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簡易程序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8 00:50: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事簡易程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事簡易程序

民事訴訟簡易程序制度論文

我國民事訴訟中的簡易程序,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簡單民事、經濟糾紛案件所適用的程序。它是與普通程序并存的獨立的第一審程序之一。簡易程序是對普通程序的簡化,但它并不是普通程序的附屬程序,也不是普通程序的輔助性程序。它有自己特定的適用范圍,且適用范圍的大小直接關系到簡易程序功能的發揮。因此,筆者擬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就民商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范圍和處理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設置簡易程序的意義

(一)設置簡易程序是現代法治社會的一般趨勢

由于糾紛在本質上是主體行為與社會既定秩序和制度以及主流道德的不協調或對之的反叛,糾紛隱喻著對現存秩序的破壞。①因此,西方國家自20世紀以來,面對隨著經濟的增長,利益沖突增多,各種矛盾糾紛總量急劇增長的情勢,紛紛探索解決之道。從世界各國的探索來看,各國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在兩個方面:一是引進東方經驗——逐步建立和完善訴訟前的調解制度,使一些糾紛經由調解處理而不再進入訴訟程序。一是從改善訴訟制度的角度,在訴訟制度中創立或進一步完善簡易程序,試圖通過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以提高訴訟效率來減輕這一壓力。總體上看,由于很多西方國家的法官人數固定,根本不存在靠增加法官人數以減輕案件壓力的可能性,在訴訟制度中創立、完善簡易程序并擴大其適用范圍便成為必然的選擇。到目前為止,西方國家幾乎都在訴訟體系中設立了簡易程序,而不論是民事訴訟還是刑事訴訟。綜觀各國設立簡易程序的目的無不是為了解決案件積壓、提高訴訟效率。

在我國,情況略有不同。法官人數不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以增加法官人數來減輕案件壓力的空間。但近年來,法官人數膨脹,這種空間已風光不再。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案件積壓、提高訴訟效率問題,必須再一次向西方學習,在簡易程序上尋找突破口。創立、完善簡易程序,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在某種程度上就應當成為當今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這也是提高訴訟效率的根本之途。創立簡易程序主要是針對刑事訴訟而言。①就民事訴訟而言,由于早已確立了簡易程序制度,現在的問題就是完善簡易程序,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

總之,在民商糾紛日益增多,人民法院審判工作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在“公正與效率”的世紀主題下,提高訴訟效率,減輕當事人的訴累,節約訴訟成本,明確和擴大民商案件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勢在必行。

查看全文

民事簡易程序研究論文

簡易程序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第一審簡單民事案件適用的訴訟程序。相對于普通程序而言,它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訴訟程序,是一個獨立的訴訟程序,既不依附于,也不從屬于普通程序或其他的訴訟程序。

一、簡易程序的改革動因。

(一)凸顯簡易程序特征的需要。我國民訴法對簡易程序雖作了專章規定,從起訴方式,受理程序,傳喚方式,審判組織、審限均作了比普通程序簡化的規定,這些簡便、靈活、快捷的要求,在過濾大量無爭議或爭議不大民事案件,方便當事人訴訟,方便人民法院辦案均起到積極作用。但整章中只有5個條文,簡易程序本身的特征不明顯,在配套制度上與普通程序沒有嚴格、明確的界限。如訴訟費收取標準,歸檔卷宗材料要求,審級救濟機制,裁判文書制作方面完全相同,使得簡易程序的優勢沒有凸顯,不被重視和看好,最終導致設立簡易程序的目的未能充分實現。

(二)推進法治建設進程的需要。隨著依法治國方略提出,法治建設被日益提上重要議程。作為法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確保司法公正,樹立司法權威,必然要求提高司法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訴訟效率,要求提供便利快捷的司法救濟途徑,要求一種更加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訴訟程序。尤其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后,民事活動頻繁,民事案件劇增,如果不能以靈活、快捷,節省的程序解決大多數簡單民事案件,一方面,必然導致訴訟拖延,造成大量積案;另一方面,要實現對復雜民事案件的慎重裁判也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來,司法公正,法律權威都將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改革簡易程序本身也是符合市場經濟對訴訟程序的需求,同時更是與國際上對訴訟效益和效率追求接軌的需要。

