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黃花菜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01:15:1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野黃花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野黃花菜栽培技術
1野黃花菜的習性
野黃花菜適應性強,對光照強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半陰的地塊也能生長良好。其地上部分不耐寒,遇霜凍即枯死,但短縮根和地下根部耐低溫,冬季也能在土壤中安全越冬。同時根系含有較多肉質根,故耐旱能力也較強。野黃花菜是多年生植物,一經栽活,可以采收20~30年。
2栽培技術
2.1選地整地
野黃花菜對土地要求不嚴格,酸性的紅、黃壤土和弱堿性的土壤都能生長,田埂、畦背、河坡、渠邊、屋旁都能種植。為便于管理,提高產量,最好選擇陽光充足、土質疏松、土層深厚的地塊。
2.2繁殖方法
野黃花菜栽培技術
1野黃花菜的習性
野黃花菜適應性強,對光照強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半陰的地塊也能生長良好。其地上部分不耐寒,遇霜凍即枯死,但短縮根和地下根部耐低溫,冬季也能在土壤中安全越冬。同時根系含有較多肉質根,故耐旱能力也較強。野黃花菜是多年生植物,一經栽活,可以采收20~30年。
2栽培技術
2.1選地整地
野黃花菜對土地要求不嚴格,酸性的紅、黃壤土和弱堿性的土壤都能生長,田埂、畦背、河坡、渠邊、屋旁都能種植。為便于管理,提高產量,最好選擇陽光充足、土質疏松、土層深厚的地塊。
2.2繁殖方法
野黃花菜人工栽培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野黃花菜;人工栽培;栽培技術
論文摘要介紹了野黃花菜的習性,并從選地整地、繁殖方法、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總結野黃花菜的人工栽培技術,以期為野黃花菜的人工栽培提供參考。
野黃花菜又名金針菜,營養豐富,鮮美可口,在皖南山區的河邊溪畔分布較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改善,野黃花菜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因此,當地山區農民因地制宜,進行野生黃花菜的人工栽培,可以調整農村種植結構,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現將野黃花菜的人工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野黃花菜的習性
野黃花菜適應性強,對光照強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半陰的地塊也能生長良好。其地上部分不耐寒,遇霜凍即枯死,但短縮根和地下根部耐低溫,冬季也能在土壤中安全越冬。同時根系含有較多肉質根,故耐旱能力也較強。野黃花菜是多年生植物,一經栽活,可以采收20~30年。
2栽培技術
食品安全檢查工作計劃
為進一步落實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精神,加強學校食品、飲用水衛生安全,確保廣大師生身心健康,市教育局認真落實全省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檢查通知精神,特制定本計劃。
一、目標任務
(一)目標:
1.學校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相關衛生部門、教育部門的食品衛生安全法律意識與責任意識得到加強;
2.消除飲食衛生安全隱患;
3.食品衛生、飲用水衛生動態監督管理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要求;
農業產業化指導站工作總結
2013年我站在局領導正確領導下及上級業務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較好地完成了局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現將我站2013年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1、積極抓好全縣“一村一品”調查工作。按照省農業廳要求,我站對全縣農業產業化“一村一品”進行全面摸底,并把符合條件的8個鄉鎮和8個示范村及時上報省、市有關部門。
2、根據《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申報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的規定,在各設區市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和媒體公示,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領導小組認定,我縣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家,即:源野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
