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實踐
時間:2022-02-06 10:27:49
導語:分層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對一個民族的未來起著至關重要的啟蒙作用,其意義非常重大,培養具備優秀綜合素質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離不開舞蹈專業素養與技能的培養。但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在舞蹈基礎上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學生之前接受過業余舞蹈訓練,學習起來相對容易;有的學生雖然文化課基礎較好,理解力強,但他們頭一次接觸舞蹈,基本上沒有什么基礎。因此采取傳統的、同一種模式開展舞蹈教學,往往效果不理想,只有依據學生不同的舞蹈基礎及各自特點,展開分層式舞蹈教學,才能體現教師“因材施教”的教學靈魂,盡可能照顧到每位學生,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堂教學效果[1]。
關鍵詞:學前教育;舞蹈;分層教育
分層教學法是指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針對不同臨床及實踐基礎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梳理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及方法來創造性的開展具體的教學,在教學環節中,既要重視教學效果的統一性,又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整體教學過程具有一定層次性[2]。
一、分層教學法作用
1.有助于滿足不同學生的個體化需求
分層教學法,是以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為基礎的,使學生能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教師針對性的教學與輔導,最大程度地提高自身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徹底扭轉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真正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靈魂。
2.有助于使教師成為研究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教師面對的是基礎功底不同、思想理念不同、充滿個體差異,而且緊隨潮流而動的學生,因此教學活動不應該繼續沿襲“老套路”、搞“一刀切”,教師要學會創造性地,教育并培養學生。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把學生當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儲物箱,教學過程,成了“滿堂灌”,甚至“一言堂”;而分層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備課的環節中,就開始具體地研究每個學生,依據其不同的基礎、個性特點等,有目標、分層次地展開教學,體現出豐富、具體、層次感的授課與學習感受。因此,分層教學法,可使教師轉變成為教學研究者,這也符合教育屆不斷要求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普遍要求。
3.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舞蹈學習非常艱苦,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常見的舞蹈基礎理論,還要抽空苦練舞蹈動作要領,更需培養舞蹈創編的基本素養;此外,學生們還有其他繁重的課業需要學習,負擔比較大。舞蹈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調整教學模式,時間長了,就可能會使學生滋生厭倦甚至畏懼舞蹈學習的不良心理,使舞蹈學習及動作訓練成為一種負擔。為了扭轉這一局面,舞蹈教師可開展分層教學法,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實際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隨之降低,學習興趣得到不斷提高。
二、分層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1.教學目標分層
首先是對不同年級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我系學前教育專業一年級學生學的是形體訓練、民族民間舞,可將學生分為兩個層次,但教學目標比較類似,兩個梯隊的學生都需扎實掌握舞蹈基礎理論,培養基本舞蹈素養,訓練常見舞蹈形體及動作要領等,只是在程度上會有所區分。到二年級時,教學的重點是民族民間舞,以及幼兒舞蹈創編,此時要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再次分層,這一階段要把舞蹈基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適應未來幼教工作的需求。其次是對教學目標制定過程進行分層,既保持整體教學目標,也要實現分層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我們對某個具體班級的學生制定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分別為:基礎性目標,發展性目標,提高性目標。基礎性目標是教師要求每位學生都必須努力做到的一般性目標;發展性目標是對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完成基礎性目標的前提下,對舞蹈動作的進一步拓展;提高性目標是為那些有舞蹈動作發展潛力的學生制定的,其舞蹈動作不僅要求標準,而且要有內涵、有底蘊、有情感,富有藝術美感。
2.教學內容分層