(三)規范審判方式的需要。《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出臺后,關于司法制度的改革論著不斷涌現。減輕當事人及人民法院的訟累,簡化訴訟程序,加快訴訟節奏已成為實務界和理論界的研究重點。2001年2月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海淀區法院還共同主辦了中國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研討會。為緩解訴訟案件猛增與審判人員不足的矛盾(而根據最高法院的改革構想,法官人數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還不可能實現快速增長),各地法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廣東省高級法院還專門制發了《廣東省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規則(試行)》。雖然學術界和實務界觀點鮮明精辟,呈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觀,但由于沒有統一的操作規程和執法標準,各地法院各出奇招,各自為政,造成全國范圍內適用法律的不統一,直接影響了法制的統一性和權威。為改變這一混亂局面,最高法院將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作為今年重點研究課題,并將擇期出臺相應司法解釋。因此,在這個時期,深入探討簡易程序改革和完善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簡易程序的價值及功能。

查看全文

民事簡易程序改革研究論文

簡易程序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第一審簡單民事案件適用的訴訟程序。相對于普通程序而言,它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訴訟程序,是一個獨立的訴訟程序,既不依附于,也不從屬于普通程序或其他的訴訟程序。

一、簡易程序的改革動因。

(一)凸顯簡易程序特征的需要。我國民訴法對簡易程序雖作了專章規定,從起訴方式,受理程序,傳喚方式,審判組織、審限均作了比普通程序簡化的規定,這些簡便、靈活、快捷的要求,在過濾大量無爭議或爭議不大民事案件,方便當事人訴訟,方便人民法院辦案均起到積極作用。但整章中只有5個條文,簡易程序本身的特征不明顯,在配套制度上與普通程序沒有嚴格、明確的界限。如訴訟費收取標準,歸檔卷宗材料要求,審級救濟機制,裁判文書制作方面完全相同,使得簡易程序的優勢沒有凸顯,不被重視和看好,最終導致設立簡易程序的目的未能充分實現。

(二)推進法治建設進程的需要。隨著依法治國方略提出,法治建設被日益提上重要議程。作為法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確保司法公正,樹立司法權威,必然要求提高司法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訴訟效率,要求提供便利快捷的司法救濟途徑,要求一種更加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訴訟程序。尤其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后,民事活動頻繁,民事案件劇增,如果不能以靈活、快捷,節省的程序解決大多數簡單民事案件,一方面,必然導致訴訟拖延,造成大量積案;另一方面,要實現對復雜民事案件的慎重裁判也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來,司法公正,法律權威都將成為一句空話。因此改革簡易程序本身也是符合市場經濟對訴訟程序的需求,同時更是與國際上對訴訟效益和效率追求接軌的需要。

(三)規范審判方式的需要。《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出臺后,關于司法制度的改革論著不斷涌現。減輕當事人及人民法院的訟累,簡化訴訟程序,加快訴訟節奏已成為實務界和理論界的研究重點。2001年2月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海淀區法院還共同主辦了中國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研討會。為緩解訴訟案件猛增與審判人員不足的矛盾(而根據最高法院的改革構想,法官人數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還不可能實現快速增長),各地法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廣東省高級法院還專門制發了《廣東省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規則(試行)》。雖然學術界和實務界觀點鮮明精辟,呈現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景觀,但由于沒有統一的操作規程和執法標準,各地法院各出奇招,各自為政,造成全國范圍內適用法律的不統一,直接影響了法制的統一性和權威。為改變這一混亂局面,最高法院將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作為今年重點研究課題,并將擇期出臺相應司法解釋。因此,在這個時期,深入探討簡易程序改革和完善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簡易程序的價值及功能。

查看全文

關于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粗淺探討

隨著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不斷深入,訴訟程序方面的改革尤其關于適用簡易程序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想再次就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作一粗淺探討。

一、簡易程序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來,伴隨著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數量的大幅度增長,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我國也在不斷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許多法院在進行簡易程序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毋庸諱言,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簡易程序的改革實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認識上也有誤區。

減輕當事人及人民法院的訟累,簡化訴訟程序,加快訴訟進程,是世界各國都在研究的課題,也是我國民事審判制度改革的方向。從訴訟制度的發展來看,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訴訟的增加,僅靠增加審判人員,顯然不是最有效的辦法,而從程序上簡化一些繁雜的手續是比較可行的。但是,各種訴訟程序的設置,其目的在于保障實體上的公正,簡化訴訟手續與保證案件的公正判決實際上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如何使這一矛盾沖突降到最低點,需要進一步研究。根據最高法院的改革構想,今后為了保證法官的素質,法院將減緩法官人數的快速增長,這些都要求法院的改革必須在提高效率上作努力。

