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性論與法
時間:2022-05-18 05:21:00
導語:探究人性論與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西方在性惡論的指引下建立起法治,中國在性善論的基礎上延續著人治。性惡論與性善論的爭論由來已久,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筆者不揣淺陋,在此發表一點薄見。
我認為,人性不能簡單地以善與惡來評判。西方人之所以認為人性惡,是因為他們把目光盯在了人的欲望上,認為人也是一種動物,具有本能的欲望,只要是人就有食欲、性欲等七情六欲,在不受約束的狀態下,人就有可能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去損害他人。而中國的先儒們之所以認為人性善,是因為他們心中所想的是人的惻隱之心等善的東西,而人的欲望在他們看來是可以克服的,所以他們認為人性本善,人都是可以教化的。
在我看來,人既有本能的欲望,也有天生的善良。這就是為什么雖然西方人認為人性惡,圣經中的耶酥卻是善的化身;而在中國,雖然性善論占據主流,故事中還有那么多的惡人。性惡論是把人性簡單化為人的欲望,而性善論是將人性簡單化為人的善良,顯然這兩者都是片面的,因而是不科學的。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真正的英雄不是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他們能夠不斷自我戰勝與更新罷了。車田正美在他的《圣斗士》中也借沙加之口說道:“其實人本身并無善惡之分,當他心中的善良戰勝邪惡時,他就成了善人,當他心中的邪惡壓倒善良時,他就成了惡人?!边@些話大致可以代表我對人性的看法。
對人性的看法直接決定了我們對法律功能的定位。
在我看來,人的欲望是與聲俱來的,是自然的產物,我們既不應當像中世紀基督徒那樣禁欲,也不應當像古羅馬人那樣縱欲。當自己欲望的滿足會損及他人的利益時,人基于自己的良心或者怕遭報復的心理,可能會控制住自己的欲望,這就產生了道德。但道德只是人內心的一種信念,它的約束作用相對于本能的巨大力量畢竟有限,本能的欲望一旦沖破道德的防線,人便很可能為惡。在這個時候還靠道德或是其它的什么東西是靠不住的了,于是法律有了用武之地。法律具有一種外在的強制力量,它以國家為后盾,對人們的行為起到強制規范的作用,這就是法律強制功能。
法律更重要的一個功能是引導人們通過正確、合理的途徑實現自己的欲望。前面已經提到,人不應當禁欲,而應順應自然規律,實現自己的欲望,這也是人類生存的需要。但欲望的實現又必須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內,即不應當損害他人的正當利益。而一個人生活在人群中,他的身邊有著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就算他心中沒有絲毫的惡念,他要明確地知道如何去實現自己的欲望而能保證不損害他人,恐怕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個時候就要靠法律的明確規定來加以引導,通過法律的引導使人們的行為告別混亂,實現有序化,從而達成社會總體的協調。
人們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間發生著密切的聯系,而每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欲望和利益各行其是,就算他們在行為時并無惡意,甚至是善意的,也不能保證他們之間不發生任何糾紛,而這時,法律天生的公正性又使它成為解決糾紛的最佳裁判,這是法律的又一重要功能:解決糾紛。
法律的功能是多樣的,而它正是通過這些功能的發揮最終實現人類福利的最大化。
總而言之,不管是基于人性惡的理由,還是基于人性善的理由,法律的誕生和成長都是必然的,健全的法治將與道德一起伴著人類邁向更加幸福的明天。
- 上一篇:企業廣告效果和優勢詮釋
- 下一篇:透析中藥研究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