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4 03:58: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鎮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鎮××村轉化報告

××鎮××村轉化報告

××鎮××村現有264戶,931人,黨員34人,耕地839畝,現在雙委班子共6人。其中黨支部3人:支書:××,支部委員:××、××,村委會3人:村主任:××,委員:××、××。該村屬經濟發展落后型。

××村雖然緊靠石閆公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但由于該村兩委觀念陳舊,思想保守、缺乏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群眾小農意識濃厚,滿足于“不缺吃、不缺喝、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現狀。守著幾分薄田過日子,加上通村路年久失修,影響交通,致使全村經濟發展緩慢,遠遠落后于城區村發展水平。

根據該村實際情況,按照縣委部署,××鎮把該村列為后進村。由縣人大副主任××和縣中行有關人員及鎮干部組成的工作隊分包該村。近一年來,該村在縣領導、鎮黨委、鎮政府及中行的幫扶下,該村兩委班子團結有力、村民自治逐步完善,村務、政務公開及時,贏得了群眾任信任和支持,他們帶領群眾跑項目、引資金、搞基建、調整產業結構、硬化通村路,使該村各項工作有了較大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喜人局面。

為使該村兩委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鎮組織××村等幾個后進村到××、××××等地參觀學習,大家無不為××人漂亮的小別墅富裕的生活所折服;無不為××人戰天斗地,克服等、靠、要思想,修通出省路的壯舉所震撼;無不為××人艱苦創業的愚公精神所感動。參觀學習對后進村兩委干部觸動很大,極大地喚起他們改變本村落后面貌的熱情,大家紛紛表示,要立足實際,借力發展、盡快改變落后狀況。

要發展,先修路。××村今年乘“全省實施村村通工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東風,在中行和鎮政府大力支持下,采用上面給一點,對口單位幫一點,群眾集一點的方式,投資6萬元,硬化360米通村路,徹底改變了過去“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落后路況,為該村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查看全文

鎮村脫貧攻堅幫扶計劃

為確保2018年村脫貧摘帽,貧困戶穩定增收,同步實現小康目標,經縣房產管理局黨組和村“兩委”共同研究,特制訂本幫扶計劃。

一、基本情況

村位于鎮東南方向,距場鎮約7公里,東與鎮村接壤,南與鎮村相鄰,西北與鎮村相接,幅員面積5.6平方公里,轄6個農業社,254戶1024人,常年在家人口約350人,全村殘疾人15人,大齡未婚24人,經2017年8月精準識別回頭看后鎖定建卡貧困戶67戶198人(包括2014年脫貧4戶18人、2015年脫貧1戶4人,2016年已脫貧1戶4人,2017年預脫貧51戶142人、2018年脫貧10戶29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31戶78人(其中2017年實施24戶54人、2018年實施7戶24人),危舊房改造24戶69人,貧困發生率19.3%。

二、指導思想

按照“六個精準”及“雙六有”目標要求,以建卡貧困戶為核心,以精準扶貧為根本,全面實施“五個一批”和“四個全覆蓋”,立下愚公志,打好脫貧攻堅戰,實現“雙六有”,創建“四好”村,村摘帽脫貧,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三、幫扶計劃

查看全文

鎮村土地流轉現狀調研

為鞏固和擴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進一步轉變不適應科學發展的工作作風,增強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服務意識、群眾觀念,2010年初,萬年縣委、縣政府要求全縣干部結合“創業服務年”活動,下鄉進村入戶做群眾工作。萬年縣人保局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全局干部分成三組分別到鎮村、周灣村、聯合村,通過民情調查、上門訪談等形式宣傳黨的基本政策及法律知識;發現矛盾與糾紛,積極協助基層干部進行調解,從源頭上防范和化解矛盾;協助基層黨組織抓好基層各項工作的落實,進一步加強對基層組織黨建工作的指導;圍繞提高群眾收入水平這一中心,為發展出謀劃策,促進群眾增收。配合基層做好防災減災、項目推進和群眾工作。本文為局干部黃建友在對村土地流轉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后形成的調研報告。

村地處鎮東南方,東面、北面與石鎮鎮接壤,是進入鎮的東大門。全村轄10個村小組,776戶,農業人口3489人。實有耕地面積3420畝,山林6000多畝。近年來,該村根據《土地承包法》及有關政策精神,按照“依法、有償、自愿”的原則,率先在全縣實行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推動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一、村土地流轉的主要特點

