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構建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7 02:21: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知識構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芻議
1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
信息構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90年代末期得到廣泛推崇和快速發展的一種信息組織和管理的理論,其理論和實踐在這幾年不斷地得以完善。對IA的發展狀況有眾多的認識,如:有學者將IA的發展劃分為前網絡時代的IA和網絡時代的IA;有學者認為,信息構建的發展經歷了3代:第一代信息構建重點是把系統當作是個別組織中的獨立應用;第二代信息構建的重點是把系統當作個別組織中各個組成部分的集成裝置;第三代信息構建的重點是把信息當作支持IT工具和技術的公司資源[1]。在IA研究蓬勃發展的同時,以從事信息構建工作為職業的信息建筑師隊伍不斷壯大,信息構建的正規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斷興起,民間和社會團體對IA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熱情,信息構建的應用范圍和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大。
在信息構建不斷深入發展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人們常常談及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發展趨勢。知識構建的概念是伴隨著信息構建的研究出現的,盡管常常被人們提及,但對它的深入研究還不多見。
本文從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的異同、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轉化的條件以及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趨勢這幾個基礎的方面來研究信息構建和知識構建的關系,以期引起國內對知識構建問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終能形成指導企業和組織機構管理實踐的理論、方法、工具和產品,推動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發展。
知識構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構建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廣泛興起以后出現的一個比信息構建更加新的詞匯。一般而言,知識構建是基于IA基礎之上的信息構建形式,它具有知識組織、知識導航、知識標識和知識檢索的功能,是使知識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過程和工作方法。
要將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相關聯,就必須談及信息資源的開發鏈,即從“事實—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創新”的發展過程[2],從信息資源開發鏈來看,KA提供的是信息資源開發鏈較高層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識本身,提供的是知識服務,它更突出人與內容的結合。
信息知識構建研究論文
1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
信息構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90年代末期得到廣泛推崇和快速發展的一種信息組織和管理的理論,其理論和實踐在這幾年不斷地得以完善。對IA的發展狀況有眾多的認識,如:有學者將IA的發展劃分為前網絡時代的IA和網絡時代的IA;有學者認為,信息構建的發展經歷了3代:第一代信息構建重點是把系統當作是個別組織中的獨立應用;第二代信息構建的重點是把系統當作個別組織中各個組成部分的集成裝置;第三代信息構建的重點是把信息當作支持IT工具和技術的公司資源[1]。在IA研究蓬勃發展的同時,以從事信息構建工作為職業的信息建筑師隊伍不斷壯大,信息構建的正規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斷興起,民間和社會團體對IA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熱情,信息構建的應用范圍和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大。
在信息構建不斷深入發展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人們常常談及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發展趨勢。知識構建的概念是伴隨著信息構建的研究出現的,盡管常常被人們提及,但對它的深入研究還不多見。本文從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的異同、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轉化的條件以及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趨勢這幾個基礎的方面來研究信息構建和知識構建的關系,以期引起國內對知識構建問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終能形成指導企業和組織機構管理實踐的理論、方法、工具和產品,推動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發展。
