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農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16:04: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能源農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能源農業

能源農業發展論文

1、能源農業發展戰略的國際比較

(一)美國的“能源農場”策略

為了控制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美國在軍備支出方面付出巨大代價,美國政府逐漸認識到把資金投給動蕩不安的中東還不如投給國內的農場主。美國的能源農業是以燃料酒精為突破口發展起來的。在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開始利用玉米為原料生產燃料酒精,80年代后期,由于石油價格走低,燃料酒精產業的發展一度處于停頓狀態。近年來,受石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燃料酒精再次得到重視,生產規模迅速增大。美國人少地多,農業生產發達,玉米等農產品過剩,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燃料酒精具有良好的產業化條件和基礎。目前,美國玉米酒精年產量已達1000萬噸,其中,912萬噸被添加到汽油中,替代了運輸用能源的3%,在中西部12個州這一比例甚至達到了5%~10%。

為了推動能源農業的發展,美國在總體部署、市場供應、稅收優惠、資金支持、技術開發等方面做出了系統的安排。

1.總體部署。1990年以來,美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規推動生物質能源的使用。例如,1994年,美國環境保護委員會(EPA)規定,以燃料酒精為主的可再生清潔燃料在大城市必須全年供應:1998年,國會通過《汽車替代燃料法》,鼓勵使用燃料酒精作為替代能源。1999年,美國總統簽署的一項國家戰略計劃提出,到2020年,生物質燃油將取代石化類燃油消費量的10%。2005年實施的《國家能源政策法》規定,銷售的汽油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將逐年遞增)的生物質能源燃料,在未來的5年內,燃料酒精的產量將增加一倍,到2012年,汽油中添加酒精的數量要達到80億加侖(2430萬噸),2013年,可再生能源要占全部能源的7.5%以上。2005年,美國農業部(USDA)宣布實施綜合能源戰略,支持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生產和使用,成立能源理事會,協調與美國能源部、環保局等部門的合作,監督綜合能源戰略的實施。

美國通過以上法令法規,從總體上對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進行了規劃,以法律手段為能源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查看全文

農業農村能源專業會議通知

各市、縣(區)農村能源工作站:

根據全區農業工作會議統一安排,于2009年1月10日(下午-11日下午)召開全區農業工作會議、農村能源專業會議。現將會議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會議內容

傳達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全區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當前我區農村能源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農村能源科學發展思路和措施;總結2008年農村能源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工作。

二、會議時間、地點

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下午和11日(星期日)上

查看全文

新能源產業經濟在農業領域的運用

能源始終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體系的命脈所系,而且已經成了如今影響到人類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眾所周知,作為全球知名的能源消費大國,在能源利用上的利用率要低于西方發達國家20%以上,但是其能耗則達到了西方發達國家的兩倍多。如此一來,不但極大地影響到了我國經濟持續提升的能力,而且還導致了極為嚴重的污染狀況。農業領域的能源耗費在能源體系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前,我國農業領域千百年來一直依賴著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等無法再生的能源,其后果是不但極大地污染了當時的環境,極大地損害到現代人的健康狀況,也會造成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越來越大,增加了溫室效應的影響,極易引發各類自然災害。所以,積極發展能夠應用于農業領域的新能源產業,走出一條低能耗和低排放的發展之路是農業領域發展的重點。

