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理教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11:44: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樂理教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樂理教學的基本概念探討
摘要:在樂理教學實踐中,有不少專著(包括譯本)、教材對變化音、音程、等音、調式交替等基本概念的閱述存在著不妥之處,對之加以比較分析,就此提出一些個人的意見和看法。
關鍵詞:音樂理論教學基本概念問題
音樂基礎理論的教學,是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課程之一。清末至今,我國也有不少專著(包括譯本)、教材或類似的通俗性讀物相繼出版:這對國民音樂教育、理論建設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也不難發現一些基本概念欠妥的問題,等閑視之,似為不妥:就此提出一些個人意見,進行商榷。
基本的概念、術語是否準確、科學,是樂理教學及教材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據筆者所見,不少已出版的教材、書刊中存在著大量的不妥之處,加以修正或增補非常必要。下面幾例僅是我國較有影響的樂理書上選下來的。
變化音的概念
正確地識別不同類型的半音與全音,對各種音程的構成、和聲及調性轉換的分析尤為重要:何謂變化半音?“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所構成的半音,叫變化半音;”何謂變化全音?“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或隔開一個音級所構成的全音,叫做變化全音;”(分別見斯波索賓著《音樂基本理論》20頁、李重光編《音樂理論基礎》12頁)
樂理教學探討論文
摘要: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非常枯燥、乏味,甚至苦澀難懂。如何將樂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如何把雜亂無序:的各種常用記號系統化,如何把抽象的樂理概念形象化,如何運用音樂創作實踐進一步掌握樂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下文進行了詳細地描述。
關鍵詞:直觀形象;創作實踐;調式;音程;坐標圖;排序
樂理及音樂的理論,廣義的說,樂理包括音樂技術理論與音樂學理論。基本樂理是所有理論的基礎知識,應為所有音樂理論與技巧打基礎的知識。樂理是從事音樂教育必備的修養,也是實際教學需要的技能,更是個人自學提高的基礎。作為普通中小學音樂教師,無論從素質、修養技能,還是全面教學活動、科研試驗和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的需要上看。在整體知識結構水平上都不應有太大的層次差距。相反,越是從事低年級音樂教學的教師,越是要具有廣泛的知識和技能,扎實的理論基本功,良好的音樂修養和教學技巧,兒童才容易得益。作為培養中小學教師的菏澤學院初等教育系,對中小學音樂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鑒于我系生源基礎差、底子薄。大部分來自農村,根本沒有音樂基礎,他們音樂語言的積累較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所以,我在樂理教學過程中,進行形象的語言描繪,找準知識的切入點。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把很多樂理概念、記號等,根據直觀性教學原則把它們變成口訣、繪成圖表、制成多媒體軟件,使雜亂的記號系統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各種練習由原來的枯燥變為有趣,由靜止變為動態,由無聲變為有聲,使樂理的抽象概念化,內容實例化、具體化、形象化,而且,樂理教學內容與唱歌、鍵盤、視唱練耳等音樂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掌握基礎樂理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到淺顯易懂、深入淺出。
一、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靜”為“動”,使“無聲”變“有聲”
樂理中的五線譜、音名與唱名等知識。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因為他們沒接觸過鋼琴,更不認識五線譜。所以,我把各音組與大譜表的對照圖運用Encore軟件制成有聲音的多媒體教學軟件,讓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處于大譜表的不同線和間的位置,當學生用鼠標單擊不同線間的不同音符時,就會發出該線、間音符準確的音高和時值,同時出現該線、間的名稱與音符的音名與唱名。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熟悉鋼琴、風琴的鍵盤位置和五線譜的有關知識。為今后的視唱、唱歌、琴法、欣賞等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運用生動的語育描述和瑯瑯上口的口訣。使樂理知識形象化、生動化。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研究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的現狀和問題分析
(一)專業術語使得學生學習感到困難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在樂理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有許多抽象難懂的專業術語,這些專業屬于對學生來說是不小的挑戰。比如說樂理知識中的五線譜、切分音、跳音、間奏、伴奏、高音譜表和低音譜表等,都是音樂的基本樂理知識。并且這類內容相對比較枯燥,主要就是通過記憶來實現對其的把握,這就會造成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中職院校學生普遍缺乏音樂樂理基礎
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都是文化課成績不高且從前沒有接觸過音樂專業,進而造成缺乏音樂樂理基礎。如果一上來就對學生進行這些樂理知識的灌輸必然會使得學生喪失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這就無法實現學生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樂理相關知識,無論是之后的學習還是未來的就業都會受到影響。
(三)教師的教學難以落到實處
試議學前音樂教育教學策略
一、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音樂教育的實質就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目前許多大中專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樂理課教學都已經脫離了審美教育的主旨,沒有起到為學生塑造審美觀的作用,給學生的音樂學習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基本樂理課教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已經十分明確的出現在現實當中,所以要實現此課程教學的更好發展就必須明確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1樂理課的教學內容過于注重理論在基本樂理課上,許多教師知識的講解偏重于理論,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賞析能力和音樂創新能力,更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內心真實感受。這種過于注重理論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違背了音樂藝術應該給人帶來的美的感受,使原本生動、美好的音樂藝術變成了枯燥乏味的純理論教學。例如:在節奏節拍這個章節的授課中,大部分教師僅僅是理論的講解,照本宣科。教師只是很淺顯的告訴學生“節奏是用強弱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轉調則是從一個調轉到另一個調。”這就使得學生只是從知識的角度在理論層面上懂得了音樂理論的基本知識,這既不深刻,也不實用。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許多學生則是一臉茫然、不知所措,他們根本不能把老師所講授的基本樂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不能使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得到真正的運用,這就使得教學的有效性不高,教學計劃難以完成。