3、根據《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申報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撫農產辦發【2011】1號的文件規定,在各縣(區)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和媒體公示,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領導小組認定的程序,我縣重新認定市級龍頭企業8家,即:勁風酒業有限公司、縣贛東健昌生豬養殖有限公司、縣振興糧食加工廠、縣盛盈精制米廠、縣綠園生豬發展有限公司、縣晉達種養植有限公司、寶深達紡織有限公司、縣茂興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新增市級龍頭企業2家,即:省中常食品有限公司、縣大山生豬養殖有限公司。
目前,全縣共有市級企業以上龍頭企業27家,其中省級7家,市級20家,涉及麻雞養殖、加工、種植、畜牧、水產、林特產等農業生產各個領域。
4、為了涉農企業更好地發揮帶動作用,我站根據《縣農業產業化縣級龍頭企業申報認定和運行監測管理辦法》的要求,縣級龍頭企業正在申報中。
我市飲食文化及餐飲業發展調研報告
××地處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在孕育了歷史悠久華夏文明的同時,也創造了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從偏關博物館收藏的石磨盤、石磨棒,這些作為中國上古時代自然采集向農業耕作過渡最早見證實物,證明了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的人們是華夏古國最早進入農耕文明的人群。文物考古發現,忻定盆地出土的蓋、豆、壺,定襄中霍和原平峙峪出土的鼎,都帶有明顯的中原晉飲食文化特征,而一些豆形器、環首削、銅部等制品則屬于北方游牧民族戎狄青銅文化。以上說明,作為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的交融帶,××早在青銅時代,已經呈現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域文明特征。而飲食文化又是這多元文化中璀璨的一支。
眾所周知,××是一個特產豐富的地方,從東到西,花樣百出,河曲的“開河鯉魚”、保德天橋的“石花魚”聞名遐爾,唐代柳宗元在《晉問》中就曾這樣寫過“河魚之大,上迎清波”,指的就是黃河鯉魚。該鯉魚曾被指為貢品上貢朝廷。此外,久負盛名的土特產,如:繁峙的黃花菜,五寨的茴子白、土豆,樊家野的蘿卜,崖底富的胡蘿卜,岢嵐的蕨菜,五臺山的香蕈、天花,管涔山的銀盤蘑菇,建安的蓮藕,保德的油棗,樓板寨的核桃,孫家灣的香椿,神池的蠶豆,靜樂的莜麥,保德的蕎麥,岢嵐的紅蕓豆,代縣的黃米,忻、定、原的玉米、高粱、小米,岢嵐的柏子羊肉,偏關的山羊肉。另外調味植物性原料:代縣的辣椒,蘑頭的大蒜,崗上的大蔥,五臺的黃金椒,神池的胡麻油;還有臺參、黃芪、諸石、半夏、牛黃、蜂蜜等名貴藥材。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豐富的物產,為古老的××餐飲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回顧歷史,我們不能不為××飲食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可遺憾的是,千百年來××飲食文化像××其它無數珍寶一樣,沒有受到世人關注,更談不上登上大雅之堂。究其原因:首先是受封閉保守觀念影響,××縱然有數千年的烹飪歷史和飲食文化,從東到西,風味小吃數不勝數,風格迥異,卻很少有人去挖掘、整理,因此只能流傳于較小的區域和范圍,而不能被世人共享和應用。加之××人自古以來受封建社會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傳統思想的制約,廚師歷來被認為是侍候人的下等行業,因此學廚的人多數是念不起書的農家子弟,于是縱有千般手藝,也只能言傳身教,不能匯集成書,這就使得××飲食文化很多精華藏于民間,而未能發揚光大。
筆者認為,為了適應××文化強市戰略,發展先進文化,努力建設和諧××、文明××,整合××文化資源,應把××飲食文化作為××多元文化中一支,因為這是關系到提高全市300萬人民生活質量的大問題。“民以食為天”嗎?下面我從四方面作一淺說:
一、應把餐飲業當做綠色產業牽引車來抓
我市農業資源十分豐富,隨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各縣市都在積極建設生態農業和畜牧業。以優質小雜糧、畜產品優勢,綠色有機食品為特色,發展綠色產業。尤其在提倡環保、關注綠色的今天,定襄縣已將12種綠色產品進行了國家無公害綠色食品標志認證,有的還將自己加工的山野菜、食用菌、甜糯玉米小雜糧和羊肉系列產品銷往國內外,深受消費者青睞。我們要充分認識當今國內外對綠色食品的需求,認識××這方面的黃金寶地位置,為自己的綠色食品尋找出路。這就得弘揚××飲食文化,開發××雜糧美食;打造以五臺山齋菜為主的素食文化,用本地生長的綠色原料,加工具有××特色的菜點,供應××、全國乃至海外消費者,從而形成公司(店)+基地+農戶的產業鏈。也就是用一個國民經濟中比重很小的菜系力拔千斤,創新出一種新菜點,引導人們在全新的養生需求下去消費它,餐飲業要在指導原料生產和開發,農業初級生產產品為餐飲業再生產服務,形成了供應、運輸、銷售、物流,一個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綠色產業鏈在市場規律下運行,這必將興全市餐飲業、帶各縣市經濟、富一方百姓、促進××經濟快速發展。
飲食文化中野菜的民族植物學研究
