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3 03:00: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早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油菜早春病蟲防治策略論文
摘要:介紹了油菜早春田間管理中的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關鍵詞:油菜;早春管理;防治
來安縣新安鎮屬于皖東丘陵地區。近幾年來,該鎮主要種植皖油18號、陜油10號、秦優7號等“雙低”油菜品種。開春后,油菜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雙旺”期,這段時期油菜需肥量大,病蟲害多,加強早春管理,促使油菜春發,穩長,搭好豐產架子,是奪取油菜豐收的關鍵。
一、穩施薹肥
薹肥是油菜抽薹前或剛開始抽薹時施用,供薹期吸收利用的一次追肥。施好薹肥,有利于油菜植株營養和生殖器官旺盛穩健生長,促進大分枝上花序的分化,減少花蕾脫落,提高結籽率,達到枝多,蕾多,角多,產量高的目的。一般于2月中下旬,薹高10cm左右時追施。對于生長強壯的高產田塊,由于前期生長量大,肥料消耗多,提早施薹肥可以預防早衰,夯實高產基礎。薹肥以氮肥為主,一般施尿素150~180kg/hm2,利用陰雨天氣施于油菜行間。對苗小、苗弱,全株呈紫色嚴重脫肥的田塊以及年前抽薹開花的田塊更應早施、重施薹肥,并在年后澆施糞水促進生長。在施用薹肥的同時需配施氯化鉀75~112.5kg/hm2,有利于油脂的形成和促進氮肥的吸收,增強植株抗倒、抗寒、抗病能力。根據春后氣候多變的特點,薹肥還要分批使用,留有余地,這樣既能防貪青,又可防早春凍害,從而促進油菜穩健生長。
二、巧施硼肥
論析早春小蘭西瓜盛產培育技術
摘要:從品種選擇、整地、育苗、定植、肥料管理、整枝授粉、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介紹了早春小蘭西瓜栽培技術,以供西瓜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小蘭西瓜;早春;設施栽培;品種選擇;育苗;病蟲害防治
浙江北部,春季西瓜開花坐果期往往與梅雨期相逢,而且西瓜采收上市期集中,影響了當地西瓜的產量、質量和效益。因此,推廣小型西瓜無公害設施栽培,充分利用設施良好的采光、避雨、增溫、保溫保墑效應,加大晝夜溫差和早栽早收的功能,既避開了梅雨對西瓜開花坐果的影響,減少病害,確保了產量和質量;又可提早西瓜上市時間,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品種選擇
應選擇耐逆性(陰、濕、低溫、弱光)強、易坐果的抗病小蘭西瓜品種。小蘭是臺灣農友公司育成的小果型黃肉西瓜品種。論文百事通該品種具有果型小、果皮薄、果肉色澤新奇而味甜等優勢,果實圓形至高圓形,果皮淡綠色,有墨綠色條帶,單果重1.5kg左右。果肉晶黃色,肉質細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3%。果皮薄,較易裂果。
二、整地
油菜早春田間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油菜;早春管理;防治
論文摘要介紹了油菜早春田間管理中的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措施。
來安縣新安鎮屬于皖東丘陵地區。近幾年來,該鎮主要種植皖油18號、陜油10號、秦優7號等“雙低”油菜品種。開春后,油菜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雙旺”期,這段時期油菜需肥量大,病蟲害多,加強早春管理,促使油菜春發,穩長,搭好豐產架子,是奪取油菜豐收的關鍵。
1穩施薹肥
