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鎮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9 21:31: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司鎮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司鎮紀念活動方案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87周年紀念日。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7周年,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增強廣大共產黨員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鎮黨委決定在全鎮開展紀念建黨87周年活動。現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今年的紀念建黨87周年系列活動,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永葆先進性,再創新輝煌”為主題。通過召開座談會、張貼宣傳標語、出宣傳專欄等形式,大力謳歌黨的豐功偉績,大力宣傳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創新創業精神,從而激勵廣大黨員帶領全鎮人民致富奔小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努力奮斗。

二、活動主要內容

(一)發展新黨員

1、根據市委組織部的黨員發展計劃及各黨支部上報的黨員發展對象,對符合要求的黨員發展對象的材料要到位,并報鎮黨委。(在6月15日前完成)

查看全文

司鎮基層組織建設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大力實施以“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為主要內容的“強基工程”,把全鎮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現結合我鎮實際,制定20*─20*年州門司鎮基層組織建設規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市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相統一,開拓創新與求真務實相統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影響力,切實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為我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工作目標

從今年起到20*年底,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把全鎮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發展業績好、群眾反映好“五個好”的基層黨組織。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

查看全文

司鎮組織工作計劃

*年州門司鎮組織工作思路: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統領,緊緊“創特色成中心”這一總目標,切實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本領,改進農村黨組織和干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建立常抓不懈的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機制,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為推動和諧州門司建設提供堅實的組織和政治保證。主要措施如下:

一、抓教育,提高農村黨員干部整體素質

通過教育培訓切實提高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農村黨員的思想覺悟及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把經常性學習與集中培訓結合起來,把政治理論教育與實際工作技能培訓結合起來,每年適當集中一段時間,對農村基層干部進行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教育,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對他們進行法律法規、市場經濟知識和先進適用技術培訓,幫助基層干部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工作水平,提高帶領群眾調整經濟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切實增強模范宣傳和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能力,掌握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和方法。要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村黨員活動室、黨員電化教育的作用,按照“統一規劃,分級負責,突出重點,分類培訓”的原則,對新一屆支村兩委干部進行一次正規的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培訓。農村黨員參學率達95%以上,基層干部參學率達100%,逐步增強其實踐“三個代表”的自覺性和本領。抓好知識更新和先進適用技術培訓,70%以上農村黨員和90%以上的農村基層干部掌握一門以上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年齡在45歲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組干部中,70%以上能應用所學科學技術帶動幫扶1—2戶農戶共同致富;其中部分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優秀組織者和管理者。

二、抓班子,加強村級組織建設

一是抓好班子建設。結合村級換屆之機重點抓好村黨支部建設,選準配好黨支部書記,配齊配強支部班子,尤其要把那些政治上強、創新意識濃、文化程度高、奉獻精神好、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經濟能人”選進班子,進一步優化班子結構。對不稱職或失去群眾信任的班子成員,按照組織原則和有關程序及時調整補充。

二是加強黨員管理。建立在職黨員干部目標責任制管理制度,使每位黨員有崗可上,有職可履,有責可負;建立流動黨員登記造冊、聯系走訪等制度,充分發揮外出創業支部的組織優勢,使外出黨員肩上有擔子,思想上有組織,流動不流失;建立離退休老干部參政議政崗制度,建立定期向離退休干部信息通報制度,使他們充分發揮“參謀員”的作用。健全完善黨員獎勵激勵機制。建立生活困難黨員救助基金、黨員創業扶持基金、黨員干部培訓基金等,進一步激發基層黨員群眾的內在活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查看全文

明代朝貢貿易管理論文

永樂元年,明朝復置廣東、福建、浙江三市舶司,同時差遣中使提督,市舶宦官成為朝貢貿易的實際管理者。正統以后市舶宦官經常兼任或轉遷提督地方軍務、海道、鹽政、珠池等職,權勢倍增。嘉靖初年,裁撤外派內官,市舶宦官暫時退出海外貿易管理。宦官主導貿易管理,不僅構成明前期朝貢貿易管理的特色,而且體現了明朝宦官勢力發展的一般趨勢。

