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切除術術期監護

時間:2022-07-05 04:17:10

導語:膽囊切除術術期監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膽囊切除術術期監護

伴隨微創外科的逐漸推廣,現在90%以上的膽囊切除都可經過腹腔鏡來實現[1],總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術期干預護理經驗及體會十分必要。現將本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慢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12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120慢性膽囊炎患者,男57例,女63例,年齡最大為85歲,最小為17.3歲,平均47歲。其中,合并肝內膽管結石的有37例,合并膽管結石的有74例,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有102例。

1.2護理方法

認真觀察病情變化并隨時監測生命體征,如果患者有腹痛加劇、腹痛范圍增大、寒戰高熱,要立即報告值班醫生,給予積極處理[2]。患者產生腹痛癥狀時應囑其絕對臥床休息,選用舒適體位。必需時應按醫囑使用鎮痛藥,患者有高熱時要4h測體溫1次,同時要物理降溫,必需時按醫囑使用降溫藥物。患者嘔吐時應確保呼吸道暢通,避免誤吸。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纖維、低脂肪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嘔吐或禁食頻繁者要補充足夠營養,維持水電解質穩定。術前要全面進行肺、心、腎、肝等重要臟器功能的檢查,并化驗血型、血常規、凝血功能等,評估患者的手術耐受能力。手術前要備皮,術前1d晚上進流質食物,手術前12h禁食,術前4~6h禁水。術后患者采取平臥位,生命體征平穩,麻醉蘇醒后采取半臥位,病情平穩后,囑患者下床適當活動。手術后要觀察病情變化及監測生命體征,通常手術后要觀測到麻醉蘇醒后,若有異常,要及時告知醫生[3]。手術后要禁食水,同時要靜脈給予營養支持,胃腸道功能恢復以后要進流質食物,逐漸改為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低脂肪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1.3隨訪

預約患者的復查時間,及時聯系未按時復查的患者,以確保長期的合理治療。本組120例患者全部得到隨訪,隨訪率為100%,隨訪結果滿意。2結果本組120例慢性膽囊炎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均獲得成功,手術平均時間為47min,住院時間為5~14d,平均7d。手術后穿刺孔出血16例,12例進行壓迫止血,4例進行縫合止血;并發膽瘺3例,經術中留置引流管而治愈;發生切口感染的有3例,經換藥而治愈。所有患者均無護理相關并發癥發生。

3討論

3.1術后康復護理

手術后要仔細觀察有無腹痛、腹脹、腹壁緊張、出血等癥狀,確保切口敷料的干燥及完整,同時應查看有無出血,勤換敷料,查看切口有無紅腫熱痛等癥狀,若有以上癥狀要及時告知醫生。腹腔引流管要固定牢固,避免逆流、扭轉及滑脫,確保引流管的通暢。觀察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色、量、質,通常引流液為淡紅色血性液體,每天20~50mL,而且量漸漸減少,手術后2~3d可拔除引流管,若有膽汁樣液體,要考慮可能發生膽漏,此時要做B超等有關檢查。若鞏膜有黃染且進行性加劇,尿液呈現濃茶樣,則應預防膽總管損傷或殘留結石的可能,并要提醒醫生進行進一步檢查處理[4]。依據“快速外科通道”觀念,腹腔鏡膽囊切除患者術前術后禁水禁食時間要盡可能減短,以便胃腸功能盡快恢復,并漸漸增加飲食量,但是食物應以清淡為主,不要暴飲暴食,應少食多餐,忌高脂肪油膩的食物,避免腹脹。囑患者盡早下床適當活動,避免壓瘡的產生。術后要按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教導患者通過聽音樂、看書及與他人聊天等活動來分散其注意力,預防術后憂郁焦慮等情緒的發生,以便身體盡快康復。

3.2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3.2.1出血手術后6~8h以內密切監測脈搏及血壓的動態波動,并要認真觀察患者是否有出冷汗、心悸等不適,注意觀察切口處是否滲血和腹腔引流液的顏色[5]。通常肚臍處有滲血可采用加壓止血,嚴重時應手術止血。

3.2.2膽漏膽瘺通常在手術后前幾天內發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患者腹痛一般輕微。密切觀察術后是否有顯著腹脹、腹痛,有無肌緊張,引流管中有無膽汁樣液體引出等,若有以上癥狀出現,要考慮有膽漏發生,應及時報告醫生。

3.3引流管的護理

通常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可不留置引流管,但依據術中情況預計術后可能會有膽漏或滲血,膽囊周圍組織炎癥嚴重者,可以在術中留置引流管,手術后要嚴密監測引流液的顏色和量,確保引流管通暢,防止其變形、脫落。通常引流液呈淡紅色,引流液的量為20~50mL,24h引流液顯著下降甚至無引流液引出,1~2d可拔出引流管[6]。

3.4心理護理干預

對于新手術及治療方式,患者常常會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及焦慮,護士要積極同患者談心,掌握患者心理狀態,依據患者的心理狀態選取合適的措施。給予合理疏導及幫助,緩解患者心理焦慮,告知其麻醉和手術方式,取得信任及合作,使患者對手術有充分信心,積極配合。出院以后少數患者傷口可能會硬化,右上腹有輕度疼痛,要告訴患者這屬于切口愈合的正常現象,大約2~3個月后可以自行消失[7]。若有其他特殊不適癥狀,要及時就醫,并定期復查。

3.5出院健康指導

在住院期間只要術前充分準備,術中操作認真,術后合理護理干預并認真監測病情的變化,通常患者都可以順利康復。但是出院指導也是護理干預不可缺少的內容,患者出院時要告訴其3個月以內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飲食要以高維生素、高蛋白、低脂且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肥胖患者要控制體重,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按醫囑服用利膽消炎藥物,若有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告訴患者手術后1周內只能輕微地活動,2周以后才能漸漸增加運動量,4周以后可進行正常工作生活。極少數患者術后會有脂肪瀉,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及衛生。

伴隨微創外科的發展和普及,普通基層醫院也可以成功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8],因此圍術期的護理已經成為普外科逐漸提高和學習的課題,本院自從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以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針對具體患者,積極做好圍術期護理干預和病情監測,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并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傷口小,是一項新技術,傳統手術護理常規已經不能適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應充分掌握該手術的護理特點,逐步確立新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護理規范。所以護理人員應不斷學習新技術、新業務,加強醫護之間的密切配合,對所有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評估及足夠的準備,盡快緩解患者痛苦,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護理經驗,提高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