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醫學生道德的實踐
時間:2022-12-31 10:46:43
導語:當代醫學生道德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呂廣石工作單位: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高職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醫學職業是一個令人神往的職業,醫療衛生人才是人類社會所必須的重要專業人才。醫學職業從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著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根據醫學職業的特點,歸納起來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的教育。職業理想教育職業理想對確定人生目標,促進人生目標的實現有積極作用[3]。職業院校中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專業認識程度不同,有調查顯示,醫學高等職業院校大部分學生喜歡所學專業,但有40%以上的學生是被動選擇自己所學專業,不愿在服務第一線工作,就業期望值較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理想要與學校培養目標相結合,要面向基層,教育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道德風尚,引導學生到服務一線建功立業,為解除患者的疾苦而辛勤工作。愛崗敬業教育所謂愛崗敬業,就是熱愛和崇敬自己選擇的職業和崗位,按照職業崗位的要求認真負責地做好工作。它是一種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態度和認真負責、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絲不茍的精神。醫學院校有些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就要培養現在學生對以后所要從事行業的職業情感,培養他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使學生熱愛自己的專業,熱愛患者,要把治病救人,救死扶傷作為自己的天職,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在平凡的崗位上同樣創造出一流的成績。誠實守信教育誠信作為社會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它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人無信不立”,誠信是醫學生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也是每個學生應有的道德基礎。醫學院校要大力加強學生誠信教育,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凝聚力量,完善教育體系,遵循教育規律,按照學生成長特點,建立誠信教育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從而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誠信品質。2.4職業紀律教育職業紀律是指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所應遵循的勞動規則和勞動秩序。遵守職業的紀律是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有調查顯示,只有35%的學生認為勞動態度、勞動紀律是重要的,有43%的學生認為技能和知識是最重要的。遵守職業紀律是社會化程度高低的表現,醫學院校的一些學生自控能力差、紀律觀念不強,遵守醫德規范是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
高職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
學校著力打造以“第一課堂、第二課堂、職場環境”相互銜接、相互融合的職業道德培養途徑。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體驗、活動參與等方法,從提高醫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開始,進而陶冶其職業道德情操,鍛煉職業道德意志,形成職業道德信念,最終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和習慣。第一階段為職業道德基礎教育階段,即一年級以提高醫學生職業道德認識、培養嚴謹的學習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為主,第二階段為普及提高階段,即二年級以鍛煉醫學生職業道德意志、培養醫學生職業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為主,第三階段為強化完成階段,即三年級以樹立職業道德信念、培養職業榮譽和責任感為主。學生通過在校三年的學習教育,培養成為精于專業,誠于品德,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醫學人才。加強“第一課堂”建設,發揮教學主渠道作用寓職業道德教育于課堂教學全過程在課堂教學、實驗、實訓、考核等教學環節全面融入職業道德教育,將職業道德培養目標列入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和教案中,在教學中突出課程內容與職業道德教育相融合,形成以專業課,實習、實訓為主,各類課程全方面滲透的教學模式。深化“兩課”教學改革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與學生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拓寬教育內容,凸顯教學的實踐性。進行醫學人文課程改革整合醫學生人文教育內容,構建由文化篇、美學篇、文學篇、音樂篇、禮儀篇、溝通篇、社會篇和生命篇組成的醫學人文課程,探索適合高職高專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加強“第二課堂”建設,發揮實踐育人作用創建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活動課程,將“重德、博愛、恪職、求精”等醫院文化理念引入學校,依據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認知、情感、意志、信念、行為等5個環節和醫務人員醫德規范的要求,形成以專業思想、服務意識、誠信品質、技能操作、行為規范等為主題的活動課程。學校制定《醫學生職業道德活動課程認證指導手冊》、《職業道德活動課程教學大綱》、《醫學生職業道德活動課程教材》,形成5個篇章26項重點活動,涉及學校、各系、班級不同層面的職業道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構建校、系、班三級心理健康教育隊伍。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節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和職業心理素質測評,指導學生具備穩定的情緒、敏捷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堅定的意志,適應醫療衛生崗位的道德要求。專業技能社團活動成立美容、心理、中醫、影像、康復、護理等13個專業社團,開展專業技能競賽活動,評選各類專業技能標兵,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專業技能操作水平。讓學生深入社區、醫院等廣泛開展醫療實踐及服務,使學生體驗患者的疾苦,學會尊重與溝通,刻苦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職業道德素質。醫學生職業禮儀培訓成立學校禮儀隊,圍繞醫學生語言、禮儀、行為等內容進行培訓,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培訓班級禮儀骨干,指導班級開展醫學生行為規范教育;舉行醫學生禮儀大賽,評選禮儀標兵,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4]。主題教育活動根據專業特點,進行主題教育、入學教育、畢業典禮、護士節、白求恩杯、醫德模范事跡報告會、誠信教育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吸引醫學生自主學習、自我鍛煉、不斷將職業道德規范和要求內化為自覺行動。加強“職場環境”建設,發揮環境育人作用營造職業化校園根據醫療衛生行業的特點,在校園文化建設、教學環境、實訓環境、學習環境等方面突出職業性,制作象征醫學職業精神理念的百年標志物、校訓、理念石,出版校史專著,建立校史館。開展醫院文化系列教育活動、醫德模范報告會、醫學生宣誓、授帽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職業責任感。3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中國志愿者注冊,學校與社區共建醫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簽訂社區服務協議書,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實現課程化管理,發揮各專業特長,開展衛生宣教服務活動和“衛生下鄉”等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服務意識。臨床實踐教學中的職業道德培養遴選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師、護師、藥師、技師等專業技術能手擔任示范帶教;聘請行業中醫德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擔任兼職輔導員,定期對學生的職業道德學習和實踐進行考核,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評選優秀實習生和優秀畢業生。
關于高職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幾點思考
健全考核評價體系,發揮制度育人作用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僅取決于全方位的教育、規范的管理、豐富多彩的活動,更取決于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學校加強職業道德制度建設,對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進行分析,可促進學生職業道德素質不斷提高[5]。建立醫學生職業道德考評制度學校制定《醫學生職業道德考評制度》,廣泛開展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入學宣誓、早期接觸患者、見習、實習、實踐活動等,將慎獨、自律、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要求轉化成學生的自覺行為。完善校院結合的監控和評價機制建立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指導委員會,加強教育教學的指導和監控。各專業吸收優秀畢業生、醫學專家、帶教老師、醫德模范和校內專業教師、學生管理工作者,組成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會定期召開工作研討會,指導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活動。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負責落實職業道德教育各項活動方案,不斷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建立用人單位、教學醫院、畢業生和社會各界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效果反饋機制,以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將學生信息反饋到學校,為今后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提供實證保障。健全考核評價體系一、二年級學生由輔導員每學期進行考核,各系對學生實施綜合測評,三年級學生在臨床實習期間實施《職業道德表現的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并將這一時期職業道德表現的成績列入德育測評總分,從制度上保障學生接受職業道德教育的連續性和有效性。學校每年對輔導員、醫院帶教老師進行考核,對各系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建立健全在校生、輔導員、各系、醫院“四位一體”的考核評價體系,將評價結果和學校各項評優結合,為學生職業道德的不斷提高提供有效保障。總之,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學校需要充分認識學生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積極探索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 上一篇:足球運動對道德的干擾
- 下一篇:達爾文的道德選擇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