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盡帶黃金甲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10:51: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滿城盡帶黃金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滿城盡帶黃金甲

滿城盡帶黃金甲劇情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

借《雷雨》的人物設置和故事框架,張藝謀試圖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表現他自己的“思”:權力、陰謀和貪欲。雖然大場面和大制作能帶來票房,但是在投資與回報的輪回之中,電影的“主腦”丟失了,電影對人心的感動和人生的關愛,對人性的探索也隨之丟失了。

【關鍵詞】主腦張藝謀批判

《滿城盡帶黃金甲》(以下簡稱《黃金甲》)正在全國各大城市熱映,據說第一周的票房已經超過億元。有幸先睹為快的娛記和影評人,早已將他們的贊美之詞拋撒在大大小小的報紙和形形色色的網站上。有人甚至預言:張藝謀大片“高票房,低口碑”的歷史已經結束,《黃金甲》問鼎奧斯卡指日可待。

憑心而論,《黃金甲》確實有超出《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地方,不是指這類大片經常使用的3件“大”:大明星、大場面、大色塊;而是張藝謀又開始講故事和刻畫人物了。看著銀幕上一襲黃金鳳袍的鞏俐,我們仿佛又看到高粱地里腰系紅肚兜的九妹,看到大染房里白衣白褲的菊豆,看到在塵土飛揚的官道上艱難跋涉的陜北大嫂秋菊。不是說鞏俐塑造的這些銀幕形象有什么共通之處,而是從《黃金甲》的人物和故事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上一個世紀的張藝謀,看到了熱衷于拍大片之前的張藝謀。那個時代的張藝謀不帶黃金甲,但是有“主腦”。

查看全文

滿城盡帶黃金甲批判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借《雷雨》的人物設置和故事框架,張藝謀試圖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表現他自己的“思”:權力、陰謀和貪欲。雖然大場面和大制作能帶來票房,但是在投資與回報的輪回之中,電影的“主腦”丟失了,電影對人心的感動和人生的關愛,對人性的探索也隨之丟失了。

【關鍵詞】主腦張藝謀批判

《滿城盡帶黃金甲》(以下簡稱《黃金甲》)正在全國各大城市熱映,據說第一周的票房已經超過億元。有幸先睹為快的娛記和影評人,早已將他們的贊美之詞拋撒在大大小小的報紙和形形色色的網站上。有人甚至預言:張藝謀大片“高票房,低口碑”的歷史已經結束,《黃金甲》問鼎奧斯卡指日可待。

憑心而論,《黃金甲》確實有超出《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地方,不是指這類大片經常使用的3件“大”:大明星、大場面、大色塊;而是張藝謀又開始講故事和刻畫人物了。看著銀幕上一襲黃金鳳袍的鞏俐,我們仿佛又看到高粱地里腰系紅肚兜的九妹,看到大染房里白衣白褲的菊豆,看到在塵土飛揚的官道上艱難跋涉的陜北大嫂秋菊。不是說鞏俐塑造的這些銀幕形象有什么共通之處,而是從《黃金甲》的人物和故事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上一個世紀的張藝謀,看到了熱衷于拍大片之前的張藝謀。那個時代的張藝謀不帶黃金甲,但是有“主腦”。

查看全文

元旦小品劇本:《滿城盡帶黃金甲》

太監:(報時)風雨如晦,朝野滿盈,(咚)現在時刻,北京時間18:00整。

小嬋:奴婢小嬋參見太子殿下

太子:COMEON!BABY!

小嬋碎步移坐到太子身邊。

太子:(手輕托小嬋下巴)幾日不見,小嬋又增了幾分姿色。

小嬋:(撒嬌)你討厭!

