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3 09:45: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偏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初中生偏科問題調研報告
在這次中學生是否偏科現象調查中,我們隨即抽取了20位初二同學進行調查,發現其偏科存在普遍現象,其中英語和物理是同學偏科最大的兩門,然而歷史是大部分同學偏科的科目。其中有70%的同學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偏科,很少有一部分人會知道。通過這次隨機的調查,讓我覺得引起偏科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老師的教學方法,其中自己的興趣大于老師的教學。我們還記得有句話叫做“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對我們來講是完全錯誤的,我們應該把每一科每一課都用平等的心態來對待!
一、中學生偏科的原因
首先是心態引起的偏科。處于中學階段的孩子,一方面有了自己的思想、行為,開始發展自己的興趣,并朝著自己所喜愛的方面發展;另一方面這個階段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有了長足的發展,為了表明自己比較聰明和愛動腦,將其聰明才智在語文和數學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卻對英語這一不同與漢語語法的學科,尤其每天都有新的內容和單詞需要背、讀、記、寫,所以覺得很枯燥乏味造成了偏科。
其次,認為自己將來的發展在國內,對于英語需要甚少或更本不需要,所以覺得學習英語是浪費時間。這是由于孩子沒有意識到世界已經不成了一個村落,未來的學習和交往如果缺少了英語這一學科,那么就等于廢了半個腦袋。
再次,孩子剛剛進入初中感覺距離中考還十分遙遠,既沒有感受到學習的壓力,也沒有認識到偏科給自己中考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中學生偏科應如何理解對待
中學生偏科問題的研究開題報告
目的及緣由:
我國教育受傳統的教育思想和前蘇聯教育模式影響,一直以傳授知識為主要教育目標。“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教學功能的一種經典表述,我們的教學總是以傳授知識為中心,以教材為本,通過老師的講解將信息傳輸給學生從而進入大腦,然后是考試,以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學生掌握知識與否的標準。如此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使學生成為儲存知識的機器,“克隆”知識的載體。這種教學弱點和缺陷是十分明顯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少機會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不懂得知識的由來,不懂得知識間的聯系,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很少動腦,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受到抑制。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對了無生氣的學習產生了厭惡之情,也有些同學嚴重偏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科目下工夫,不能全面均衡發展。
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提出,隨著高考"3+X"模式在全國的實施,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成了一個新課題.但是,中學生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著偏科現象.偏科還是應糾正的,堅持全面發展,會使人終生受益,可見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以及培養堅強的意志,尤其要加強對初中時期預防偏科的教育。為了準確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現象的成因,時間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和評價,為了從人才成長過程中探索中糾正偏科的辦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導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我們高二·十七班A3小組進行了調查研究
目標:
(1)為緩解偏科現象出一份力。
班主任工作計劃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為使班級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好的發展,創建“活潑、生動、向上”的班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貫徹學校德育處以“育人”為本的思想,加強多元化評價的管理方法,抓好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以此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爭取實現學生的學習和做人的全面提高。
二、具體措施:
1、建立以表揚和批評為主要手段,以多元評價量化分數為輔的體系,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
2、本學期的學生考評從讀書、集會、乘車、吃飯、居家等方面,嚴格要求學生。
樹組工干部新形象體會
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樹組工干部新形象”主題教育活動,組工干部需要弄清楚一件事情,就是組工干部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公眾形象。形象問題,說起來內容繁多,做起來也不太容易。新的形勢對組工干部的要求越來越高,每一名組工干部都要爭取在各方面作表率,爭當各級黨組織的“形象代言人”。
第一,要“忠于人民終于黨”
身為組工干部,必須要鑄就堅強的黨性。什么是黨性呢?就是一個政黨的性質在每一個黨員身上的體現。黨有什么樣的性質,黨員的言行中就應該體現出這種性質。我們的黨是共產主義的黨,我們每一個黨員都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們每一個黨員都要用實際行動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黨是先鋒隊,我們每一個黨員的一言一行都要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黨員是群眾中的優秀分子,組工干部則應該是黨員中的優秀分子。對普通黨員的要求尚且如此,對組工干部的要求就應該更高更嚴。