1新能源產業經濟應用于農業領域中的必要性

一是切實緩解我國能源壓力之所需。我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能源消費大國,在能源消耗中絕大多數要依賴于煤炭資源,而我國境內煤炭的天然儲量并不樂觀。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提升,我國要想依賴于傳統資源的話,就會造成資金成本的不斷上升。同時,我國的的石油供應量相當低,而且儲備率也非常低,這是造成我國經濟發展滯后的一大瓶頸。二是創建良好生態環境之所需。如今,新資源產業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一個綠色產業和新興產業。我國多年以來始終以煤炭發電為主體,其中有相當多的省份屬于煤煙污染區和國家所確定的二氧化碳及酸雨控制區。因為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化石能源的生產以及使用量都在持續地增加,因而也就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控制酸雨等兩項治污目標很難切實達到。因此,能源結構不夠優化、新能源的發展不順利、區域經濟要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就無法達到。要從戰略的高度和不斷推進新能源等替代型清潔能源之發展來加以認識,特別是應當充分發揮出本區域的巨大優勢,全面引入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新型資源,通過持續推進新能源產業經濟的發展,為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作出新的貢獻。三是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發展之所需。新能源特別是生物質能的全面開發,是切實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的動因。這是因為生物質能產業已經延伸到了農業領域,而且還能夠不斷拓寬我國農業產業發展之思路,真正將我國農業帶入到全新的發展平臺之中,也就是全面參與到新能源產業原料的生產之中。同時,我國的生物質能產業也具備了非常強的依附于農業產業之特點,能夠很好地推動我國農業結構實現新的調整,推動當地農民群眾就業水平的極大提升,進而提升農民群眾的收入水平。比如,依據筆者的測算,每生產出1000×108t的燃料酒精或者生物柴油的話,就等于為我國農業產業的發展提高了200至300×108t的經濟總量。如果生物柴油的年產能夠達到1000萬噸,即可為廣大農民增加至少500億元的純收入,這對于進一步推動我國新農村經濟的發展,切實提高農民群體的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新能源產業經濟在農業領域中的具體運用策略

2.1太陽能產業經濟在農業領域中的具體運用策略。太陽能是一種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在其使用之時對環境是十分友好的。鑒于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其在農業領域之中的作用必然會愈來愈廣。光伏水泵又被稱作太陽能動力水泵,是近些年來逐步興起的光、電、機一體化體系。它運用太陽能電池所發出的相應電力,運用最大功率點的跟蹤和變換、控制等各類裝置,使用高速開關磁阻電機以驅動高能效水泵,把水從地下深處上提到地面上供農田灌溉或者供人畜加以飲用,從而為農業領域開放提供非常好的辦法。光伏水泵也是充分運用了太陽能,在沒有別的能源的狀況之下能機動而靈活地對農田加以灌溉。太陽能殺蟲燈主要是運用太陽能電池板把陽光直轉為電能,從而為殺蟲燈提供了足夠的能源,其后再運用昆蟲天生具有的趨光性與趨色性等構造,輔之以相應的光源以及相應的納米波長,以實現殺死害蟲的目的。據統計,每臺太陽能殺蟲燈能夠輻射兩公頃的面積,而其使用壽命則達到了十年。光伏發電板可以依據實際需要來設置太陽能電板,從而能夠為蔬菜冷藏和大棚等提供足夠的清潔能源。所設置的太陽能電板,移動起來十分便利,在經濟上較為合算,太陽能電板的價格通常為15元/瓦,一幅1500瓦的太陽能電板,其總價達到了23000元人民幣左右。假如要實現24小時不間斷供電,就應當安裝蓄電池,其造價成本5000元左右。為了能夠有效地提升太陽能電池板的供電率,應當積極購買太陽能跟蹤控制設備,以提升對太陽能加以跟蹤的精度,在最大的限度上提升太陽能的利用效率。