鎮村土地流轉始于2003年,在全縣屬于較早實行土地經營權轉包的行政村。經過6年來的不斷探索,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土地流轉形式以出租和轉包為主。在全村土地流轉中,以出租形式流轉1210畝,占流轉面積的46%;以轉包形式流轉1420畝,占流轉面積的54%。

2、土地流轉類型多為耕地流轉。到目前為止,全村3420畝耕地面積,用于土地流轉面積達2630畝,占家庭承包面積的77%;涉及全村719戶農戶,占家庭承包戶的93%。從土地流轉的類型上看,主要是耕地流轉,占流轉總面積的100%;6000多畝林地和“四荒地”流轉較少。

查看全文

鎮村扶貧攻堅初步規劃

一、基本情況

鎮村地處縣東南部,幅員面積9.2平方公里,村民居住分散。轄區共有8個村民小組,625戶,2309人,其中黨員61人,勞動力1430人,外出務工850人,富余勞動力109人。耕地2740畝(其中水稻1828畝、蔬菜110畝、青見50余畝、油茶樹100余畝),人均占有糧食180公斤,養殖業以養豬、養鴿為主,有年出欄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1戶,年出籠1000對以上的養鴿大戶3戶,是傳統的農業村。全村社會治安良好,全年無刑事、治安案件發生,無涉穩遺留問題。2013年末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82戶253人,貧困發生率11%。2014年減少貧困人口19戶42人,目前尚有貧困人口61戶211人,貧困發生率9%,2014年村農民人均純收入6548元,比全縣人均低3414元。

干部駐村幫扶情況:村第一書記為鎮黨委副書記,扶貧攻堅工作組成員有鎮勞保所所長、農經員、黨政辦工作員。

村干部有:支部書記、支部副書記、村主任、文書、婦女主任。

二、致貧原因分析

(一)文化素質低致貧。從村里211民貧困群眾的文化結構來看,文盲和半文盲約占35%,小學文化約占6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約占2%。文化知識的缺乏導致群眾思想守舊,缺乏創新意識。一些貧困戶生活困難,消極悲觀,聽天由命思想嚴重,缺乏脫貧信心和勇氣;有的兩手朝上,依靠國家救濟,“等靠要”思想在個別人身上依然存在;有的觀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術,甘愿受窮。

查看全文

鎮村聯動建設發言材料

一、強化組織領導

及時召開班子會,專題傳達貫徹全省鎮村聯動建設發展現場推進會精神,總結推廣全市先進的典型經驗,全面部署我鎮鎮村聯動建設發展工作,推廣城鄉發展一體化建設。成立了鎮鎮村聯動建設領導小組,由我擔任組長,鎮長擔任第一副組長,相關責任鎮村干部擔任成員。明確一名班子成員專抓鎮村聯動工作,并兼任鎮村聯動辦公室主任,同時從鎮新村辦、國土所、供電所、農綜站等單位抽調專人集中辦公,確保鎮村聯動建設順利開展。

二、明確鎮村聯動建設目標任務

1、全鎮規劃。一是編制規劃,按照“全域、彰顯特色、三個集中”的總體要求,認真編制《全域發展總體規劃》。二是合理布局。構建以縣城中心城區為核心,牌集鎮和城鄉一體化新區為副中心,3個中心村和九個基礎村為網格的城鄉一體建設體系。三是人口布局。按照城鄉一體化建設要求,分階段推進城鄉人口布局,到2020年,實現我鎮農村人口“三分之一進縣城,三分之一到集鎮和社區,三分之一在農村”的格局,至目前,新區已完成編制規劃,正在建設之中,中心村已完成編制規劃,正在啟動建設,中心村和交通中心村正在編制規劃,九個基礎村開展整治提升建設。

2、積極推進秀美鄉村建設。一是大力開展了對環山公路沿線環境衛生,亂堆亂放現象整治力度,對沿線可視范圍的去年未“穿衣戴帽”的農戶進行了補課。二是投資30萬元對牌集鎮改造提升,使集鎮美化。三是對符合條件的農民散建房,審批后,先交押金,一律采用建設琉璃瓦坡屋頂。