知識構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構建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廣泛興起以后出現的一個比信息構建更加新的詞匯。一般而言,知識構建是基于IA基礎之上的信息構建形式,它具有知識組織、知識導航、知識標識和知識檢索的功能,是使知識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過程和工作方法。
要將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相關聯,就必須談及信息資源的開發鏈,即從“事實—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創新”的發展過程[2],從信息資源開發鏈來看,KA提供的是信息資源開發鏈較高層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識本身,提供的是知識服務,它更突出人與內容的結合。
通過對信息構建的研究,筆者認為信息構建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從而幫助人們吸收和利用信息,IA是促進人的認知層次提高的手段之一。而KA是更高認知層次的信息活動,要促進人們從信息中獲得知識,或者從知識中獲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資源開發的發展過程看,從IA向KA的遞進和發展是必然的趨勢。盡管如此,從IA到KA的發展不一定就是一個簡單的進化過程。比之IA,KA需要更復雜的條件、更完善的思想體系和更多的創新。
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分析論文
1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
信息構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90年代末期得到廣泛推崇和快速發展的一種信息組織和管理的理論,其理論和實踐在這幾年不斷地得以完善。對IA的發展狀況有眾多的認識,如:有學者將IA的發展劃分為前網絡時代的IA和網絡時代的IA;有學者認為,信息構建的發展經歷了3代:第一代信息構建重點是把系統當作是個別組織中的獨立應用;第二代信息構建的重點是把系統當作個別組織中各個組成部分的集成裝置;第三代信息構建的重點是把信息當作支持IT工具和技術的公司資源[1]。在IA研究蓬勃發展的同時,以從事信息構建工作為職業的信息建筑師隊伍不斷壯大,信息構建的正規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斷興起,民間和社會團體對IA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熱情,信息構建的應用范圍和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大。
在信息構建不斷深入發展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人們常常談及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發展趨勢。知識構建的概念是伴隨著信息構建的研究出現的,盡管常常被人們提及,但對它的深入研究還不多見。本文從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的異同、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轉化的條件以及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趨勢這幾個基礎的方面來研究信息構建和知識構建的關系,以期引起國內對知識構建問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終能形成指導企業和組織機構管理實踐的理論、方法、工具和產品,推動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發展。
知識構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構建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廣泛興起以后出現的一個比信息構建更加新的詞匯。一般而言,知識構建是基于IA基礎之上的信息構建形式,它具有知識組織、知識導航、知識標識和知識檢索的功能,是使知識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過程和工作方法。
要將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相關聯,就必須談及信息資源的開發鏈,即從“事實—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創新”的發展過程[2],從信息資源開發鏈來看,KA提供的是信息資源開發鏈較高層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識本身,提供的是知識服務,它更突出人與內容的結合。