關鍵詞:明前期市舶宦官朝貢貿易

上世紀五十年代,史學大家李劍農先生指出:“明初海上之商業關系,已呈變態”。具體表現在:以市舶附于貢舶,優于貢直而免市稅;有貢則許市,非貢則否;凡定期入貢,皆預給勘合,勘合不符者不受;宋元舶商之公憑公據,至明變為貢使勘合;由于倭寇海盜劇烈,明初嚴禁人民下海販易,市舶司時置時廢,很不正常,等等。[1]以主管機構與官員而言,明前期朝貢貿易管理體制,也與前代大不一樣。永樂元年以后,命內臣提督廣東、浙江、福建三省市舶,在市舶司之上形成新的管理機構,取代了市舶司的職能,朝貢貿易管理體制為之改變。宦官主導貿易管理,不僅構成明前期朝貢貿易管理的特色,而且體現了明朝宦官勢力發展的一般趨勢,值得深入研究。

一市舶宦官及提督衙門

明初,鑒于漢唐宦官亂政的教訓,朱元璋制定嚴格制度,限制宦官人數,防止宦官干政。明成祖以藩王身份篡奪政權,宦官起重要作用,因而永樂年間宦官受到重用,勢力不斷增長。陸容《菽園雜記》謂:“洪武中,內官僅能識字,不知義理。永樂中,始令吏部聽選教官入內教書。”[2]《明史》稱:“明世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皆自永樂間始。”[3]

宦官涉足對外關系與對外貿易始于永樂。明人王世貞說,永樂元年遣內官李興等敕勞暹羅國王昭祿群膺哆啰諦剌,并賜王文綺帛及銅錢、麝香諸物,與其貢使偕行,“此內臣奉使外夷之始也”。三年,內使王琮同給事中畢進封故真臘國王長子忝烈昭平牙為王,“此內臣封夷王之始也”;是年,命太監鄭和等率兵二萬七千人行賞賜西洋古里、滿剌諸國,“此內臣將兵之始也”。鄭和“自是凡三下西洋,皆有功,人謂之三寶太監。[4]內臣自鄭和、王(振)、(劉)謹后,其富貴勢焰有以歆動之耳。”[5]

查看全文

鎮水庫防洪預案

1.1編制的目的

團結水庫防洪應急預案是針對團結水庫及其上游因突發事件導致水庫面臨重大險情威脅,影響水庫及下游防汛安全,為有效防止和減輕災害損失,保證水庫運行及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而預先制定的,可操作的搶險應急預案。

1.2編制必要性

團結水庫自1971年建成以來,已多次遭受較大洪水的襲擊,且都不同程度地導致工程本身發生了險情,因此預先制定可操作的防洪搶險救災應急預案,以達到防止和減輕災害損失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歸納主要以下四點:

①確保水庫及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需要;

②確保黃旗洞村及州門司長期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查看全文

晚清鄉村社會控制論文

一、清代州縣佐貳官、屬官的職能及駐地

就地方行政單位而言,清代縣級衙門確是最低一級的單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州縣官署的職官設置,除正印官縣令或知州之外,還有佐貳官(縣丞與主簿)和屬官(典史、巡檢等)之設。其中主簿為知縣佐官,與縣丞分掌一縣之糧馬、征稅、戶籍、巡捕諸事;典史則掌監察獄囚諸事,他們的官署通常在縣城縣衙之內〔3〕。對本文課題來說值得重視的是縣丞與巡檢,縣丞是一縣之中僅次于知縣的官員,為正八品官,與縣主簿分掌一縣之糧馬、稅征、巡捕、戶籍等事務。與主簿不同的是,縣丞不僅設有專署辦公,而且一部分縣丞署不設在縣城,而設在縣內其他重要城鎮。如湖北天門縣縣丞署,始設于縣城,乾隆九年遷至岳家口〔4〕;來鳳縣丞署在大旺司〔5〕。均是各縣城以外的重要城鎮。這些設于縣治所以外的縣丞署,有其固定的轄區,實際上可發揮一個次縣級行政管理單位的功能,因而民間俗稱其為“二衙”,是我們考察清代國家的基層行政控制網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官署。不過,縣丞不是一個普遍設署的行政職位,到光緒時期,湖北省設有縣丞的縣只有18個,全國共設縣丞缺只有345個〔6〕。

