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3 01:01: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炮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藥炮制原理
1研究內容
1.1文獻整理及經驗總結首先要搞清炮制的歷史和現狀。炮制的歷史文獻比較分散,現代的炮制經驗多數是“師徒相傳,口傳心受”繼承下來,各地遵循不一。每類炮制方法及每藥的炮制方法的起源、發展和臨床應用的關系更應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變原因,找出其理論依據,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從中可以找出一些規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為今用。因此,認真進行文獻整理和經驗總結,是開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工作。做這些工作時,應采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論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藥物炮制的科學依據和藥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討在一定工藝條件下,中藥在炮制過程中產生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及因這些變化而產生的藥理作用的改變和這些改變所產生的臨床意義,從而對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學評價。可見,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學研究的關鍵問題。
中藥炮制在漫長的實踐中,結合中醫藥的理論,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這些理論雖然不能作為定論,但大多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因而探討那些規律性的本質,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闡述,而且將指導炮制方法的改進及創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藥的種類很多,品種繁雜,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藝多屬于手工作坊生產,尚難適應現今工業化的生產,因此研究炮制技術,改進炮制工藝是當務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鑒,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礎上,以炮制過程的本質變化為核心,向炮制工藝的機械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藥材,充分發揮藥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飲片質量標準的研究同一種飲片由于生產條件和環節不同,質量差異很大,直接影響療效。當前用以控制飲片質量的標準是各省、市自治區制訂的中藥飲片炮制規范,而規范中的標準多數是依據廣大藥工長期實踐經驗制訂的,主要依據形態、色澤、質地、氣味等感觀來判斷飲片的真偽優劣,比較模糊,不易掌握。為了保證臨床用藥的準確必須進行飲片質量標準的研究。首先要制訂統一的炮制工藝及飲片的質量標準,然后應用現代科學手段逐步以客觀化的指標感官控制的經驗性指標加以結合,建立起更為合理的質量標準,以更好的控制飲片質量,確保臨床用藥的效果。
黃精炮制研究論文
【關鍵詞】黃精;,,炮制;,,沖刷法;,,改良重蒸法;,,黃精多糖
摘要:目的探討黃精合適的炮制方法,為黃精的炮制理論研究與實踐提供依據。方法通過沖刷法去雜質,改良重蒸法加以炮制,嚴格控制蒸、燜以及烘烤的時間和溫度,并對炮制過程中重量、顏色、品味的變化過程進行記錄和對比。結果黃精經炮制后其多糖含量明顯下降,炮制過程當中,根莖的重量減少77.3%左右時,其重量幾乎不再減少,折干率為22.7%左右。結論經沖刷法去雜質,改良重蒸法加以炮制的黃精從里到外烏黑發亮,質地柔軟,有粘性,薄片者光亮透明,無刺激性及副作用,糖性濃烈,口感好,利于服用。
關鍵詞:黃精;炮制;沖刷法;改良重蒸法;黃精多糖
TheStudyofProcessingonPolygonatumsibiricum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asuitablemethodofprocessingonPolygonatumsibiricum,inordertoprovidetheoreticalandpracticalevidenceaboutitsprocessing.MethodsRushingandreformingrepeatingcookwereappliedtocontrolthetimeandtemperatureofcookandraisingandbakingstrictly,whilerecordandcompareitsweight,colorsandtaste.ResultsPolygonatumsibiricumpolysaccharidesdecreasedobviouslyafterprocessed,itsweightwillnotalmostdecreasedwhenitsweightofRhizomereducedto77.3%,itsdryingratewas22.7%.ConclusionRushingandreformingrepeatingcookcanmakePolygonatumsibiricummoveblackandglossyfromtheinsidetosurface,itsqualitywassoftandglutinous,theslicewasglossyandtransparentitscharacteristicqualitywasusefultotake,suchasnon-irritating,not-sideeffect,strongsugartasteandgoodmouthfeeletc.