摘要:富川瑤族自治縣野菜資源豐富,多種野菜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形成了當地瑤族重要且獨特的飲食文化。采用文獻綜述法和實地調查分析法對富川縣野菜資源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富川縣地理概況、野菜品種、野菜營養和功效、野菜飲食文化。結果表明:富川縣飲食文化中的野菜開發存在外界對野菜的認識有限、野生資源采收困難、采收技術不合理、加工貯存技術落后等問題,建議應提高人們對野菜的認識,加強野菜資源的開發利用,實現野菜開發、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野菜;富川瑤族自治縣;飲食文化;瑤族;民族植物學
富川瑤族自治縣山林廣闊,野菜資源豐富,多民族雜居,其中以瑤族為主。瑤族始于深山之中,過著刀耕火種的游耕生活,在當時野菜是瑤族重要的蔬菜來源,食用野菜是瑤族傳統,時至今日,瑤族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野菜仍是瑤族飲食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目前,富川縣擁有豐富的野菜資源,但大部分野菜都得不到很好的開發利用,其野菜的民族植物研究迫在眉睫[2]。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以漢族為主導,學者對漢族植物資源研究較多,但對于特定民族范圍中野菜資源的研究較少[3]。筆者選擇富川縣的野菜資源進行民族植物學研究,在文獻研究和實際走訪的基礎上,調查富川縣飲食文化中的野菜資源,為野菜資源的開發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1研究方法
1.1研究地概況。富川縣位于廣西東北部,桂林東北部,鄰近湖南永州,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下屬縣,總面積為1572km2,轄9個鎮和3個鄉,總人口32萬,民風淳樸;域內多民族雜居,有瑤族、壯族、苗族、回族、漢族、彝族等,瑤族人口最多。富川自古有“山國”之稱,地形上略呈橢圓形盆地,四面環山擁抱著中間北高南低的盤地,多屬喀斯特地貌區。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多,陽光宜人,晝夜溫差大,冬季較短,適宜多種蔬菜生長。縣內風光秀麗,動植物和礦產等自然資源豐富[5]。瑤族地域民族特色鮮明,傳統文化風情濃郁,眾多歷史文化遺產記錄著當地民族的發展和變遷,也為眾多游客帶來許多民族風情,秀水狀元村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景點。1.2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地方志、植物志、藥物志、圖鑒等文獻[4],收集和整理富川地區民族民間食用和藥用植物利用情況的背景資料,充分了解富川地區民族民間食用和藥用植物資源的特點及地區自然地理特征等。1.3民族植物學調查。采用“5W+H”民族植物學研究方法,在富川縣的麥嶺鎮、朝東鎮、福利鎮、葛坡鎮、橫山鎮、連山鎮、柳家鄉以及縣城旁的澇溪山等開展民族民間傳統食用與藥用植物資源調查,采取訪問、訪談、親自品嘗、實地尋找等方式調查,并采集野菜樣本帶回室內鑒定。
2研究結果
鎮長在經濟活動分析會議講話
一、第一季度經濟工作運行的綜合評價及分析
第一季度,全鎮上下緊緊圍繞建設慶陽“經濟強鎮、工業大鎮、文化名鎮、旅游重鎮”的奮斗目標,早安排、早動手、狠抓落實,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發展勢頭穩步推動,整體效益有所提升。至3月底,農業增加值完成1970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3349萬元,同比增長4%和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0萬元,同比增長3.5%;大口徑財政收入完成262萬元,同比增長24.8%,小口徑財政收入169萬元,同比增長38.5%。
一是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全鎮上下發展抓項目的意識明顯得到加強,項目建設啟動早,開工項目逐步增多。前3個月,全鎮共論證洽談千百萬元項目9個,其中有意向進駐工業小區的項目5個,洽談成熟進駐小區的3個,分別是總投資100萬元的隴東民間工藝品制作銷售中心、投資150萬元的露純純凈水廠和投資1200萬元的慶陽市華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現已完成投資1450萬元。周嶺村計劃投資2000萬元的老莊居民點和投資1000萬元的南莊農機汽車商貿城目前已完成規劃設計;北門村采取村民自主入股的方式投資180萬元創辦農副產品加工集團有限公司,可趕8月份投入生產經營。周莊投資102萬元的湘慶鑄造廠現已正式落成投產經營,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46人。馮堡村借助新建的農貿市場帶動農戶由村上投資村民以地入股的方式新建二層商用門店10間,4月底可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二是春耕生產全面啟動。全鎮春播農作物4.3萬畝,占任務的85%,以董志無公害蔬菜基地為主的設施蔬菜得到了較快發展,野林、南廟的設施蔬菜生產暫露了新機,截至目前,落實鋼架大棚蔬菜面積877畝,日光溫室66座,地膜蔬菜面積4700畝;崔溝村不斷擴大果樹栽植規模,新栽果樹500畝,人均年收入可達1500元,全鎮文秘雜燴網目前新栽果樹3130畝,占任務的56%;南莊村致富帶頭人楊雙喜自籌資金14萬元,新建牛棚6間養牛26頭,僅第一季度創收3萬元;馮堡村采取人畜隔離的養殖方式發展養殖大戶11戶,楊世君百頭養豬小區初具規模,年收益近3萬元,帶動了本村種草業的迅速發展。截至3月底,全鎮新增規模養殖戶36戶,占任務的27%;荒山造林4380畝,整修、砂礫硬化村組道路25.4公里,完成鄉村道路行道樹栽植22.6公里、8000棵。
