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5 02:26: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世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世界

美國對壘世界

美國愿意讓聯合國介入處理被攻占后的伊拉克事務,可是,聯合國的幾個主要成員國如法、德、俄等都持保留態度,連中國也沒有馬上明確表態。這件事遲早是會通過協商和討價還價來解決的,只是眼前的局面,卻無不令美國尷尬,做出讓步之后,得到的是冷淡的反應,這有點是自做自受。

從幾個對手的反應看來,它們沒有爽快的答允,是有幾個因素的。首先是因為美國是在未能獲得聯合國授權之下攻占伊拉克,在那場激烈的外交戰中,美國的先發制人和單邊主義政策受到幾個安理會成員的強烈挑戰,結果美國只能爭取到英國的落力支持,最后只好單方面向伊拉克發動軍事行動。雖然美國在軍事上取得輝煌的勝利,然而,外交上卻是空前孤立,成為近代外交史上奇恥大辱的挫折。

如今在事后,不僅美國這口氣難消,站在對立面的幾個國家也從許多事后局勢的發展證明它們的立場是正確的,自然不愿在美國的附有不合理的條件下支持聯合國參與伊拉克的維和及建設工作。

除了美國和歐洲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的爭拗有意氣用事的因素之外,另一個不能忽視的情況,是在于沒有薩達姆之后的伊拉克是一個十分棘手的燙手山芋,是一個容易叫人泥足深陷的沼澤。美軍除掉了薩達姆,反而是形塑了一個充滿反美敵意的伊拉克,天天都發生襲擊、恐怖的暴力和破壞事件。

美國原來想得很輕松,以為派些人就可以治理好伊拉克,想不到至今卻無法結束這場戰爭,美軍從主動攻擊變成是被動防守,大量戰斗兵員被綁在各個戰線上,每個月還要花上39億美元的軍費。

“老歐洲”持保留態度

查看全文

世界水日致詞|世界水日講話稿

2007年世界水日領導講話

今年紀念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水與文化”。水,不僅對生命來說是或不可缺的,而且也是一個包羅萬象的文化存在:藝術家的靈感來源,科學家的研究重點,許多傳統和信仰的宗教儀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然而,盡管水如此之重要,而且常常具有圣潔的性質,但是在全世界,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地區,依然存在浪費水和水質下降的現象。世界上18%的人口喝不上安全的飲用水,40%的人口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每天大約6000人的死亡原因與水有關,這些死亡者中大多數為兒童。

這就是為什么聯合國大會在其宣布2005年至2015年為“生命之水”國際行動十年的決議中呼吁采取更協調一致的行動,實現國際社會商定的關于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的目標。

大會還強調婦女有必要參與所有與水有關的發展努力。在許多文化中,包括土著社會,女性是水的保護神。花費很長時間艱辛地找水和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挑水的正是她們。必須使她們有能力更有意義地參與關于如何使用和管理水的決策,以便使國家能夠充分利用婦女的知識、技能和貢獻。

今年紀念世界水日恰逢在墨西哥舉行第四次世界水論壇之際。我敦促所有與會者共同努力,向全世界發出明確信號,表明這項挑戰的緊迫性。

查看全文

和諧世界理念將造福世界

資料圖片:2005年9月15日,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國家主席出席會議,并發表了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今年1月25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有一場討論會,其題目是:“中國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在長期的外交生涯中,我曾參加過眾多的國際研討會,這樣題目的研討會,還是第一次看到。在鴉片戰爭后的100多年里,沒有人問過中國人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因為當時的世界,是幾個大國的世界,當時的中國,是被大國宰割的對象,建立什么樣的世界,不需要征求中國的意見。而今天則不然,世界變了,中國變了,世界想要知道中國的意見,也需要知道中國的意見。

2005年9月15日,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鄭重地向國際社會提出“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理念。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對這一理念作了進一步的闡述。這是中國外交理論上的創新,也是對“中國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世界”的回答。

和諧世界理念的提出,首先是因為時代的變化。在戰爭與革命的時代,談不上和諧世界。只有在今天,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和平、發展與合作成為時代潮流的情況下,才有建設和諧世界的可能。

和諧世界理念的提出,也是中國在國內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延伸。今天的中國,舉國上下正在全力以赴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在國內構建和諧社會,是希望中國好;我們在國際上提出構建和諧世界,是希望世界好。和諧世界的理念,正在國際上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響應。

和諧世界,既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也是指導中國外交的方針。幾年來,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中國外交的成就是顯著的。

查看全文

世界森林日 / 世界睡眠日

世界森林日

森林!要保護的,不過說真的,我真的很少聽說,有時也覺得重復,明明3月12日已經是植樹節了(樹植得多就成了森林了),也不知為什么又多個森林日,不過意義上來說可能不同,前者是植,后者除了植還要保護,但事實上保護一向都需要的了(汗。。。好像自己跟自己打官司一樣)

近年來,由于消費國大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量消耗木材及林產品,導致全球森林面積明顯減少,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萬公頃,這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內部問題,它已成為一個國際問題。

1971年第七屆世界森林大會決定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國對人類的綠色保護神--森林資源的重視,通過協調人類與森林的關系,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這一天除了是世界森林日外還是世界睡眠日,嘻嘻,睡眠日,不知是不是不用干活就睡覺就行了?

