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03:17: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萵筍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萵筍栽培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茄子;伏菜秧;萵筍;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介紹茄子―伏菜秧-萵筍高效種植模式,并從茬口安排、水肥管理、設施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該模式的高效栽培技術,以供該模式的種植戶參考。
南京市江寧區在南京近郊,常年蔬菜種植面積1.07萬公頃以上,是南京地區蔬菜的主要供應區域。近年來,我區菜農在生產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年產值可達15萬元/hm2以上。現將其主要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茬口安排
第1茬:春茄子,選用蘇畸茄、南京紫長茄等品種,于每年10月上旬播種,大田用種量450g/hm2,育苗方式為大棚+小棚+草簾(營養缽育苗),11月上旬移入營養缽,12月上旬定植大棚,行距為大小行,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30cm,把苗根連土栽入,栽后澆足定根水,并用碎土封好地膜定植孔,趕去地膜表面積水。第2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采收,產量45~60t/hm2,產值可達12萬元/hm2。
第2茬:伏菜秧,選用南京人愛吃的熱抗青、綠星、早生華金等品種,6~7月初播種,大田用種量3.75~15.00kg/hm2,大棚架上覆蓋防蟲網或遮陽網后播種,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產量15.0~22.5t/hm2,產值可達4.5萬元/hm2。
萵筍高效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茄子;伏菜秧;萵筍;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介紹茄子―伏菜秧-萵筍高效種植模式,并從茬口安排、水肥管理、設施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該模式的高效栽培技術,以供該模式的種植戶參考。
南京市江寧區在南京近郊,常年蔬菜種植面積1.07萬公頃以上,是南京地區蔬菜的主要供應區域。近年來,我區菜農在生產過程中摸索出一套高產高效種植模式,年產值可達15萬元/hm2以上。現將其主要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茬口安排
第1茬:春茄子,選用蘇畸茄、南京紫長茄等品種,于每年10月上旬播種,大田用種量450g/hm2,育苗方式為大棚+小棚+草簾(營養缽育苗),11月上旬移入營養缽,12月上旬定植大棚,行距為大小行,大行70cm,小行50cm,株距30cm,把苗根連土栽入,栽后澆足定根水,并用碎土封好地膜定植孔,趕去地膜表面積水。第2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采收,產量45~60t/hm2,產值可達12萬元/hm2。
第2茬:伏菜秧,選用南京人愛吃的熱抗青、綠星、早生華金等品種,6~7月初播種,大田用種量3.75~15.00kg/hm2,大棚架上覆蓋防蟲網或遮陽網后播種,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產量15.0~22.5t/hm2,產值可達4.5萬元/hm2。
萵筍套作玉米間作蜜本南瓜高產栽培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萵筍玉米南瓜間套作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現有旱地種植模式效益低,而萵筍套作玉米間作蜜本南瓜種植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間、土地空閑時間,增產增收效果顯著,有利于大面積推廣。
針對重慶市涪陵區傳統旱地的種植模式,即春季種玉米套作紅苕,冬季種榨菜,土地利用率低、效益差的情況,我們在百勝鎮叢林片(原叢林鄉)示范推廣一種新的種植模式即在榨菜收獲后增種一季生育期短的萵筍,在萵筍行間套作玉米間作蜜本南瓜,表現出了較好的增產增收潛力,為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推廣前景十分看好。
一、旱地耕作模式現狀
(一)現有的種植模式
目前,我區旱地普遍采用的一年在熟制,小春主要以小麥、榨菜、洋芋以及多種蔬菜作物為主,大春種植玉米、紅苕、大豆等糧食作物。也就是采用榨菜連玉米套紅苕,小麥套玉米套紅苕等種植模式。
政府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
為切實抓好我縣20*年常年蔬菜基地建設,根據X縣人民政府[20*]2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具體情況,今年擬在X縣罐子鄉建設1200畝常年蔬菜示范基地。現提出如下具體實施方案:
一、實施地點及面積
實施地點為X縣罐子鄉重勝寨村1、2、3社,金壇罐村聯合社1社,高石口村1、3社,峰頂村1、2社,面積1200畝。
