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8 15:45: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疏散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校安全應急疏散練習計劃
為了進一步貫徹“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方針,增強全校師生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和逃生自救能力。學校決定近期在全校范圍內集中開展安全疏散演練活動,現制定如下應急演練實施方案:
一、應急疏散演練時間安排
公寓樓疏散演練時間:
教學樓疏散演練時間:
二、應急疏散演練內容
第一階段:公寓樓學生應急疏散預習演練
影響安全疏散若干因素的思考
摘要:文章論述了火災安全疏散的原則及目的,以及火災中人的行為與反應。對影響安全疏散的因素進行分析、討論,從而提出達到既定的安全目標,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的針對性措施。
關鍵詞:安全疏散疏散時間安全度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火災已成為各種城市災害的一個突出方面。從1990年至2000年,十年間我國共發生群死群傷火災118起,共死亡3187人,平均每年發生群死群傷火災近12起,每起火災死亡27人。諸如洛陽東都商廈火災(死亡309人)等特大火災事故在全國,甚至國際上都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為達到既定的安全目標,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安全疏散研究的必要性便體現出來。建筑設計應當以保證人員生命安全為標準。目前,國內外大部分的研究人員都是以模型作為工具進行研究,可是眾多模型都是以人的行為作為基本輸入數據的,而各種數據的采集都不能代表普遍性。文章從影響疏散時間的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提出增強安全疏散實際效果,提高火災中人員安全度的措施。
1.安全疏散設計的目的以及相關的主要因素
1.1安全疏散設計的目的和原則
所謂安全疏散是指建筑中的人員通過專門的設施和路線,安全的撤離著火的建筑。安全疏散設計是指根據建筑的特性設定的火災條件,針對災害及疏散形式的預測,采取一系列防火措施保證人員具有足夠的安全度。安全疏散的方法應提供多種疏散方式,因為單一的疏散方式都會由于人為或機械的原因而失敗。它還應保證在任何時間、任何位置的人員都能自由的無阻礙的進行疏散,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行動不便的人有足夠的安全度。安全疏散設計的目的就是保證建筑物中的所有人員在煙氣、火焰熱、恐慌及其他因火災造成的各種危險中的安全,也就是在建筑設計中采取主動的與被動的消防安全措施,以保證建筑中的所有人員在危險來臨之前疏散至安全地點。顯然,建筑消防的絕對安全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通過合理的疏散設計或改造可以減少火災給人員帶來的危險,提高火災中人員的安全性。
1.2影響安全疏散的主要因素
全區防災疏散演練通知
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按照省、市政府工作要求和政辦發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開展“應急預案演練年”活動的意見》精神,結合防災減災日活動,現就進一步加強防災應急疏散演練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防災應急疏散演練工作的重要性
開展防災應急疏散演練,是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應急意識的重要途徑,是提高各級防范處置能力,減輕人員傷亡和災害損失的有效手段。近年來,防災應急疏散演練活動在我區有關單位和中小學校全面推開,收到了良好成效。但從全區其他行業和部門開展防災應急疏散演練情況看,還存在演練開展不平衡、認識不到位、組織不規范等問題,應急疏散演練工作亟需加強。各鎮(辦)、區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充分認識防災應急疏散演練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把防災應急疏散演練作為應急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抓緊、抓好、抓實。
二、切實做好防災應急疏散演練各項工作
(一)大力加強宣傳教育。各鎮(辦)、區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結合演練活動,大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宣傳教育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采取專家講座、專題展覽、網站專欄、報刊文章、海報標語、公益廣告、手機短信等形式,大力宣傳地震、火災、水災等應急避險知識和成功案例,切實增強趣味性和互動性,提高社會公眾學習掌握防災應急避險知識的自覺性,使防災應急疏散知識達到各級重視、人人熟知、社會響應的效果。
戰時防空疏散指南
人類自15世紀晚期至本世紀90年代約500年間,共有1.5億人死于戰爭,其中僅發生在20世紀100年里的兩次世界大戰,就造成了將近9000萬人的死亡。飽受戰爭劫難的各國人民,渴望和平,盼望發展。然而,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強權政治還在橫行,暴力干涉別國內政,恃強凌弱,弱肉強食的事件屢有發生,局部戰爭的硝煙遠未散盡。
有專家作過統計分析,在現代戰爭中,直接傷亡炮火之下的人口僅占20%,而間接傷亡于次生災害之下的占80%。由此可見,提高公民的自救意識和防護能力是贏得生命的有效措施。為此,我們特編著《戰時防空襲人員疏散隱蔽防護指南》,以便使公民正確掌握科學的救援常識和技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愿這些知識能為大家帶來安全。
1、怎樣識別防空警報信號?
