨著氣象科技的發展而逐漸擴大,且通過教學實踐與積累,逐步將培訓內容從單一的基礎英語擴展到了與氣象專業知識相結合的氣象科技英語。表1給出了氣象部門2002年以來的英語培訓情況。從中可以看出,針對氣象業務、科研和管理人員的大多數英語培訓班都開設了氣象英語課。其中,在2008年開辦的“實用氣象英語遠程培訓班”上,針對氣象業務和相關人員的實際需要,主講教師以“天氣、氣候與大氣環流(Weather,ClimateandGeneralCirculation),云和降水(CloudsandPrecipitation);霧(Fog);溫度與濕度(TemperatureandHumidity);熱帶氣旋(TropicalCyclone);季風(Monsoon);中國的天氣和氣候(ClimateandWeatherinChina);英文天氣預報EnglishWeatherForecast);天氣警報(WeatherWarnings)及如何撰寫英文科技論文和摘要(HowtoWriteEnglishScientificPaperandAbstract)”為主要授課內容,實踐了將英語和氣象專業內容相結合的氣象科技英語教學,使學員在學習氣象知識的同時,學習了氣象科技英語的語言特色,了解了基礎英語和氣象專業英語的區別。非常有意義的是,部分氣象預報員在參加這期培訓之后立即把所學的天氣預報、警報的英文表達用到了2008年的奧運氣象服務之中。此外,在近三年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承辦的中國氣象局高級英語強化班上,“氣象科技英語閱讀及科技論文寫作指導”課程有針對性地提升了學員的英文專業文獻閱讀能力和氣象英文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很受學員歡迎。這些教學實踐充分反映了氣象科技英語對于氣象業務和科研人員的重要性,也為氣象干部學院氣象科技英語學科建設和發展積累了經驗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需求調查

需求是發展的原動力。成人繼續教育的學科發展,完全不同于高校的學科發展和建設。高校的新型學科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創建的,其目的是為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專業人才。但是成人教育的學科發展是根據成人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對于新技術、新知識的培訓需求而產生的。因此,培訓需求調查是成人教育新興學科建設的重要基石。氣象干部學院在氣象科技英語學科建設的進程中進行了相應的培訓需求調查活動。雖然氣象干部學院的英語/氣象科技英語培訓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而且目前已經明確了氣象科技英語學科的發展方向,但是,為了給該學科的建設提供更為充分的依據,氣象干部學院于2012、2013年先后在3個省氣象局的8個培訓班做了氣象英語培訓需求問卷調查。根據問卷結果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氣象部門學員的三大特點:年輕化、高學歷、專業化,且大多數考過了大學英語4-6級(見圖1)。他們在日常工作中使用英語最多的方面是“閱讀英文專業資料和寫論文英文摘要”(見圖2)。他們希望通過培訓,在日常口語交流、氣象英文資料閱讀、氣象英文論文及摘要寫作及英語聽力方面有所提高。在被調查的352人當中,236人(67%)認為“氣象科技英語培訓”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提高專業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上,包括氣象英語閱讀、論文寫作和口語交流能力等(見圖3)。根據以上調查結果,氣象人員對于氣象科技英語培訓的需求可概括為:氣象科技英語閱讀、口語交流、氣象英文論文寫作和專業文獻翻譯,重點在于提高學員的氣象科技英語綜合英語能力。該結果為氣象干部學院氣象科技英語學科的建設和發展進一步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圖1氣象部門培訓學員概況圖2氣象科技人員英語的使用情況圖3英語培訓需求

二、新興學科建設的實現策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