巡檢司的設置比縣丞廣泛,清代州縣巡檢司缺合計千余個。作為知縣的屬官,巡檢司為從九品官,掌緝捕盜賊、盤查奸偽之職。巡檢司署通常不設于縣城,而是在關津要沖之地(關隘)和離州縣治所較遠的繁華市鎮地方,因治安緝捕的需要而設立。江蘇江都瓜洲巡檢司,設于仙女廟鎮;江蘇甘泉縣的邵伯巡檢司所在地邵伯鎮,為水陸通道和商業集散地,據縣城45里,還兼轄鄰近的黃鈺鎮。〔7〕巡檢司不僅有固定的治所,而且一些繁雜地方的巡檢司也有明確的轄境,如廣東番禺縣設有4個巡檢司,除縣治所(捕屬)外,全縣各鄉均屬各司管轄,茭塘司所屬有鄉或村164個,沙灣司屬112個,鹿步司屬314個,慕里德司屬525個〔8〕。南海縣除捕屬與九江主薄所轄之外,另設有五個巡檢司,各管轄5~28堡不等〔9〕。湖北江夏縣也設有四個巡檢司,其中鲇魚司在縣南,距縣城5里,水陸所轄計120里;金口司在縣西南,距縣城60里,水陸所轄計150里;山陂司在縣城南120里,水陸所轄150里,滸黃司在縣城北30里,水陸所轄100里,各司所轄的鄉、里甲及場集明確〔10〕。從以上的舉征可見,巡檢司雖然只是縣令的屬官,其官署是縣衙的派出機構,但事實上在部分基層墟鎮中已形成一個有明確轄境的行政單位。如同治《番禺縣志》統計該縣社倉儲谷量均以巡檢司屬為單位〔11〕。巡檢司署設置較長久穩定的地方,民間也有以巡檢司為區域單位的概念,如太平天國時期清軍捕獲的起義紅兵,在審訊中不少自稱為XX縣XX司屬XX鄉人氏。〔12〕可見在官府及民間,巡檢司實際上具備有某種基層行政單位的作用。

巡檢司的職責雖以緝盜詰奸為主,但不同于駐防地方的綠營“營汛”,后者屬于軍隊,而巡檢是知縣或知州的屬官,仍是行政官員,其所依賴的緝盜的武裝是本地“弓兵”,屬于民兵。各巡檢司擁有弓兵少則十數名,多則上百名〔13〕。這種擁有一定民兵武力的基層行政官署的存在,作為國家機器深入地方社會最基層的設置,對保障國家法律在鄉村社會的貫徹執行和維護地方秩序有重要作用。一位曾在江蘇靖江縣任巡檢的官員稱:“巡檢之設,職專緝盜詰奸,故其署多抗扼津要,……其階雖卑,而責實重。雖列縣屬,而實有專制之權。蓋許其摘發機密而望以曲突徙薪之功也”〔14〕。而且,巡檢司除執行緝捕外,作為出現在鄉村墟鎮的國家官署,往往還協助知縣履行其他職能,如調解民間糾紛,司法及社會救濟等。一些巡檢還有權對基層的糧食倉儲——社倉進行監管。雍正二年廣東社倉條約規定,對強借和不肯按時歸還者,負責社倉的社正與社副可稟請巡檢司追究,根據廣東地方文獻記載,各地的巡檢司或者直接“董其事”,或者監督主持社倉的士紳,協助追回拖欠未還的倉谷〔15〕。從地方歷史文獻中還可看到巡檢司賑濟災害、安定民心和維持地方治安等方面布告,其官印在基層集鎮也具有官方權威,顯示了巡檢司對鄉村社會的多方面行政管理職能〔16〕。《江夏縣志》總結了巡檢司在該縣基層社會控制中的作用,該縣設有四個巡檢司,“以四境遼闊,知縣不能日遍歷於鄉村,故以耳目寄之四人,各察其所分治之地以告於知縣,歲有豐歉,田有肥磽,民有秀頑,俗有美惡,皆其耳目所聞見;知縣復從而審察之,則巨細無遺,可以不勞而理。”〔17〕