通過對信息構建的研究,筆者認為信息構建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從而幫助人們吸收和利用信息,IA是促進人的認知層次提高的手段之一。而KA是更高認知層次的信息活動,要促進人們從信息中獲得知識,或者從知識中獲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資源開發的發展過程看,從IA向KA的遞進和發展是必然的趨勢。盡管如此,從IA到KA的發展不一定就是一個簡單的進化過程。比之IA,KA需要更復雜的條件、更完善的思想體系和更多的創新。
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管理探索
1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
信息構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90年代末期得到廣泛推崇和快速發展的一種信息組織和管理的理論,其理論和實踐在這幾年不斷地得以完善。對IA的發展狀況有眾多的認識,如:有學者將IA的發展劃分為前網絡時代的IA和網絡時代的IA;有學者認為,信息構建的發展經歷了3代:第一代信息構建重點是把系統當作是個別組織中的獨立應用;第二代信息構建的重點是把系統當作個別組織中各個組成部分的集成裝置;第三代信息構建的重點是把信息當作支持IT工具和技術的公司資源[1]。在IA研究蓬勃發展的同時,以從事信息構建工作為職業的信息建筑師隊伍不斷壯大,信息構建的正規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斷興起,民間和社會團體對IA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熱情,信息構建的應用范圍和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大。
在信息構建不斷深入發展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人們常常談及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發展趨勢。知識構建的概念是伴隨著信息構建的研究出現的,盡管常常被人們提及,但對它的深入研究還不多見。本文從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的異同、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轉化的條件以及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趨勢這幾個基礎的方面來研究信息構建和知識構建的關系,以期引起國內對知識構建問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終能形成指導企業和組織機構管理實踐的理論、方法、工具和產品,推動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發展。
知識構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構建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廣泛興起以后出現的一個比信息構建更加新的詞匯。一般而言,知識構建是基于IA基礎之上的信息構建形式,它具有知識組織、知識導航、知識標識和知識檢索的功能,是使知識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過程和工作方法。
要將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相關聯,就必須談及信息資源的開發鏈,即從“事實—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創新”的發展過程[2],從信息資源開發鏈來看,KA提供的是信息資源開發鏈較高層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識本身,提供的是知識服務,它更突出人與內容的結合。
通過對信息構建的研究,筆者認為信息構建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從而幫助人們吸收和利用信息,IA是促進人的認知層次提高的手段之一。而KA是更高認知層次的信息活動,要促進人們從信息中獲得知識,或者從知識中獲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資源開發的發展過程看,從IA向KA的遞進和發展是必然的趨勢。盡管如此,從IA到KA的發展不一定就是一個簡單的進化過程。比之IA,KA需要更復雜的條件、更完善的思想體系和更多的創新。
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分析詮釋
1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
信息構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90年代末期得到廣泛推崇和快速發展的一種信息組織和管理的理論,其理論和實踐在這幾年不斷地得以完善。對IA的發展狀況有眾多的認識,如:有學者將IA的發展劃分為前網絡時代的IA和網絡時代的IA;有學者認為,信息構建的發展經歷了3代:第一代信息構建重點是把系統當作是個別組織中的獨立應用;第二代信息構建的重點是把系統當作個別組織中各個組成部分的集成裝置;第三代信息構建的重點是把信息當作支持IT工具和技術的公司資源[1]。在IA研究蓬勃發展的同時,以從事信息構建工作為職業的信息建筑師隊伍不斷壯大,信息構建的正規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斷興起,民間和社會團體對IA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熱情,信息構建的應用范圍和影響力正在逐步擴大。