三、積極推動鎮村聯動建設

查看全文

賈家鎮埝水村文明新村建設規劃

xxx市賈家鎮埝水村文明新村建設規劃

xxx市xx鎮埝水村位于賈家鎮城區以東1公里處,新建的“石人”路旅游干線橫跨該村1、7、8三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地理、交通條件優越。全村8個農業生產合作社,8個黨小組,有黨員51名。總戶數559戶,總人口1648人,總耕地面積1812畝。2002年,全村總收入807萬元,農民人均實得2757元。村民有種植蔬菜、水果的傳統和優勢,農業基礎設施較好,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初具規模。

2003年,該村被資陽、簡陽確定為兩市共建的五個示范村之一,同時也是資陽市重點聯系指導的文明新村。根據中共簡陽市委、簡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文明新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的精神,結合埝水村實際,制定如下規劃:

一、規劃實施單位和指導單位

實施單位:xx鎮埝水村黨支部

xx鎮埝水村村民委員會

查看全文

鎮政辦鎮村規劃建設規定

為把鎮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建設面貌良好,城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新型城鎮,進一步提高鎮的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升城鎮新形象,結合鎮規劃建設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一章宅基地的審批管理

(一)申請宅基地的條件

第一條根據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省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凡符合下列條件者,可申請一處宅基地。

1、凡年滿20周歲、屬本村農業戶口的居民;

2、因結婚等原因,確需建新房分戶的;

查看全文

鎮村衛生管理意見

為進一步完善鎮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農村衛生工作管理水平,加快我區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現就鎮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要求,對按區統一規劃設置并經衛生部門驗收合格的標準化村級衛生室,由鎮街衛生院實行行政、業務、財務和藥品統一管理,建立符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和基層衛生組織建設的農村醫療服務體系,使農村衛生規劃更加科學,衛生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實現鄉醫隊伍的新老更替和鎮村衛生組織的優勢互補,進一步滿足農民的基本醫療需求,為全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目的要求

合理配置農村衛生資源,理順并加強鎮村兩級衛生服務功能,大力推行以“四統一”為中心的鎮村衛生一體化管理模式,提高鄉村醫生的整體素質和工作積極性,規范農村衛生市場秩序,讓農村居民享受到便捷、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全面提升農村衛生工作整體水平。

三、主要內容

查看全文

強鎮帶村建設意見

今年以來,**鎮黨委充分發揮地緣優勢,抓住機遇,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通過抓經濟、促發展,夯實基礎,探索出“強鎮帶村”的路子。

一、抓中心,夯實強鎮帶村基礎

**鎮黨委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抓好經濟,積極實施強鎮帶村戰略。一方面,樹立“抓工業,興經濟”的發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優化投資的軟硬環境,充分利用招商引資的大氣候,從規范政府行為和提供優質服務入手,以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為突破口,做到能引、敢引、善引。今年以來,全鎮招商引資金額合計1.95億元,全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依托地緣、人緣和資源優勢,做強做大現有企業與招商引資、發展新的民營企業并舉,采取以誠招商,以商引商,以優惠政策招商相結合的“三以”方式,吸引大量的外資前來投資開發。為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鎮黨委、政府從鎮財政中撥出專項經費20萬元,打造沿205國道竹洋至上坑段的**工業長廊,進行測繪并規劃為九個小區。至目前為止,該鎮興建的工業長廊,引進了梅州名磊高爾夫球會、特牌化工有限公司、寶利金復合肥廠、大華中密度纖維板廠、金鑫養豬場等企業。這些項目的引進,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提供優質高效的全方位、保姆式服務,全鎮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取得喜人的成績,實現了自身發展與企業發展雙贏的局面。至年底稅收入庫將達700萬元,可超額完成76%。

