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板從外企學點什么
時間:2022-07-28 09:10:00
導語:中國老板從外企學點什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于外資企業的優勢,中國企業老板談論較多的既有它們優秀的產品、研究開發實力、領先的技術、龐大的資金來源,又有日臻成熟的管理等感性認識。那么如何從理論上認識呢?
現代企業理論的最新發展———企業知識理論,則在知識特性的基礎上,從企業的性質、結構和行為,以及經濟理論的角度說明了企業無形資產(知識)而非有形資產構成了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基礎。
中國老板們應從外企的企業文化、人事管理、激勵機制、戰略管理等方面,即無形資產方面,研究借鑒其有益經驗。
企業文化
外資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創造了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投資形態。一方面,在企業文化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了經驗;另一方面,它們致力于適用型文化的推廣應用,提高企業業務水平、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又促進了企業文化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通過企業文化形成凝聚力和創造力,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打下基礎。企業要根據發展情況,提高自身的理念,以此為指導加以實施,讓企業文化真正的發揮作用。中國的老板們應充分認識自己與外企之間的差距,從企業文化的結構上看,我們的企業停留在表層和中間層,而核心層的理念尚未形成;從表現形式上看,注重公關形象運作過程、目標和結果,尚未形成良性循環;從管理總體上看,無論量還是質都存在很大差距。
激勵機制
激勵是通過影響員工的個人需求的實現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他們在企業經營中的行為與組織目標相一致。外企受西方價值觀的影響,所推崇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在企業管理方面,外企員工進入公司,從經理歡迎到通過培訓上崗,都強調個人的重要性,灌輸的是公司重視你的存在,你只有努力做得最好才會有發展機會,希望每個人都出人頭地來證實自己的價值。同時,對人進行系統管理,包括崗位職責、工作要求、操作程序培訓,公司反饋系統對個人業績的衡量標準和監控,還有對相應職能的監督協調。一般情況下,當員工進入操作系統就達到個人能力的80%,個人作用發揮可以到100%。在中國企業中,個人的作用在高、中層管理者中表現明顯,而在普通員工的管理上則注重不夠,使得他們的積極性、聰明才智不能充分發揮。
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指管理對象的諸要素中,人是管理的主要對象及企業的主要資源。外資企業在人力資源開發上得到了很大成功。健全的人力開發機制,重點在于對員工在企業服務期間的全過程的系統管理。一般程序是,設立業務目標,按業務目標設立組織機構,確定每個崗位的細微而可操作的崗位職責,確定所需要的具備專業知識、經驗基礎、技能基礎的人才。在人力資源管理上,中國企業很少有長遠發展目標需要的人力配備和人力資源開發機制。也沒有通過科學設計,清楚每個崗位上需要什么素質、經驗和技能的人才。能和外資企業一樣按市場價格去吸引人才的就更少了。
戰略管理
戰略是任何一個組織興衰存亡的大計。企業戰略是以企業全局為對象,根據組織總體發展需要而關系對全局長遠的重大問題的謀劃。戰略管理是研究企業高級管理層如何在特定的環境下,有效地制定、執行和控制企業戰略,從而達到企業發展目標的動態過程。外資企業在投資戰略上,既注意長遠發展又致力于自己的專業,精耕細作地開拓市場,甚至于虧錢投入以取得自己所需要的市場份額,從而保障長遠的市場利益。在投資方面,外資企業必須以有科學的市場容量規模、發展和競爭狀況作為前提,同時注重發展的前瞻性和靈活性。在產品市場研究開發、培訓和市場開發所必須的費用上,毫不吝嗇。如果因投資不足達不到預期成果,負責人承擔責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因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公平競爭、求得發展。中國的企業家們,只有不斷學習,才會迎頭趕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