2.2生物質能源產業經濟在農業領域中的具體運用策略。所謂生物質能,主要是指源自于生物質原料的一種可以再生的能源。生物質能的原料范圍很廣,包括了農業領域的糧食、飼料,生產生活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細菌、藻類等各類微生物發酵物等,均可用在生產多種不同形式的生物質能源,或者轉換成電能、熱能等別的能源類型。按照原料來源的差異和農產品形態的差異,生物質能源可劃分成天然生物質構成的初等級生物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以及沼氣等高等級生物燃料。就生物燃料視角而言,其凈供給量不但決定于這種生物燃料含有的各類成分,而且還取決于形成生物燃料需要花費的能量。生物燃料之中包含的能量和其生產過程之中耗費的化石能量比例可以稱之為化石能量平衡,可以用于衡量各類生物能源凈能量之高下。傳統意義上的化石燃料的能量平衡就理論層面而言當為1.0,然而因為原油煉制以及運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能源上的消耗,其數值在實際汽柴油生產當中只能達到0.8到0.9。不一樣的原料在生產相同品種生物燃料過程中的化石能量具有非常大的平衡差。比如,生產燃料乙醇過程中的玉米化石能量平衡就達到了2.0,而甘蔗可高達8.0。所以,巴西將甘蔗殘留物作為原料來生產乙醇是非常成功的決定。這是因為以纖維素為主要原料的化石能量平衡能夠達到10.0以上,故以木質纖維素為前提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在能量平衡當中的優點也證明了其非常有可能成為今后取代能源的發展之趨向。實際上,并無一種生物燃料能夠在一點都不影響糧食供應的基礎上大面積地取代石油資源。生物燃料原料作物也要與別的農作物一起來搶奪生產資料。如果生物燃料的需求提升了作物原料價格之后,以一樣的資源為前提,農產品的價格必然也會隨之而出現水漲船高的情況。即使使用非糧作物來生產生物性燃料,也很難真正消除糧食與生物燃料相互間的激烈競爭。盡管糧價的上漲通常都會對農村群眾的購買力產生不良影響,但是農村貧困者也有可能從該產業產生的勞動力就業機會當中得到益處。農產品價格之提升必然會刺激到原料產區對于技能不高的農業人口勞動力的需求,推動農民群眾收入不斷提升,從而盡可能地把糧食安全風險下降到最低限度上。2.3風能產業經濟在農業領域中的具體運用策略。早在八百多年以來,我國就已使用簡易風車來提水、灌溉、制鹽與碾米。使用風車進行灌溉充分證實了風車所具有的實用性能。然而,因為近代以來我國電力事業的持續發展,以前使用極為廣泛的風車卻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假如使用現代科技以改進傳統意義上的風車,比如,通過風能與油氣互補來進行提水灌溉,并且還可發電的裝置。或者是以風力機提水為主體,以柴油機或者電動機為輔助性動力,從而用以取代傳統意義上的人力或者畜力,這樣一來就能夠實現風力運用的現代化,進而推動風能在農業領域之中得到更好的應用。鑒于近年來風力發電的不斷推進,農業領域主要還是使用離網型風力發電機,這同時也是風能使用的形式之一。如今,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風電裝機容量與數量最多的一個國家。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風力發電的產量在持續提高,發展也十分快速,但是因為其容易受到自身各類資源特點之限制,在絕大多數農業領域之中還無法得到極大的應用。2.4水能產業經濟在農業領域中的具體運用策略。水能包含了潮汐水能、河流水能以及波浪能等多個類別的能量資源,然而能夠運用到農業領域之中,而且技術上比較成熟的還是要算河流水能。水能資源的利用通常表現為水電技術。應當說,水電技術在節能減排以及控制物流與存儲費用等方面具有特別大的優勢。當前能夠全面完成流域性梯級開發的河流數量依然不多,但是今后肯定會有大批量的水電站群宣告建成投入使用。在農業領域中,往往會使用單位裝機容量在100kw以下的微型發電設備。因此,在成批水電站群能夠發揮作用的狀況之下,我國的微型水力發電設備必然能夠得到極快的發展,從而為我國農業產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水能之運用盡管已具備了相當成熟的技術與經驗,然而與風能相同的是,水能產業也會因為受到資源自身的種種限制而無法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3結語

