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體制問題與革新途徑

時間:2022-07-11 09:54:40

導語:金融監管體制問題與革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監管體制問題與革新途徑

【摘要】文章在闡述金融監管體制內涵、分類的基礎上,分析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就如何革新和完善金融監管體制進行策略分析,旨在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體制,為我國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關鍵詞】金融監管體制;主要問題;革新途徑

金融是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核心,金融秩序的穩定、和諧直接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但是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金融體系的運行發展較為薄弱,在銀行領域、保險領域、證券投資領域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發展薄弱問題,在嚴重的情況下會引發金融危機,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關注。

一、金融監管概述

(一)內涵。金融監管主要是指中央銀行或者其他金融監管機構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以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為目的,通過應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對金融機構活動開展約束管理,從而促進金融監管的有效運行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下,我國金融監管逐漸從分業監管向混業監管過渡。在這個過程中,中央銀行不再是整個金融監管的關鍵,而是從多個非中央銀行金融機構來對金融發展進行監管。(二)分類。第一,一元監管體制和多元監管體制并存。結合現有金融監管主體數量對金融監管進行劃分,金融監管體制可以分為一元監管體制和多元監管體制。一元監管體制主要是指由某一國家規定的法定機構來監管整個金融活動的發展,并根據金融活動發展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多元金融監管體制主要是指安排兩個或者更多的機構來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管。第二,金融機構的監督體制和功能監督體制。金融機構的監管還可以分為機構類型的監管和功能類型的監管。機構金融監管存在證券、保險和金融機構發展并存的局面。

二、當前金融監管體制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監管機構獨立性較差。從金融市場的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分行業的金融監管雖然能夠為金融監管部門集中金融監管提供重要支持,但是在實際運行發展中各個部門各自為政,處于一種分類割據發展局面,使得一些領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沒有監管的問題。在自上而下的金融監管領導發展模式下,金融監管工作發展缺乏獨立性,金融發展中的各項工作也過度受政府部門的干擾和影響,使得金融監管部門發展處于一種兩難的局面。(二)金融監管體系構建存在不協調的因素。現階段我國銀行監管法制體系的構建和發展需要得到《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的發展支持,國務院負責主持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發展的銀行管理規章,這三個層面的法律法規體系在應用的過程中應該是一個協調的整體,但是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文件的落實沒有起到補充基本法律漏洞的作用,在銀行金融監管發展實際情況來看缺乏統一文件的支持。另外,銀行監管下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法律規定存在重疊的現象,無法完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

三、監管法制的構建、監督手段等方面存在疏漏

我國現有銀行監管法納入了市場準入監管、稽核檢查監察監管、調查統一、市場準入和退出等內容,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對存款保險制度缺乏足夠的重視,存款保險制度在我國的發展應用處于一種空白狀態,銀行業發展由于各種原因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不良資產的問題,存款人的風險也進一步加大。(一)金融監管內部控制功能缺乏。受金融體制自身特點和影響,我國銀行內部監管控制效率不高,銀行內部的審計無法充分發揮出自身應有的作用,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問題:第一,內部控制手段和內部控制措施缺乏。第二,對金融業務的發展沒有形成完整、有效的金融風險評定機構。第三,金融內部制約機制運行不完善。第四,金融機構設置存在重疊的現象,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不遵循規章制度的現象。(二)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發展局限。受計劃經濟的發展影響,使得我國金融體制監管局限在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政審批和行政處理等方式,由此引發了以下幾個發展問題:第一,監管機構內部的監管部門權責難以有效協調。第二,分行業監管體制目標具有多樣性的發展特點,使得不同監管目標和及那關機構產生了發展矛盾沖突。第三,金融監管機構中的銀監會、保監會、人民銀行等在發展中各自分工明確,存在權責不明確的問題,管理出現了真空現象。(三)金融監管人員素質較低。金融監管從業人員要具備從事審計工作和商業銀行工作的經驗,且在上崗之前需要經過系統化、專業化的培訓。但是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金融監管人員在共工作中缺乏系統化的監督知識,對于復雜的違法亂紀金融業務行為的處理一般僅僅依靠自己的主觀意識,沒有體現金融監督管理的科學性、公正性。