在信息構建不斷深入發展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人們常常談及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發展趨勢。知識構建的概念是伴隨著信息構建的研究出現的,盡管常常被人們提及,但對它的深入研究還不多見。本文從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的異同、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轉化的條件以及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趨勢這幾個基礎的方面來研究信息構建和知識構建的關系,以期引起國內對知識構建問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終能形成指導企業和組織機構管理實踐的理論、方法、工具和產品,推動從信息構建到知識構建的發展。
知識構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構建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廣泛興起以后出現的一個比信息構建更加新的詞匯。一般而言,知識構建是基于IA基礎之上的信息構建形式,它具有知識組織、知識導航、知識標識和知識檢索的功能,是使知識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過程和工作方法。
要將信息構建與知識構建相關聯,就必須談及信息資源的開發鏈,即從“事實—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創新”的發展過程[2],從信息資源開發鏈來看,KA提供的是信息資源開發鏈較高層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識本身,提供的是知識服務,它更突出人與內容的結合。
通過對信息構建的研究,筆者認為信息構建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從而幫助人們吸收和利用信息,IA是促進人的認知層次提高的手段之一。而KA是更高認知層次的信息活動,要促進人們從信息中獲得知識,或者從知識中獲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資源開發的發展過程看,從IA向KA的遞進和發展是必然的趨勢。盡管如此,從IA到KA的發展不一定就是一個簡單的進化過程。比之IA,KA需要更復雜的條件、更完善的思想體系和更多的創新。
淺談校企團隊共有知識的構建
摘要:共有知識已成為持續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針對團隊共有知識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已成為當今科技成果轉化團隊工作的基礎。然而,對于團隊共有知識構建的研究并未給予應有的關注。從共有知識自身的發展規律出發,分析了共有知識的形成條件,據此探討了校企團隊共有知識構建的盲點,并針對這些盲點指出校企團隊應在關系互動機制、互動動態化機制、成員類型化機制以及共同認知機制等4個方面采取應對策略,以促進團隊共有知識的順利形成,從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堵點。
關鍵詞:共有知識;校企團隊;科技成果轉化;高??萍汲晒?/p>
為解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這一“老大難”問題[1],產學研協同創新研究興起,共有知識研究也隨之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事實上,共有知識是總被頻頻提起卻并未給予應有關注的科技成果轉化團隊的“痛點”。隨著科學研究逐漸從單一發明者發展為科學家團隊[2],團隊日益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普遍且重要工作形式[3-7]。因此,如何構建團隊共有知識已成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的關鍵及難點所在,這正是本文嘗試解答的問題。
1相關研究簡評
“共有知識”一詞最早源于語言哲學家Lewis(1969年)所提之“共有期望(mutualexpectation)”[8]詞匯。后來,Schiffer(1972年)正式將其稱之為“共有知識(mutu⁃alknowledge)”[9],Clark與Marshall(1981年)沿用這一說法并將其引入傳播學及協同創新領域。由此引發了國內外學者對于團隊共有知識的關注及討論。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的共有知識研究開始得到部分學者的關注,其研究大致分為知識共享與產學研創新兩個視角。知識共享視角主要探索共有知識在知識共享中的重要性及構建,國內學者多持此觀點。從CNKI指數分析來看,共有知識相關研究呈現出2008年之前穩步增長、2008年之后逐漸下降的趨勢,近3年來,隨著知識共享研究的興起有所回升。盧方衛(2003年)、湯建影與黃瑞華(2004年)均認為,知識共享實質上是私有知識向共有知識轉移的過程[10-11]。駱彥(2006年)指出,組織共有知識演化實質上是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過程[12]。