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阻塞性肺氣腫病人護理體會
時間:2022-12-23 04:42:00
導語:探究阻塞性肺氣腫病人護理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指終末細支氣管遠端的氣道彈性減退、過度膨脹、充氣或伴有氣道壁破壞、肺容積增大的病理狀態,是肺氣腫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臨床上多為慢支的并發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
慢支、肺氣腫和COPD密切相關。當慢支、肺氣腫患者肺功能檢查出現氣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時,則為COPD。如患者只有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而無氣流受限,則不是COPD,把有咳嗽、咳痰癥狀的慢性支氣管炎視為COPD的高危期。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資料我院收治的55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病人,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齡在48~68歲。均屬于氣腫型,并且都有咳嗽、咳痰、呼氣呻吟的表現。均經胸部X線檢查及CT檢查確診。
1.2由多種因素協同作用所致,絕大多數由引起慢支的各種因素發展而成,如感染、吸煙、大氣污染、過敏、職業性粉塵和有害氣體的長期吸入等均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支氣管慢性炎癥引起氣管、支氣管黏膜及管壁的慢性炎癥,造成小氣道狹窄、扭曲、變形及彈性減退。肺泡過度膨脹、壓力升高,導致肺組織和肺泡壁損害,致多個肺泡融合形成肺大泡,最終形成肺氣腫。少數患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患者體內有α1-抗胰蛋白酶(α1-AT)不足,α1-AT是一種彈性蛋白酶抑制因子,缺乏此種酶抑制劑,不能防止肺組織中彈性蛋白酶分解彈力纖維,可誘發肺氣腫。其病理類型有:①小葉中央型;②全小葉型;③混合型。
2護理
2.1生活護理
(1)休息:提供安靜、清潔、冷暖適宜的環境,保持空氣流通。呼吸困難嚴重者應臥床休息,可選擇坐位或半臥位。
(2)飲食:根據患者病情及飲食習慣制訂使其樂于接受的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計劃,鼓勵患者進食,經常變換食譜,增加食物的色、香、味、美,以刺激食欲。
做到少量多餐,避免因飽脹而引起呼吸不暢。
2.2病情觀察定時監測生命體征,注意觀察呼吸類型、呼吸困難嚴重程度。如患者主訴感覺不適,并出現明顯呼吸困難、劇烈胸痛、畏寒、發熱、咳嗽、咳痰亦加重、意識改變,應警惕自發性氣胸、肺部急性感染和肺性腦病的發生,并及時報告醫生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3用藥護理合并呼吸道感染時,遵醫囑應用有效抗生素。酌情使用祛痰鎮咳、解痙平喘藥物。對年老體弱無力咳嗽或痰量較多者,應以祛痰為主,不宜選用強烈鎮咳藥如可待因,以免抑制咳嗽中樞加重呼吸道阻塞,導致病情惡化。解痙可選用氨茶堿或沙丁胺醇,也可采用氣霧療法,能達到潔凈氣道、消炎、祛痰解痙的作用。
2.4對癥護理劇烈咳嗽、咳痰時遵醫囑給予抗生素、祛痰止咳藥。以減輕癥狀。有呼吸困難時,根據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不同,選擇給氧方法,常用鼻導管或鼻塞給予低流量(1~2L/min)、低濃度(25%~29%)持續吸氧。如病情需要提高氧濃度,應輔以呼吸興奮劑或使用呼吸機改善通氣。
2.5心理護理本病由于病程長、反復發作、每況愈下,患者易產生焦慮、煩躁不安的心理,護士應幫助患者認識不良心理狀態對身體康復不僅產生不良影響,還可造成機體內環境的失衡,使食欲下降、免疫功能降低,而加重病情。護士應多關心體貼患者,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3討論
做好衛生宣教工作,使患者及家屬了解本病的發病、加重與呼吸道感染及外界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囑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防治各種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上感。改善環境衛生,加強勞動保護,避免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勸說吸煙者戒煙。遵循飲食原則和計劃,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指導患者堅持呼吸鍛煉和全身運動鍛煉,保護肺功能,其方法:①腹式呼吸鍛煉,取立位(體弱者可取半臥位或坐位),左右手分別放在腹部或胸前,全身肌肉放松。吸氣時用鼻吸入,盡量挺腹,胸部不動;呼氣時用口呼出,同時收縮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動幅度,緩呼深吸,增進肺泡通氣量。每分鐘呼吸7~8次,如此反復訓練,每次10~20min,2次/d,熟練后逐步增加次數和時間,使之成為不自覺的呼吸習慣。②縮唇呼吸鍛煉,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呼氣時口唇縮攏似吹口哨狀,持續慢慢吹氣,同時收縮腹部。吸與呼時間之比為1:2或1:3。縮唇大小程度與呼氣流量由患者自行選擇調整,以能使距離口唇15~20cm水平處蠟燭火焰隨氣流傾斜而又不熄滅為宜。③指導患者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散步、氣功、太極拳,以增強體質,改善肺、心功能。
- 上一篇:分析地方文化信息網建設
- 下一篇:透析地區銅礦地質資源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