查看全文

小議電影業的商業化運行操作

摘要:電影產業化已成為中國電影產業的必由之路,《英雄》的商業化的成功運作使我們越來越關注中國電影產業商業化的制作。本文通過對2002至今中國電影產業商業化的發展狀況的調查和總結,并結合張藝謀成功的商業化制作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分析中國電影產業在商業化制作中存在的問題,具體體現在融資、宣傳制作和后電影產品的開發。結合中國電影產業的實際情況并參照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從電影產業中的營銷,后電影產品的開發與保護,以及樹立電影和導演的品牌觀念等方面提出建議性對策。

關鍵詞:中國電影產業;商業化發展;商業化制作

投資推動市場隨著國際環境以及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2002年,中國電影產業仍在轉型期中。中國電影產業從原先的計劃體制向市場機制的轉型,由于媒介的特殊屬性,電影產業轉型速度依然是比較慢的。

一、2002年以來中國電影產業商業化運作的發展概況

2002年以來,進入產業化改革快車道的中國電影業,也連續六年在產量、票房、綜合收入等主要指標上保持快速增長,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電影國家。與此同時,電影的社會影響力繼續擴大,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重視電影的影響力價值而不僅僅關注產品有限的影院票房。2007年,中國電影在進口片的巨大壓力下繼續良性發展。

(一)年度數字

查看全文

電影中服裝藝術分析論文

一、電影服裝的重要性

觀眾愛看電影,很大程度上是愛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明星。而明星在影片中演不同的角色,穿不同的服裝,有的人在一部電影中還要換很多套衣服。不同題材、不同內容、不同時代的影片中人穿著的服裝都不同。這使觀眾感覺很真實可信,看影片就像真在當時當地看發生的事情一樣。這真實的反映了電影服裝的重要性。

電影服裝可以增加影視觀賞性。電影需要美感來吸引觀眾。如電影《茜茜公主》中的女主角在華麗宮廷輕提裙擺,輕舞飛揚營造浪漫的夢境,色彩繽紛的晚裝為夢境場景添上美麗一筆,整個影片也因服裝增色不少。影視中除了音樂、燈光、場景等的配合外。服裝所占的分量很重,如電影《項鏈事件》在服飾上的支出就高達75—100萬美元:電影《歌劇魅影》為了能夠再現影片放映年代的奢華感覺,設計師ALEXANDRABYRNE和工作組改制了借來的2000件衣服,還另外為手工縫制了300件豪華戲服。由此可以看出,一部部影視片為打造視覺盛宴,在服裝上的投入是很驚人的。

2、電影服裝設計的學問

電影服裝設計的學問很大。因為每一部影片都不相同,上天入地、古今中外、無奇不有,真是千變萬化、永無止境。因此每一部影片的服裝設計都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今天拍表現漢代的影片,就要去研究漢朝人物的服飾:明天拍現代題材的電影,就要去研究當今的時裝潮流。中國經歷了很多歷史朝代的變遷,從原始部落到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國直到現在;還有五十多個少數民族,各省市、自治區,以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平民百姓、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體育運動員、工人、農民、軍人等,總之三百六十行的各等人物。當影片設計上述人物時,“電影服裝”就要去研究當時當地的人物服裝,如果影片中出現外國人甚至外星人就要去搞外國人外星人的服裝,出現神仙鬼怪,就要去搞神仙鬼怪的服裝。電影有科幻片、神話片、武打片、傳記片、戲曲片、偵探片、藝術片等等:有喜劇色彩的也有悲劇的,有漫畫夸張的也有嚴肅寫實的影片。“電影服裝”也要隨之設計出相應的電影服裝來。

3、電影服裝的內容

查看全文

中國電影國際化歷程探析海外市場戰略研究論文

摘要:中國電影已經走過百年,藝術上的造詣在被歷史記載的同時,也逐漸被世界認可。張藝謀電影作為中國電影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典范,在不同的創作時期引起了國際電影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中國電影自新中國成立后就開始了國際化進程,但真正具有國際知名度,是以張藝謀等第五代電影導演的作品占領國際市場為標志。因此,本文從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分別考察了張藝謀電影的海外市場策略。上世紀90年代初,張藝謀電影以東方元素作為核心標桿進入國際藝術電影市場;資本、市場分別與中國結合,張藝謀電影就是這種結合的象征。它正巧在中國歷史的一個異常復雜和微妙的發展時期,在世界文化中扮演了特殊角色。解析張藝謀電影的海外市場策略,是思考中國電影產業轉型的重要方面,中國電影將獲得更多審視未來發展之路的角度和方式。