賈曉霞與周溪召(2007年)發現,共有知識的層次及程度會影響知識轉移的難易[13]。陳萬明與鮑世贊(2018年)明確指出,私有知識、共有知識、共享知識從內向外共同構成整個知識體系,由此形成不同的共享模式[14]。Julie等(2016年)則直接將共有知識定義為個體在每個瞬間所共享的知識總量[15]??梢?,知識共享視角傾向于借助知識轉移理論來探索共有知識的演化,普遍認同其演化乃顯性與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產學研創新視角則更關注共有知識在多人協同中的重要性。國內持此視角的文獻僅有3篇:蔣躍進等(2004年)指出,創建及利用團隊共有知識是團隊知識管理的關鍵[16];馬費成與朱婷(2010年)發現,共有知識屬于人們認知層次的高次信息,能促進人們觀念達成一致及協調行為[17];曹霞等(2012年)進一步指出,共有知識是影響產學研合作知識整合的重要因素之一[18]。相反,國外學者多認同此視角。Clark和Marshall(1981年)早就指出,“共有知識指的是共同背景,是協同行動必不可少的部分”[19];Cramton(2001年)通過對多個團隊協同創新的案例分析,剖析共有知識缺乏的嚴重后果及其具體表現[20];Molinari(2009年)嘗試探索協同學習背景下的共有知識測度[21];Kotha等(2013年)研究發現,構建共有知識是高校科技成果商業化過程中協同行動的關鍵[22]??梢?,國內外學者均認識到共有知識在團隊合作中極為關鍵。可惜的是,上述文獻對團隊共有知識的研究多強調共有知識的重要性,較少涉及共有知識的構建。盡管駱彥(2006年)曾探索過組織共有知識的演化,卻僅從顯隱知識轉化的維度來分析,并非針對團隊共有知識的演化;Cramton(2001年)倒是實實在在地對協同團隊共有知識問題展開了分析,但卻偏重于剖析分布式協同創新中缺乏共有知識的具體表現及其嚴重后果,并未深入分析應構建哪些機制以促進共有知識的形成,且較少涉及校企團隊的共有知識,也沒有對校企團隊共有知識的構建進行過整體性探討。校企團隊是一種跨組織團隊,其共有知識構建自然也與一般團隊有所區別?;诖耍疚膹墓灿兄R的自身發展規律出發,分析其形成條件,并據此探索校企團隊共有知識構建的盲點,最后針對盲點分析給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系統地闡明“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等團隊共有知識構建的系列問題。
2共有知識定理及其形成條件
知識管理體系構建研究
摘要:通過構建技術中心知識管理體系,全面盤點技術中心的知識資產,設計知識資產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利用場景,實現知識資產的增值和創新,以提高技術中心的研發效率和創新能力、打造學習型組織、提升技術中心的核心競爭力,最終支撐整個技術中心的開放式創新資源生態圈構建。
關鍵詞:開放式創新;知識管理;知識+;煙草行業
一、研究背景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和知識廣泛傳播的背景下,行業的創新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封閉式創新模式逐漸被打破,并由此產生了一種新的創新范式——開放式創新模式。開放式創新概念于2003年由哈佛商學院亨利•伽斯柏(HenryChesbrough)提出,指的是當企業在發展新技術時,應同時將內部和外部的創意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同時利用內部和外部兩條市場通道進行商業化推廣。該模式強調組織的無邊界化,認為組織邊界是松散的、可滲透的,從而允許組織內外部資源的雙向流動,并將企業的研究部門與開發部門看作戰略目標高度一致的有機體。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云南中煙技術中心”或“技術中心”)作為云南中煙工業系統的核心研發機構,是行業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之一,如何提高自身創新及研發能力、獲得并擴大在相關研究領域的技術優勢是技術中心最核心的命題。2014年4月云南中煙技術中心成立后,提出要以本體組織為核心,利用世界一流的人才、技術、實驗室,創建縱橫連線、協同共享、風險共擔的開放式創新資源生態圈。云南中煙技術中心作為中國煙草行業體量最大的研發機構,其人才、流程和資源是支撐開放式創新體系的基礎要素,如何對這些要素進行有效管理和充分連接便成為構建開放式創新體系的重要基石。知識管理體系、“知識+”模式的構建可實現對科技創新的人才、流程、資源的一體化管理和有機融合,對這一命題的解決具有戰略性的支撐作用。知識管理體系的構建和良好運行可以盤活技術中心核心知識資產,提高研發效率,提升中心管理水平,促成良好的學習、創新氛圍,逐步將技術中心轉變為實際意義上的知識型組織、學習型組織,從而有效提升技術中心的核心競爭力,助力技術中心成為世界一流的煙草研發機構。
二、知識管理國內外研究現狀