2基本樂理課教學方式單調,缺乏新意音樂基本樂理教學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由于樂理課的理論性和抽象性比較強,這就使得上課的知識內容不容易被學生記住,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為現有的教學模式更多的是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而沒有太多的動手環節,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一般也很難生動有趣的講解,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不能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下,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途徑也只是能通過完成老師布置作業的方式來實現。教師布置的作業也只是對上課內容的簡單復習與鞏固,許多學生因為上課學習效率不高,課下獨立完成作業存在很大的困難。這種課上教學和課下復習效率雙低的尷尬局面使得樂理教學步履維艱。
3各相關的學科缺乏有效的知識交流基本樂理課并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它是許多與音樂相關專業的基礎課。學生對許多與音樂相關專業的學習都是以樂理知識的學習為起點,只有樂理知識掌握的扎實,最終才能具備從事與音樂相關的工作的能力。目前,許多大中專院校都是采用專人教授專課的教學方法,這就使得相關的課程之間缺乏相應的穿插滲透,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致使它們之間不能相互促進,相互發展。例如:轉調、音程、節奏等相關的課程在視唱練耳課上也會講到,但是這就出現了課程相互重疊的現象。這樣不但沒有使課堂效果提高,反而因為枯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加厭煩。這種現象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科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耽誤了學生們的學習時間。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各學科之間缺乏知識交流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樂理課知識沒有為該專業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知識做好鋪墊,減少學習音樂的難度,而是出現了一種脫節的狀態,使得樂理知識的基礎作用在學生學習中不能充分發揮。
二、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本樂理課教學的建議
口風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摘要:將器樂教學納入音樂教學,是當前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的趨勢之一。口風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論結合實例談了口風琴在小學音樂歌曲教學、欣賞教學、樂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口風琴;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要借助一些樂器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學習,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口風琴是一種比較簡單的樂器,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讓學生借助口風琴進行音樂輔助學習能事半功倍。
一、借助口風琴,讓歌曲教學趣味化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歌曲教學是重點內容之一。現在,很多教師在歌曲教學中,往往采取“教唱”的形式,在這樣的歌曲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很容易會對歌曲學習產生厭煩感,從而降低學習效率。在小學音樂課上,口風琴與歌曲教學有機融合,能激發小學生歌唱的興趣。小學音樂教材中有豐富的獨唱內容,在學習獨唱歌曲時加入口風琴的演奏,能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還可提高學生眼、腦、手、耳的靈活性。例如,《兩只老虎》(人音版小學音樂第四冊)這一首歌短小精悍,幽默詼諧。如果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簡單地讓學生進行學唱,小學生就會覺得十分單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能得到有效激發,學習效率低下。我在教學這首歌曲時,首先給學生彈奏了這首歌曲的旋律,當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初步的掌握,我讓他們利用口風琴在小組內進行學唱。這樣,他們很容易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旋律,然后,他們會在小組內根據口風琴進行配唱,這樣,就能使學生對這首歌曲的學習充滿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可見,在小學音樂歌曲教學中,借助口風琴進行輔助教學,能激發小學生的歌曲學習積極性,從而引導他們在課堂上開展高效學習。
二、借助口風琴,讓欣賞教學生動化
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在音樂教學的運用
摘要:對于音樂專業而言,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這兩項科目是教學之中不可缺少的課程。這兩門課程均遵從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這一規律。在素質教育這一環境之中,教師應更加注重這兩方面課程的教學,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培養出擁有相應專業知識的人才。
關鍵詞:基本樂理;視唱練耳;音樂教學;結合問題探討
基本樂理是音樂教學中最為基本的基礎理論課程之一,這一門課程會教授學生多方面的基礎知識,如聲音的物理屬性、讀譜的方式以及音與音之間的關系等。基礎樂理課程教學能夠使學生全面的了解多樣化的樂譜,并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的認知與理解能力,以便于提高自身音樂能力。
一、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在教學中結合的必要性分析
作為音樂教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基本樂理這門課程是較為典型的以理論知識為豬的理論性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因基本樂理僅僅會涉及到理論知識,導致了這門課程的授課過程會非常的枯燥。這時,教師若是僅僅一味的講授理論知識,便會使學生逐漸厭煩,減少學生對于音樂教學的興趣。然而,若是在進行基本樂理教學時,加入一些視唱練耳教學的內容,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熟悉程度。
