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應用

時間:2022-02-13 08:40:00

導語: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的應用

摘要:目的:對骨科臨床護理中應用康復鍛煉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骨折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120例骨折術后患者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應用康復鍛煉的方式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63.3%,觀察組總有效率93.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專業康復鍛煉的方式對骨折術后患者進行指導能夠全面強化患者的康復效果。

關鍵詞:康復鍛煉;骨科護理;應用

康復醫學護理在骨科中得到了十分廣泛地應用,在康復護理學中骨科康復護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夠有效的減少患者的骨科術后致殘率,強化骨科患者的康復效果[1]。在具體的康復鍛煉中,需要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根據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計劃,只有嚴格的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才能夠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2]。為了對骨科臨床護理中應用康復鍛煉的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本文選擇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院2015年6-12月收治的120例骨折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的方式將120例骨折術后患者平均劃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18~56歲,平均(32.7±3.7)歲,其中有38例上肢骨折,22例下肢骨折;觀察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20~54歲,平均(33.9±3.2)歲,其中有39例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不進行康復鍛煉,只對患者實施基本性的護理,使患者自然恢復[3]。主要是定期的評估患者的骨折恢復情況,對患者使用藥物的情況進行詳細記錄,按照醫囑使患者開展適當的肢體鍛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應用康復鍛煉的方式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和康復鍛煉,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被動康復鍛煉

針對其中嚴重癱瘓的患者實施被動康復鍛煉,主要由健康一側的肢體或者他人帶動患肢活動。被動康復鍛煉主要包括按摩、針灸、被動活動、理療、推拿等各種方式,在進行被動訓練的時候,康復訓練人員必須要對患者的體力進行充分的考慮,防止在訓練的過程中患者出現再損傷,以稍微疼痛或者沒有疼痛為最佳[4]。

1.2.2主動康復鍛煉

在整個康復鍛煉過程中主動康復鍛煉屬于一項重要內容,在具有活動能力的患者中該康復鍛煉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實用性。康復訓練人員必須要正確的指導主動康復鍛煉的患者,將更多的關懷和鼓勵提供給患者,從而能夠有效地促進患者的骨折愈合[5]。在進行主動康復鍛煉的過程中,要避免出現急功近利的情況,康復訓練人員要幫助患者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實施康復鍛煉,使患者更快的實現病情恢復,并且提升患者的預后情況[6]。

1.2.3助力康復鍛煉

對于自身力量不足的患者實施助力康復鍛煉,也就是通過對外力的借助進行康復鍛煉。可以借助他人進行康復鍛煉,也可以借助運動或者健康一側的肢體進行訓練。在進行助力訓練之前,康復訓練人員要全面的檢查患者的身體情況;在具體的助力康復鍛煉中,要對患者進行正確的指導,確保患者康復鍛煉過程的安全性,防止出現各種意外的情況。

1.2.4肌肉康復鍛煉

首先,等張收縮:等張收縮主要指的是張力在肌肉收縮的時候不會出現變化,而肌肉在長度方面卻出現了改變;其次,等動收縮:等動收縮主要是指使肌肉按照恒定的速度,在整個關節范圍中實現最大用力的收縮;等長收縮:等長收縮主要指的是使肌肉在關節保持不動的情況下運動,在機體的肌肉鍛煉中等長收縮屬于肌肉鍛煉的早期階段,在進行等長收縮的時候必須要對患者肌肉收縮的方式進行正確的指導。

1.2.5出院指導

在患者出院之前,必須要保證其具有穩定的情緒,并且要確保通暢的大小便,防止患者出現便秘的情況。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正確的指導患者的飲食情況,并且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患者的安全性,如果患者在家中出現各種不適情況,需要馬上到醫院就診。此外,康復訓練人員還要對患者進行指導,使其在家中繼續開展康復鍛煉,并且告知要及時的到醫院進行復查。1.2.6實用性康復鍛煉固定帶作為針對特殊患者量身制作的一種康復訓練器具,實用性康復鍛煉固定帶具有比較簡單的使用方法,其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腫脹,并且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使其神經感覺肌肉彈性得到有效的恢復,更好地發揮患者康復鍛煉的自主性,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

1.3療效判斷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觀察和比較,痊愈:患者在康復鍛煉之后各項臨床體征和癥狀都完全消失,而且實現了良好的愈合;有效:患者在康復鍛煉之后各項臨床體征和癥狀都實現了顯著改善,而且愈合情況較好;無效:患者在康復鍛煉之后各項臨床體征和癥狀都未出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7]。(有效例數+痊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經過精心的護理和科學的康復鍛煉之后,對照組達到了63.3%的總有效率,觀察組達到93.3%的總有效率。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康復鍛煉在骨科護理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通過康復鍛煉的方式能夠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緩解,使患者手術部位的局部腫脹得以消除,防止患者發生肌肉萎縮的問題。可以幫助患者盡快的恢復肌體功能,并且及早地開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具體的康復鍛煉過程中,康復訓練人員必須要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予以密切觀察,從而能夠將訓練的強度把握好,還要積極做好與患者和家屬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工作,使患者心理上的負擔和壓力得到緩解。在骨科護理中康復鍛煉包括很多的等級,而不同的等級具有不同的康復效果,同時骨科康復鍛煉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為了有效的保證護理效果,康復訓練人員必須要對各種骨科基礎知識進行不斷學習,并且將常見的骨科疾病掌握住,如果在護理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時候康復訓練人員必須要及時的聯系主治醫師,從而全面的強化自身的護理水平和能力。此外,康復訓練人員要以患者康復情況為依據,幫助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個體康復計劃,督促患者在康復鍛煉中積極的參與進來。隨后按照康復鍛煉計劃,由康復訓練人員指導患者開展各項康復鍛煉活動。針對一些癱瘓的患者,由康復訓練人員對其進行針灸、推拿、理療和肢體按摩等,能夠有效的提升護理質量,確保患者的康復效果[8]。為了保證患者的康復效果,護理人員必須要與醫生之間進行密切的配合,加強與醫生的溝通和交流,從而明確的掌握和了解患者的手術方法和恢復過程,更好地指導患者訓練。此外,由于骨科康復訓練要求康復訓練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因此,必須要定期地舉辦各種關于骨科康復訓練的講座和培訓,將更多的學習機會提供給骨科康復訓練人員,積極地改善其知識和技能儲備不足的問題,從而能夠將更好的康復服務和指導提供給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63.3%,觀察組總有效率93.3%。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康復鍛煉在骨科護理中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綜上所述,在骨科的護理工作中必須要高度的重視康復鍛煉的重要作用,醫護人員要對各種護理技巧和護理知識進行綜合性的運用,積極地采用專業康復鍛煉的方式對骨科術后患者進行指導,加快患者康復的進程,全面的強化患者的康復效果。

作者:林莉清 單位:三明市第二醫院

參考文獻:

[1]張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觀察[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6):699.

[2]李娜.骨科康復護理中路徑式功能鍛煉的應用與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30(15):137-138.

[3]李彥麗,連建倫,彭歡,等.骨科護理臨床路徑在治療踝關節骨折者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7(11):260-261.

[4]劉瓊芳.康復鍛煉在骨科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5,18(9):13-15.

[5]趙紅霞.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7):222-223.

[6]谷薇.淺析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臨床意義和價值[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14-215.

[7]張玉萍,李荷琴,張惠玉,等.功能鍛煉路徑在骨科優質護理示范病房應用的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3,34(29):6140-6141.

[8]王寧華.常見骨科疾病康復問題的思考[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0,20(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