Keywords:Polygonatumsibiricum;Processing;Rushing;Reformingrepeatingcook;Polygonatumsibiricumpolysaccharides
中藥炮制研究論文
1研究內容
1.1文獻整理及經驗總結首先要搞清炮制的歷史和現狀。炮制的歷史文獻比較分散,現代的炮制經驗多數是“師徒相傳,口傳心受”繼承下來,各地遵循不一。每類炮制方法及每藥的炮制方法的起源、發展和臨床應用的關系更應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變原因,找出其理論依據,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從中可以找出一些規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為今用。因此,認真進行文獻整理和經驗總結,是開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工作。做這些工作時,應采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論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藥物炮制的科學依據和藥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討在一定工藝條件下,中藥在炮制過程中產生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及因這些變化而產生的藥理作用的改變和這些改變所產生的臨床意義,從而對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學評價。可見,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學研究的關鍵問題。
中藥炮制在漫長的實踐中,結合中醫藥的理論,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這些理論雖然不能作為定論,但大多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因而探討那些規律性的本質,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闡述,而且將指導炮制方法的改進及創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藥的種類很多,品種繁雜,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藝多屬于手工作坊生產,尚難適應現今工業化的生產,因此研究炮制技術,改進炮制工藝是當務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鑒,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礎上,以炮制過程的本質變化為核心,向炮制工藝的機械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藥材,充分發揮藥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飲片質量標準的研究同一種飲片由于生產條件和環節不同,質量差異很大,直接影響療效。當前用以控制飲片質量的標準是各省、市自治區制訂的中藥飲片炮制規范,而規范中的標準多數是依據廣大藥工長期實踐經驗制訂的,主要依據形態、色澤、質地、氣味等感觀來判斷飲片的真偽優劣,比較模糊,不易掌握。為了保證臨床用藥的準確必須進行飲片質量標準的研究。首先要制訂統一的炮制工藝及飲片的質量標準,然后應用現代科學手段逐步以客觀化的指標感官控制的經驗性指標加以結合,建立起更為合理的質量標準,以更好的控制飲片質量,確保臨床用藥的效果。
獨家原創:簡談中藥炮制
【摘要】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辯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所采用的一項制藥技術。今天,研究它的人越來越多,本文就著重簡談下中藥炮制與臨床療效。
【關鍵詞】中藥炮制影響
一、中藥炮制的目的和意義
中藥炮制是多方面的,有多種方法。對一般藥材炮制加工而言,往往是一種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種藥物有幾方面的意義,這些雖有主次之分,但彼此之間存在密切關系。
根據處方、調劑和制劑的需要,而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其目的在于除去雜質,利于儲藏便于調劑和服用,降低有毒成分及不良反應,增強藥物療效,改變藥物性能。如蜜灸款冬花,蜂蜜的協同作用可增強其潤肺止咳的作用。
中藥炮制的方法不同,其功效也不同。所以要求臨床處方必須對癥。如當生用者而用炙,當炙者而生用。例如:大黃,臨床用藥時必須十分注意生用炙用。生用氣味重濁,當生用而不守,直達下焦,瀉下作用峻烈,易傷胃氣。據試驗分析結果,大黃經酒炒后,結合性蒽醌有所減少,瀉下作用弱于生大黃,熟大黃結合性大黃酸顯著減少,鞣質只減少一部分,因此,瀉下作用緩和,收斂力亦有減弱。所以在臨床上只有掌握大黃的各種炮制作用才能正確應用,根據病情辯證施治,合理的選擇炮制品,對癥選藥,從而提高藥物應有的療效。
甘遂炮制研究論文
【摘要】經查閱各種文獻整理出甘遂古今炮制方法演變過程及甘草制甘遂現代炮制研究進展。
【關鍵詞】甘遂;炮制;十八反;配伍禁忌
Abstract:ItreviewsthedevelopmentsofmodernpreparationoflicoriceandEuphorbiakansuiLiou.,andtheancientandpresentprocessingevolutionbyreferringtoalldocumentations.中國論文聯盟
Keywords:EuphorbiakansuiLiou.;preparation;18contraindictions;compatibilityandcontraindication
甘遂系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遂的干燥塊根,是臨床上常用峻下逐水藥。我國古代文獻記載的炮制方法有20余種,但現在只有醋炙,煮制二法。其它炮制方法已經失傳,本文試對甘遂炮制方法演變過程及現代炮制研究作一概述。
1炮制目的及意義
甘遂炮制研究論文
1炮制目的及意義