四、金融監管體制完善策略

(一)提升金融監管發展的獨立性。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下,金融活動體現出復雜性、多樣性、特殊性、專業性特點,為此,要求金融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采取獨立型監管主體。在金融市場國際化一體化發展程度的提升下還需要設立統一的政府監管機構,為金融監管機構的獨立化發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建立可以積極借鑒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從法律、監管機構完善等方面確保金融監管機構發展獨立性,減少外界因素對金融監管機構穩定發展的影響。(二)增強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三大金融機構的合作交流。在金融管理體制發展中需要加強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三個金融機構的合作交流,明確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發展權責。為了杜絕出現金融監管機構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需要相關人員加快建立一個有效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在協調機制的作用下促進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三者之間的有效交流合作,在金融信息資源的有效互動下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和諧、穩定發展。(三)完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在經濟全球化以及我國在國際世貿組織的參與下,金融監管發展要立足金融業發展情況,實現金融業的面向世界發展。為了促進金融監管的有效開展需要及時修改和更正不符合實際發展需要的金融監督管理法律。第一,強化金融業市場準入范圍和業務發展范圍的法規建設。針對當前金融行業發展比較突出的非法設立金融機構和非法從事金融業務的活動,如非法集資、非法地下錢莊等,需要相關人員加快完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加大對非法金融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在法律法規的明確規范下對金融企業發展做出明確規范。第二,完善金融機構破產和市場退出法律法規。在金融監管領域政府行為不能完全替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約束。金融監管過程中不能確保不出現金融機構破產的現象,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需要加強對嚴重資不抵債現象的監管。一方面,在金融監管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打造存款保險制度,在立法的推行下積極推行金融監管,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建立金融機構破產。(四)完善金融機構內部控制機制。第一,在強化一級法人制度的基礎上打造決策組織機構,規范相應的金融決策程序。為了推進金融機構的穩定發展,提升企業決策科學性、民主性,需要在金融機構發展的過程中健全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程序和必要的咨詢機構,提升整個金融系統的控制能力。第二,加強對資產負債比例的管理。資產負載比例管理主要是應用科學管理體系和管理手段來調節各項資產和負債情況,優化金融機構,確保金融資金流動的安全性、協調性。第三,強化金融監管內部控制機制。金融機構需要根據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內部稽核制度,協調各部門的金融監管工作。(五)提升金融監管人員個人素質。第一,提升金融監管人員對職業素質重要性的認識。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下,金融監管工作變得尤為重要。為了提升金融監管工作成效需要金融監管人員具備更專業的素質,掌握更多的學科知識和先進的監管手段。第二,打造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結合國際市場通用規范和人才市場發展規律需要在金融市場監管發展中打造一套科學、合理人才機制,通過完善的用工制度、工資制度、福利制度等來為企業市場化發展留住更多高素質人才。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監管管理發展,需要相關人員結合金融市場發展實際情況完善金融監管管理體制,結合國情,在積極學習先進金融監管管理體制的同時吸收借鑒,進而設計出適合我國社會發展,符合經濟利益關系的金融監管體制。

參考文獻:

[1]賀爽.完善我國P2P金融監管體制的思考[J].納稅,2018(07).

[2]郜佳偉.趙穎春.次貸危機后美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對我國的啟示[J].時代金融,2016(35).

[3]吳愷智.淺談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與完善[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5).

[4]王藝淏.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問題及完善[J].西部皮革,2016,38(04).

[5]孔帥.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金融監管體制與監管對策研究——基于對美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借鑒[J].未來與發展,2015,39(07).

[6]王小艷.西方國家金融監管新趨勢及其對中國的啟示[M].時代經貿,2017.(30).

作者:尹航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