簡言之,巡檢司在關隘及墟鎮的存在,代表了國家機器對基層社會實行法律控制的一個重要設置。巡檢司有固定轄境和治所,甚至筑有小城〔18〕,承擔了多方面的社會控制職能,是清代州縣以下最重要的一級基層行政設置,在功能上已頗類似于民國時代次縣級行政單位的“區”的建制。由此看來,通常所認為的清代皇權統治只達于縣級衙門的看法,并不十分準確。州縣以下的巡檢以及少數設治于墟鎮的縣丞署,把國家的法律控制帶到遠離州縣城的墟鎮,并向周邊鄉村輻射,構成清代鄉村社會控制網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

二、基層官缺的設置與裁廢

查看全文

蔬菜基礎建設項目報告

一、基本情況

我村地處州門司鎮城鎮區東端,屬州門司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組成部分。全村國土面積7679畝,其中耕地1275畝(水田833畝),共轄8個村民小組、210戶,共721口人,人平耕地1.2畝。2006年全村人平純收入5600元。

二、項目條件分析

(一)優越的自然條件。該項目區位于省道S322線邊,平均海拔630米,環境優美,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冬暖夏涼,是蔬菜種植的理想地方。

(二)良好的社會環境。黃旗洞村是一個典型的種養為主的農業村,村民有種植蔬菜習慣。

(三)城鎮人口多。近年來,州門司鎮通過加快城鎮建設,特別是中心中學擴建、中心衛生院建設、中心供電所的成立等,使鎮區人口迅速增加,目前達到4500人。

查看全文

黨支部創先爭優自查匯報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匯報的題目是《凝心聚力,事爭一流,在創先爭優中跨越趕超》。近年來,作為全縣經濟發展最前沿的響嘡鎮,迎來了快速崛起和科學發展新的歷史機遇期,面對責任與使命、困難與挑戰,我們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審時度勢、凝心聚力、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以時不待我、事爭一流的精神,在創先上求發展,在爭優中得進步,在創先爭優中跨越趕超。

敢爭優,不怵難,錘煉出一流班子

我鎮共有11名黨政班子成員、102名機關干部。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制度是組織建設的必要保障。我們先后建立落實了首問接待、限時辦結、黨委例會、民主生活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了靠制度管理人、靠制度約束人、靠制度激勵人的管理機制。特別是,鎮黨委把每周一上午作為領導班子例會日,主要傳達貫徹上級決策部署、匯報上周工作開展情況、研究制定重大決策事項、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制度常年堅持,提高了鎮黨政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親和力。響嘡鎮由于大項目多、拆遷多、征地多,因而,各種急難險重任務更為繁重。在緊急時刻、在關鍵時期、在困難面前,總是班子成員沖鋒在前。2008年夏天,大司營村被確定為全縣第一個新民居建設試點村,時間緊、任務重,為圓滿完XX縣委的工作任務,鎮長甄維滿把辦公室搬到了村委會。正值高溫季節,工作組與村民一起吃住、一起勞動了43天,大司營村舊貌換了新顏,領導滿意了,群眾高興了,可甄鎮長肉皮子曬黑了、身體消瘦了許多。人大主席張炳振是我們班子中年齡最大的,身體還有病,按理說,工作少干點沒人攀比,但張炳振沒那么做。無論是前常峪村搬遷,還是路東企業搬遷、新村建設、城鎮建設,他憑著對黨的忠誠、對同事的關愛、對群眾負責的精神,始終堅持在工作一線,從未請過一天假,連續工作幾個月沒休息過一天。