薹肥是油菜抽薹前或剛開始抽薹時施用,供薹期吸收利用的一次追肥。施好薹肥,有利于油菜植株營養和生殖器官旺盛穩健生長,促進大分枝上花序的分化,減少花蕾脫落,提高結籽率,達到枝多,蕾多,角多,產量高的目的。一般于2月中下旬,薹高10cm左右時追施。對于生長強壯的高產田塊,由于前期生長量大,肥料消耗多,提早施薹肥可以預防早衰,夯實高產基礎。薹肥以氮肥為主,一般施尿素150~180kg/hm2,利用陰雨天氣施于油菜行間。對苗小、苗弱,全株呈紫色嚴重脫肥的田塊以及年前抽薹開花的田塊更應早施、重施薹肥,并在年后澆施糞水促進生長。在施用薹肥的同時需配施氯化鉀75~112.5kg/hm2,有利于油脂的形成和促進氮肥的吸收,增強植株抗倒、抗寒、抗病能力。根據春后氣候多變的特點,薹肥還要分批使用,留有余地,這樣既能防貪青,又可防早春凍害,從而促進油菜穩健生長。
2巧施硼肥
早春茬大棚黃瓜栽培技術論文
摘要:介紹大棚黃瓜早春茬栽培技術要點,包括品種選擇、培育壯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供黃瓜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大棚黃瓜;早春茬;培育壯苗;定植;田間管理
黃瓜是人們喜愛的瓜果之一,我縣每年種植露地、保護地黃瓜面積達1500hm2以上,可進行周年生產,均衡供應,特別是早春茬黃瓜,市場效益很高。根據實踐經驗現把我縣早春茬大棚黃瓜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品種選擇
早春茬黃瓜宜選早熟、耐低溫、耐弱光、高產優質品種,如津春3號、新泰密刺、李氏21等。
二、培育壯苗
早春茬大棚黃瓜栽培技術論文
摘要:介紹大棚黃瓜早春茬栽培技術要點,包括品種選擇、培育壯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供黃瓜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大棚黃瓜;早春茬;培育壯苗;定植;田間管理
黃瓜是人們喜愛的瓜果之一,我縣每年種植露地、保護地黃瓜面積達1500hm2以上,可進行周年生產,均衡供應,特別是早春茬黃瓜,市場效益很高。根據實踐經驗現把我縣早春茬大棚黃瓜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品種選擇
早春茬黃瓜宜選早熟、耐低溫、耐弱光、高產優質品種,如津春3號、新泰密刺、李氏21等。
二、培育壯苗
日光溫室黃瓜早春優質高效培植技術探究
摘要:介紹了日光溫室黃瓜早春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用優良品種、播種、苗期管理、定植、肥水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黃瓜;日光溫室;早春;栽培技術
黃瓜是消費量較大的大眾化蔬菜,在日光溫室蔬菜栽培中黃瓜面積占相當大的比重。其中日光溫室黃瓜早春栽培因具有風險較小、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好的優勢,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太原市2009年日光溫室黃瓜早春栽培面積已占到日光溫室黃瓜總種植面積的50.8%。一般產量達187.5t/hm2左右,產值達39萬元/hm2左右。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用優良品種
日光溫室黃瓜早春栽培,應選擇耐低溫、耐弱光、抗病性強、豐產性好、長勢旺盛的品種。適宜栽培的品種有博耐13號、津優2號、津優31號、津優5號等。博耐13號是太原地區生產上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該品種耐低溫、弱光能力強,瓜碼密,回頭瓜多,瓜把短、瓜條深綠色、有光澤,瓜條順直,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
2播種
小議大棚早春玉米種類對比試驗
摘要將引進的玉米新品種和靖江市的推廣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蘇玉糯三號產量較高、株形好、品質最優,適宜在當地作大棚早春栽培;蘇玉糯二號產量最高、株形高大、品質較優,宜作露地栽培。
關鍵詞鮮食玉米;品種比較;大棚;早春