從我國民事訴訟法制訂簡易程序至今,已有將近20年的歷史。從時間上看,它尚屬年輕,但它作為一種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訴訟程序,在司法實踐中發揮了無可比擬的優勢,也日益受到推廣和重視。在目前法制建設的進程中,為了樹立司法的權威,提高司法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訴訟效率,為廣大民眾提供便利快捷的司法救濟途徑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當然,在適用簡易程序辦案的過程中,仍有不便操作的規定,如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與最高法院司法解釋有相矛盾的地方,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對簡單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頭起訴。當事人雙方可以同時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請求解決糾紛。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當即審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審理”。適用此規定解決當事人訟爭,有時就一份調解筆錄案件即辦結,而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五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卷宗中應當具備以下材料:(1)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筆錄;(2)答辯狀或者口頭答辯筆錄;(3)委托他人訴訟的要有授權委托書;(4)必要的證據;(5)詢問當事人筆錄;(6)審理(包括調解)筆錄;(7)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或者調解協議;(8)送達和宣判筆錄;(9)執行情況;(10)訴訟費收據”。這似乎和普通程序要求一樣,這種相矛盾的規定在審判實踐中很難操作。為此,充分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與積極探索立法的完善和改革問題,是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當前司法改革的當務之急。

二、簡易程序改革的幾點建議

查看全文

試論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現況與完善

如今是訴訟爆炸的年代。有資料顯示,1990-1999年間全國法院共受理一審案件4229萬件,年均受案424.9萬件,為前13年平均數的3.4倍[1]。各類案件數量快速增長,而法官人數不能順風就勢、水漲船高地相應增多,甚至還要減少,已是不爭事實,審判領域里的“案多人少”矛盾日益顯現和突出。如何解決不斷擴張的審判任務與相對吃緊的審判資源之間的矛盾,意見頗多。大家清楚,這首先須從“人的因素”入手,即不斷提高法官素質,充分調動法官及其他審判輔助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等,其次也有必要對現行訴訟制度進行考量,實行簡約、快捷的工作程序,方便法院提高審判效率,方便群眾進行訴訟。對于后者,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簡易程序,冀望它能解決因案件增長而帶來的各種現實問題,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亦將“擴大簡易程序適用”作為一項改革目標列入《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本文擬就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現況、存在的問題及適用范圍進行探討,并提出完善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構想,以期對今后司法實踐和審判改革有所裨益。

一、簡易程序的適用狀況

筆者收集了所在法院——南京市大廠區人民法院1998年至2001年四年間的民事審判數據,通過統計、對比和分析,對該院民事審判中適用簡易程序的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得出:在這法院,簡易程序有著廣泛的適用基礎,早已形成“擴大適用”的客觀事實和趨勢。

1、從案件總量看,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在總結案量中占有絕對比重,并呈逐年增長趨勢。近4年,大廠區法院每年適用簡易程序審結的民事案件數在當年結案數中所占比例均在83%以上,其中1998年為89.64%,1999年為83.34%,2000年為84.34%,2001年為87.84%。如此高的比例,表明簡易程序不因其“簡”而旁落為輔助性程序或次要程序,恰恰相反,它現在是基層法院完成審判任務的主要工作程序,或者說,它是當事人進行訴訟、接受司法審判和直觀地面對法律、接觸法律的主要方式和途徑。

2、從適用范圍看,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類別已幾乎涉及全部收(結)案的民事案由。2000年大廠區法院共受理確定民事案由36種,2001年受理確定民事案由49種,其中除醫療事故損害賠償1種案由未適用過簡易程序外,其他案由都有過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結案的記錄。以11種公眾熟悉的民事案由在2001年的適用情況為例,離婚案件中適用簡易程序審結的案件所占比重為95%,撫育費案件為98%,贍養案件為100%,借貸案件為88%,買賣案件為93%,合伙案件為83%,勞動爭議案件為9%,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為85%,財產損害賠償案件為83%,鄰關系案件為90%,名譽權案件為100%。其中勞動爭議案件所占比重低,是因為該院于年初決定這一類案件不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造成的。由此可見,除極少數案件類型外,基層法院或法官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膽略遠比理論界要大,司法實務中還很難絕對歸咎哪一種民事案件不適宜適用簡易程序進行審理。