知識管理既是一項實踐,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的發展已經有二十年。1986年,知識管理概念首先在聯合國國際勞工大會上提出。1989年,有關知識管理的論文開始在《斯隆管理評論》,《哈佛商業評論》以及其他刊物上出現。1990年,許多咨詢公司開始實施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項目,而且一些著名的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建立了重點知識管理項目。1998年,歐美國家企業開始大規模實施知識管理計劃。經過多年的發展,歐美國家企業的知識管理已經成熟,成為了很多知識型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手段和核心能力構建的長效工具、方法和機制。蘋果、埃森哲、惠普、通用、IBM、微軟、西門子等國際知名企業都是知識管理的最佳實踐者。知識管理在中國的起步始于1998年,剛開始主要是學術性的理論研究,從2003年起大量的企業開始自己的知識管理實踐之路,國內知識管理實踐,其發展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2001~2006年左右):早期的知識管理常被統稱為信息管理,它是以郵件及文檔數據庫為核心的辦公業務自動化管理(OA)的組成部分,重點主要在文檔管理,缺乏企業知識管理整體體系方面的內容,例如:企業團隊及共享文化,知識管理的激勵,評估及相應的管理制度的研究。第二階段(2007~2009年左右):戰略和業務流程導向的知識管理階段,一方面深入到企業業務流程中,強調知識管理與業務流程管理的結合,強調企業知識的顯性化;另一方面強調知識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的結合,強調核心能力導向的知識管理建設,并加強了知識管理的激勵與評估研究;在信息技術方面,增加了知識倉庫、知識地圖、知識和業務關聯、企業搜索等方面的功能。第三階段(2010~2015年):越來越關注以人為導向的知識管理應用以及知識管理如何支持知識創新等,強調人員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以及企業文化的變革;在信息技術方面,增加了以web2.0為核心的應用,如博客、微博、WIKI、專家、愛問、SNS等功能。第四階段(未來發展趨勢):關注智能化導向的知識管理應用,如數據挖掘、文本挖掘、語義網技術等;大數據的概念提出,豐富了新知識管理體系。大數據的價值在于:因為具有了這些大量的數據而使得我們更容易、更精準、更深入地發現了數據間彼此的關聯關系,利用這些挖掘出的關系而帶來比數據本身更大價值的信息、知識等。因此大數據應用落腳最終也是離不開知識管理的范疇,同樣是沿著“數據->信息->知識->智慧”這個價值鏈的發展軌跡。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關注和投入知識管理,如聯想、青島啤酒、美的、天獅、上海通用汽車、騰訊、華為、盛大、新浪、海爾、康佳、TCL等都已經關注到知識管理,并投入建設,取得了一些比較可見的價值,通常體現在提高員工工作效率和生產率、改善知識沉淀和儲存、提高員工技能和知識、幫助避免重復勞動等方面。相對于龐大的數量,在中國各類組織中,不知道、不了解、沒聽說過知識管理的占大多數;而知識管理的企業實施案例成功的少,失敗的多;但是隨著國際企業的示范作用,知識管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提升到戰略的高度。知識管理對于國內的企業已經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如何來做、何時來做的問題。2009年的科技文獻《煙草行業企業信息化之知識管理初探》首先提出了知識管理在煙草行業的應用探討[1]。其他可以查到的煙草行業知識管理相關信息如下:2009年由聯信永益公司幫助云南曲靖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實施了知識管理系統項目。2009年由藍凌公司幫助廣西中煙工業有限公司實施了知識管理項目。2010年由深圳市漢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幫助云南省煙草公司玉溪市公司實施了知識管理系統項目。2011年由AMT集團幫助廈門煙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建立由知識管理組織、知識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和知識管理流程制度三個核心內容組成的知識管理體系。2012年由藍凌公司幫助昆明卷煙廠實施了知識管理項目。2013年湖南省煙草公司和長沙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分別實施了知識管理系統項目。2012年云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完成了《云南煙草科技知識地圖研究與應用》的科技項目。總體而言,煙草行業對知識管理的應用探索才剛剛起步,大部分以信息系統的實施為著力點,以提高知識文檔的利用率為目標,具有完整知識管理體系概念的案例較少,而具有云概念,能夠支持不限于本體組織的研發生態圈的知識管理體系和知識管理平臺還未見到實施案例。
知識關聯網絡構建措施論文
論文關鍵詞:知識關聯知識地圖關鍵詞集合知識管理系統(KMS)
論文摘要:建立符合邏輯的知識關聯體系是知識地圖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對知識管理系統中知識關聯的有向性進行分析,敘述了單向知識關聯和雙向知識關聯的概念與特點;對關鍵詞集合進行定義,闡述了單關鍵詞集合、全關鍵詞集合和不定關鍵詞集合三種劃分策略,介紹了以關鍵詞集合為迭代單元構建關聯網絡和針對單個知識點構建關聯網絡的兩種算法,并指出了算法在實際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
當前,知識地圖的理論研究有很大進展,但在知識管理系統(KMS)領域的實際應用成果卻比較有限。盡管有KMS產品應用了知識地圖理念,但多數產品僅在頁面上顯示了知識庫的分類體系與鏈接,缺乏對知識間邏輯關系的進一步刻畫與展示。。