查看全文

農村能源建設在農業持續發展的地位

摘要:農村能源建設在農業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農村能源建設對生態環境及經濟發展有極大影響,在自然資源應用以及各種環境保護機制中能源建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通過對持續性發展戰略的協調以及執行,能源建設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朗,二者的效益逐漸趨同,本文將對農村能源建設在農業持續發展中的地位以及作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能源建設;持續發展;作用研究

能源建設研究過程中,持續發展是重要的前提,想要促進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讓農村能源的需求量和經濟建設腳步不再同步,在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對能源的節約利用才能讓農業有更好的持續性發展的機會。農業持續發展過程中對經濟社會及生態環境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所以能源建設過程中要創新發展策略,讓農業在持續發展過程中更加重視能源建設工作。

1能源開發利用對保護生態環境的主要影響

1.1生態系統良性循環。農村傳統的能源消耗方式是比較浪費的,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傳統的能源應用方法容易造成生態環境惡化,主要的表現就是森林植被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影響農業發展;秸稈焚燒之后難以還田,并造成環境污染;以及水利設施經常淤堵使農田不能及時被灌溉等。這樣的人為造成的災害在不當利用能源的前提下頻頻發生,不利于農村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重視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避免植被破壞,植被本身是最好的轉化器,可以讓太陽能被轉化成我們可以利用的能源。農村環境中很多能源利用方式對生態環境都是有影響的,有些能源利用方式不利于農業本身的發展,所以加強農村能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可以有效建設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1]。1.2合理開發,因地制宜。能源利用率在農村傳統的模式影響下是比較低的,而且環境污染較大,能源的創新開發利用主要是從合理開發利用生物資源以及因地制宜利用太陽能等方面入手。農業生產、生活所需的熱能主要是通過燒灶獲得,而傳統的燒灶方式給農村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這樣的傳統手段也很難糾正,所以推廣節柴灶是一個良好的選擇,可以讓燒灶的熱效率快速提升,而且能源利用率也能加大,推廣之后可以使能源樹林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相關專家也可以為能源樹林研究出更多高產、高質的能源樹種。對于太陽能、沼氣池等相關能源可以更多的運用,這不僅可以為農村和偏遠地區提供所需要的能源,還可以對農村廢棄物進行有效回收利用,甚至還可以提供商品能源的輸出,促進良性生態循環的形成,而且還可以實現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的目標[2]。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能源開發和太陽能的利用,可以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1.3推動經濟建設發展。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需要能源的大力支持,農村能源對于地區發展經濟以及改善生態環境提供了大量的物質基礎。能源的需求量正在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增長,能源效率提升可以減輕環境及資源的各種壓力,讓農業可以實現持續性發展。我國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國民生產總值的提高也要依靠農業技術的提升,農業技術的提升也要依靠能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能源開發利用可以給農業技術帶來更多新的內涵,各種能源綜合利用是發展高效農業的有效措施,還可以促進農業持續性發展,讓先進的農業技術在未來得到越來越多的利用。農村能源的載體是自然資源,因此,保護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是實現農村能源持續發展的保證。

2通過農村能源的合理利用促進農業生產

查看全文

能源農業發展戰略分析論文

1、能源農業發展戰略的國際比較

(一)美國的“能源農場”策略

為了控制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美國在軍備支出方面付出巨大代價,美國政府逐漸認識到把資金投給動蕩不安的中東還不如投給國內的農場主。美國的能源農業是以燃料酒精為突破口發展起來的。在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開始利用玉米為原料生產燃料酒精,80年代后期,由于石油價格走低,燃料酒精產業的發展一度處于停頓狀態。近年來,受石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燃料酒精再次得到重視,生產規模迅速增大。美國人少地多,農業生產發達,玉米等農產品過剩,以糧食為原料生產燃料酒精具有良好的產業化條件和基礎。目前,美國玉米酒精年產量已達1000萬噸,其中,912萬噸被添加到汽油中,替代了運輸用能源的3%,在中西部12個州這一比例甚至達到了5%~10%。

為了推動能源農業的發展,美國在總體部署、市場供應、稅收優惠、資金支持、技術開發等方面做出了系統的安排。

1.總體部署。1990年以來,美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規推動生物質能源的使用。例如,1994年,美國環境保護委員會(EPA)規定,以燃料酒精為主的可再生清潔燃料在大城市必須全年供應:1998年,國會通過《汽車替代燃料法》,鼓勵使用燃料酒精作為替代能源。1999年,美國總統簽署的一項國家戰略計劃提出,到2020年,生物質燃油將取代石化類燃油消費量的10%。2005年實施的《國家能源政策法》規定,銷售的汽油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將逐年遞增)的生物質能源燃料,在未來的5年內,燃料酒精的產量將增加一倍,到2012年,汽油中添加酒精的數量要達到80億加侖(2430萬噸),2013年,可再生能源要占全部能源的7.5%以上。2005年,美國農業部(USDA)宣布實施綜合能源戰略,支持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生產和使用,成立能源理事會,協調與美國能源部、環保局等部門的合作,監督綜合能源戰略的實施。

美國通過以上法令法規,從總體上對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進行了規劃,以法律手段為能源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查看全文

農業部能源環保工作匯報

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計劃和農村小康環保行動計劃,以沼氣池建設為紐帶,抓好農村能源生態建設。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推廣“一池三改”發展“豬—沼—果(菜、煙等)循環經濟模式,發展生態農業。確保完成新建沼氣池、節柴改灶及大中型沼氣工程的目標任務;爭取國家、省級資金的支持,建設一批大中型沼氣池,有效處理大中型畜禽養殖場的糞便污染。

拼搏之年。省級有關部門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年是市實施“十二五”計劃的關鍵之年。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市委九屆五次會議及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以人為本,堅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市農業農村能源環保工作得到快速發展。