3、從適用機率看,傳統民事審判領域里常見的幾種案件類型適用簡易程序的機率較高。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編制統計報表(法綜9表)的案件分類法進行比較,可發現離婚、撫養、贍養等婚姻家庭類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比率很高,且較為穩定,而其他諸如賠償類、房屋類和最易出現新類型案件的債務類案件,適用簡易程序的比率則極不穩定,或升或降,詳見下表:

查看全文

淺議我國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適用問題

內容提要:民事訴訟簡易程序是與普通程序并列而存的獨立的一種一審程序,體現了訴訟程序的經濟原則和我國民事訴訟的兩便精神,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著簡易程序適用標準不明確,以及簡易程序本身疏漏頗多的問題,以致法院在適用簡易程序中隨心所欲,各行其是。必須明確簡易程序只適用于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法庭審理一審民事訴訟案件,其次應當確定簡易程序的適用標準,其中以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為主要標準,還要對簡易程序的本身進行完善,以實現其制度設計的本來意義。

主題詞:簡易程序民事訴訟

導論

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為了體現經濟原則,簡化訴訟程序,減輕當事人的訟累,便利法院審判案件,在普通程序之外,又設置了簡易程序,它不是普通程序的附屬程序,也不是其分支程序,而是一種與普通程序相對而言,并列而存的獨立的一審程序。它體現了訴訟程序的經濟原則和我國民事訴訟的兩便精神。但在司法實踐中,卻存在著簡易程序適用標準不明確,以及簡易程序本身設計不完善等諸多問題,以致相當一部分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法庭任意擴大簡易程序的適應范圍,不嚴格按照應有的程序辦事,甚至一些中級人民法院也任意簡化普通程序使之變得與簡易程序無異,這直接危及了當事人的程序利益及合法權益,我們必須制定明確具體,便于操作的簡易程序適用標準,并完善簡易程序本身的制度設計,以實現設置簡易程序的本來意義。

(一)當前簡易程序適用中的問題

我國民事訴訟的一審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兩種類型,其中普通程序是法院審判第一審民事案件所適用的基本程序,具有內容上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適用范圍上的廣泛性、通用性。簡易程序是指專供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時所適用的審判程序。簡易程序不是普通程序的附屬程序,也不是其分程序,而是一種與普通程序相對而言,并列而存的獨立的一審程序。

查看全文

民事訴訟法 第十三章 審判簡易程序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二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適用本章規定。

第一百四十三條對簡單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頭起訴。

當事人雙方可以同時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請求解決糾紛。基層人民法院或者它派出的法庭可以當即審理,也可以另定日期審理。

第一百四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簡便方式隨時傳喚當事人、證人。

第一百四十五條簡單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并不受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條、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的限制。

查看全文

民事訴訟程序適用的問題論文

內容提要:民事訴訟簡易程序是與普通程序并列而存的獨立的一種一審程序,體現了訴訟程序的經濟原則和我國民事訴訟的兩便精神,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著簡易程序適用標準不明確,以及簡易程序本身疏漏頗多的問題,以致法院在適用簡易程序中隨心所欲,各行其是。必須明確簡易程序只適用于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法庭審理一審民事訴訟案件,其次應當確定簡易程序的適用標準,其中以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為主要標準,還要對簡易程序的本身進行完善,以實現其制度設計的本來意義。

主題詞:簡易程序民事訴訟

導論

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為了體現經濟原則,簡化訴訟程序,減輕當事人的訟累,便利法院審判案件,在普通程序之外,又設置了簡易程序,它不是普通程序的附屬程序,也不是其分支程序,而是一種與普通程序相對而言,并列而存的獨立的一審程序。它體現了訴訟程序的經濟原則和我國民事訴訟的兩便精神。但在司法實踐中,卻存在著簡易程序適用標準不明確,以及簡易程序本身設計不完善等諸多問題,以致相當一部分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法庭任意擴大簡易程序的適應范圍,不嚴格按照應有的程序辦事,甚至一些中級人民法院也任意簡化普通程序使之變得與簡易程序無異,這直接危及了當事人的程序利益及合法權益,我們必須制定明確具體,便于操作的簡易程序適用標準,并完善簡易程序本身的制度設計,以實現設置簡易程序的本來意義。