二、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的意義及面臨的難題
高校樂理課程教育多元化改革研究
【摘要】樂理課程是高校音樂藝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能力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僅涉及基本的樂理知識,而且涵蓋眾多音樂方面的技能和素養。對此,本文將以高校的樂理教學為切入點,分析樂理課程多元化價值的發展趨勢,并探討教學實踐的現狀,闡述多元化探索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高校課程;樂理教學;多元化發展趨勢;實踐探索
在當下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建設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技能的培養和素質的提升,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樂理課程作為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與藝術實踐能力的基礎課程,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應當更加受到重視和關注。樂理課程尤其是要注重多元化目標的構建,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去了解樂理方面專業知識,積累實踐經驗和技能。
一、樂理課程多元化價值的目的
不論是何種學科,其課程建設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進行的,教學目的能夠為課程的實踐指明方向。樂理課程是音樂專業生的必修課,貫穿于學生發展和成長的全過程,在課程體系中起到引領性和指導性的基本作用。正因為如此,設定科學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方向,對于引導教師完成本門學科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進步具有重大意義。從傳統的高校樂理課程建設中可以看出,國內的學科設置在很大程度上參照了西方的音樂專業理論知識,并且也依照西方的作曲技能建立了相應的學習框架。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高等院校的樂理課程教學內容,均涉及音程、和弦、節奏、節拍、調性等多個方面。而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也都把重點集中在音高、節奏節拍、調試這些較為基礎的層面上,很少在其中滲透技能性元素和非音樂知識。這也就意味著,教師秉持的是一種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要目的的傳統理念,學生對樂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就是衡量其綜合水平的核心標準。在這種單一目的的引導下,學生的想象力會受到明顯的限制和束縛,而他們與教師之間也難以展開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學生無法把所學知識聯系到一起,構建立體的框架和機制。隨著經濟文化的深入發展,學科的分化程度也愈發明顯,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的趨勢不斷加強。就整個高校的教育系統來看,滲透式的交叉教育理念也獲得了一些教師的認可和青睞,引起了一些實踐工作者的注意。對此,高校樂理課程也應當順應時展的潮流和趨勢,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突破本學科的壁壘和限制,構建多元價值教學目標,突出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實現學科滲透式的課堂目標。
二、高校樂理課程的發展現狀
學前教育樂理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現階段,在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的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樂理課程的興趣缺缺,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給樂理課程教學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都難以得到保證,大幅度削弱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因而無法實現。本文將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加以探討和分析,并論述教學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具體實施策略,以期全面提高樂理課程教學質量,從而為培養高素質的學前教育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學前教育;樂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創新
樂理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涉及到大量的音樂理論知識,能夠將音樂知識系統、全面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學習樂理課程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生的音樂素養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這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發展增加了籌碼,可以說,樂理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占據舉重若輕的地位。然而當前的樂理課程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比較落后,不能滿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學生的就業形勢仍舊十分嚴峻,對此,必須大力推進樂理課程的教學改革,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潛能,以培養更多現代化、高水平的學前教育人才。
一、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音樂素養參差不齊。我國不同地區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所差異,有些地區過于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等主科,對如音樂這樣的副科沒有給予多少關注,使得學生產生了對音樂學科的輕視心理,沒有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音樂知識,學生的音樂基礎薄弱,在學習樂理課程時面臨著重重困難。再加上樂理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比較枯燥,需要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具備良好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在樂理課程中真正有所收獲,這無疑增加了樂理課程的教學難度。(二)教學內容不合理。目前高校應用的樂理教材內容相對高深,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很快地理解知識內涵,緊跟教學節奏,但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普遍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疑惑不解之處,學習效率十分低下,教學內容的不合理是制約樂理課程開展的關鍵原因。