鮮食玉米營養豐富,其特有的香、甜、糯風味及豐富的營養價值深受消費者的青睞[1-4]。為了滿足市場的周年均衡供應和促進農民收入的增加,近年來,大棚早春玉米栽培面積不斷擴大。為了進一步提高玉米產量、改善品質,從改換品種入手,引進3個新品種,通過品種比較試驗,篩選出適合靖江市種植的優質、高產新品種。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參試品種
供試品種為墾粘一號、蘇玉糯三號、蘇玉糯二號、紫香糯1號。
農業局麥田管理技術意見
目前,雨水已過,西南麥區小麥已拔節,長江中下游麥區小麥開始拔節,黃淮麥區小麥返青,北部冬麥區和西北冬麥區小麥即將進入返青期,小麥生產進入了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冬小麥在返青期開始發生春季分蘗;拔節期分蘗兩極分化,大分蘗成穗,小分蘗死亡。這一時期是促弱苗轉壯苗、控旺苗穩健生長的重要時期。今年春季麥田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促弱苗早發增蘗,穩壯苗生長保蘗,控旺苗抑制分蘗,防凍防倒,抗旱保墑,調節群體,協調發展,奪取小麥豐收。
去年秋種,我國黃淮海小麥主產區適當推遲播期,冬前麥苗群體結構合理,一類苗占總面積的41.3%,二類苗占41.3%,三類苗占17.4%,旺苗面積很小,奠定了今年小麥豐產的群體基礎。此外,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主產麥區氣溫平緩下降,有利于小麥抗寒鍛煉,增強小麥抗凍性,同時土壤墑情較好,雖然1月中下旬發生強降溫天氣,黃淮南部和長江中下游麥區降大雪,但由于小麥經受一定程度抗寒鍛煉,除極少數旺長麥田遭受凍害外,大部麥田受雪災影響較小。
此外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黃淮海北部麥區和西北麥區受小麥播種季節降雨影響,播種期較往年推遲10-15天,目前苗情偏弱,主莖葉片少,分蘗少,根系發育差,群體偏小。針對以上分析,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研究提出了今年春季麥田管理的應對技術意見,供各地參考。
一、黃淮海麥區春季管理技術
(一)冬季受凍害麥田的管理
要盡快研究確定目前我國小麥凍害的田間判別標準。小麥專家指導組經過幾年研究認為,擬根據我國農業統計指標,與農作物受災、成災和絕收面積標準相對應,將我國小麥凍害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凍害最輕,可稱為一般凍害,即小麥葉片受凍,主莖和大分蘗凍傷較輕。此類凍害麥田,可通過加強肥水管理進行恢復,小麥產量一般不受影響。但如不及時加強管理,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產一成以上;第二類凍害次之,可稱為中度凍害,即小麥部分主莖和大分蘗凍傷或凍死,但中分蘗和小分蘗正常。此類凍害麥田,如果及時加強管理,促進中分蘗和小分蘗成穗,將對產量影響較小。但如不及時加強管理,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少三成以上;第三類凍害最重,可稱為嚴重凍害,即小麥主莖、大分蘗和中分蘗嚴重凍死。此類凍害,如果及早加強肥水管理,努力促進小分蘗成穗,將可獲得一定產量。但如果錯過時機或管理措施嚴重滯后,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少七成以上。
農業局小麥麥田技術管理意見
目前,雨水已過,西南麥區小麥已拔節,長江中下游麥區小麥開始拔節,黃淮麥區小麥返青,北部冬麥區和西北冬麥區小麥即將進入返青期,小麥生產進入了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冬小麥在返青期開始發生春季分蘗;拔節期分蘗兩極分化,大分蘗成穗,小分蘗死亡。這一時期是促弱苗轉壯苗、控旺苗穩健生長的重要時期。今年春季麥田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促弱苗早發增蘗,穩壯苗生長保蘗,控旺苗抑制分蘗,防凍防倒,抗旱保墑,調節群體,協調發展,奪取小麥豐收。