一、主要工作

1.農村能源建設。

節柴改灶推廣10000眼,年全市計劃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10000口。沼氣綜合利用10萬畝,培訓技工和農戶50000人次,實施村容村貌整治50個自然村。截止年5月31日,全市共完成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11628口,占年計劃的116.28%;節柴改灶8559眼,占年計劃的85.59%;沼氣綜合利用推廣5.5萬畝,占年計劃的54.96%;培訓農戶21353人次,占年計劃的42.7%。新建沼氣的總產氣量達465.12萬立方米,節約薪柴2.3萬噸,相當于4萬畝薪炭林一年的生長量,減少水土流失3.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9萬噸,二氧化硫158噸,節約燃料費、電費406.98萬元,同時為農戶增收節支930.24萬元,促進了庭院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沼氣建設是生態農業建設的紐帶,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優質有機肥料,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廣節柴改灶年可節柴0.86萬噸。

截止到5月31日,開展沼氣綜合利用、培訓農戶。全市共完成沼氣綜合利用5.5萬畝,培訓農戶2.14萬人次,共施用沼肥40萬噸,為農戶節約了農藥和化肥,為我市推廣生態農業和沼氣綜合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查看全文

農業上半年能源環保工作總結

2009年是我市實施“十一五”計劃的關鍵之年,拼搏之年。在省級有關部門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市委九屆五次會議及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以人為本,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市農業農村能源環保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

一、主要工作

1.農村能源建設,進展順利

2009年全市計劃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10000口,節柴改灶推廣10000眼,沼氣綜合利用10萬畝,培訓技工和農戶50000人次,實施村容村貌整治50個自然村。截止2009年5月31日,全市共完成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11628口,占年計劃的116.28%;節柴改灶8559眼,占年計劃的85.59%;沼氣綜合利用推廣5.5萬畝,占年計劃的54.96%;培訓農戶21353人次,占年計劃的42.7%。新建沼氣的總產氣量達465.12萬立方米,節約薪柴2.3萬噸,相當于4萬畝薪炭林一年的生長量,減少水土流失3.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9萬噸,二氧化硫158噸,節約燃料費、電費406.98萬元,同時為農戶增收節支930.24萬元,促進了庭院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沼氣建設是生態農業建設的紐帶,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優質有機肥料,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廣節柴改灶年可節柴0.86萬噸。

開展沼氣綜合利用、培訓農戶,截止到5月31日,全市共完成沼氣綜合利用5.5萬畝,培訓農戶2.14萬人次,共施用沼肥40萬噸,為農戶節約了農藥和化肥,為我市推廣生態農業和沼氣綜合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完成中央擴大內需新增沼氣建設項目

查看全文

農村經濟結構變化對農業能源的影響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農村經濟發展在國民經濟建設中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根本目標。隨著新時期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壯大,以及新農村城鄉經濟的建設與發展,經濟結構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優化與提升,但一些地區農業能源效率利用水平較低的現象,將對我國未來整體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在對能源效率影響的理論分析基礎上,結合其所帶來的影響,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設與策略,以期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實現我國農村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1經濟結構變動對能源效率的影響與分析

1.1能源效率概念分析。能源服務產出與投入之間的比值稱為能源效率,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經濟結構變動可通過能源的消耗實現社會的穩定發展。一般情況下能源效率測度包括能源宏觀效率與實物效率。目前,在能源投入結構不出現變動的情況下,陜西省的能力效率水平較低,并且能源消費主要以煤炭多功為主,煤炭使用過程中能耗較高,容易造成環境污染。1.2影響能源效率的經濟結構分析我國是一個能源生產大國,據資料顯示,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煤炭能源生產總量較建國初期增長127倍之多,而同時,我國又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目前,我國能源每年使用總量將占全球能源總量的50%左右,基于此,相關部門應加大農村能源效率,改善農村經濟結構。1.2.1工業結構。陜西省工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且主要以一些能源依賴性較高的高能耗產業為主,比如建材、化工與石油等。但是這些工業型支柱產業,普遍具有高耗能、高污染特性,在發展過程中容易造成極大的能源消耗。1.2.2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升級對能源效率貢獻應以勞動和資本要素生產率為基礎,其中,能源效率的提高來自產業結構的良性變化,而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降低將抑制能源效率,使能源效率降低,加大節能減耗難度,而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的上升對能源效率提高正具有正向效應,基于此,應提高清潔能源的消費比重,促進能源效率的改善。1.2.3能源價格。陜西省能源豐富,尤其是陜北地區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富集地區,但由于這些地區的能源多為一次性能源消耗,能源消耗高,影響能源價格,目前,影響能源價格的因素主要有:1.2.3.1產權結構。產權結構的不同會對生產資源產生影響,再加上一些企業生產效率不高,資源優化配置不合理,影響能源價格。1.2.3.2對外開放度。由于陜西省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人們思想較為保守,對外開放程度較低,但在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利好政策的帶動下,陜西省的對外開放度將逐漸得到提高,能源消耗也會不斷提升。

