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設計論文
時間:2022-02-22 09:12:00
導語:城市規劃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城市文脈解讀
1,1基本內涵
“文脈”一詞譯自英文“context”,原是語言學中的術語,表明語言環境中的上下邏輯關系,它還可以表示事物發生的背景及條件,事物只有同具體的背景環境相聯系,才能發生、發展。通俗的說,文脈就是為人類創造的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的時間與空間上的動態聯系;它既具有橫向時空的“共時性”,又具有縱向時空的“歷時行”。引申到城市研究領域,可以得到“城市文脈”的基本內涵:即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以及特定條件下,人、自然環境、建成環境以及相應的社會文化背景之間一種動態的、內在的、本質聯系的總和。
1,2項目解析
六營村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城東偏南3公里(如圖1),因明太祖朱元璋派部將李文忠第六營在此“屯兵”而得名。該村是鳳翔泥塑的主要生產地,從事泥塑生產的有80多戶,300余人,產量50多萬件/年。2002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民俗村”;2005年7月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根據《鳳翔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中確立了“推進三產發展規模化,建設商貿旅游富縣”的目標;因此,以“泥塑馬”、“泥塑羊”、“泥塑豬”先后躍上生肖郵票和紀念郵票為契機,加大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宣傳促銷力度,努力把歷史文化內涵物化為城市形象和文化產品,從而把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升旅游產業的開發層次和經濟效益。
2,規劃設計原則
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首先是在尊重現有城市文脈的基礎上對城市文脈的構成要素進行有效、合理的取舍,進而能夠選擇恰當的方式進行傳承和設計的表達。
2,1現代性原則
在城市的動態發展過程中,城市文脈的構成要素必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顯現出對現代的適應性。因此,對城市文脈構成要素中與現代城市發展相適應的積極要素給予大力傳承。
2,2整體性原則
在保證城市文脈構成要素最基本的價值評判和可借鑒與運用的技術手段的基礎上,“將歷史地段的人文特征、空間特征與建筑特征在一個整體中審視,將對物質環境的個體要素置于整體文脈中評價”。
2,3持續發展原則
加大六營旅游資源的保護力度,避免盲目開發,防止人文景觀資源的破壞;并建立完整的規劃、運作、評價及開發程序,使文化產業園的旅游業發展走上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4多元受益原則
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原則,鼓勵、支持和引導各行各業、集體及個人投資開發六營村的文化旅游資源,從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和多元化的受益主體,促進其旅游資源的多層次開發。
3,規劃布局形態
3,1功能區劃
六營民俗文化產業園的功能構成是其功能活動的物質載體,它取決于產業園特定發展階段的發展基礎和目標,以及產業園自身的輻射強度和市場運作需求。綜合分析,確定六營民俗文化產業園有九大功能,即宣傳、引導、旅游服務、管理、信息、交通、觀賞游覽和度假休憩以及泥塑產品生產、展示、銷售、倉儲和綜合服務功能。因此,將產業園分以下七大功能片區(如圖1)。
迎賓門戶區——該功能區以展現六營民俗文化產業園的資源特色和文化內涵為主題,如廣場、雕塑、小品、泥塑展覽廳等設施。另外,迎賓門戶區內設置景區圖片、背景、注意事項等,給游人營造出一種溫馨和休閑。
管理服務區——該功能區以實現游客集散、綜合性旅游服務及景區管理等功能為目標,規劃設計既突出現代風貌,又與產業園區的整體格調保持一致。
農家風情區——農家風情區以體現鄉村田園生活為主題,其活動內容、建筑風格等以規模化、檔次化、特色化和規范化管理為目標,帶動六營村民參與旅游開發,促進園區內農家樂旅游市場發展。
泥塑產業區——以六營村三組現已形成的生產布局模式為依托,形成六營民俗文化產業園的泥塑產業區,包括泥塑產品加工作坊、包裝作坊、銷售洽談用房、泥塑新產品研發坊以及泥塑加工體驗坊等。
生態農業區——依托六營村的農業種植地,形成生態農田及果林等;集農業觀光、休閑度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教育、培訓為一體,兼備生態性、趣味性和藝術性。
水上風光區——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依托其豐富水資源,開展有氧健身、水上休閑、會議旅游等項目。
未來發展區——是為吸引外部更多民俗生產要素,共同促進經濟發展,與整個園區的戰略目標、發展模式、主體結構、整體功能等方面相銜接,以期對整個產業園的社會經濟產生可持續的積極影響。
3,2結構形態
在全面分析功能區劃、資源特征的基礎上,以“立足生態、適度建設、有效利用”為宗旨,突出產業園的資源性質與旅游價值這一主導因素,從而形成了“二軸三板七片”的布局結構(如圖2、3)。
“二軸”——指組織產業園區內各個配套設施的景觀軸線、交通軸線。
“三板”——根據產業園區內九大功能需求和七大片區,形成的三大板塊,即六營新村板塊、民俗產業板塊和濱水休閑板塊;
“七片”——指產業園區內的迎賓門戶、管理服務、農家風情、泥塑產業、生態農業、水上風光、未來發展等七大功能片區。
4,結語
傳承城市文脈是因為需要通過觸摸、感知留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事物來凈化人們的心靈,延續優秀文化傳統,用當代人的視野去重讀歷史文脈,并使之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然而,城市文脈的傳承終歸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在中國現有的社會文化及經濟條件下,這種實踐應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在深刻認識現實的社會文化、審美方式、價值觀念的基礎上,針對具體的實踐對象進行內在自然的精神表達,而不是某些思想的模仿和主觀的臆想。
摘要城市文脈作為一定環境條件下的人、建筑、城市及社會文化背景相互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其傳承對于城市的良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城市文脈解讀的主要目的是在現代紛繁復雜的城市文脈中,準確捕捉到城市環境中有價值的歷史文化信息,使得在進行相關城市問題研究及具體設計時不至于陷入盲從。
關鍵詞城市文脈;傳承;規劃設計
- 上一篇:三八養殖能手先進事跡
- 下一篇:教育系統十大女杰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