關鍵詞:張藝謀電影;海外市場策略;中國電影;好萊塢經驗;電影營銷;

緒論

中國電影已走過百年的歷史,迎接著一個又一個的發展高潮。以2009年為例,中國GDP增速愈9%,這一年,中國電影產值的增長則大大高于GDP的增長速度。截至2009年12月,2009年的總票房是62.06億,相比08年30%的增長速度,今年票房的增速達到了42.96%。加上國產電影的海外銷售收入27.7億,全國各電影頻道播放電影的收入16.89億元,全年電影綜合效益達到了106.65億元。連續多年保持30%以上的票房增幅,在全球電影市場上首屈一指。同時,09年故事片的產量達到了456部,比08年增長了50部。國產電影繼續抵抗住了好萊塢的壓力,占據全年票房總額的56.6%。

2001年我國加入WTO以后,中國影視業受到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電影體制這一堅冰,開始逐漸被打破。此前,中國電影國際化進程十分地緩慢。上世紀90年代初,以張藝謀、陳凱歌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的作品陸續在戛納、柏林、東京等世界性電影節獲獎。中國電影開始在世界影壇中嶄露頭角。直到華人導演李安將《臥虎藏龍》送上奧斯卡領獎臺,以功夫影片為主打品牌的中國電影才真正在一個更高的層級上引起世界矚目。此后,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英雄》、《十面埋伏》陸續在美國取得票房佳績。中國電影的主動出擊給了好萊塢一個驚喜,《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囂張氣焰”使好萊塢迅速刮起了強勁的中國武俠風。在好萊塢的電影世界中,如此浩瀚之勢對于一直沉默的中國電影而言并不多見,中國電影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市場價值。而張藝謀電影作為中國電影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典范,在不同的創作時期引起了國際電影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中國電影的國際化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么中國電影的國際化發展現狀如何?中國電影的國際化發展中又存在著什么又存在哪些問題,需要什么樣的解決策略?張藝謀電影的國際化戰略又可以為中國電影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哪些借鑒?本文將試作如下探討。

第一章中國電影國際化發展歷程概述

查看全文

中國電影高概念化發展論文

摘要:2009年歲末好萊塢大片《2012》在全世界掀起了的電影熱潮自2004年起中國的大片投資也過億在不差錢的條件下中國大片與好萊塢大片的市場相距仍然甚遠本文從大片的概念和認識入手在人文內涵和創意空間上尋找差距。

關鍵詞:大片;中國式大片;高概念電影;差距

2009年末好萊塢以其“泛世界性”敘事策略推出了災難大片《2012》。據稱該片首映10天全球票房累計已近4.5億美元。隨著《2012》的諾亞方舟一路乘風破浪高歌猛進的同時選擇臨近檔期上映的一些國產電影卻不幸淪為“炮灰”票房數字難如人意。看中國人如潮走進電影院觀看美國大片給好萊塢買單實在很令人反思什么時候中國的大片也能這么具有世界性讓全世界人民為我們中國電影買單呢?我們國產大片是否應該反思差距究竟在哪里。

一、中國式大片不等于大片

“大片”是國內的一種俗稱美國電影產業中也有幾個相對于“大片”意義的概念例如集團化(Conglomeration)、“巨型炸彈”(BlockBlaster)、“事件電影”(EventMovie)、高概念(HighConcept)等。“高概念電影”即以美國好萊塢為典型代表的一種大投入、大制作、大營銷、大市場的“四大”商業電影模式。