防空音響警報信號有三種,即預先警報、空襲警報和解除警報,由國家統一規定,城市防空指揮機關決定發放。
預先警報:預先告訴人們敵人即將空襲城市,要求做好防空襲的準備。規定音響信號為鳴36秒,停24秒,重復3遍為一個周期,時間3分鐘。
空襲警報:表明敵空襲兵器已臨近本市,空襲即將開始,警告人們迅速隱蔽。規定音響信號鳴6秒,停6秒,重復15遍為一個周期,時間3分鐘。
物業公司滅火、應急疏散預案
為了及時滅火和疏散人員,避免造成人員的傷亡和財產的損失,特制定此預案。
一、組織結構
“一部、六組”即:指揮部、滅火行動組、疏散引導組、通訊聯絡組、安全防護組、救護組和后勤保障組。
(一)指揮部人員組成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副總經理
建筑安全疏散消防設計探討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一棟棟高層建筑屹立在城市上空。高層建筑各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美的享受,同時,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本文對安全疏散設計的概念進行了介紹,分析了當前高層建筑疏散消防設計的問題,提出了建筑安全疏散消防設計的方法,為建筑安全疏散消防設計質量的提高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安全;消防設計;方法
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向往越來越密切,一幢幢高層建筑矗立在城市中。高層建筑滿足了城市對空間的需求,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但同時大量高層建筑的出現也逐漸帶來了一些安全隱患,建筑消防系統設計越來越重視[1]。高層建筑劃分的功能區多,內部結構復雜,一旦發生火災,其救援難度較大。因此,建筑消防系統設計對維持社會正常秩序,保障人們生活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安全疏散設計的概念進行了介紹,分析了建筑疏散消防設計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筑安全疏散消防設計的方法,為建筑安全疏散消防設計質量的提高提供參考。
1安全疏散設計的概念
所謂安全疏散的含義是指,當建筑發生火災時,對建筑內的物資和人員通過疏散通道進行撤離。安全疏散設計是通過對建筑內各個樓層的布局進行分析,預測在火災發生時,煙氣流動及疏散的形勢,在此基礎上科學設計安全疏散設施和提供科學的疏散方法,保證建筑內的人員能夠及時有效得到撤離。科學合理的建筑安全疏散設計能夠有效的將消防設施、環境因素及人員結合起來,在火災發生時,及時的降低損害。
2當前高層建筑安全疏散設計的問題
鐵路客運站疏散仿真研究
1應急條件下站內人員分析
現代鐵路客運站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包含多種功能區,如售票、候車區域,商務功能區(餐飲店、零售店等),行李交付、傳運區域,以及與運營相關的設備用房區域。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車站的結構功能更加復雜,如北京南站,地鐵站出入口也在車站涵蓋范圍內。因此,目前鐵路客運站內的人員構成主要包含3種:旅客、工作服務人員及其他人員(商店工作人員等)。為保證鐵路客運站的正常運營,需要有一定的站內工作人員及商店服務人員,這部分人員基本上都接受過必要的業務技能訓練,能夠及時合理地應對站內突發事件;而旅客由于流動性大,人員構成復雜,大部分對車站內部環境不熟悉,因而在應急條件下容易造成恐慌,發生二次事故。基于站內人員數量大、臨時性及偶然性的特點,可以將鐵路車站內的疏散人員看作一個群集[1],當在有威脅生命安全的事件發生需要進行疏散時,組成群集的人員個體間相互影響,并且由個體行為影響擴大化產生倍增效應,使人員很難進行理性的思考和決策。