作為一名組工干部,首先要有牢固的組織觀念。做到對黨忠誠。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警醒自己,在政治上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絲毫也放松不得。我們的心中要始終裝著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并模范的遵守和執行。我們永遠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像入黨宣誓時說的那樣,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聽黨的話,跟黨走,為黨的事業奮斗不息。
作為一名組工干部,還需要有牢固的群眾觀念。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做到“源于群眾,為了群眾”。最近幾年,“為了群眾”的問題講得比較多,做得比較好,但“源于群眾”的問題,重視得很不夠。“源于群眾”的問題不解決好,就很容易使我們的工作脫離群眾。我們天天坐在辦公室里冥思苦想,制造出大量的工作,落到基層去以后,基層和群眾并不關心、并不接受、并不喜歡、并不熱心。我們自己以為是為基層和群眾辦了大好事,但基層和群眾卻并不領情,甚至還很反感。這樣繼續發展,就逐漸形成了我們在轟轟烈烈地玩圈內游戲,基層和群眾都在一旁冷眼以待,對我們開展的工作不聞不問毫不關心,這樣的傾向很危險。所以,我們要利用這次活動,大力解決組織工作“源于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的問題。
幼兒園教師藝術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幼兒園藝術教育是對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大致分為音樂活動和美術活動,其中,音樂活動分為歌唱、律動、打擊樂和音樂欣賞等;美術活動分為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等。在實際的藝術教育活動中,教師往往著重幼兒技能的培養,比如幼兒“唱的好聽”、“畫的好看”常成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這種觀念違背了幼兒教育的本質,也違背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如何實現教師藝術教育能力的快速提升呢?我們認為,教師的技能與教育理念必須融合,即,教師必須具備藝術本體知識技能和專業大背景下的學前教育理念與發展思路,并能很好的相互融合與滲透,如此,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藝術教育;教育能力
近年來,我們利用承擔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研究的機會,深入全省多家幼兒教育機構展開調研。在隨堂聽藝術教育活動并同時對教師的活動方案進行評析中,我們發現,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更著重對幼兒藝術技能的培養,較忽略教育性。即,更偏重藝術技能的藝術活動,較忽略教育性的藝術活動。其結果是幼兒的技能水平提升了,但審美能力卻沒有得到提升,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如何把幼兒表面的藝術技能轉化為幼兒內在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呢?我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提升教師的藝術教育能力。那么,幼兒園教師藝術教育能力具體是怎樣的呢?2013年以來,我們在江蘇省先后對60所幼兒園200余名教師展開了藝術教育能力的調研。調研結果主要呈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藝術教育活動中普遍偏重技能的傳授
很多老師認為自身的藝術技能越高越好,大多數教師把藝術知識技能放在了教育能力的首位,而且普遍認為藝術學科間較少橫向聯系,或難以橫向聯系。在教師的藝術教學論文中,教師對藝術學科知識和技能研究的論文占了所有論文內容的七成以上。論文內容顯粗略,極少提及教育學知識,所有藝術教育論文中,提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目標要求的僅不足三成。論文中著重研討藝術技能的講解與傳授,詳盡剖析“怎么做?”,但“為什么這么做?”卻鮮有提及。在教學評價中,也更側重于“唱的好聽”、“畫的好看”等純技能方面的評價,評價維度單一,造成評價效度的缺失。
二、教師藝術技能中也普遍存在偏科現象
組工形象代言人匯報
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樹組工干部新形象”主題教育活動,組工干部需要弄清楚一件事情,就是組工干部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公眾形象。形象問題,說起來內容繁多,做起來也不太容易。新的形勢對組工干部的要求越來越高,每一名組工干部都要爭取在各方面作表率,爭當各級黨組織的“形象代言人”。
第一,要“忠于人民終于黨”
身為組工干部,必須要鑄就堅強的黨性。什么是黨性呢?就是一個政黨的性質在每一個黨員身上的體現。黨有什么樣的性質,黨員的言行中就應該體現出這種性質。我們的黨是共產主義的黨,我們每一個黨員都要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們每一個黨員都要用實際行動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的黨是先鋒隊,我們每一個黨員的一言一行都要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黨員是群眾中的優秀分子,組工干部則應該是黨員中的優秀分子。對普通黨員的要求尚且如此,對組工干部的要求就應該更高更嚴。
作為一名組工干部,首先要有牢固的組織觀念。做到對黨忠誠。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警醒自己,在政治上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絲毫也放松不得。我們的心中要始終裝著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并模范的遵守和執行。我們永遠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像入黨宣誓時說的那樣,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聽黨的話,跟黨走,為黨的事業奮斗不息。
作為一名組工干部,還需要有牢固的群眾觀念。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做到“源于群眾,為了群眾”。最近幾年,“為了群眾”的問題講得比較多,做得比較好,但“源于群眾”的問題,重視得很不夠。“源于群眾”的問題不解決好,就很容易使我們的工作脫離群眾。我們天天坐在辦公室里冥思苦想,制造出大量的工作,落到基層去以后,基層和群眾并不關心、并不接受、并不喜歡、并不熱心。我們自己以為是為基層和群眾辦了大好事,但基層和群眾卻并不領情,甚至還很反感。這樣繼續發展,就逐漸形成了我們在轟轟烈烈地玩圈內游戲,基層和群眾都在一旁冷眼以待,對我們開展的工作不聞不問毫不關心,這樣的傾向很危險。所以,我們要利用這次活動,大力解決組織工作“源于群眾、依靠群眾、為了群眾”的問題。
九年級學習動員大會發言詞
同學們:大家好!
