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法律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28 05:11:52
導語: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法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榆林退耕還林工程始于1999年,2000—2001年經國家確定搞退耕還林試點工作,2002年開始在全市范圍內大面積實施,十四年來國家共安排榆林退耕還林計劃任務811.62萬畝,截至2012年底,已全部完成。在推進退耕還林的過程中,榆林高度重視法律問題的研究和執行,嚴格執行造林質量追究制度,嚴肅退耕還林工作紀律,對違反規定的,將嚴格按照《陜西省退耕還林(草)檢查驗收責任追究(暫行)規定》,從嚴處理。目前,退耕還林在我國的西部地區普遍存在,退耕還林問題在西部各地區既有地域性的差別,也有大致相似的共性。榆林退耕還林還草中存在的法制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就在于,能夠深入分析榆林退耕還林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復雜狀況,進一步明確榆林退耕還林中對地方經濟建設與環境建設的重要作用,從法制建設的角度增加社會對退耕還林還草問題的關注,特別是嚴格落實問題機制方面,讓榆林退耕還林還草真正落到實處。目前,國內外對退耕還林還草中深入、系統地研究,在國內將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人們將通過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加大對退耕還林還草的研究和關注。
二、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盡管近年來我國西部地區等的退耕還林工作取得了較大的工作成就,但是,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也相應的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缺陷。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部分,重點探討這些地區在實施退耕還林過程中,如何執行問責機制的,如何緊密結合法律法規執行的。
一是,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責任有待于進一步明晰。有的地區在實施退耕還林問責機制過程中,存在職能部門職責分工交叉的問題,在一些職能的劃分等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職責劃定不清楚等問題,直接就會導致了退耕還林問責機制責任主體的模糊。也就相應的導致了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往往容易產生和出現相互推諉甚至是扯皮的問題和現象。在同一個行政執行部門的內部,由于存在不同的層次和層級之間的人也往往容易出現和產生一定的職能交叉,責任權利不明確和職責模糊等問題和現象,甚至會出現了“責任真空”的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就無法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了。關于上述問題的解決,國家的《退耕還林條例》等都已經進行過明確的規定,對于各方面的責任和職責進行了一定的劃分,但是,從實際的法律實務和操作的角度來說,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落實仍然存在劃分過于簡單等現實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同一個職能部門的不同層級之間的權責利沒有進行更加詳細的規定。特別是在灌木的管理、種苗造林補助費、生活補助費等現實的問題沒有進行詳細的規定。
二是,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力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我國最早實行的問責機制可以追溯到2003年,并且在各地相繼建立健全,但是,從目前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執行來說,仍然存在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執行不夠嚴格,甚至是比較乏力的現實問題。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行政問責主體往往是局限于同一個職能部門的上下層級之間的集體式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其中,又往往是以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為主。這就相應的導致異體之間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難度相對較大。而對于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內部體制機制來說,退耕還林問責機制也是僅僅局限于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內部,從外部社會的角度來說,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因此,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其的公正性、可操作性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考察。主要是因為政府職能部門的內部之間,存在著長期以來形成的較為復雜的人事關系,如何進行公正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處理,相對的也顯得比較困難。因此,會導致某些政府職能部門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不能很好的落到實處,即使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啟動了,有某些人已經受到責任的追究了,但是,更多的是“走個形式”,責任主體沒有得到應有的實質性的處罰。
三是,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法律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自國家實行退耕還林政策以來,各地方也紛紛的制定出臺了有關退耕還林的制度、辦法、規章等,但是,縱觀各地方的政策性文件,對于退耕還林問責機制方面的規定相對比較薄弱,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給予足夠多的重視,沒有相應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程序法對于退耕還林過程中發生的失職瀆職等一系列行為予以相應的處罰規定。目前實行的《退耕還林條例》由于法律層次相對較低,因此,在法律的執行強制性和規范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程序執行等方面就會相應的存在一系列不規范的方面。與此同時,現行的有些關于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規章制度的主要內容呈現出明顯滯后的現行,沒有能夠做到定期修訂完善,對于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出現的一系列的新問題、新情況和新現象規定不明確。因此,由于相對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作為堅強的后盾和保障,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無法順利的實施,退耕還林問責機制中的隨機性成分也相應的增大。
三、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法律對策建議
本文試圖以榆林的退耕還林工程中存在的法制問題為藍本,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為我國西部退耕還林工程法律研究,特別是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研究,提供更加方法的信息科研成果,進一步明確退耕還林工程對于區域環境建設的重要作用,力爭進一步引發我國西部退耕還林還草中存在的法制問題的更深層次的研究,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新信息。為此,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是,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法律法規。建議研究制定出臺退耕還林問責機制法律法規,將退耕還林工程上升為戰略性工程,充分認識到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在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所能夠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構建起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具有長期性、針對性、持久性的現實需要。伴隨著退耕還林工程的縱深推進和進展,必須依托一部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等問題,能夠有利于進一步明確各方面的權利和義務,能夠有利于進一步的鞏固10多年來退耕還林工程的寶貴成果,能夠針對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各個責任主體的行為,始終在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范圍之內開展和進行,最大限度的提升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執行力度,使得退耕還林問責機制更加趨于完善,更加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建議進一步健全完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有關的法律法規,盡可能的詳細規定出各方面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職責,進一步明確各方的工作責任,盡可能的減少和降低相關法律法規與制度層面的矛盾和沖突,使得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相關的規定更加的統一、更加的一致。
二是,建議進一步明確理順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權利職責。重點進一步明確不同部門之間退耕還林問責機制職責,一定要將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劃分清楚。如果退耕還林問責機制職責不分清楚,則會有可能導致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實行的困難。長期以來,個別職能管理部門中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劃分不清楚,經常導致出現各級領導機構在違背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同時,越權管理一些社會性的事務,甚至插手到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和管理過程中來,直接導致原本具有管理退耕還林的機構和工作人員相應的失去了管理權和決策權,一旦退耕還林的有些事務因為決策失誤而造成一定的損失的話,那么,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責任人的具體承擔者則會不清楚,造成了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實施的困難。同時,建議進一步明確同一個職能部門上下級之間退耕還林問責機制職責,努力實現職能部門內部的上級與下級之間的關系更加的法制化、合理化、制度化。
三是,建議進一步配套完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的監督機制。建議進一步建立健全完善配套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監督機制,不斷加強對行政主管部門的各項行政行為的監督和制約。建議在構建法律法規制度的環節之中,進一步建立完善起與之配套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法律制度,特別是對政府職能部門的行政行為進行更加強有力的監督和制約,健全完善退耕還林問責機制司法監督長效機制,當行政公權力侵害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和合法利益的時候,必須對于侵犯農民合法利益的行為進行退耕還林問責。同時,注重進一步加強新聞媒體的監督制約作用,通過制造、傳播、營造起一定的社會輿論,進而形成新聞媒體監督的權利。
作者:白梅折靜工作單位:榆林學院政法學院
- 上一篇:地下空間利用法律制度研究論文
- 下一篇:私人檔案所有權法律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