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人力資源管理思考

時間:2022-08-24 09:23:42

導語:低碳經濟人力資源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經濟人力資源管理思考

摘要:本文以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為研究視角,基于低碳經濟快速發展的宏觀背景,從綠色人力資源管理內涵與特征出發,探索實現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的路徑。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人力資源管理

低碳經濟視域下,人力資源管理不僅應該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服務,同時也應該集中思考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同步實現。基于此,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應運而生,如何實現綠色人力資源管理以適應全面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低碳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應該集中思考的問題。

一、低碳經濟視域下綠色人力資源管理內涵與特征

1.內涵。綠色人力資源管理應該全面體現經濟建設轉型關鍵階段對于“綠色”“低碳”重視程度逐步提高的宏觀發展趨勢,同時應該集中詮釋生態和諧、內外和諧、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所以,筆者認為綠色人力資源管理不僅應該將低碳經濟理論作為基礎,同時應該有效的整合綠色經濟理論、和諧管理理論、科學發展觀理論等相關內容。基于此,綠色人力資源管理應該為以低碳經濟理論為理論基礎,有效整合綠色經濟理論、和諧管理理論等相關思想,通過綠色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有效解決傳統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不環保、不和諧等相關問題,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環境的改造,使得人力資源管理發揮系統性的功能,使得企業走上綠色與和諧的發展道路,實現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的有效轉變。2.特征。2.1綠色性特征。“綠色”的關鍵是環保,基礎是低排放,目標是無污染。所以綠色人力資源管理應該秉承綠色思想的基本觀點,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注重對各類型資源的節約使用,其中也包括了人力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堅決避免在開展人資管理的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浪費。基于此,綠色人力資源管理要求教育全部人力資源發揮主觀能動性,助推企業履行社會環境責任、構建綠色企業文化,引導全部人力資源應用綠色低碳的辦公方式,關注企業經營發展與信息交換的和諧。2.2生態型特征。人類全部的生產實踐活動都是在自然生態環境與人文生態環境中實現的。在特定的人文生態環境之下,人類作為科學技術進步與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若想發揮自身的價值,必須受到生態環境的制約,與生態環境融為一體。綠色人力資源管理指導下,人類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進行物質交換、信息交換、能量交換的過程中,必須體現生態的統一性,進而推動經濟、文化、環境三者之間的共同進步與發展。2.3和諧性特征。以管理的視角來審視,和諧是從人類發展的不確定性出發的,集中思考企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社會進步、市場需求等方面的和諧共生。綠色人力資源管理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和諧可以有效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例如現階段倡導的無紙化辦公就是以現代科學技術實現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手段,通過這一方式可以有效的緩解生態系統的壓力,達到節約能源、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的。而企業發展實踐中內部環境的和諧主要是指企業與員工之間的和諧、員工與員工之間的和諧,為了實現這樣的和諧態勢應該基于以人為本的思想,實現對綠色企業文化的打造,實現員工心理健康,促進員工形成積極的工作態度以及高標準的職業素養。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的實現路徑

通過對綠色人力資源管理內涵的分析可以發現,企業實施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有效解決傳統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所存在的“不和諧”、“不綠色”的現實問題。所以,低碳經濟背景下實現綠色人力資源管理,首先應該樹立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同時通過打造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環境以及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綠色功能推動管理活動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1.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綠色化。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開展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必須與傳統人事管理說再見,告別不和諧的相關措施與指導思想,將低碳經濟的具體要求,和諧管理理論、綠色發展思想有效的融入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去。從微觀上來看,在實施人資管理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對細節以及要點的控制,將符合綠色思想與低碳經濟要求的措施與手段整合到人力資源管理中;從宏觀的角度來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將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作為平臺,從新審視人資管理的作用,實現人資管理的創新發展,有效發揮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的多方位價值,集中凸顯低碳人資管理的功能與意義,為全面實現綠色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低碳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人力資源管理環境綠色化。2.1內部環境。企業經營與發展的過程中的內部環境主要指企業生產經營的物質環境和文化環境。實現企業內部環境的綠色化,要求企業從生產資源的配置、研究與開發、生產與營銷等多個方面都從綠色可持續的視角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構建與經營發展所處的外部環境相匹配的戰略與執行方案。與此同時,企業應該積極順應低碳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從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出發構建綠色企業文化,通過對所處行業的重新審視以及技術發展與創新的主要趨勢的把握,實現綠色、低碳、和諧理念的全方位確立,推動企業綠色品牌的構建步伐。2.2外部環境。企業發展實踐中的外部環境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處的社會環境、宏觀經濟環境、自然生態環境等等。實現企業外部環境綠色化打造,需要政府方面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企業的轉型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2]。在經濟建設與現代化建設實踐中,通過政策的引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從而推動綠色經濟的全面發展,促進科學發展觀的深化貫徹落實,加快走上可持續發展的步伐。社會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采取新穎的宣傳方式積極倡導與宣傳綠色低碳的發展思想與生活理念,從而為實現企業綠色人力資源管理奠定社會輿論基礎。在推動社會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與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有效參與到生態保護中去。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以及推動科技進步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導與支持各類企業研發與應用新能源技術與生產工藝,使得企業生產過程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綠色產品以及服務,從而為實現綠色人力資源管理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3.人力資源管理功能綠色化。眾所周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包含六大工作模塊,基于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的現實要求,筆者認為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功能綠色化應該從以下三個模塊著手:3.1招聘與配置。實現招聘與配置環節的綠色化是實現人力資源管理綠色化的基礎,這就要求企業在招聘人才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認知企業發展過程中應負的社會責任與生態責任,熟悉國家頒布與實施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同時應該深入性的學習有關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方面的理論知識。在實施招聘的過程中,企業可以有效利用無紙化的招聘方式,注重對應聘人員環境與生態保護意識與知識方面的考察,尤其對于那些處在環境敏感內的企業來講,如化工行業等更應該注重對人才環保素養方面的考察。同時,企業可以設置環保部門,以發展低碳經濟的視角為企業招聘與配置綠色化提出專業化的意見。3.2培訓與開發。培訓與開發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模塊,低碳經濟視域下,實現培訓與開發的綠色化,要求在開發培訓課程以及實施培訓教育的過程中,將社會責任意識、生態責任意識、環保責任意識、和諧管理與發展意識有效融入其中,通過持續性的培訓教育使得企業中每一名員工都清晰的認識到并且深刻的牢記企業以及個人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與生態責任,進而使得綠色、低碳、和諧發展理念得到全面而深化的落實。3.3績效管理求企業將社會責任、生態責任等納入到員工的考核體系當中。在日常管理中引導員工積極參與綠色企業文化建設,助力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生態責任,從而推動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

綜上所述,實現綠色人力資源管理是深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需要,是全面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希望通過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得企業管理者與領導者深刻意識到實現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基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探索實現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的路徑。

參考文獻

[1]王璟珉,李曉婷,竇曉銘.低碳經濟研究前沿——基于企業低碳管理的微觀視角[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2):169-176.

[2]呂照光.低碳經濟環境下的綠色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分析[J].統計與管理,2017(06):158-159.

[3]孫會,貝金蘭.后危機時代低碳經濟視角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研究[J].企業活力,2011(02):57-59.

作者:鐘聲玲 單位:廣東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