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財務風險預警研究

時間:2022-04-21 02:42:22

導語:醫院財務風險預警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財務風險預警研究

摘要: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進步,醫改的范圍逐年遞增,但發展所帶來的問題也越發嚴重,其中財務風險尤為突出。并且目前基于衛生行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研究的學者少之又少。因此對醫院進行財務風險預警研究有助于使醫院的行業制度更加標準化與規范化,促使醫院良性健康發展。

關鍵詞:醫院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對策

一、醫院財務風險存在領域及形式

1.政策風險。我國轉變了對醫院的傳統投資方向,轉向對城市及農村的醫療衛生領域投資。與此同時,政府在醫院方面資金投入的增加也會導致社會總資本的增加。相關法律法規表明,政策的效果經過不同的改革渠道對財務管理領域已造成影響,醫院經營方式的改變會引起醫院的財務風險明顯增大。隨著醫院自身規模的擴大,對醫院財務系統的設計及運行會產生一定影響。2.行業風險。醫院所具有的明顯的、特殊的行業屬性,即公益性和盈利性,也會對醫院財務管理有更高的要求。既不能參照以前公立醫院直接依靠政府補貼來進行經營,也不能直接參照企業制度一味盈利而丟失了醫院最本質的屬性即公益性。因此,我們要尋求公益性與盈利性二者之間的平衡,這是目前中外學者研究的重點,也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一般來說,醫院的行業風險是多方面的,如醫院規模的擴大、現金變現的能力差、藥物周期的延長、醫療技術的好壞等,這些體現了醫院存在多方面的行業風險。3.管理風險。如果從微觀角度來講,醫院財務管理問題潛在的風險因素可能主要就是財務風險。其包括資產管理的管控不嚴,如在投入資金的時候不能對其合理性進行科學有效評估,資金使用不充分,同時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竟有大量金額的耗費。內部的財務監管不力,目前許多醫院還沒有實施財務監測。同時,沒有對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導致部分固定資產和工程項目投資的隨意性,醫療器械等設備的閑置造成了經濟負擔。4.經營風險。通常醫療服務價格的評估與確定要受到政府決策以及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從表面上看,雖然這些價格是穩定的,但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比較差。醫療行業不僅競爭劇烈,而且財務風險也呈逐年遞增狀態。醫院補償機制一般采用的是政府補貼、藥品提成和服務費等方式。藥品提成的取消,不僅造成了醫院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加劇了醫院的運營成本。此外,醫院科研經費支出和績效成果對原本緊張的醫院資金更是火上澆油,同時也加大了醫院的財務風險。目前醫院潛在的財務風險有如下四點:財務賬目不透明,不夠陽光化;管理體制執行不到位,工作人員不善為;預算和籌資不合理;風險檢測不到位,缺乏科學有效的風險評估體系。

二、財務風險預警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學者大部分是對財務風險的模型和指標體系進行預警研究。1.預警模型方法。姜金貴、梁靜國(2009)研究出了小波分析理論為基礎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李興堯、錢琴(2011)研究出了對風險進行評分的因子算法。秦小麗、田高良(2011)提出了灰色預測和神經網絡相混合的模型,結果表明此混合模型能夠精確預警,而且也有利于對財務指標的趨勢以及財務指標與財務狀況的非線性關系進行預測。李紅琨等(2011)對線性概率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別進行預警,對評價基于現金流量的多變量預警模型精確度的大小起到參考作用。丁德臣(2011)以29家中國財產保險公司為對象來構建HOGA-SVM模型,結果顯示該模型預警精確度較高。張友棠和黃陽(2011)以四川長虹集團為對象進行系統動力學原理模型的實證研究,研究表明該模型有較好的預警效果。張蔚虹、朱海霞(2012)對滬深兩市40家科技型上市公司2008—2010財務報表進行Z-Score模型預警研究,結果顯示Z-Score模型的風險預警較為精準。俞曉東(2015)將H公司的財務與非財務數據代入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從而研究中小型公司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證實了該體系的實用性。鄒清明、黃鐘億(2016)運用比例優勢模型進行生物醫學的財務預警風險研究,研究表明該模型適用于生物醫學的風險預警。2.預警指標體系。宋彪、朱建明(2015)等提議以網民為企業“傳感器”的思想來應對非財務指標選取的片面化的情形,從而提高財務風險預警的準確度。

三、醫院預警模型的構建

基于上文對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和指標的研究,可以得出熵權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結合既可以綜合考慮醫院的公益性和營利性,而且對風險有較好的預判能力。因此選取具有醫院特性的財務與非財務指標,基于熵權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構建模型,運用數據分析來進行評價并提出對策。

