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下群眾文化藝術提升研究

時間:2022-08-19 10:23:47

導語:新農村建設下群眾文化藝術提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下群眾文化藝術提升研究

摘要: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相關部門需要針對基層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現狀以及需求來進一步加強普及和推廣,覆蓋更大范圍的群體。

關鍵詞:新農村;群眾文化藝術;精神文明建設

新中國建立之后,在加強國民經濟建設的同時,國家也十分注重文化的推廣,以此來提高整個社會的文化修養。群眾文化藝術能夠很好的反映出了基層群眾的日常生活狀態,但其顯現出來的價值又高于生活。在新時期下,相關部門應當更好的應對各種挑戰,繼續發揮其獨有的公益性和文化性,成為群眾文化藝術普及的中堅力量。

1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群眾文化藝術提升的現狀

盡管目前我國已經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實際情況看來還存在一定的可改進空間。首先就體現在活動開展的模式不科學這方面,一部分工作人員直接沿用了傳統的工作模式,與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已經存在一定的偏離,這樣就很難發揮對人民群眾的足夠吸引力,使得宣傳和普及活動的成效大幅度降低。其次是由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群眾熱衷于網上瀏覽新聞、觀看視頻等,這也就使得這部分群眾對相關部門所開展的各項活動缺乏興趣,群眾文化參與人數越來越少。從已經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看來,形式比較單一,很難適應不同群眾的文化需求。我國有關部門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利用這些政策方面的程度還不夠,使得資源浪費比較明顯。對于社會上的一些民間藝術團體沒有進行合作,這些民間藝術團體來源于群眾,往往代表著居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和追求。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決定了群眾的參與程度比較低,缺乏足夠的積極性。互聯網技術的出現改變了現代社會的發展方向,民眾的生活娛樂方式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姿的狀態。但是工作人員在宣揚民間藝術文化時,沒有注重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宣傳的效果,主要以線下發放傳單等途徑進行宣傳。這樣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覆蓋的群體比較小。

2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群眾文化藝術提升的策略

2.1加強和群眾的合作。要想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做好基層群眾文化藝術的普及和推廣工作,就必須要注重與群眾的合作。不能夠僅僅依靠相關部門承擔文化的推廣,這樣得到的效果將有限。因此應當要激發群眾的參與興趣,使得越來越多的群眾能夠參與到各項文化宣傳活動中去,成為舞臺上的重要宣傳者,展示群眾文化藝術的魅力。這也為群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有利于民間文化藝術的傳承和交流。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只有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基層群眾文化藝術的普及和推廣工作中去,才有利于工作人員把握工作方向,將有限的資源應用到更加需要的地方中去,提高工作的成效。2.2高效利用資源。如今我國經濟建設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中的各種資源也越來越多。在積極協調基層群眾文化藝術普及和推廣時,也需要更加高效的調配多方資源,借助一些已有的社會資源來為這項工作增添新的動力。例如各地的廣播電視臺、報刊報社、社會團體等,要積極開展和這些單位之間的合作,鼓勵他們參與到群眾文化藝術宣傳的志愿者活動中去。考慮到實際情況,可以加強和藝術高校之間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專業藝術人才來貢獻他們的力量。相關部門也應當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引進更加專業的文化藝術人才,并適當提高工作人員的薪酬福利待遇,為文化事業的開展提供有利的條件。此外,工作人員也應當加強學習,不斷地更新已有的工作觀念,學習新的工作理念和模式,敢于變革,積極進取。這樣才能夠有利于更好地宣傳一些具有高水準的群眾藝術文化作品。2.3促進群眾文化藝術和生活的融合。群眾文化藝術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此在宣傳基層群眾文化藝術時,也應當要牢牢把握生活要素。要從生活的視角出發,促使文化藝術能夠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進行緊密聯系。在宣傳基層群眾了解文化藝術的同時,也不能影響到群眾的日常生活。工作人員要積極融合社會,轉變工作職能,利用多個渠道來探索群眾文化藝術的靈魂,不斷地豐富群眾文化藝術的內涵,增添新的內容,促進群眾文化藝術的穩步發展。要利用新農村當前已有的文化資源優勢,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將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滲透到每一項細節性工作中去。

3結束語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基層群眾文化普及顯得尤為重要,將直接影響到基層群眾的生活質量以及思想道德情操。相關部門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措施來更好地利用各種政策、積極調配資源、加強和群眾之間的溝通合作、促進民間藝術文化和生活之間的有機結合等多個方面來提高基層民間藝術文化普及和推廣工作的效果,以此來滿足日益多樣化的群眾文化需求,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春梅.翁丁佤族社區居民的旅游可行能力提升研究[D].云南大學,2018.

[2]莊亞界.基于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農業產業提升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4.

[3]張平.張家港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實踐與特色研究[D].同濟大學,2007.

[4]楊舒媚.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與產業升級、社區發展對接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6.

作者:辛林燕 單位:常德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