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古代文學課程的整合及優化
時間:2022-01-22 03:27:18
導語:略談古代文學課程的整合及優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研究層面看,舜文化研究、柳宗元研究、周敦頤研究、瀟湘文學研究在省內乃至國內都產生了一定影響,然而課程的設置卻處于滯后狀態。除開設了《柳宗元研究》外,其他與地方文化結合緊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能與《中國古代文學》相互補充的課程卻沒有開設,古代文學的地域特征得不到彰顯。其次,課程重復開設現象嚴重?!吨袊糯膶W》在本校開設了五個學期,每個學期48學時,合計240學時。這一學時量,是復旦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的2倍多、南京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的1.7倍,《中國古代詩詞專題》《<詩經>研究》《紅樓夢研究》《中國古代散文專題》等課程雖在這些學校有所開設,但由于他們基礎課學時較少,開設這些,是對基礎課程的一個有益補充。但我?;A課學時充足,所授內容與選修課程重復嚴重,如《詩經》《紅樓夢》等在《中國古代文學》中都作了重點講授,再開選修課程,學生受益不大,故學生在選修課程時,開設的課程學生選課率不高。再次,應開設的一些課程沒有開設。由于師資的缺乏或其他原因,一些基礎課程講授較少,而目前國內研究已經成熟的一些課程得不到開設。如文獻學在許多重點本科院校中已經形成了一門獨立學科,有專門的教師隊伍,但在本校,文獻學不僅沒有成為獨立的學科,甚至連課程也沒開設,結果導致了許多學生在寫作論文時所引文獻錯誤百出,對于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思維條理是否縝密也有重大影響。針對本校古代文學課程設置存在的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加強與本土文化緊密相關的課程建設,對于已具備開設條件而未開設的的課程,應及早開設。
就本校中文專業而言,《舜文化研究》《周敦頤研究》都已具備了開設的條件?!稙t湘文學研究》《永州摩崖石刻研究》稍顯薄弱,但也可以以教促研,只要有老師愿意開設,就應及早開設。這些課程的內容,基礎課程涉及較少,又與永州本土文化緊密結合,可以把理論授課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培養學生較好適應永州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是對基礎課程的一個有益補充。
二、調整已有課程機構,優化課程設置。
對于選修是零星的花。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荷塘四周,楊柳的風姿,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樹縫里漏著的一兩點燈光,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每一景一物,都按照一定的空間位置組織得井然有序,縝密嚴謹。七是以時間為線索,有些事物,從時間進程的角度去表現,更容易表現出它的嚴重性,內涵的深刻性,美的豐富性,這類事物的散文構思,更適宜以時間為線索。如許廣平散文《最后的一天》,這篇文章的構思就是以時間為線索,散文從1936年10月17日上午魯迅續寫《因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記起,直到十月十九日黎明前魯迅逝世止,按照時間的進程,記敘了魯迅生命的最后片段,是一個清楚、緊張、嚴峻的時間表。很課與基礎課重復嚴重的現象,可以采取兩種辦法進行調整。或者縮減基礎課學時或學年,或者減去與基礎課重復嚴重的必修課。這樣,既能為學生節約大量的時間以選修其他課程,又能有效避免因授課內容重復而導致學生選課率不高的現象,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在優化課程設置時,要注意師范方向和文秘方向的差別,這不僅要體現在專業限選課上,同時也要體現在基礎課的授課上,要適當把握好不同方向的學生在史集作品的講授上時間分配的不同,從而有效培養出具有不同技能的不同方向的學生。
三、增開專業選修或必修的課程,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一些與古代文學學科關系緊密,與《古代文學》相互補充的課程,如果在師資力量具備或可以具備的條件下應及早開設。如《文獻學》《校讎學》等在條件成熟時應及早增設。另外,基礎課程較少涉及,但在國內已經成熟的課程可以增設。如《老莊哲學研究》《文選研究》《文心雕龍研究》《敦煌文獻研究》《歷記小說研究》《禁毀小說研究》《域外漢文學研究》等都是可以增設的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將極大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結語:總的看來,古代文學課程改革是一項艱巨而又必需的任務。改革過程中,也許會觸動少數人暫得的利益,但從長遠的目光看,改革不僅會給學生帶來益處,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且對于教師科研的轉向和重新定位也具重大意義。
作者:肖獻軍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 上一篇:文化語境及翻譯的批評
- 下一篇:漫談網絡文學對傳統文學的解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