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種植業風險及比較
時間:2022-01-27 10:56:03
導語:農戶種植業風險及比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戶種植業面臨著諸多風險,經過對我國多個地區濕地的訪問與調查發現,現今我國農戶種植業主要面臨的風險均來源于氣候等自然因素。另外,有其他風險因素會對農產品產生不良影響,如農產品價格等。從多個方面對農戶種植業風險來源進行細致分析,并針對我國農戶種植業風險認知的風險認知區域比較、風險認知品種比較,以及不同規模農戶對風險的認知比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農戶;種植業;風險認知
經濟的再生產與自然的再生產相互結合形成了農業這一比較特殊的產業。由其形成的條件可以發現,農業與自然和經濟存在著比較密切的關聯,對自然和經濟均具有一定的依賴性。目前,在我國農業市場不斷變革、市場供求不斷變壞的環境下,農戶種植業生產不僅面臨著更多的自然風險,而且面臨著諸多社會風險。但是,農戶對于種植業風險的感知能力仍舊比較有限。該方面主要由農戶在種植業方面的微觀決策和風險弱化意識而決定。希望通過對農戶種植業風險及其認知的比較研究,提高農戶對種植業風險的認知水平,最終逐步穩定并提高農戶種植業的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1農戶種植業風險來源
1.1自然風險
自然風險是農戶種植業面臨的最主要風險來源。經過長期的實地觀察與分析發現,自然風險當中排在第一位的應該為氣候。由此可見,氣候是影響或者導致農戶種植業產量波動的最普遍風險。除氣候影響外,部分地區的農戶種植業會受到蟲災的影響,使農業發生了嚴重的減產等現象。事實上,農戶種植業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靠天吃飯”。但是隨著我國農產品市場化趨勢的逐漸加深,農戶種植業亦面臨著社會風險。
1.2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中最主要的應該是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大部分農戶均認為現今我國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比較頻繁,生產資料的價格亦出現了比較快的漲幅。在此情況下,農戶的收益十分不穩定。加之部分農戶的農產品沒有比較穩定的銷售渠道,生產資料的質量不能夠得到良好的保證、農產品的儲存加工技術并不先進等風險的影響,使得農戶種植業存在較大的多變性[1]。另外,即使某一地區的農戶對某一風險來源的選擇比例比較大,也并不意味著該種風險因素對農戶種植業產生了巨大的風險,而是代表著該風險來源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農戶在種植的過程中,由于在種植品種的信息來源方面出現了問題,最終影響了總體的種植業產量,對其收益產生了巨大的損失,造成了嚴重的后果。該種現象并不能夠認定信息來源便是對種植業影響最大的風險因素。由于該種現象并非經常出現,只能夠認為普遍會出現。
2農戶種植業風險認知比較
2.1農戶對種植業風險認知區域比較
我國地域比較廣闊,由于農戶所處地區的自然、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狀況并不相同,各個地區農戶對種植業風險認知情況必定存在差異。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逐漸提高的情況下,在產量風險認知方面,我國安徽省、湖北省等地的農戶認為產量風險對生產經營具有較大的影響。而浙江省和上海市等地的農戶卻在該方面缺少正確認知,即認為產量風險對生產經營無影響。在市場風險認知方面,我國安徽省、湖北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并不存在明顯的差異??赡苡捎诟鲄^域農戶對風險認知的因素比較復雜,如該地區的市場狀況變化、市場意識等方面,均存在影響農戶對市場風險認知的變動。
2.2農戶對種植業風險認知品種比較
就農戶對種植業產量風險品種認知而言,我國各個地區,如安徽、湖北、上海、浙江等省市的農戶,對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等農作物產量風險的認知均比較接近,認為不同品種產量風險對種農戶生產經營影響較大與影響較小的農戶比較平均,并不存在明顯的差異。但是,就農戶對種植業市場風險品種認知而言,上述地區的大部分農戶認為大豆的市場風險有可能對農戶生產經營存在較大風險。其主要原因可能為大豆在上述地區為主要的商品化農產品[2]。此外,上述種植物當中既有糧食作物,又有經濟作物。大部分農戶均認為經濟作物的市場風險和產量風險要遠遠高于糧食作物。產生該種思想的主要原因可能為該部分農戶不具有較強風險意識,或種植業收入并非家庭收入主要來源。
2.3不同規模農戶對種植業風險認知比較
按照農業耕地的面積情況可以將農戶分為不同的規模。土地是每一個農戶最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針對不同的土地規模,農戶可以選擇不同的種植方式與種植品種。在不同規模農戶對種植業風險認知比較方面,耕地面積在1.33~1.67hm2的農戶認為產量風險對其生產經營沒有影響的占據少數;耕地面積在1~1.33hm2的農戶在此基礎上有所增加;耕地面積在0.67~1hm2的農戶相對再次增加;耕地面積在0.33~0.67hm2的農戶則認為產量風險對其生產經營存在很大的風險。在市場風險對生產經營的影響方面則呈現基本相反的局面。總而言之,隨著耕地面積的減少,認為產量風險對生產經營沒有風險的農戶逐漸增加。另外,隨著耕地面積的增加,認為市場風險對生產經營具有較大風險的農戶逐漸增多[3]。
3結論
在農戶種植業依賴于自然與經濟的條件下,農戶種植業的最大風險來源應該為自然風險當中的氣候,其次為蟲害。而在社會風險方面,最主要的應該是農產品的價格波動、銷售渠道、農業生產資料等方面。通過對農戶種植業風險認知情況的對比發現,不同地區、種植不同品種、種植規模不同的農戶在產量風險與市場風險方面均存在著不同的認知。無論任何一種認知,均需要農戶不斷的強化自身的文化程度,多多了解農產品市場變化的信息。同時,在農產品的種植方面,必須采用多元化的生產方式,引進新品種,盡量較少對農業保險的依賴。在此情況下,根據政府予以的政策支持,提高自身對種植業風險的認知程度,最終提升種植業的經濟效益。
作者:曾智強 單位:江西省豐城市農技推廣中心
參考文獻
[1]胡宜挺,王丹.新疆種植業農戶經營風險來源認知比較分析[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1):27-32.
[2]葉濤,史培軍,王靜愛.種植業自然災害風險模型研究進展[J].保險研究,2014,6(10):12-23.
[3]谷政,盧亞娟.農戶對氣候災害認知以及應對策略分析[J].學海,2015,9(4):95-101.
- 上一篇: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色彩設計研究
- 下一篇:會展展示空間色彩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