二、品種安排及模式
早春主要種植韓國白蘿卜,面積700畝,日本春白菜200畝,萵筍200畝,瓢兒菜100畝,海椒、茄子各50畝。海椒、茄子行間套種豇豆;夏秋季主要種植秋茄子、秋海椒、秋黃瓜、秋四季豆,面積各300畝;冬季主要種植韓國白蘿卜、白菜、甘藍,面積各400畝。早春白蘿卜主要安排在重勝寨村1、2社和金壇罐村1社沿河邊沙壤土內,其余種植萵筍。高石口村1、3社種植白菜。峰頂村1、2社種海椒、茄子,沙壤土內種植蘿卜。
三、播種方式、時間及茬口安排
蔬菜專業戶規模致富事跡材料
**鎮**村十一組專業農民周玉根,今年42歲,全家4個人,務農勞力主要夫妻2人,承包耕地18畝,其中種植蔬菜的管棚11畝,露地菜4畝,林木3畝。自2000年“家家富”工程開始學種蔬菜,如今已成為菜農中的佼佼者。堅持市場為導向,靈活安排茬口品種,年內種植蔬菜10種,總產值已達98000元,除去成本,凈利潤78000元。
1、瞄準市場,市場需要什么種什么。今年種植的蔬菜一般畝收入都達到5000元,9月份時他看到市場花菜缺貨,價位高,就種上了3.8畝早花菜,選擇申花1號50天,結果畝收入4000元。
2、科學種植,合理安排茬口。年內15畝蔬菜面積共安排五種茬口,一是草莓接大棚花豆,接長豇豆,屬于高效茬口,總收入達到45000元。二是黃瓜套種長豇豆延秋生產,畝收入1萬元。三是長豇豆、白菜、萵筍茬、冬瓜、白菜茬、毛豆、花菜茬,都效益較好,既充分利用了耕地,又做到了與市場對接,無后顧之憂。
3、刻苦鉆研技術,提高種菜花含量。今年他種植的蔬菜總收入比上市增長1倍,主要經驗之一在于重視了蔬菜的品種優選,“臺灣75”毛豆、“豆王1號”長豇豆、“青雜3號”白菜、“種都青”萵筍等等,引進的均為實踐證明了的高產優質蔬菜品種,穩定高產,抗逆性好、商品性好、受消費者歡迎。
下一步打算:在有合適的土地流轉時,進一步擴大規模,目前已經三茄下種,準備冬栽大棚番茄3畝,茄子3畝、辣椒4畝。
蔬菜價格上漲情況調研工作匯報
近期全國部分省份(包括)出現蔬菜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社會各界關注度高,按照上級工作要求,2021年10月28日-10月29日,區統計局積極組織人員深入蔬菜種植大戶、普通農戶、農貿市場、超市實地走訪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當前蔬菜價格情況
(一)主要在售蔬菜價格情況。調研結果顯示:在調研了白菜、萵筍、土豆、西藍花等蔬菜價格后發現部分蔬菜價格大幅上漲,如白菜6元/公斤(環比上漲120%,同比上漲27.7%,與春節相比上漲76%);萵筍6元/公斤(環比上漲63.9%,與上年同期持平,與春節相比上漲52.3%)。
(二)在田蔬菜生產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略坪鎮高玉村蔬菜種植大戶反映下半年蔬菜種植面積與去年相比略增。受連續降雨影響,產量同比預計減產3成,上市時間預計推遲半個月,主要銷往貴州、甘肅、重慶等省市。
二、漲價原因
(一)蔬菜因受災而減產。一是直接減產。區今年9月-10月中上旬,連降三場暴雨,部分蔬菜被水淹導致直接減產近三成;二是間接減產。因降水過多,幸存的蔬菜病蟲害發生率增加而減產。
廣播電視臺結對幫扶工作總結
根據《中共縣委辦公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貧困村干部駐村幫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我臺嚴格按照精神指示對刷經寺加當村展開幫扶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統一思想,明確責任,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通過實施規劃幫扶、產業扶持、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等舉措,進一步加大幫扶工作力度,積極尋找幫扶工作突破點,著力抓出亮點、抓出成效,通過短短三個月的幫扶工作加當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村名生活質量有了一定的改善,實踐證明我們的幫扶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我臺定點對口幫扶刷經寺加當村總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幫扶工作的組織領導針對縣委、縣政府印發文件的精神及要求,進一步明確了對口幫扶的任務、重點、內容、措施及要求,我臺在幫扶初期經單位黨組會議研究就制定了《縣廣播電視臺針對刷經寺加當村貧對口幫扶規劃》并擬定了具體幫扶方案、成立了幫扶領導小組、落實了具體幫扶措施,并制定了一對一幫扶工作責任落實方案,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口幫扶工作。
(一)、領導重視,職責明確臺黨組把結對幫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臺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確立了臺長負總責、各成員相互配合抓的工作機制;同時制定了2014年結對幫扶工作計劃,根據結對幫扶村的特點及自身工作實際,明確了幫扶工作具體內容,分配工作任務并把該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確保了結對幫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二、深入調研,摸清實情圍繞責任目標和重點幫扶項目。把整體幫扶與一對一幫扶有機結合起來,深入進行走訪調查,廣泛座談,詳細了解加當村發展狀況,有針對性的制訂了幫扶措施,重點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臺班子成員自覺做好表率,由帶隊深入聯系村、走訪農戶進行調查,摸清加當村的情況。為全面完成2014年結對幫扶工作目標,我臺確立一對一幫扶計劃六名幫扶小組成員分別一對一幫扶一戶村民家庭,自9月份以來,我臺共計資助加當村物資共計16000元(含一臺高清數碼相機),在農忙時節我臺職工抽空為村名提供勞動力。
