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微利時代如何管控成本

時間:2022-09-04 03:45:04

導語:地產微利時代如何管控成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產微利時代如何管控成本

摘要:房地產行業發展到現階段,面臨著各種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如政府出臺的限購、限貸、限價、限賣、限備案等行業政策;設計新規、pc預制構件、綠色建筑、海綿城市等行業新規的制定;客戶對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供方成本隨著建筑材料價格及人工上漲不斷增加;行業競爭加劇;政府加緊控制金融風險,融資成本明顯加大。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如何打造成本競爭優勢,是地產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微利時代;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房地產行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導致房地產發展壓力加大,開發風險激增;大大壓縮了地產企業的利潤空間,低利潤或無利潤成為了常態化,房地產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要想在行業競爭中生存與發展,必須構建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房地產企業的成本管理是企業未來的生命線。如何打造地產微利時代的成本競爭優勢,將關系到地產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1全過程成本精細化管理

學習日本豐田汽車成本管理方法,要擰干毛巾里的每一滴水,要求項目開發每個環節都杜絕浪費;保證成本的支出獲得最有效的收益,消除無效成本,提升投資價值;需要解決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每部分花多少錢合適,確保有效支出,產品遵循適配原則,不浪費;全過程合理地確定與有效控制成本。總結開發全過程中,成本管理不夠精細化的案例如下:例1:拿地階段調查不充分,產品定位不準確,成本測算偏離巨大;例2:地下室面積失控,售建比低,可售單方成本比競爭產品高出較多;例3:樁基方案不合理、基坑支護方案保守,地基基礎工程成本失控;例4:限額指標超標,高出設計限額,高于相鄰地區相同產品;例5:銷售限價,產品配置標準超配,產品價值過剩,無法產生溢價;例6:精裝修標準不匹配,精裝修房的溢價率低;例7:招標環節競爭不足,議標多,定標價格高于行業價格;例8:施工圖質量差,設計變更多,且設計變更未審批直接下發;例9:簽證單超多,且未審批直接下發,趕工簽證量大;例10:結算資料審核不嚴,竣工圖紙與實際施工圖紙不符。開發過程中,房地產的發生成本與影響成本,圖示如下:1.1拿地階段的成本控制。拿地階段項目的成本測算是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在地產微利時代,成本測算的重大偏差會導致項目的決策失誤。拿地階段成本測算偏差的原因有:產品定位偏差、漏項、地質條件、地下室面積偏差、贈送面積、配套設施費偏差等。拿地階段成本測算的準確離不開地塊地質條件、周邊條件信息的掌握,離不開產品定位的準確。因此,需要成本測算前置條件的確認(見附表)。拿地成本測算需重點關注:裝配式構件、綠色建筑、復式建筑、異常地質條件、地面構筑物拆遷、紅線外景觀、市政配套費。1.2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設計階段是開發項目成本的形成階段,該階段成本控制尤為重要。其中,方案階段的設計優化是最有效最主動的成本控制手段,如建筑風格;建筑層高;節能方案;窗地比基礎選型;正負零標高的確定;停車布置;基坑支護方案;供電方案;景觀方案;路網布置等都是影響成本的重要因素。施工圖設計階段要真正落實限額設計指標,進行功能-成本優化。施工圖設計任務書中下達限額設計指標,控制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成本。具體操作如下:按《成本優化與控制作業指引》,對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土方、基礎、結構、外立面、門窗、精裝修、智能化、外網、道路、景觀、材料及設備選用等方案進行功能-成本優化,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深入開展產品設計成本對標活動,按照《無效成本管理工作指引》消滅無效成本。開展聯合審圖、封閉式審圖,按照《施工圖審核與交底一覽表》進行圖紙會審與交底。1.3招標、簽約階段的成本控制。招標、簽約階段是項目成本的確定階段,應做好合約規劃,明確合同界面,避免合同界面的混亂不清晰;選擇承包方式,采用費率、模擬清單單價包干還是清單總價包干;選擇招標方式,采用邀請招標、簡易招標、議標還是直接委托;供方入庫應把關,做好供方履約評價,采取優勝劣汰制;入圍單位應嚴格把關,確保招標充分競爭;合同關鍵要素的把控,如工期、質量、付款方式等,簽訂完備的合同;材料設備供貨方式的確定,是甲供、甲指乙供還是乙供。1.4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施工階段是項目成本的實現階段;應做好工程策劃書,嚴格把控影響成本的現場措施;把好設計變更審批關,建立設計變更成本預警制度;做好現場簽證把控,做到簽證按月審結;每月召開動態成本月度會議,建立動態成本預警、考核機制;嚴格審核工程付款,避免出現多付、超付現象;做好臺賬管理,包括圖紙臺賬、變更臺賬、簽證臺賬、付款臺賬等。1.5結算階段的成本控制。結算階段是項目成本的閉合階段,應做好竣工圖的把關,避免竣工圖與現場施工的不一致;嚴格把關結算資料的完備性;處理好結算爭議、索賠問題;做好項目成本后評估,沉淀成本數據庫,如總結各業態含量指標、造價指標、成本指標、主材價格等數據,為后期項目快速準確測算提供依據。