降低毒性,減少烈性,《中國藥典》記載:甘遂經醋制后能降低毒性,緩和瀉下作用。改變甘遂苦寒之性,增加溫性,擴大用藥范圍,如胡麻制,脂麻制。宋《小兒藥證直訣》中有:“炒焦用之,乃溫也”。清《外科證治全生素》:“苦寒之性,經(甘草)制,則凈不苦而甜,不寒而溫,專消堅結痰塊核毒”。
2古今炮制方法
2.1古代炮制法甘遂炮制始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論》,雷曰:“甘遂采得后,去莖,于槐鉆上細銼,用生甘草湯,小薺苨自然二味,攪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濾出,用東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為度,濾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1]”。唐代《外治秘要》出現豬腎制法,熬制。《三因極一病癥方法》有去心,宋代甘遂炮制有了很大發展,首次出現濕紙煨,《太平圣惠方》有胡麻制,《圣濟總錄》有酥制、麥夫制、麥夫炒,《衛生寶鑒》有面煨等法,如宋《圣惠芳》甘遂丸中治卒身面浮腫,上氣喘息時,甘遂半兩(煨令微黃)的描述,以及治二便不通,用甘遂末以生面糊調,敷臍中及丹田內,仍艾炙三壯,飲甘草湯,以通為度。元朝又新增煮制甘遂《丹溪心法》,明代煨法較普通,李時珍曰:“今人多以面煨,以去其毒”,《奇效良方》中記載:“將甘遂入大鯽魚肚內,煨令焦黃,取出烘干”。另外尚有大麥制,培制《普濟方》,面煮《仁術便覽》。至清代又新添豬腎煨制《握靈本草》。甘草制《外科證治全生集》,其記載如下:每斤用甘草四兩,煎湯浸三日,湯黑去湯,河水淘洗,取清水日淘,每日換水數次,三日后去心,再淘,浸四五日,取一勺入白瓷盆內隔一宿,次日盆中水無異色,乃妥,再浸三四次,瀝干,以面裹如團,入糠火煨,煨至面團皆黃,內藥熟透,取出曬干,入鍋炒透,磨粉[2]。
2.2現代炮制法古代對甘遂的炮制方法有20余種,現今留存只有《中國藥典》、《全國中藥炮制規范》中的醋制甘遂和煮甘遂《中藥藥大辭典》中的煮甘遂兩種。有研究據報道給小白鼠分別口服生甘遂和炙甘遂的酒精浸膏后,均有明顯瀉下作用,但生甘遂瀉下作用較強,其毒性也較大,說明醋炙甘遂能降低毒性。又生甘遂刺激性比炮制品大6倍左右,生甘遂水煎液的刺激性比炮制品水煎液大2~3倍。此外煨法,甘草制,豆腐制均能降低毒性[3]。
3甘遂與甘草炮制研究
中藥炮制原理分析論文
1研究內容
1.1文獻整理及經驗總結首先要搞清炮制的歷史和現狀。炮制的歷史文獻比較分散,現代的炮制經驗多數是“師徒相傳,口傳心受”繼承下來,各地遵循不一。每類炮制方法及每藥的炮制方法的起源、發展和臨床應用的關系更應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變原因,找出其理論依據,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從中可以找出一些規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為今用。因此,認真進行文獻整理和經驗總結,是開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工作。做這些工作時,應采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論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藥物炮制的科學依據和藥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討在一定工藝條件下,中藥在炮制過程中產生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以及因這些變化而產生的藥理作用的改變和這些改變所產生的臨床意義,從而對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學評價。可見,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學研究的關鍵問題。
中藥炮制在漫長的實踐中,結合中醫藥的理論,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這些理論雖然不能作為定論,但大多有一定的臨床意義,因而探討那些規律性的本質,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闡述,而且將指導炮制方法的改進及創新。
1.3炮制方法的研究中藥的種類很多,品種繁雜,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炮制工藝多屬于手工作坊生產,尚難適應現今工業化的生產,因此研究炮制技術,改進炮制工藝是當務之急。在今天,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鑒,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礎上,以炮制過程的本質變化為核心,向炮制工藝的機械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最大限度的利用藥材,充分發揮藥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4飲片質量標準的研究同一種飲片由于生產條件和環節不同,質量差異很大,直接影響療效。當前用以控制飲片質量的標準是各省、市自治區制訂的中藥飲片炮制規范,而規范中的標準多數是依據廣大藥工長期實踐經驗制訂的,主要依據形態、色澤、質地、氣味等感觀來判斷飲片的真偽優劣,比較模糊,不易掌握。為了保證臨床用藥的準確必須進行飲片質量標準的研究。首先要制訂統一的炮制工藝及飲片的質量標準,然后應用現代科學手段逐步以客觀化的指標感官控制的經驗性指標加以結合,建立起更為合理的質量標準,以更好的控制飲片質量,確保臨床用藥的效果。
中藥發酵炮制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論述了傳統中藥發酵炮制的作用機理和發酵工藝,并與現代中藥的發酵炮制工藝進行了比較。同時對經發酵炮制后生產的傳統中藥神曲、紅曲、淡豆豉等進行了本草考證,論述了其名稱由來、制作方法和功效等。
關鍵詞:發酵;炮制;傳統中藥;本草考證