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要到幼兒園工作,他們需要面對的是學齡前兒童,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播放的是節奏和韻律較強的兒歌,還要與時代接軌,添加一些兒童熟悉和喜愛的歌曲,而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中應用的曲目大多為傳統的老歌,兒歌的數量稀少,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客觀需求。(三)教學手段陳舊單一。雖然樂理課程的教師畢業于師范院校的音樂專業,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和教學水平,但是他們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對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需求缺乏一定的了解,因而制定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計劃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尤其是在教學方法上因循守舊,一味套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將樂理知識強加灌輸給學生,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能夠理解,不僅桎梏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崇尚自由的天性,學生的音樂素養也難以達到幼兒園工作的要求,若不對教學方法加以改進和創新,學生的就業問題將始終得不到妥善的解決。
二、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思想
音樂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方法
摘要:音樂教學中涉及到較多方面的內容,中職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音樂學習水平,需要注重結合音樂基礎學習內容,夯實學生音樂基礎。中職音樂樂理和視唱練耳教學,在培養學生音樂綜合素養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主要是從中職音樂樂理和視唱練耳教學法應用的必要性分析入手,重點介紹了一些教學方式,對于中職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職;音樂樂理;視唱練耳教學
樂理知識和視唱練耳是強化學生其他方面知識學習效果的重要前提,中職學校開展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標,需要注重發揮視唱練耳教學的優勢和作用。
一、中職音樂樂理和視唱練耳教學法應用的必要性
(一)現階段中職音樂教學中的不足。傳統教學過程中多是使用簡單理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無法充分有效保障教學需求,不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水平。一是以往教學活動中,中職音樂教學的方式不夠靈活,教師只是一味講解基礎知識理論知識,課堂較為沉悶,學生積極性不夠高,無法感受到音樂知識學習的樂趣,無法實現高效課堂。二是教學觀念較為落后,無法良好結合具體教學活動開展情況,不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樂理知識素養。新課程教學標準深入實施,在當前音樂教學活動中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轉變和更新教學觀念已經成為教學活動的必然趨勢。中職學校需要積極采用合理性的教學手段,選擇多樣科學的方式,提升樂理教學活動開展效果,充分重視到視唱練耳教學優勢,將能夠更好的應對教學中的不足。(二)教學意義。充分重視到中職音樂樂理知識教學的積極性,合理采用視唱練耳教學法,將能夠更好地提升總體教學水平。音樂樂理和視唱練耳教學,是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關鍵性內容,教學活動的科學合理開展,能夠便于學生掌握更為充分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具備必要樂理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學生還需要擁有較高的音樂素養,便于學生日后深造學習,實現順利就業,通過視唱練耳教學法,積極開展樂理教學,將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通過系列教學,將能夠培養學生多樣化的音樂要素,促進學生全面性的理解和掌握各項音樂樂理知識,實現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實踐能力。
二、中職音樂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方法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的實踐
【摘要】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是學生掌握“彈”“唱”等音樂技能的必要前提。結合以往的教學實踐經驗來看,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耳課程存在教學方法滯后、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偏深偏難、學生音樂素養參差不齊等問題。本文就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內容及課堂教學實施等方面進行探索與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給同行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實踐
作為一門音樂基礎課程,樂理視唱練耳課程對于學生學習音樂技能有重要作用。樂理即音樂的理論,學習樂理能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視唱練耳能訓練學生的聽覺,培養學生識譜即唱的能力,并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學生學習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習其他音樂技能課程的效率。音樂能傳遞情感、表達思想,引起人的情感共鳴,幼兒的成長離不開音樂,幼師作為幼兒知識的傳授者和幼兒成長路上的引領人,幼師的職業素養高低,直接影響幼兒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專業的當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勝任幼師崗位的音樂教學工作,讓學生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素養和良好的音樂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脫離學前教育專業實際需求,內容偏深偏難
教授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多數是從師范類院校或音樂學院畢業,然而學校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定位不準確,沒有考慮到該專業的實際需求。例如:樂理視唱練耳課程延續了音樂本科高等師范專業的教學方式,內容偏深偏難,缺少兒歌的視唱和節奏訓練;在樂理教學中涉及音值組合法、等音程、等和弦、音程與和弦的解決等專業性較強的音樂內容。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當成音樂專業的學生教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音樂素養參差不齊,甚至一些學生在入校前從未接觸音樂相關知識,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對學習所教授的樂理知識感到吃力,從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