建立符合邏輯的知識關聯體系是知識地圖的重要理論之一知識分類體系是實施知識管理的基礎性工作,現實世界中的事物間聯系并不是僅用樹型分類體系就可以表述的一個事物有可能同時從屬于多個分類,不同類別的事物也有可能發生聯系,僅僅依賴分類很難準確、全面地表達知識間的邏輯關系。知識關聯則提供了更靈活、更廣義的知識關系表示方法,采用跨分類、跨區域的知識關聯可以較好地表達信息之間的邏輯聯系本文根據集合論與圖論的基本原理,對知識關聯的有向性和關鍵詞集合進行了探討,并闡述了根據關鍵詞集合在KMS中建立知識關聯網絡的原理與算法。
一、知識關聯的有向性
1.1單向知識關聯。現實世界中的各類事物存在著紛繁復雜的關系,這種關聯關系是有方向的。如圖1所示,水和分子關聯的語義可以描述為“水由分子組成”。相應地,由分子到水關聯的語義可以描述為“分子構成了水”。這兩種關聯關系是不同的,是兩個單方向的知識關聯。在知識關聯網絡中,我們可假設各知識點分別為k,、k2、k3、k4·…對于知識點k1,如果有知識點k2、k3、凡與其內容有較高相關度,此時可通過KMS的功能將k2、k3、k;與k,關聯,將關聯鏈接插人在k,的知識內容之后。這個關聯征進行自動關聯。采用單向知識關聯的KMS的特點是:如果知識點k,有到知識點k:的關聯鏈接,但知識點k:未必有到知識點k,的關聯鏈接,則系統須對每一個關聯關系的含義作出必要的表述。
媒體知識管理策略體系構建論文
論文摘要:知識管理是對各種知識信息資源進行有效識別、合理評價和綜合利用的動態管理過程,它有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因而被提升到戰略管理的高度。借助知識管理,媒體可以提高自身的生存力、發展力和競爭力。為此,需要在充分了解知識管理內涵、特征的基礎上,結合媒體經營管理現狀,構建知識管理策略體系。
論文關鍵詞:媒體;競爭力;知識管理
一、媒體知識管理的內涵特征及其競爭力意蘊
從媒體企業角度看,知識管理是媒體企業對所擁有的或所能觸及到的各種知識資源進行識別獲取、研究評價和共享創新的管理過程。與一般企業相比,媒體企業實施知識管理具有多方面特征:
1.以媒體知識信息為內容。現代網絡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普及應用,使得媒體企業面臨的各種知識信息以幾何級數增加,對這些知識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是媒體企業充分利用知識信息的前提,也是媒體企業有效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的基礎。媒體企業知識管理的內容就是對各種媒體知識信息的處理,從中識別、挑揀出媒體企業生存發展所需的知識信息。
2.以高素質媒體專業人才為前提。雖然媒體企業知識管理是以媒體知識信息為管理的對象,但人是媒體知識生產、創造、應用的主體,是媒體知識管理中最活躍、主動的因素。有效的媒體知識管理需要一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高素質的員工和管理隊伍,集中表現為對媒體知識信息的敏銳捕捉能力、系統分析能力、準確把握能力、合理應用能力和高效創新能力等。
企業知識管理完善系統構建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知識管理和企業知識管理;企業知識管理系統;如何構建一個好的企業知識管理系統;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的構建;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任何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賴于一定的技術和知識才可以生存與發展、信息技術的數據和信息處理能力、一個好的企業知識管理系統要實現的不僅是采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等現代化手段對知識進行整理、知識管理包括知識獲取、知識存儲、知識分享、知識利用四個環節、解企業知識管理實施的障礙、企業知識管理應遵循的原則、實現一個完整的企業知識管理系統應該包含幾個部分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探討了知識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的組成、構建的障礙,提出了企業知識管理系統的初步框架結構,涉及到管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多方面知識。
關鍵詞:知識管理;企業知識管理;企業知識管理系統
1引言
眾所周知,任何企業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賴于一定的技術和知識才可以生存與發展,尤其當今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的時代,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的是知識與信息獲取或使用能力的競爭。所以對企業的知識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是一個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改之地的關鍵。從事企業管理的人都清楚,企業的人才流失對企業意味著什么。長期以來,企業員工的個人頭腦是知識的載體,人才流動實際上是知識在流動。那么如何實現人走而知識卻可以繼續在企業中留存呢?如何實現知識不僅在某個人頭腦中,而在組織的系統中并持續發揮其作用呢?如何使企業的知識可以不斷積累并讓每個員工快速掌握而在工作中加以運用呢?如何使新員工可以迅速在老員工的基礎上繼續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呢?
2知識管理和企業知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