我國遠在四千多年以前就懂得利用微生物發酵來釀酒,其后又相繼用微生物發酵來生產醬、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早在千余年前,我國已開始將微生物發酵應用于中藥炮制,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微生物對天然藥物進行生物轉化的國家之一。中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中藥炮制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中藥炮制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的性質,以及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項制藥技術。本文對傳統中藥發酵炮制的作用機理、炮制工藝和發酵炮制中藥的本草考證進行了論述。
1傳統中藥的發酵炮制概述
古代醫藥典籍將中藥炮制又稱為“炮炙”、“修治”、“修制”、“修事”。經凈制或處理后的藥物,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藥物發泡、生衣的方法稱為發酵法。中藥通過微生物的發酵達到增強中藥藥效、改變藥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1.1傳統中藥發酵炮制的作用機理
小議中醫臨床須注重炮制品運用
中藥炮制是中醫臨床用藥的兩大特點之一,《中藥炮制學》不僅是中藥等專業本科學生的主干必修課,還應該在中醫及相關專業增設該門課程。臨床中醫生應當系統掌握中藥炮制理論,能夠恰當選用各種炮制品。但現今社會分工趨細,醫藥“分家”嚴重,部分年輕的中醫不會使用。
本文結合近幾年我院開設《臨床中藥炮制學》教學改革經驗,及對三部古代醫藥學家的著作、廣西南寧的兩家醫院的炮制品使用情況調查,探討該門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1對三部古代醫藥著作收載炮制品的探究
1.1研究方法:對《金匱要略方論》、《金匱玉函經》和《千金翼方》統計以下內容:①所載處方數量;②處方中用到的中藥的種類;③所用中藥交叉應用,先后總共出現的次數,其中用腳注形式對藥物提出了具體的炮制方法和要求的次數;④甘草入方的次數,其中用炮制品的次數。
1.2結果:《金匱要略方論》載262個處方,共用186味中藥,交叉應用,先后出現972次,其中180次用腳注形式對藥物提出了具體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藥物出現次數的18.5%,甘草入方89個,其中30個方用炙甘草;《金匱玉函經》載115個處方,共用86味中藥,交叉應用,先后出現547次,其中126次用腳注形式對藥物提出了具體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藥物出現次數的23.0%,甘草入方69個,其中53個方用炙甘草;《千金翼方》載1990個處方,共用568味中藥,交叉應用,先后出現10593次,其中2541次用腳注形式對藥物提出了具體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占藥物出現次數的24.0%,甘草入方461個,其中424個方用炙甘草。
表1兩家醫院炮制品使用頻率
中藥炮制發展論文
【關鍵詞】中藥炮制炮制機理質量標準企業生產
為了統一中藥飲片質量標準,提高整個飲片行業的水平,國家從2005年開始著手整頓飲片標準,把飲片規范化研究作為重點支持項目,先后開展了“川芎”等30種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化研究、“百合”等50種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化研究等項目,并提出20080101前未通過GMP認證的飲片生產企業一律停止生產。隨著飲片規范化研究工作的一步步深入開展,許多內在的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某些藥物的炮制機理不明;成分和藥理作用結合不緊密;炮制工藝難以做到客觀可控;炮制設備的落后;炮制品的質量標準制定等等。這些問題無一不制約著整個飲片行業的發展,阻礙著飲片批準文號制度的建立。筆者有幸參加了“30”味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化研究這一課題中的大薊飲片炮制規范化研究工作,在實驗過程中也屢次碰到類似的問題,因此想圍繞中藥炮制研究思路和方法這一主題,略陳管見,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1重視炮制機理的研究
中藥炮制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型學科,它的知識面廣、涵蓋內容多,與許多學科如中藥化學、藥理學、分析化學、制藥工程、臨床診斷等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中藥炮制同時也是一門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學科。現代儀器和科研方法與炮制技術已緊密結合,目前有關中藥炮制方方面面的研究報道可謂是層出不窮,但是筆者以為目前一個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炮制的機理研究不夠深入,或者說炮制的機理研究落后于應用研究。這里的機理研究是指針對中藥炮制前后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等方面的變化而進行的研究,并以此來驗證和豐富炮制的原理,而應用研究則偏指炮制工藝及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相關技術的研究。從根本上來看,中藥炮制前后化學成份不清楚,藥理作用不明,炮制工藝將無從篩選,質量控制也難以實現。因此,重視炮制機理的研究勢在必行,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1藥物炮制前后成分的變化研究
藥物炮制前后其成分都會有相應的量變或質變,比如說某種成份的減少或增多,成分之間的相互轉化,水解、異構化、氧化、置換、分解、縮合等反應,輔料的加入對藥物的成分造成的影響等等。類似這方面的研究報道還有:不同炮制工藝對何首烏中成分含量的影響[1],爐甘石炮制機理分析[2],茜草飲片炒炭前后大葉茜草素含量比較[3],大薊炮制前后TCL和HPLC的變化[4]。因此筆者以為可以對生品和炮制品進行成分對比分析,觀察其炮制前后成分發生的變化,是量變還是質變,結合藥理實驗對其變化的成分進行研究,或者提取不同部份或單體作進一步的分析,從而驗證或豐富炮制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