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技能訓練對手術室護士的影響

時間:2022-05-07 03:46:59

導語:生活技能訓練對手術室護士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活技能訓練對手術室護士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訓練干預對手術室護士身心健康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的92名手術室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完全隨機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6名。觀察組采用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訓練干預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干預模式,比較兩組手術室護士的工作壓力評分、工作環境評分、工作時間分配評分、自我效能感評分及疾病總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護士干預后的工作壓力、工作環境及工作時間分配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士干預后的自我效能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士的疾病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訓練干預模式可有效提高手術室護士的自我效能感,減輕其工作壓力,保證其身心健康,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影響分析;身心健康;手術室護士;工作壓力

醫院較為封閉的診療場所之一即為手術室[1],其工作性質、工作環境均較為特殊,手術室人員每日需面臨多種程度不同的應激因素,加之醫療科技、醫療器械的持續更迭[2],新儀器、新設備持續引入手術室,常會導致手術室人員的工作壓力升高。究其原因,主要與其長時間在閉塞環境內工作有關,且在工作外手術室人員還需不斷地學習、更新自我的護理技能,為后續護理工作夯實基礎,長期以往易影響其身心健康。為改善手術室醫護人員的上述問題,目前應用生活技能訓練(威廉姆斯)干預模式對其進行輔助干預較多,可在保證手術室護士護理質量的同時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緩解其內心壓力[3]。本研究選取我院的92名手術室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訓練干預對手術室護士身心健康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的92名手術室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完全隨機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6名。觀察組中,均為女性;年齡23~49歲,平均(32.72±4.16)歲。對照組中,均為女性;年齡24~47歲,平均(32.94±4.11)歲。兩組護士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入組護士均已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意識清晰、精神正常者;②干預期間主動配合能力較佳者。排除標準:①理解、視聽、溝通、閱讀等障礙者;②有其他嚴重疾病者。1.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干預模式,包括學會自我放松、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增加薪酬津貼及心理指導等。觀察組采用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訓練干預模式,方法如下。①自我覺察:通過記錄日志、觀看視頻、模擬臨床護理場景、講解日志等方式,幫助醫護人員認識到工作壓力的強度及危害性,同時指導醫護人員做出針對性的舉措[4];②戰勝自己:為醫護人員講解面對壓力時使用的技巧與技能,通過模擬臨床訓練場景的方式緩解其自身壓力狀況,期間指導人員需予以其一定心理疏導,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③解決問題:指導醫護人員如何學會說“不”,對他人的不良行為進行主動拒絕,且需為醫護人員講解人際交往的知識、技巧等,促使其應用適宜的溝通、傾聽技巧來解決護理期間的多數問題,期間應囑咐醫護人員保持良好的同理心[5];④正面行為:指導醫護人員分辨護理行為的負面與正面,同時學習如何減少負面行為,增加正面行為的相關人際關系能力。兩組護士均干預3個月。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觀察評測兩組手術室護士的工作壓力評分、工作環境評分、工作時間分配評分、自我效能感評分及疾病總發生率。①工作壓力、工作環境、工作時間分配的測評參照本院自制手術室護士工作情況調查表(各條目均為0~100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越小,工作環境越舒適,工作時間分配越合理,評分越低。②自我效能感測評參照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醫護人員的效能感越佳,評分越高。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士干預前后工作壓力、工作環境及工作時間分配評分的比較。兩組護士干預前的工作壓力、工作環境及工作時間分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士干預后的工作壓力、工作環境及工作時間分配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士干預后的工作壓力、工作環境及工作時間分配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2.2兩組護士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感評分的比較。兩組護士干預前的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士干預后的自我效能感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士干預后的自我效能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2.3兩組護士疾病總發生率的比較觀察組護士的疾病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手術室醫護人員自身身心健康受到工作壓力的影響,一般包括3個方面:①醫療科技高速發展[6],臨床亦廣泛應用高精尖技術,但手術室醫護人員學習時間有限,加之工作繁重,故壓力較大[7];②手術室的環境較為封閉,加之手術患者的情況穩定性不佳,手術室醫護人員易產生相應程度不同的生理性、心理性疲勞[8];③工作性質特殊,每日連續工作時長可能在10h以上,期間需長時間站立,精神高度集中[9],難以保證正常的飲食規律與運動鍛煉,易引發胃腸功能紊亂、胃十二指潰瘍、胃炎、頸椎病、下肢靜脈曲張等病癥[10],影響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基于此,以往應用傳統干預法對手術室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進行疏導,雖可有效穩定手術室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態,但無法滿足其切實需求[11]。現如今隨著醫療理念的更新,應用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訓練干預模式對手術室醫護人員進行輔助干預較為廣泛[12],該模式是一種可減少護士負面情緒反應、增強其個人應激問題處理能力的干預手段,可在基于“溫馨關切、以人為本”的理念下通過自我覺察、戰勝自己、解決問題、正面行為等方式[13],調節醫護人員的身心系統,調整醫護人員的認知結構,促使其壓力反應減輕[14],自我效能感提升,從而達到提升手術室醫護人員身心健康的目的。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士干預后的工作壓力、工作環境及工作時間分配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士干預后的自我效能感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士的疾病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訓練干預模式在手術室醫護人員工作中的效果較傳統干預模式的效果更佳。此與郭清厚等[15]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其研究采用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訓練方法對68名醫護人員進行有效干預,干預結束后,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人際關系、患者護理質量、工作環境、護理專業能力、工作時間分配、自我效能感等均優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在手術室醫護人員工作期間應用威廉姆斯生活技能訓練干預模式,可有效保證其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降低其工作壓力,應用價值較高。

作者:鄒彥 王海艷 單位: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麻醉手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