在座的是我校九年級年級最好的學生。也是中學年中考的希望。我希望各位同學珍惜在中學中只有不到一年的學習時光,尊重老師的教誨、關心自己的名譽、關心自己的學習、關心自己的身體。學會與老師交流、學會很好的保護自己。
下面我想談一下學習:有一首校園歌曲《童年》其中有這樣兩句我覺得寫的很貼切:只有在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只有在考試以后才知道該念的書還沒有念,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我們是過來人,所以很有同感,希望你們長大后不要吃后悔藥。老師在不在一個樣。所以,自覺性強,紀律性強,重點高中就會向你們招手。
存在不足大概有三個:一是自覺性差,老師在不在不一樣;好象學習是給別人學的。二是自我調節能力差,怕吃苦,一點彎轉不過來就放棄沒有下決心把不懂得問題搞懂把不會的多練幾遍要好強不落人后。三是偏科,可能是由于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的教學風格而導致偏科,這是十分可惜的現象。同學們喜歡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無可厚非,不好吃的東西可能正是你需要的,藥很苦,打針、手術都很疼,可是他要治病。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克服中學時期偏科毛病把總分搞上去,把名次搞上去,不能跟別人拉大距離。
如何提高我們的學習成績呢。
一、是“勤”,“書山有路勤為徑”。每一次的第一名都是同學們用辛勤的汗水換回的。例如:同樣是“背”,但是有的同學只求能背出來,而有的同學一定要達到“快、熟、明”三種要求,所以往往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
學生學習動員大會工作講話
同學們:大家好!
在座的是我校九年級年級最好的學生。也是xx中學2009年中考的希望。我希望各位同學珍惜在xx中學中只有不到一年的學習時光,尊重老師的教誨、關心自己的名譽、關心自己的學習、關心自己的身體。學會與老師交流、學會很好的保護自己。
下面我想談一下學習:羅大佑有一首校園歌曲《童年》其中有這樣兩句我覺得寫的很貼切:只有在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只有在考試以后才知道該念的書還沒有念,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我們是過來人,所以很有同感,希望你們長大后不要吃后悔藥。老師在不在一個樣。所以,自覺性強,紀律性強,重點高中就會向你們招手。
存在不足大概有三個:一是自覺性差,老師在不在不一樣;好象學習是給別人學的。二是自我調節能力差,怕吃苦,一點彎轉不過來就放棄沒有下決心把不懂得問題搞懂把不會的多練幾遍要好強不落人后。三是偏科,可能是由于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的教學風格而導致偏科,這是十分可惜的現象。同學們喜歡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無可厚非,不好吃的東西可能正是你需要的,藥很苦,打針、手術都很疼,可是他要治病。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克服中學時期偏科毛病把總分搞上去,把名次搞上去,不能跟別人拉大距離。
如何提高我們的學習成績呢。
一、是“勤”,“書山有路勤為徑”。每一次的第一名都是同學們用辛勤的汗水換回的。例如:同樣是“背”,但是有的同學只求能背出來,而有的同學一定要達到“快、熟、明”三種要求,所以往往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
思想品德課知與行的統一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讓學生學習道德知識,培養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的學科,它作為小學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擔負著培養學生道德觀念,指導學生道德行為的最根本的任務。宋代儒學大師朱熹說:“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導行作為思品教學的基本環節,直接指向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德育目標。能否使學生把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并使之科學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因而,導行成為思品教學的重中之重。
怎樣使導行環節充分發揮作用,使知與行真正統一起來,避免口號式、標簽式的“空對空”的現象呢?筆者談幾點看法。
一、導行要體現自主性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思品教學中,學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發現的事自己發現;能思考的問題自己獨立完成……解放他們的雙手,達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境界。在課堂上,我們要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增強角色體驗,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現實生活中豐富的思品教育資源,讓樂于自主學習的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新,從而充分展現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促其內化導行的內驅力。如教學《從小關心國家大事》一課時,讓學生課前搜集國內外新聞,在課堂上進行5分鐘新聞會,學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實踐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關心國家大事讓他們大開眼界,收獲很多,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之后,每周一次的新聞會成了學生自愿從事的活動,學生的行為實踐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課外。
二、導行要講究實效性
在思品教學中,導行是提高思品實效的至關重要的環節,因而導行要幾實效性。
思想品德課知與行的統一
思想品德課知與行的統一
——思想品德課導行教學淺探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讓學生學習道德知識,培養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的學科,它作為小學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擔負著培養學生道德觀念,指導學生道德行為的最根本的任務。宋代儒學大師朱熹說:“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導行作為思品教學的基本環節,直接指向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德育目標。能否使學生把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并使之科學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因而,導行成為思品教學的重中之重。
怎樣使導行環節充分發揮作用,使知與行真正統一起來,避免口號式、標簽式的“空對空”的現象呢?筆者談幾點看法。
一、導行要體現自主性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思品教學中,學生能做的事自己做:能發現的事自己發現;能思考的問題自己獨立完成……解放他們的雙手,達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境界。在課堂上,我們要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組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增強角色體驗,拓展渠道,注重前伸后延;利用現實生活中豐富的思品教育資源,讓樂于自主學習的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新,從而充分展現其“主角”形象。在其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促其內化導行的內驅力。如教學《從小關心國家大事》一課時,讓學生課前搜集國內外新聞,在課堂上進行5分鐘新聞會,學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實踐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關心國家大事讓他們大開眼界,收獲很多,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之后,每周一次的新聞會成了學生自愿從事的活動,學生的行為實踐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