在這種情況下,疏散人員的行為特征可以概括為[2-4]:①每個人都希望以自己最快的速度選擇最短的路徑逃生,而且人越了解環境,越清楚最短路徑的位置;②個人的行為特征如方向、速度可能因周圍其他乘客的行為發生突變或波動,產生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從眾行為,即人群往往集中在一個出口處,而忽略其他的出口,使出口處變得擁擠,出現拱形,出口處的人流速度變慢,造成“欲速則不達”的現象。此外,旅客主要分為長途旅客和短途旅客,一般情況下,長途旅客會攜帶數量較多的行李,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行李會大大阻礙人員的疏散效率。通過研究資料[5-6]得出:當人群密度為1人/m2左右時,人流遷移流動呈自由流動狀態,遷移流動的水平速度為V=1.3m/s;當人群密度為2人/m2左右時,人流遷移流動開始呈現滯留流動狀態,遷移流動的水平速度為V=0.7m/s;當人群密度為5.38人/m2左右時,人流遷移流動完全處于停滯狀態,遷移流動的水平速度為V=0.0m/s。
2站內旅客應急疏散建模
選取大連站為研究對象,由于大連站候車室內設施復雜、布局緊湊,旅客疏散時可利用空間少,人群群聚效應明顯,個體比較難以獨立采取行動,因而可以忽略個體心理反應等次要因素。此時疏散個人的速度將受限于疏散人群的整體移動速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假設疏散人員的特征相同,疏散人員的步行可以作為“集體步行”對待。同一類空間內步行速度一定,但候車室、走廊等水平通道及樓梯等通道的疏散速度不同,應分別對待。
2.1大連站候車室人員應急疏散概念模型
大連站候車室人員應急疏散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1)人員生成。一次生成一定量的人員實體,依據相關的原則合理地將實體分配到大連站的7個候車區和其他位置。(2)疏散路徑。疏散開始后人員經反應判斷后選擇疏散的路徑。疏散路徑形式:初始位置→候車室南入口;初始位置→候車室北入口;初始位置→候車區檢票口。(3)到達安全區域。經候車室南北出入口疏散的人流以離開候車室為安全,經候車區檢票口疏散的人流以到達站臺為安全。
公園避難所疏散應急預案
運用安全避險常識保護自身安全,疏散中要沉著冷靜、就近避險、疏散。按規定線路撤離疏散。達集中地后,以樓(棟)為單位集中,各社區(單位)辦事處要立即組織清點人數,及時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報告有關情況。
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為確保及時、高效、有序處置突發公共事件。依據《市區突發公共事件綜合應急預案》市區地震應急預案》等相關預案要求,結合公園應急避難場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況
一)應急避難場所基本情況
地處兩路城區中心,公園應急避難場所位于區雙龍大道31號。東與國際機場對望,南面、西面接街道,北面、西北面與街道相鄰。公園為免費開放綜合性文化休息公園,占地面積200余畝,用于應急避難場所面積約100余畝,設正大門、北大門和金港國際觀景平臺3個主出入口,南區路口、犀牛賓館和民俗文化村3個副出入口,設計可供2萬人應急避難或4萬人臨時避災安置。
二)被疏散地區基本情況
酒店滅火消防應急疏散預案
制定火災應急方案的目的:積極推動賓館、飯店員工,包括賓館、飯店各部門、各崗位的管理、操作、服務人員,參與火災預防工作。
火災應急方案一般應包括報警與接警、成立救災指揮部、通報、組織滅火、疏散與救護、安全警戒等內容和程序。
1、報警和接警
與火災作斗爭,首先必須發現火(即著火源),因此,報警與接警是火災應急方案的第一步。把握好報警的內容和程序,是及時掌握火災信息,迅速把火災撲滅在初起階段的關鍵。
從報警系統的功能來看,當消防控制中心的報警紅燈發出警報信號,那就證明火災探測器已發現了“可疑情況”,此時,消防中心人員應立即查清報警地點、位置,并通知巡檢員或層間服務員趕赴現場予以確認。
如確認起火,便立即通過消防控制中心或電話總機向公安消防隊報警,并通知賓館最高負責人。除了自動報警外,還有手動報警、消防電話報警和派人報警。若是電話報警或派人報警,報警人必須根據消防控制中心或電話總機的要求,詳細說明起火地點、起火部位、燃燒物品、火勢情況以及自己的姓名、服務部門、工號、電話號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