2規模集聚

房地產利潤率不斷走低,止步于成本精細化管理仍不夠,房企要形成自身成本管理的競爭力,還需從規模集聚、供應鏈整合等維度發力。有規模才有未來,這是中國房企的普遍觀點。因為有規模,則拿地更容易、融資成本更低、采購成本更低、管理費用、營銷費用也更低,企業利潤更高。企業要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則要在區域布局、產品標準化、戰略采購等維度以規模為統一目標。2.1區域深耕,進入一個區域或城市持。續深耕做強做大區域、城市聚焦,有利于發揮成本優勢,對管理成本、采購成本、建造成本等都有明顯影響。規模型房企普遍采取區域深耕策略,避免資源過于分散而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效應。2.2產品標準化,進一步促進規模效應。的提升產品標準化可以縮短設計與施工周期,實現快開發、快周轉,并且通過標準化可以進一步提升采購的規模化,擴大戰略采購的規模效應,降低成本。2.3供應商聚集,戰略合作與重點扶持相結合,獲得長期價格優勢。戰略采購降低成本明顯,要盡量擴大戰略采購范圍,不僅成本大大降低,而且避免重復性的招標,大大提高采購效率;萬科的采筑采購平臺、中城聯盟采購價格優勢明顯,可以借用該平臺降低采購成本;恒大建立起強大的戰略合作聯盟,在合作過程“反哺”戰略合作伙伴,促進其快速發展,促成廣田、瑞和等戰略合作伙伴成功上市,實現雙方的共贏。

3供應鏈整合

3.1通過并購上下游單位,形成“全產業鏈一體化”的整合模式。行業內碧桂園是全產業鏈一體化模式,自建或并購產業鏈上下游單位,有設計、建筑、裝修、園林綠化、家居、建材等,降低交易成本,同時產業鏈利潤都在集團內部。3.2將供應商引為“外部合伙人”的整合模式。近幾年“內部員工合伙人”普遍盛行,“項目跟投”已成為規模型房企的標配。未來將面向外部合作伙伴開放項目跟投。如以設計費入股,合同10%現金支付,另90%入股,以項目為單位進行合作,并指定專職團隊,對成本負責。設計對成本影響大,指定專職團隊設計質量會更高,利益捆綁緊密更利于激發設計單位加強成本控制,更利于執行限額設計的要求。總而言之,成本管理的發展方向是:結合產品和市場,以造價計算和成本分析為基礎,以目標管理為方法,以技術管理為保障,以產品價值實現為目標開展成本管理工作。成本管理不是成本一個部門的事,所有部門人員應該在成本管理事項中,上下同心、精誠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實行全員全過程成本管理,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賀.房地產企業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27):18-19.

[2]李丹.房地產項目全過程成本精細化管理與造價控制[J].住宅與房地產,2019(36):22.

[3]林藝娜.房地產成本精細化管控探析[J].財會學習,2018(24):93,95.

[4]梁席林.房地產開發企業成本管控研究[J].經貿實踐,2018(6):143,145.

作者:范巧冬 單位:福建中誠信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