大片“博弈”正是當代世界電影產業較量的核心命題。中國大片的應運而生2004年夏季《英雄》連續兩周穩奪北美地區電影票房之冠在海外的總票房收益折合人民幣14.5億元刷新了中國電(600795股吧)影百年難期的市場紀錄。中國的大導演們被紛紛加入“億元俱樂部”。陳凱歌以3.4億的投資拍攝《無極》張藝謀耗資3.6億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吳宇森的《赤壁》6億元投資把張、陳二導遠遠甩到身后。張之亮的《墨攻》、徐克的《七劍》、馮小剛的《集結號》、陳可辛的《投名狀》投資都過億。因此中國式大片也應運而生:網民給中國式大片這樣定義:中國式大片=名導演+上億投資+古裝+武打。實際上“古裝+武打”的中國大片套路在北美票房已呈現審美疲勞。根據饒曙光提供的數據《無極》的北美票房只有67萬美元《滿城盡帶黃金甲》在美國上映25天總票房也只有435萬美元。與好來塢相比我國電影票房的不值一提在全球200多億美圓的票房總值中好來塢就拿了近七成的票房而美國本土90多億美圓的總票房就超過了世界總值的三分之一。美國一部大片在本土市場就可以拿下2、3億美圓的票房相當于我國的票房總值。

查看全文

裝飾畫色彩對平面設計制約

一、裝飾繪畫的定義

在現在的藝術高校中都會開設“裝飾變化”(裝飾繪畫)這門課程,但是很多人都不太明確裝飾繪畫的定義是什么。其實裝飾繪畫是繪畫藝術中的一個類別。它是是一種并不強調很高的藝術性,但非常講究與環境的協調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藝術類型作品。中國的傳統裝飾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身上的裝飾紋樣,如動物紋、人紋、幾何紋,都是經過夸張變形、高度提煉的圖形。它對戰國時期的帛畫、以及后來的墓室壁畫、民間木板年畫和民間剪紙影響是極其深遠。傳統裝飾畫在造型方面一直均遵的形式美的表現法則,無論是在色彩的運用、構圖的講究都是一致的。縱觀傳統裝飾畫我們會發現其涵蓋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這些元素對于現代平面設計的發展是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的。

二、裝飾畫中色彩的特征

裝飾畫在色彩的運用上是具有抽象化和象征性兩種特點。在色彩運用上一般不受客觀自然色彩的局限,將色彩抽象為一種文化觀念。在中國傳統的繪畫上一直強調五色說,即紅、青、黃、白、黑,里面包含了哲學的主觀的象征意義,同時也形成了固定的傳統的色彩美學體系。“五色’包含了色彩要素中的色相與明度的對比形式,最主要的是黑與白的對比,它會增強人們的視覺沖擊力。傳統裝飾畫運用“五色”來表現色彩濃重和對比鮮明的畫面效果。傳統裝飾畫的色彩里蘊涵著悠久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在現代設計中被廣泛借鑒和吸收,使色彩的情調與深層的文化觀念相融合,以達到現代設計的思時代美感。

三、裝飾畫色彩在標志設計中的應用

標志設計以特有的視覺效果,追求的單純、簡潔、醒目的原則,這與傳統裝飾畫色彩的純粹單一,風格的簡約,有著相吻合的一面。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成功地借鑒運用了中國傳統裝飾畫的色彩。例如第26屆深圳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會徽標志,標志是以英文字母‘u’而為元素創作。顏色以橙色、深綠、淺綠、淺黃、淺藍五種顏色為主調,標志運用一個個不同大小的圓形組成,u的半環和杯形,象征既容納又開放。這些圓點自由放大、縮小、聚集、裁剪,或者可以演化成不同的事物,變化出各種具象的圖形,在大運會的各種場合自由運用。圓點演化成不同的事物,變化出各種具象的圖形,有多元的意義。暗喻歡樂、開放、包容、青春,給人留有足夠的遐想的空間。

查看全文

影片人物造型設計與時代融合研究

【摘要】研究優秀歷史題材影片的服裝設計,通過分析其在款式、色彩與面料等方面的設計,認為服裝設計師在進行影片中傳統服飾設計時需要開闊思維,在保留傳統服飾特色的基礎上可以在款式、顏色和紋樣上融合時代審美,進行創新設計,這樣的影片造型與服裝設計才能更好地實現娛樂、教育和審美于一體。