(一)當前簡易程序適用中的問題

我國民事訴訟的一審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兩種類型,其中普通程序是法院審判第一審民事案件所適用的基本程序,具有內容上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適用范圍上的廣泛性、通用性。簡易程序是指專供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時所適用的審判程序。簡易程序不是普通程序的附屬程序,也不是其分程序,而是一種與普通程序相對而言,并列而存的獨立的一審程序。

查看全文

小議中國民事訴訟簡易過程的優化

摘要:民事訴訟簡易程序成本較低、審理周期較短、訴訟方簡便、適用范圍較廣,簡易程序的規定和適用,降低了訴訟成本,提高了效率,對于及時處理民事糾紛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司法實踐證明,我國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規定已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現實對民事訴訟程序的要求,對其重新解讀和完善已是必要之舉。在司法實踐中,究竟如何依法“多適用”或“擴大適用”簡易程序,提高訴訟效率,確保司法公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簡易程序;現狀;完善

簡易程序是第一審普通程序的簡化,是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一些簡單民商事案件所適用的程序。簡易程序主要用于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案件,具有很大的便利性。然而,由于我國簡易程序立法中存在的種種缺陷,司法實踐中產生了很多問題,本文將著重討論采取何種措施對其進行完善,以利于提高訴訟效率,確保司法公正。

一、我國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現狀

簡易程序是第一審普通程序的簡化,是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審理一些簡單民商事案件所適用的程序。我國1982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試行)和1991年修訂后的新民事訴訟法,都以專章規定了簡易程序。簡易程序因訴訟成本較低、審理周期較短、訴訟方簡便、適用范圍較廣等特點在當前民事審判實踐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據統計,目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占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總數的71%,個別沿海發達地區已達90%。可以說,簡易程序的規定和適用,降低了訴訟成本,提高了效率,對于及時處理民事糾紛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司法實踐證明,我國簡易程序的規定已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現實對民事訴訟程序的要求,對其重新解讀和完善已是必要之舉。因此,簡易程序制度的規范和完善,既關系到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審判效率的提高,更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訴訟權利和民事權利的保護。在司法實踐中,究竟如何依法“多適用”或“擴大適用”簡易程序,提高訴訟效率,確保司法公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二、我國簡易程序立法中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民事案件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簡易程序是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所使用的程序,普通程序是簡易程序的基礎,簡易程序是普通程序的簡化。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使用簡易程序。基層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包括人民法院就地巡回審判某個具體案件時臨時派出的審判組織,同時也包括固定的人民法庭。簡易程序只有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可以使用,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不論案件的繁簡程度,均不得使用簡易程序。簡易程序起訴方式、受理案件的程序、傳喚當事人、證人的方式、審理的程序簡便,簡易程序案件在3個月內審結,比普通程序少3個月。人民法院在使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應當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和義務,聽取他們的陳述,出示必要的證據,答應雙方當事人辯論,當事人享有申請回避、提起反訴、提供證據、請求調解、進行辯論、申請撤訴、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等權利,不能因程序簡化,限制或剝奪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使用簡易程序制作的法律文書,不能使用人民法庭的印章代替基層人民法院的印章,必須加蓋人民法院的印章。

【簡易程序適用范圍特征規定新問題

為了保障和方便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保障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民事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的規定,2003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通過了《有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通過學習,下面本人結合審判經驗和實際情況,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應注重的新問題談一下粗略的看法。

簡易程序是指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所適用的程序。它是普通程序的簡化,是第一審判程序中的一種獨立的簡便易行的訴訟程序。

簡易程序的存在并非立法者的主觀臆想,而是有其客觀基礎的。民事訴訟是解決涉及各類民事權益糾紛的訴訟。在這些案件中,有不少是屬于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民事案件,有的屬于一般的民事案件,還有的屬于重大、復雜的民事案件。案件的性質不同,所適用的程序也應有所不同,簡易程序是我國民事訴訟法為適應解決簡單的民事案件的需要,在保證案件能夠得到正確處理的前提下而設立的一種和普通程序并立的訴訟程序。

簡易程序相對于普通程序而言,在起訴手續、傳喚當事人的方式、庭審方式以及審理期限等方面都作了簡化,它是一種簡化了的普通程序。適用簡易程序審結的案件,無論是以判決的方式結案,還是用調解的方式結案,和普通程序審結的案件在后果上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作出的裁判,假如當事人不服,同樣可以提起上訴,引起第二審程序的發生。因此,簡易程序不是預備性的程序,也不是階段性的程序,而是一種獨立的訴訟程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