2制約農村經濟結構的幾種現象

2.1農業產業結構不平衡,城鄉產業分工不平衡。雖然農村經濟結構在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農村經濟也得到較大發展,但有些地區農村生產力水平較低,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仍分散、粗放,小農意識明顯,鄉鎮企業產業結構落后,農業生產內部結構仍以糧食種植為主,集中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生產模式受到制約,城鄉產業分工不協調。2.2農村資源浪費,拖慢農村經濟結構。資源結構和資源內部結構之間又存在著嚴重的失衡,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充分,導致一些中低產田、綠化荒地無法深度開發與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無法進行有效配置,勞動力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林業資源等資源浪費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與提升,拖慢了農村經濟結構的進程。2.3農業能源效率低,增加農業勞動成本。陜西省農村經濟結構主要以陜北地區的玉米等、關中地區的小麥、陜南地區的水稻等作物為主,并且存在較大的差異,隨著新時期下“振興鄉村戰略”的有效實踐,陜西省農業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出現很多新的農業結構,實現了農村地區農民經濟收入多元化,使多項農業資源得到合理配置,進而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并能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產品。

3農村經濟結構優化策略

查看全文

基于綠色能源的生態農業論文

一、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

目前,我國農業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探索熱潮。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綠色能源開發為特征的現代生態農業應運而生,不僅給農民帶來方便,還可以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和充分利用“剩余”資源,然而,發展新型農業、開發新能源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調整農村農業產業結構,采用現代化生產模式,加快園區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調整農業經濟發展結構,實行山水農業建設。通過示范場(戶)的建設分前、中、后三個環節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以生物質能的技術原理為依據,全力推進綠色能源的形成和利用。

1.高新技術的內容

1.1主要組裝配套技術

為了完善各養殖戶、示范區、示范場、示范點種養殖高新技術示范的實施,提高各種養殖基地的種養水平,確保各養殖示范場(戶)獲最佳經濟效益,采用以下配套技術。

1.1.1立體種植技術

查看全文

農業局上半年能源環保工作總結

2010年是我市實施“十一五”計劃的關鍵之年,拼搏之年。在省級有關部門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和市委九屆五次會議及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化農村各項改革,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以人為本,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市農業農村能源環保工作得到了快速發展。

一、主要工作

1.農村能源建設,進展順利

2010年全市計劃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10000口,節柴改灶推廣10000眼,沼氣綜合利用10萬畝,培訓技工和農戶50000人次,實施村容村貌整治50個自然村。截止2010年5月31日,全市共完成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11628口,占年計劃的116.28%;節柴改灶8559眼,占年計劃的85.59%;沼氣綜合利用推廣5.5萬畝,占年計劃的54.96%;培訓農戶21353人次,占年計劃的42.7%。新建沼氣的總產氣量達465.12萬立方米,節約薪柴2.3萬噸,相當于4萬畝薪炭林一年的生長量,減少水土流失3.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9萬噸,二氧化硫158噸,節約燃料費、電費406.98萬元,同時為農戶增收節支930.24萬元,促進了庭院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沼氣建設是生態農業建設的紐帶,既能提供生活用能,又可提供優質有機肥料,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廣節柴改灶年可節柴0.86萬噸。

開展沼氣綜合利用、培訓農戶,截止到5月31日,全市共完成沼氣綜合利用5.5萬畝,培訓農戶2.14萬人次,共施用沼肥40萬噸,為農戶節約了農藥和化肥,為我市推廣生態農業和沼氣綜合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完成中央擴大內需新增沼氣建設項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