【關鍵詞】造型設計;歷史題材;時代融合;設計創新

歷史題材影片作為一種供觀眾在觀賞中了解特定歷史的特殊藝術形式,娛樂性、教育性和審美性并存,而歷史題材影片的服裝設計上的最大難點就是如何講求在歷史與創新之間的平衡。對于歷史題材影片而言,服裝設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長久以來,娛樂媒體一直引領著文化與時尚,但同時也肩負著教育的社會責任。一部好的歷史題材影視劇,包含完全基于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影片,與另一種基于某個真實歷史年代的劇情虛構的影片。無論哪種影片,除了需要有吸引大眾眼球的動人心魄的劇情,更加需要完整地展現當時的歷史及服飾文化,真實地還原歷史的發展。影片服裝設計師應該遵從歷史文化,給欣賞它的民眾還原和感受真實的傳統服飾美。而歷史題材影片設計師如何創造性地對人物造型進行設計來還原傳統服飾美,值得深入研究。

1歷史題材影片整體形象、服飾設計的文化取向與審美導向

歷史題材影片作為一種藝術化表現特定歷史的娛樂觀賞形式,應遵循著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法則。影片藝術化的創造必須建立在基本歷史事實的邏輯框架上,這可以從優秀的影片中得以驗證。凡是優秀的、獲得觀眾認可和喜愛的影片,其人物的服裝設計,都是在盡可能尊重歷史、貼近歷史的基礎上,綜合考量影片的整體觀賞效果與藝術感染力進行服裝設計。影片中合乎歷史情景的服裝設計總是很容易將觀眾帶入到劇情中,使觀眾隨著劇情一起感受那段歷史。忠于歷史對于影片的造型及服裝設計而言很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文化傳承的作用。對于虛構題材的影片而言,它同時具有觀賞性及娛樂性,其本身有著審美與塑造人物的訴求,這就要求服裝在打造藝術感染力和創新創造上做出改變,也就是說對于影片中的人物的服裝設計在基于歷史現實的服裝造型的前提下,結合現代受眾審美觀念和新的時代背景下的文化內涵與時代審美,進行適度的造型創新設計,以此來強化影片的視覺感染力[1]。所以歷史題材影片的服裝設計既需要基于歷史,尊重傳統,又需要注重影片作為藝術化的歷史表現載體所需要的時代創新。

2歷史題材影片人物造型與服飾設計案例分析

查看全文

電影海上花劇情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借《雷雨》的人物設置和故事框架,張藝謀試圖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表現他自己的“思”:權力、陰謀和貪欲。雖然大場面和大制作能帶來票房,但是在投資與回報的輪回之中,電影的“主腦”丟失了,電影對人心的感動和人生的關愛,對人性的探索也隨之丟失了。

【關鍵詞】主腦張藝謀批判

《滿城盡帶黃金甲》(以下簡稱《黃金甲》)正在全國各大城市熱映,據說第一周的票房已經超過億元。有幸先睹為快的娛記和影評人,早已將他們的贊美之詞拋撒在大大小小的報紙和形形色色的網站上。有人甚至預言:張藝謀大片“高票房,低口碑”的歷史已經結束,《黃金甲》問鼎奧斯卡指日可待。

憑心而論,《黃金甲》確實有超出《英雄》和《十面埋伏》的地方,不是指這類大片經常使用的3件“大”:大明星、大場面、大色塊;而是張藝謀又開始講故事和刻畫人物了。看著銀幕上一襲黃金鳳袍的鞏俐,我們仿佛又看到高粱地里腰系紅肚兜的九妹,看到大染房里白衣白褲的菊豆,看到在塵土飛揚的官道上艱難跋涉的陜北大嫂秋菊。不是說鞏俐塑造的這些銀幕形象有什么共通之處,而是從《黃金甲》的人物和故事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上一個世紀的張藝謀,看到了熱衷于拍大片之前的張藝謀。那個時代的張藝謀不帶黃金甲,但是有“主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