(二)、是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群眾,深入田間地頭,訪貧問苦了解情況,與村民面對面溝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眾所急、所盼、所想的難點、熱點問題,尋找問題,分析問題的根源,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農戶19戶,走訪農家時做到不講官話,不講套話,不搞一問一答,不搞現場記錄,避免群眾產生被審問被記錄的感覺。通過與群眾拉家常,拉關系,拉近距離感,讓群眾感到親切感,在彼此交談中不知不覺把群眾關注的低保、新農保、等各項惠農政策宣講到位,增強群眾合法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
柑桔夏秋管理工作意見
根據縣經果局關于加強柑桔夏季管理的函的精神及柑桔夏管督查意見,結合我鎮當前生產實際,特對園區臍橙夏秋管理提出如下建議:
一、抓緊落實施足水份壯果肥
施足水分及壯果肥是臍橙生產中最重要的一項肥水管理,占全年40%以上,是提高產量、品質、減少裂旱的重要環節。在近期畝施氮、磷、鉀復合肥50公斤兌人畜糞2500斤,溝施后回填,土地差、薄應適量多施,提倡施用柑桔專用肥,每株一公斤以上。
二、組織村民抓好病蟲防治
目前天牛幼蟲正在蛀蝕樹干,各園區臍橙村積極組織掏蟲、鉤殺,并用棉花浸敵敵畏堵塞蟲孔,再用稀泥扶上,避免漏氣,效果不佳。同時繼續人工捕捉成蟲天牛。防治銹壁虱,用霸螨靈加阿維菌素2000倍液進行噴霧,未結果的再抽稍至2-3毫米時,用氰戊菊脂2000倍液噴霧防治潛葉蛾及蚜蟲。秋季繼續防治潛葉蛾、碳蛆病、及果夜蛾。
三、及時去雜保樹
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示范總結
蔬菜是城鄉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農產品,但由于受生產環境的制約,很容易受到農藥的污染。避蟲網栽培蔬菜,為大幅度減少農藥使用量和使用次數,生產出無公害綠色蔬菜開辟了一條新的有效途徑,,為了積極推廣應用這種新技術,我們在區、鎮科委科協和中心領導的關心支持下,2009年,經批準同意后實施了應用避蟲網進行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示范工作,計劃落實在新春村五組,因土地征用原因,該項目實施地點經研究落實在中洪村農場,面積30畝,管棚10套,種植蔬菜品種有小白菜、花菜、黃瓜、茄子、番茄、刀豆、蘿卜、萵筍、豇豆、卷心菜和辣椒,由于避蟲措施嚴格,產中合理使用無公害綠色農藥,所以蔬菜產品確保了新鮮、潔凈、無污染,并通過無公害生產蔬菜產品試包裝發銷,取名“虹新”牌無公害蔬菜,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和好評,現就該課題的實施技術總結如下:
一、建立基地
建立穩定的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是利用避蟲網,生產無公害蔬菜的前提條件,我們通過選擇后確定放在中洪村農場,一方面考慮我們中心已經通過土地流轉,這是2000畝規模田中的一塊;另一方面考慮遠離鎮區,靠近農民畫村,方便觀光,示范,示范區環境無論是大氣、土壤、水質、還是交通、田間設施均比較適合無公害蔬菜種植。
二、避蟲網選用
本課題確定后,我們課題組人員自4月底至10月初利用標準管棚;配套覆蓋了新一代鋁鉑避蟲網,具有避蟲效果好,透光性強,經久耐用等特點。
蓋網前,我們進行土壤消毒和除盡雜草,以殺死殘留在土壤中的病蟲草,控制基數,阻斷傳播途徑。
農業抗災自救奪豐收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月以來,我縣連續遭受特大暴雨襲擊,全縣農業直接經濟損失巨大。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召開的全省農業抗災奪豐收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經縣政府研究,決定在全縣扎實開展農業抗災自救月活動,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全省農業抗災奪豐收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為指導,以抗災減災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農作物田間管理和發展畜牧養殖生產為重點,因地制宜,科學救災,迅速掀起農業抗災自救月活動的高潮,切實將農業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奪取今年全縣農業豐收目標。
二、具體工作
各鄉鎮、各部門要結合全縣受災實際,及時啟動相關預案。按照縣農業部門提出的技術指導方案,及時采取對應技術措施,努力實現抗災自救效益的最大化、危害損失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