三是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小城鎮建設投資力度加大、規模擴大,品位有了提升,特別是道路建設探索了新的運作方式。長1500米、寬80米的世紀大道開拓延伸項目已完成了規劃丈量、附屬物登記,建筑物拆遷、土路基開拓等工程正在進行當中,董志小城鎮舊城改造項目啟動迅速,拆除沿街舊房45間,新建二層樓房110間,董志商場南大門完成了拆除工程,拿出了改造規劃,即將動工修建,進展較快。為進一步加強小城鎮管理,新添了衛生保潔設施,開展了2次小城鎮綜合整治,亂停亂放、亂擺攤點、亂拴亂扔問題得到一定扼制。
四是節會籌備緊張有序。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業開發和香包節籌備工作全面展開,制定下發了兩個安排意見、兩個實施方案和一個工作要點,明確了籌備任務、進度及時限要求。全鎮各行政村抓香包生產積極性高漲,群眾制作勢頭良好,產業隊伍不斷壯大,產品數量較去年同期都有所提升。第一季度,完善增添了鎮機關文化站文化娛樂設施,鎮黨委、政府安排的第一季度先期五個村建設標準化文化室,已有八年、南廟、野林三個村建成,鎮政府重新布置了鎮文化室,建起了職工籃球場、排球場、乒乓球場,從而使干部職工、群眾文化設施普遍得到了加強,業余文化生活得到豐富。鞏固規模香包生產基地6個,專業村1個,發展生產大戶80戶。
廣電局文化規劃安排
年,我們將按照縣政府工作安排和要求,結合我縣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新農村建設、“四城聯創”等各工作,加大文體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實力建設、群眾文體活動開展、市場管理、依法行政、旅游開發、安全維穩、電影放映、圖書借閱等方面工作力度,全面完成縣委、縣政府各項工作任務。同時,按照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方針政策,積極實施西安市八大惠民工程和“十一五”時期高陵文化建設“八個一”,為繁榮文化事業、推動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黨建工作
年,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縣委十四屆五次全會精神,嚴格工作紀律和學習制度,始終把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廣大群眾服務。
同時,加強機關學習制度,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五個一”制度,抓好黨建、黨風廉政和機關效能建設工作。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和黨員,積極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活動和各項培訓工作,做好支部幫建新農村、黨費收繳、黨報黨刊征訂、黨員發展等工作。
二、加大文化、體育軟硬件設施建設力度
1、抓緊鄉鎮文化站、農村文化室、“農家書屋”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建設
廣電局德育管理規劃意見
年,我們將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安排和要求,結合縣委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新農村建設、“四城聯創”等工作,加大文體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實力建設、群眾文體活動開展、市場管理、依法行政、旅游開發、安全維穩、電影放映、圖書借閱等方面工作力度,全面完成縣委、縣政府各項工作任務。同時,按照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方針政策,積極實施市八大惠民工程和“十一五”時期文化建設“八個一”,為繁榮文化事業、推動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黨建工作
年,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縣委十四屆五次全會精神,嚴格工作紀律和學習制度,始終把廣大干部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努力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養,繼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廣大群眾服務。
同時,加強機關學習制度,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五個一”制度,抓好黨建、黨風廉政和機關效能建設工作。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和黨員,積極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活動和各項培訓工作,做好支部幫建新農村、黨費收繳、黨報黨刊征訂、黨員發展等工作。
二、加大文化、體育軟硬件設施建設力度
1、抓緊鄉鎮文化站、農村文化室、“農家書屋”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