章廣耘是我鎮的黨委副書記,工作中任勞任怨,年邁的老父親患有尿毒癥,長期在281醫院住院,姐弟輪流服侍,但輪到他時只能是傍晚去、起早返回,每次雖然聽到的都是父母、兄妹的理解,但想到所欠父親太多,總是含淚離開。2009年6月30日,指揮部組織第五次強拆行動,當隊伍到達拆遷現場時,被拆遷人將所有門窗關閉,并準備了煤氣灶、菜刀、斧頭、石灰粉、汽油等,揚言要自焚自殘。當事人只允許一名鎮干部上前對話,他置危險于不顧,主動請戰。進入堂屋時,只見煤氣灶已點燃,汽油桶已打開,當事人將菜刀橫在自己脖子上,情況萬分危急。但他沉著冷靜,反復講解,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當事人情緒才漸漸有了緩解,放下了菜刀。正在大家以為危險即將解除時,當事人的女兒忽然在外大喊了一聲,再次激化了當事人的情緒,其欲將菜刀再次拿起。章廣耘不顧自己的安危,果斷上前制止了當事人的行為。又是一個多小時的耐心說服,當事人情緒才得以緩解,關閉了煤氣灶,蓋上了汽油桶,避免了一次惡性事件的發生,執行現場幾百人終于松了一口氣。事后章廣耘說:“不害怕是假的,可面對迫在眉睫的形勢,作為一名領導、一名黨員,我有責任和義務沖鋒在前。”多么樸實的話語呀。當被拆遷人簽字時,流著眼淚說:“要不是章書記置生死于不顧給我做工作,我們一家子可真要妻離子散了。”其他班子成員也都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每次集中攻堅,大的行動,誰也不甘心落后。

作為黨委書記,我為有這樣優秀的團隊,有這樣戰斗力強、埋頭苦干、不計得失、補臺不拆臺,創先爭優不示弱的好戰友、好同事,感到無比自豪和欣慰!

查看全文

干部民主生活匯報

根據中共資興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和中共資興市委組織部《關于開好20*年度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通知》(資組通[20*]28號)文件精神,我鎮于20*年8月28日召開了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現將民主生活會召開情況匯報如下:

一、民主生活會的基本情況

20*年8月28日*門司黨政領導班子在鎮政府六樓小會議室召開了班子成員專題民主生活會議,會議由鎮黨委書記何旌國同志主持召開。班子成員應到會8人,實到會8人,無一人請假缺席,全部到會。會上,根據民主生活會的要求,首先由鎮黨委書記何旌國同志就班子及個人作工作中存在不足的剖析,然后,由班子成員分別對領導集體和書記個人進行了認真評議,提出建議,接著班子成員分別進行了對照剖析,會上大家本著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原則,在黨性分析的基礎上,逐一進行了評議。本次民主生活會注重提高思想性和原則性,有效防止和克服了只講工作不講思想、只講自己不講他人、只講集體不講個人、只講成績不講問題的現象,極大增強了我鎮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

為召開好此次會議,鎮黨委政府還發放了80張群眾意見征求表,收集了群眾四方面共十一條建議。同時還召集51名黨員、村干部、群眾代表進行了民主測評,優秀率達50票,為召開好高標準民主生活會奠定了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民主生活會上,班子成員緊緊圍繞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這一主題,客觀回顧成績,認真總結經驗,仔細查找問題,系統整改提高,真正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有效武器,找準班子成員存在的主要問題,切實提高領導班子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查看全文