二、抓試點,搞好以點帶面工作

在實施固本強基工作過程中,該鎮通過積極辦好“四個”試點,大力實施固本強基工程,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鎮黨委確定了四個試點村,并由鎮黨政領導親自掛點親自抓。一是辦好謝田村五好黨支部示范點。積極開展市、縣五好黨支部創建活動,通過深化“聯系村務工作,爭當四好黨員”活動,各項工作走在全鎮前列;二是辦好上坑村招商引資示范點。該村兩委干部充分發揮毗臨國道的優勢,敢于解放思想,大膽招商引資,改變村級集體經濟落后的面貌,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今年已引進梅州名磊高爾夫球會投資1.8億元,在村中建設占地2000畝的高爾夫球場;三是辦好潮塘村解決相對突出問題示范點。把“行路難”作為解突的重中之重。黨委劉振貴書記親自掛點,想方設法幫助該村籌集資金鋪打水泥路。由于領導親力親為,干部群眾熱情高漲,至目前已籌集資金80萬元,鋪打全長5公里,寬4米,厚20公分的水泥路,今年底可竣工通車。四是辦好書坑村的村址建設示范點。書坑村為改變無村址辦公問題,爭取各方支持,籌資20多萬元建起一座樓高三層,占地200平方米的高標準辦公樓,方便了干部群眾辦公、辦事。

三、抓重點,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查看全文

鎮聘村用工作調查思考

作為村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村婦代會主任以其工作細致、信息快捷和人脈廣泛等特點,在推進農村工作中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是農村婦女參政議政的重要表現。然而,長期以來,村婦代會主任的產生多以任命制為主,村書記具有很大的發言權,群眾缺少知情權、選擇權,由此造成的弊端顯而易見,也為群眾所詬病。從**年3月開始,我們先后在前馬鎮、別橋鎮等實行村婦代會主任“鎮聘村用”的改革試點工作,即村婦代會主任由鎮統一組織,實行公開競聘,聘任后由村使用。這一舉措不僅創新了村干部選拔任用的方式,也大大拓展了農村婦女施展才華的空間,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農村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一、村婦代會主任與當前農村工作的三個“不適應”

1、能力不強,與農村工作實際不適應。隨著農業稅減免、國家一系列鼓勵和幫助農民進城務工等新政的貫徹實施,農村工作呈現出許多新的變化和特點:一是男性村民大量外出打工,婦女占現有農業勞動力60%以上,有的村子里除了村干部外幾乎不剩什么男性勞動力,有的村已形成農業勞動婦女化格局。二是鄰里糾紛、計劃生育等這些事務所占農村工作的份量越來越大,成為農村不和諧的因素之一。三是農村婦女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婦女思想活躍,觀念開放,法制意識、維權意識、致富意識增強,對村婦代會主任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與此不協調的是,一些村婦代會主任文化程度低,年齡又偏大,工作方法單一,思想保守,安于現狀,開拓和奉獻精神不強,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難于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

2、年齡偏大,與其精力體力不適應。目前,農村婦代會主任的主要工作:一是計劃生育工作,采集信息,填報各類數據報表,組織上環結扎,倡導婚育新風;二是調解工作,鄰里糾紛、夫妻婆媳矛盾都是調解的范圍;三是婦聯工作,開展活動、組織培訓、提供信息。而要做好這些工作,村婦代會主任沒有好的體力和精力,沒有磨破嘴皮子、走破腳板底的吃苦精神是難以勝任的。據我們在前馬鎮的統計表明,選聘前該鎮11名村婦代會主任的平均年齡為42歲,其中40歲以上的7名,占64%。而選聘后的村婦代會主任平均年齡降至37歲,其中40歲以下7人,隊伍年輕化明顯。

3、報酬偏低,與付出的勞動不適應。作為村部門干部,村婦代會主任的工作量較大,尤其是計劃生育工作壓力大,理應得到合理的報酬。但實際情況是,因為村婦代會主任的報酬是“靠”村支部書記,一般為村書記的7折計。也就是說,縱然村婦代會主任的工作做得很好,如果村支書的考核分低,她的報酬仍然也上不去。有的經濟薄弱村還會出現因為村里支出控制不嚴,造成市財政轉移支付村干部報酬這一塊的資金,一部分甚至是大部被“抵扣”。因此,很有可能出現村婦代會主任一年辛辛苦苦下來不能足額領到應有的報酬。這種局面,嚴重制約了村婦代會主任的工作積極性。

由于這三個“不適應”,致使前馬、別橋兩鎮婦女工作一直處于相對被動局面,這也成為鎮黨委和政府高度關注的一個現實問題。因此,創新村婦代會主任的產生辦法,引入競爭機制,讓那些作風好、能力強、年紀輕、肯做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優秀婦女同志走到前臺,就成為呼之欲出的事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