四、財務風險預警監管

1.加強財務決策監督管理。資金是企業的“血液”,如何利用好“血液”的流動和“輸氧”功能是醫院能夠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加強醫院的財務決策監督管理力度,可以幫助醫院加強現金的管控能力,這樣就可以對資金進行科學合理的統籌規劃。隨著規模的擴大,要保證財務處于合理的彈性空間。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強醫院的現金預算管理能力,在初期的擴張計劃制定方面,各階段所需要的資金都應該被合理規劃,從而建立擴張項目的現金流模型。2.設立財務風險預警監管機構。上文中提出的措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機構來保證實施,這就需要在醫院的高層管理下設立一個風險控制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能除財務決策監督管理,還需要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改進財務風險的控制管理制度。根據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對指標實施實時監控和定期分析,從而對醫院的整體財務狀況實時監控。該委員會需要管轄各子醫院的財務風險預警監管機構,這樣才能保證財務風險制度的實施。該委員會根據定期的分析結果得到整改的意見,經由高層管理對采取的措施進行進一步決策,從而達到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目的。

五、財務風險防范對策

1.控制成本。醫院作為一個龐大的組織機構,應從物力和人力兩方面來控制成本。醫院具有資產高度集中化的特性,資產的多少約等于醫院的規模大小,在老百姓心中規模的大小幾乎代表著醫院的實力。醫院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在總資產中占比最大,尤其是固定資產,而且醫療器材設備購買金額高昂、低值易耗品數量巨大。因此,我們應該合理盤活醫療器械等固定資產、降低醫療器械等固定資產的閑置率、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在人力方面,一方面,醫院應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它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醫療技術,技術相當于品牌,也是老百姓們常說的口碑。同時,醫療技術也是醫院最核心、最大的盈利點。另一方面,由于醫院相對于企業來講,變革開始的時間比較晚,而且靈活度和適應度弱,因此,醫院應向企業學習借鑒好的管理經驗,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人員的利用率,從而提高人員利用率和降低人事成本。2.尋找更多盈利點。以前,醫院很大一部分盈利來源于藥品提成,隨著醫改的深入以及醫改項目的推廣及普及,政府對藥品補貼力度的減少,藥品的價格越來越透明化,靠藥品提成來獲取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醫院應該重新尋找新的盈利點來維持自身的經營。例如:醫院可以向社會進行融資,從而提高醫院的資產負債率,讓其保持在40%~60%的良好狀態,提高醫院的資金利用率和運營效率。3.確立完善的財務預警運行機制。醫院運行機制的本質就是通過內在機能及其外在運行方式相互作用來反映醫院生長的狀況,是經營決策的主要影響因素,對財務風險有較好的防范作用。財務預警體系一般包含三個環節:第一,事前預測。對所屬行業經濟趨勢進行預判,從而做出相對的調整來抵御風險。第二,事中控制。在運營中主動辨別出風險并進行解決。第三,事后控制。當財務風險出現后,能夠盡快提出有效的抵御措施。因此,醫院應加強對風險的事前、事中監測,將其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同時對事后風險的抵御也能起到借鑒作用。

六、結語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發現,醫院的財務風險主要存在政策、行業、管理、經營四個方面。它們對醫院的影響是最重大的,同時也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基于此,應采取的對策是監管和防范對策雙管齊下,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檢測與防范。

參考文獻:

[1]姜金貴,梁靜國.基于小波神經網絡的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研究[J].商業研究,2009(02):97-99.

[2]李興堯,錢琴.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評價[J].會計之友,2011(07):79-80.

[3]秦小麗,田高良.基于灰色理論和神經網絡的公司財務預警模型[J].統計與決策,2011(16):176-178.

[4]張蔚虹,朱海霞.Z-Score模型對科技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的適用性檢驗[J].科技管理研究,2012(14):228-231.

[5]李紅琨,陳永飛,趙根.基于現金流的財務預警研究:線性概率模型與logistic模型之應用比較[J].經濟問題探索,2011(06):102-105.

[6]丁德臣.混合HOGA-SVM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實證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1(02):36-44.

[7]張友堂,黃陽.基于行業環境風險識別的企業財務預警控制系統研究[J].設計研究,2011(03):41-48.

[8]張蔚虹,朱海霞.ZScore模型對科技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的適用性檢驗[J].科技管理研究,2012(14):228-231.

[9]俞曉東.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構建[J].財會通訊,2015(10):37-40.

[10]鄒清明,黃鐘億.基于比例優勢模型的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警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6(03):536-549.

作者:張慧娟 單位: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