創先爭優民主生活會匯報發言稿

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我匯報的題目是《凝心聚力,事爭一流,在創先爭優中跨越趕超》。近年來,作為全縣經濟發展最前沿的響嘡鎮,迎來了快速崛起和科學發展新的歷史機遇期,面對責任與使命、困難與挑戰,我們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審時度勢、凝心聚力、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以時不待我、事爭一流的精神,在創先上求發展,在爭優中得進步,在創先爭優中跨越趕超。

敢爭優,不怵難,錘煉出一流班子

我鎮共有11名黨政班子成員、102名機關干部。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的制度是組織建設的必要保障。我們先后建立落實了首問接待、限時辦結、黨委例會、民主生活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了靠制度管理人、靠制度約束人、靠制度激勵人的管理機制。特別是,鎮黨委把每周一上午作為領導班子例會日,主要傳達貫徹上級決策部署、匯報上周工作開展情況、研究制定重大決策事項、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制度常年堅持,提高了鎮黨政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親和力。響嘡鎮由于大項目多、拆遷多、征地多,因而,各種急難險重任務更為繁重。在緊急時刻、在關鍵時期、在困難面前,總是班子成員沖鋒在前。2008年夏天,大司營村被確定為全縣第一個新民居建設試點村,時間緊、任務重,為圓滿完XX縣委的工作任務,鎮長甄維滿把辦公室搬到了村委會。正值高溫季節,工作組與村民一起吃住、一起勞動了43天,大司營村舊貌換了新顏,領導滿意了,群眾高興了,可甄鎮長肉皮子曬黑了、身體消瘦了許多。人大主席張炳振是我們班子中年齡最大的,身體還有病,按理說,工作少干點沒人攀比,但張炳振沒那么做。無論是前常峪村搬遷,還是路東企業搬遷、新村建設、城鎮建設,他憑著對黨的忠誠、對同事的關愛、對群眾負責的精神,始終堅持在工作一線,從未請過一天假,連續工作幾個月沒休息過一天。

章廣耘是我鎮的黨委副書記,工作中任勞任怨,年邁的老父親患有尿毒癥,長期在281醫院住院,姐弟輪流服侍,但輪到他時只能是傍晚去、起早返回,每次雖然聽到的都是父母、兄妹的理解,但想到所欠父親太多,總是含淚離開。2009年6月30日,指揮部組織第五次強拆行動,當隊伍到達拆遷現場時,被拆遷人將所有門窗關閉,并準備了煤氣灶、菜刀、斧頭、石灰粉、汽油等,揚言要自焚自殘。當事人只允許一名鎮干部上前對話,他置危險于不顧,主動請戰。進入堂屋時,只見煤氣灶已點燃,汽油桶已打開,當事人將菜刀橫在自己脖子上,情況萬分危急。但他沉著冷靜,反復講解,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當事人情緒才漸漸有了緩解,放下了菜刀。正在大家以為危險即將解除時,當事人的女兒忽然在外大喊了一聲,再次激化了當事人的情緒,其欲將菜刀再次拿起。章廣耘不顧自己的安危,果斷上前制止了當事人的行為。又是一個多小時的耐心說服,當事人情緒才得以緩解,關閉了煤氣灶,蓋上了汽油桶,避免了一次惡性事件的發生,執行現場幾百人終于松了一口氣。事后章廣耘說:“不害怕是假的,可面對迫在眉睫的形勢,作為一名領導、一名黨員,我有責任和義務沖鋒在前。”多么樸實的話語呀。當被拆遷人簽字時,流著眼淚說:“要不是章書記置生死于不顧給我做工作,我們一家子可真要妻離子散了。”其他班子成員也都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每次集中攻堅,大的行動,誰也不甘心落后。

作為黨委書記,我為有這樣優秀的團隊,有這樣戰斗力強、埋頭苦干、不計得失、補臺不拆臺,創先爭優不示弱的好戰友、好同事,感到無比自豪和欣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