去年秋種,我國黃淮海小麥主產區適當推遲播期,冬前麥苗群體結構合理,一類苗占總面積的41.3%,二類苗占41.3%,三類苗占17.4%,旺苗面積很小,奠定了今年小麥豐產的群體基礎。此外,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主產麥區氣溫平緩下降,有利于小麥抗寒鍛煉,增強小麥抗凍性,同時土壤墑情較好,雖然1月中下旬發生強降溫天氣,黃淮南部和長江中下游麥區降大雪,但由于小麥經受一定程度抗寒鍛煉,除極少數旺長麥田遭受凍害外,大部麥田受雪災影響較小。
此外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黃淮海北部麥區和西北麥區受小麥播種季節降雨影響,播種期較往年推遲10-15天,目前苗情偏弱,主莖葉片少,分蘗少,根系發育差,群體偏小。針對以上分析,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研究提出了今年春季麥田管理的應對技術意見,供各地參考。
一、黃淮海麥區春季管理技術
(一)冬季受凍害麥田的管理
要盡快研究確定目前我國小麥凍害的田間判別標準。小麥專家指導組經過幾年研究認為,擬根據我國農業統計指標,與農作物受災、成災和絕收面積標準相對應,將我國小麥凍害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凍害最輕,可稱為一般凍害,即小麥葉片受凍,主莖和大分蘗凍傷較輕。此類凍害麥田,可通過加強肥水管理進行恢復,小麥產量一般不受影響。但如不及時加強管理,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產一成以上;第二類凍害次之,可稱為中度凍害,即小麥部分主莖和大分蘗凍傷或凍死,但中分蘗和小分蘗正常。此類凍害麥田,如果及時加強管理,促進中分蘗和小分蘗成穗,將對產量影響較小。但如不及時加強管理,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少三成以上;第三類凍害最重,可稱為嚴重凍害,即小麥主莖、大分蘗和中分蘗嚴重凍死。此類凍害,如果及早加強肥水管理,努力促進小分蘗成穗,將可獲得一定產量。但如果錯過時機或管理措施嚴重滯后,將較正常年景產量減少七成以上。
冬小麥抗旱技術意見
去年秋播期間,小麥主產區土壤墑情較好,小麥播期集中,出苗整齊,冬前苗情較好。但目前小麥生產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旱情持續發展。去年11月份以來,北方麥區降水偏少,華北和黃淮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減少7—9成,加之大風天氣多,土壤失墑快,旱情持續發展。二是凍害頻繁發生。去年12月初以來,冷空氣活動頻繁,前后出現多次大范圍降溫過程,降溫幅度大,低溫持續時間長,旱凍交加,部分地區麥苗發黃,嚴重地塊出現死苗現象。三是病蟲早發重發。去年秋播種期間,氣溫偏高,墑情較足,小麥條銹病發生顯著早于常年,發生面積大,擴展快,是近幾年最重的年份。
目前,立春已過,雨水將至,西南麥區小麥已拔節,長江中下游麥區小麥即將拔節,黃淮海麥區小麥由南向北陸續返青,北部冬麥區和西北冬麥區小麥即將進入返青期,小麥生產進入了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冬小麥在返青期開始長出春季分蘗;拔節期分蘗兩極分化,大蘗成穗,小蘗死亡,這一時期是促弱苗轉壯苗、控旺苗穩健生長的重要時期。今年春季麥田管理的主要目標是:突出抗旱保墑,強化防凍防災,抓圩病蟲防控,促弱苗長根增蘗,穩壯苗穩長保蘗,調節群體協調發展,力爭奪取小麥豐收。
一、黃淮海麥區田間管理技術
(一)受旱麥田的管理
對于受旱嚴重,分蘗節處于干土層中,次生根長不出來或很短,出現點片黃苗的麥田,早春土地解凍后要立即澆水保苗,同時適量施用氮素化肥,最好施用磷酸二銨,氮磷配施,能有效地促進次生根噴出,春季分蘗增生,提高分蘗成穗率。應注意,不要大水漫灌,不要地面積水,防止夜間結冰凍傷麥苗;澆水后表土墑情適宜時,要精細鋤地,破除板結,疏松土壤,保墑增溫,促進根系和分蘗生長。
(二)水澆地一、二、三類苗和旺苗的管理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