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舞蹈教學而言,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舞蹈基礎理論知識教學、常見舞蹈動作訓練兩個部分。但具體包括的舞蹈教學內容比較多,例如舞蹈基礎理論,就包括舞蹈發展史、舞蹈美學理論、幼兒舞蹈創編理論,舞蹈作品賞析等;舞蹈動作訓練包括形體訓練、民族民間舞蹈訓練等。另外,學前教育專業應著力培養適應未來幼兒教師崗位的合格畢業生,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學應培養學生不僅能自己表演,而且同時應該具備舞蹈創編的基本素養。舞蹈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環節中,應該依據這一未來的實際要求,針對不同舞蹈基礎條件的學生個體,選擇適合不同層次,符合不同要求,個體化的教學內容。這些教學內容的選擇,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教師而言,應該是一種自我挑戰。(1)一年級學生的教學內容分層學前教育專業一年級學生,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舞姿特點,同時初步掌握一部分常見的民族民間舞。在這一階段,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應該主要著眼于培養學生對舞蹈的興趣、規范的舞蹈形體訓練、常見民族民間舞,包括東北秧歌、藏族舞蹈、蒙古族舞蹈等。(2)二年級學生的教學內容分層學前教育專業二年級的學生,要求掌握民族民間舞,及兒童舞蹈創編的基本理論及實踐,使學生不僅會跳舞,而且也會創編舞蹈。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除了應該繼續開展包括膠州秧歌、維族舞蹈、傣族舞蹈的實踐教學,還應該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獨立創編兒童舞蹈的能力,使舞蹈基礎理論、形體訓練、舞蹈動作訓練與舞蹈創編、舞蹈美學賞析等融會貫通。
3.教學方法分層
舞蹈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不同舞蹈基礎的學生群體,在教學方法上也應分層展開。對于舞蹈基礎較弱,形體動作訓練不積極的學生,教師應該主要以培養并提高學生對舞蹈的興趣愛好為主,鼓勵學生對于舞蹈專業學習的熱情,盡可能降低舞蹈形體動作的難度系數,幫助學生建立舞蹈學習的信心。而對于那些初步具備一定舞蹈動作基礎,甚至掌握了常見舞步動作,舞蹈綜合素養較好的學生,應更多的培養其正確的舞蹈動作學習與訓練技巧,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舞蹈學習效率,使其能夠迅速掌握舞蹈動作。
4.教學評價分層
實施教學評價分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的考評機制,不能繼續沿襲原有的傳統教學評價方式,搞“一刀切”、“一個模式”,把所有學生的舞蹈學習狀況,都按一個考量標準進行評價,這樣容易使學生們的心理上受到打擊,學習的主動性受到影響。因此,應該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不同的考評內容,以實現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真實、有效考評。實行分層教學評價后,原本舞蹈基礎理論、舞蹈形體動作較差的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能得到相對較高的分數,可以真正的反映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教師在后續的教學環節中,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彌補學生的不足。
三、分層教學模式對舞蹈教師的要求
分層教學模式對高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既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們都有一套,自認為行之有效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體系,甚至教案也可以只書寫一套,按部就班的展開教學。但如要開展分層教學,教師就要首先研究不同層次學生的各自特點,并針對性的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體系,這在無形當中,就極大地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具體地講,教師需要認真了解帶教班里每個學生的具體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環節中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靈魂。因此,要想成功的開展分層教學,舞蹈教師只有通過自身刻苦的實踐總結,或者請教其他老師,逐步摸索出個性鮮明、效果良好的分層教學方法并加以運用[3]。
四、結語
高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在新時期的發展刻不容緩,這對廣大教師,特別是實踐性較強的舞蹈專業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怎樣能夠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舞蹈動作學習及編演的興趣,一直是大家探尋的重要問題。本篇文章介紹的分層教學法,正是著眼實際,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論,從廣大學生舞蹈基礎、個性特點不同的實際問題出發,展開全方位的分層教學,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獲得不斷地提高,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受到學生歡迎。但是,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廣大舞蹈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只有全面、細致的了解每位學生的具體特點,才能成功的開展分層教學,這也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當代教育理念[4]。
作者:陳琳 單位: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楊鷗.舞蹈訓練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周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分層教學的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05:26-29.
[3]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 上一篇:高校體操教學中學導式教學研究
- 下一篇:少兒舞蹈教學中對舞臺表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