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構建探索
時間:2022-11-09 10:19:47
導語: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構建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的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推行近一年多,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的構建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文章通過分析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的形成背景、運行原理,并通過實例展現了潞安集團在構建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方面的創新做法,對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構建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產管理理論體系,能有效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對煤礦安全生產管理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安全生產;標準化;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
修訂后的安全生產標準化(以下簡稱“新標準”),重大亮點就是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納入標準化考核體系中,旨在構建“雙控”和標準化相結合的“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以實現“雙控”的量化考核。但由于“新標準”推行時間不長,如何構建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作標準,需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
1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的形成背景
眾所周知,理論來自于實踐,但反過來又會極大地指導實踐進步。安全生產工作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是在實踐過程中的方式方法有問題,但更多的是缺少理論指導。審視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現狀,當前安全生產工作中最急缺的仍然是安全生產理論。到目前為止,安全生產工作方面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完整的理論體系,仍然處于探索、完善階段,所提出的各種理論或工作方法更多是局部的、行業的,甚至是一種假設。回顧我國安全生產工作走過的歷程,由于缺乏理論指導,本世紀初我國煤炭行業曾經經歷過一段事故高發期,2000—2005年,共發生煤礦特大事故49起。痛定思痛,反思事故,吸取教訓,當時在安全生產領域就提出要把安全生產工作重點從事故后應對向事故前預防進行轉移的工作總要求,出臺了“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實現了安全生產的第一次關口前移。這一工作重心的前移帶來了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的重大轉變,安全狀況有了明顯好轉,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實現了大幅度下降,但重特大事故的多發勢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正值此時,提出的在易發重特大事故的行業領域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的工作要求,無疑為我國安全生產工作點亮了指路明燈,給出了安全工作的前進方向。構建“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是一次重大理論創新,不僅極具工作系統性、更具很強的操作性,實現對風險動態有效管控,對隱患常態排查治理,形成風險分級管控在前、隱患排查治理在后的“兩道防線”,做到源頭管控事故隱患,從而能夠有效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2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運行原理
目前,我國大多數煤礦,尤其是小煤礦對“風險分級管控”的概念和要求還是比較陌生的,了解不透徹,也缺乏應有的工作基礎。為確保在煤礦構建的“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能夠有序、扎實推進,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初步確定了4項基本運行原則:①以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易發多發勢頭為出發點;②推進“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建設過程中,不應該或盡可能少地給煤礦企業增加負擔,不應以增大煤礦企業工作量作為代價;③制定“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制度文件應該簡便可行,便于操作;④“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進建設過程中,應盡可能與現有工作相結合,不打破煤礦現有的工作格局,避免要求煤礦企業另起爐灶。根據上述要求,為實現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更快、更高效的運行,煤礦企業應以現行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為基礎,將“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的建設融入其中,共同推進,不僅能夠很好地體現已確定的4項運行原則,最大程度地減輕煤礦企業負擔、降低“雙重預防性工作制”落實難度,同時也可借助于現行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定量化考核機制,實現對“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落實情況的量化考核。
3潞安集團在構建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方面的具體做法
3.1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三大六超前”相融合。“大超前才會保證大安全,更超前才會更安全”。新標準中安全風險辨識評估采取“1+4”模式(年度辨識評估+4個專項辨識評估),潞安集團在此基礎上,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理論與企業的“大系統、大銜接、大環境”,“設計超前、地質超前、抽采超前、裝備超前、措施超前、監察超前”“三大六超前”相融合,形成“3+4”模式,即“5~10年遠期辨識評估、2~5年中期辨識評估、年度辨識評估+4個專項辨識評估”,遠期、中期辨識評估能夠超前辨識礦井在大系統、大銜接、大環境中存在的重大風險,并超前采取管控措施,既豐富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新內涵,又提升了“三大六超前”新成效。在實踐中,以最大程度地預防安全風險和實現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為核心,積極推進安全風險的大系統建設、大銜接管理、大布局構建,特別是對安全生產中的生產工藝、設備設施、作業環境等各環節的安全風險點和可能導致事故的場所、部位等進行超前辨識與評估,系統掌握安全風險的種類、數量和分布狀況,摸清安全風險底數,超前采取防范措施,變事后分析為事前預防,做到“防在前、想在前、做在前”,真正將安全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有效防止苗頭性、傾向性事故的發生。同時,建立了安全生產超前預警機制和工作標準。每年對各個系統進行安全風險辨識和評估,對重大安全風險源落實專項措施;每逢五年制定礦井長遠發展規劃,每年和每季度排查礦井的年度和季度采掘銜接;每月召開月度大超前例會,評估安全風險管控效果。3.2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與變化分級分類管理相融合。變化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變化的控制才是真正的控制。不可預知的變化是最大的不安全因素,發現不了變化是最大的安全隱患,事故隱患重點在“防”,關鍵在“查”,根本在“治”。在實踐中,潞安集團樹立“隱患就是變化”的理念,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納入企業的變化管理體系,并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機制、事故隱患排查、事故隱患治理、監督管理、保障措施“五項流程”,與變化工作預測、變化分級分類、變化信息匯報、變化情況控制、變化落實檢查和變化管理考核“六位一體”變化管理運行機制相融合,實現對安全生產中“人、機、料、法、環”等要素的每個環節、每個部位、每道工序的動態管控、過程防控、實時監控。同時,通過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與變化管理的執行體系、分級分類體系、制度體系、標準化體系、應急體系深度融合,做到了超前預測事故隱患、科學減少事故隱患、有效控制事故隱患,確保了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精細化、精準化和管理的標準化、程序化,從根本上控制了零敲碎打事故,實現企業動態安全、本質安全。3.3強化“雙控”機制在生產過程中的高效管控。首先每年堅持開展“3+4”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研究制定風險分級管控報告,做到“編得準、控得住、有成效”,針對重大安全風險實施掛牌督辦管理,通過采取進度日匯報、職能部室跟蹤管理、調度會議常通報等方式,實行過程管控,待風險消除并經驗收合格才能銷號,確保做到重大風險可控;其次建立健全了兩級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堅持隱患定期排查、落實頂層設計,強化過程控制,及時掌握動態。排查時做到既查存在問題、更追隱患源頭,既要落實整改、更要分析原因。在隱患治理上,緊盯水、火、瓦斯、沖擊地壓等重大災害因素,持續開展技術攻關,常年不間斷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并嚴格按照閉環管理要求,始終提供資金、物資、人員保證,真正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
4結語
安全生產標準化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是安全生產管理中一次重大理論創新,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安全生產管理理論體系,推動了安全生產關口前移,把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從“事故隱患”產生后的治理向“事故隱患”產生前的預防轉移,對有效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多發勢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雙控”機制尚在探索、完善階段,潞安集團超前管理、快速行動,"雙控"機制創新做法在煤炭行業領域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相信經過3~5年實踐運行后,我國煤礦的安全生產形勢一定會實現根本好轉。
作者:侯林旺 單位:潞安礦業集團公司
- 上一篇:安全系統工程理論在煤礦安全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探究新時期醫院人力資源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