嘻嘻,這天對于像我這種人來說實在太好了,因為我經常睡懶覺的,這天真是睡覺也有借口了。

查看全文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識記物質的概念。

理解(1)從利用自然物、改造自然物兩方面,列舉實例,說明人們必須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2)結合基本史實,闡釋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3)通過闡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客觀性,概括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

過程與方法

教師可以結合各種自然科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如地理、生物等。通過這些實例分析明白世界是客觀存在的。

查看全文

世界水日

2007年世界水日

每年的3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水日”(WorldWaterDay)。2006年3月22日是第14個世界水日,主題為“水與文化”。

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制定的《21世紀行動議程》中提出的建議,通過了第193號決議,確定自1993年起,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以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同時,通過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地球雖然有70.8%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在全部水資源中,97.5%是無法飲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布里岡加河為1000萬市民中的四分之一提供生活用水,但該河正受到嚴重污染。>>

據聯合國2006年3月13日公布的《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全球用水量在20世紀增加了6倍,其增長速度是人口增速的兩倍。由于管理不善、資源匱乏、環境變化及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40%的人缺乏基本衛生設施。同時,水污染也進一步蠶食著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并危害人類的健康。每年有310萬人因不潔飲用水引發相關疾病而死亡,其中近90%是不滿5歲的兒童。如果提供安全飲用水、改善衛生設施,其中約170萬人的生命原本是可以挽救的。

查看全文

世界保健日由來歷

世界保健日

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生活的質量和健康。每年的10月13日(另說10月11日)是世界保健日。提醒人們:關注生活,關愛健康。讓我們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充實七彩生活,更好地去享受美麗的人生。

查看全文

世界氣象日

為提高全球對北極海冰、南極冰蓋變化的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國際社會對極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世界氣象組織設立了“國際極地年”。為配合國際極地年的正式啟動,世界氣象組織將2007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定為“極地氣象:了解全球影響”。

“極地氣象”聽起來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據世界氣象組織新發表的《2006全球氣候狀況》中認為極地冰層正在迅速溶化。2006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比上世紀60—90年代間的平均氣溫上漲了0.5攝氏度左右,是有記錄以來第6個溫度最高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的年份,許多地區和國家的氣溫在過去一年中都創下了歷史新高。而海冰的覆蓋面積在今年9月為590萬平方公里,是25年前開始該項記錄以來面積倒數第二小的年份。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報告則顯示,到2040年,北冰洋的大部分地區將不再被冰雪覆蓋而將成為無冰的海洋,這一現象的出現比原先的預測提早了幾十年。科學家還預測,如果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地區冰層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將上升7米,這對于一些國家和地區來說意味著“滅頂之災”。研究人員發現,過去20年間,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成為地球上變暖速度最快的地區。當地因紐特人說,他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已受到威脅:永凍層土壤融化,導致房屋倒塌;捕魚和狩獵海豹變得又困難又危險。海冰的減少可能導致嚴重的海洋生態變化,影響到海洋哺乳動物,因為為無數海鳥、海豹和鯨魚提供食物的磷蝦,將由于海冰的減少而大量減少。

極冰的變化不僅僅影響到南北兩極的動植物和土著居民,也影響著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星球,保護極地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極地地區是全球氣候系統的冷源,赤道地區是全球氣候系統的熱源,兩者遙相呼應,對全球的氣候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監測南、北極冰原在融化,這將改變地球的生態系統,包括海洋及地表生物、氣候、航運模式,甚至國防政策。另外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北極地區冰雪覆蓋面積的變化與北半球許多地區的降水有密切的關系。

為提高全球對北極海冰、南極冰蓋變化的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國際社會對極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加強極地氣象研究,對于人類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年3月23日是第47個世界氣象日,以“極地氣象:了解全球影響”為氣象日的主題,目的就是要加強人們對極地氣象的了解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以及日益凸現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同時,保護極地環境的緊迫性和開展“國際極地年”活動的重要性,督促世界各國的政府機構和研究部門盡快找出導致南北兩極冰層加速溶化的原因,分析評估其對整個地球生態的影響。

查看全文

世界活動節日

世界消費者權益日(3月15日)-----WORLDCONSUMERRIGHTDAY

世界水日(3月22日)-----WORLDWATERDAY

世界衛生日(4月7日)-----WORLDHEALTHDAY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WORLDEARTHDAY

世界住房日(十月第一個星期一)-----WORLDHOUSINGDAY

國際秘書節(4月25日)-----INTERNATIONALSECRETARYDAY

查看全文

世界糧食日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worldfoodday),今年的主題是:"戰勝饑餓,減少貧困"。世界各國將在這一天舉行各種形式的活動,以喚起國際社會注意長期存在的世界糧食問題,鼓勵各國努力發展糧食生產,促進各國在這方面的合作,為在本世紀內消除饑餓和營養不良而斗爭。150多個國家每年都為此舉行紀念活動。

受城市擴大、土地荒漠化和缺水等因素的影響,全球可耕種土地面積明顯減少。過去幾十年間,人類一直在同饑餓做斗爭。盡管全球處于饑餓狀態的總人數已經從1970年的9.6億人降到現在的8億人,但饑餓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比例仍高達13%左右。糧食短缺問題在發展中國家顯得尤其突出。在發展中國家,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在非洲地區,有三分之一的兒童長期營養不良。全世界每年有600萬學齡前兒童因饑餓而夭折。目前全球約30個國家陷入糧食危機。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性糧食危機不斷出現,糧食供求矛盾日益尖銳。在這種背景下,197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糧農組織創建紀念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喚起公眾注意長期存在的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糧食短缺問題,敦促各國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更合理地進行糧食分配,努力發展糧食生產,與饑餓和營養不良作斗爭。

近幾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

1996年,"同饑餓與營養不良作斗爭"。

1997年,"對糧食安全進行投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