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會生態文明思想三個維度
時間:2022-09-09 04:17:09
導語:領會生態文明思想三個維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理論維度
生態文明思想是在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綱領。馬克思沒有明確提出過生態文明概念,但他對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過深刻揭示和批判,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來生活。”這一論述準確揭示了人與自然兩者之間的關系,人來自于自然界,依靠自然界,更無法脫離自然界。恩格斯指出:“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決不能像征服者統治異族那樣支配自然界,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們對于自然界的整個支配作用,就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這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對于自然界的依賴,以及人類正確認識自然規律的重要意義。在繼承前賢的同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等一系列科學論斷,表明對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也表明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是生態文明思想的直接源頭,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的創新性發展。
二、價值維度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理念。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之間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對工業文明時代人與自然二元對立思維的反思與超越,是對傳統發展理念的反思與批判,也是我們邁向生態文明時代必須堅持的根本價值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承認自然界的內在價值,給予自然界與人類平等的主體地位,將自然界視為人類的伙伴,積極倡導人類要對自然“講文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價值策略。生態文明要在超越經濟理性的基礎上建構生態理性。生態理性強調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與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性,目標是要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策略是生態理性的集中體現,清晰闡述了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不是完全對立、矛盾的兩個方面,相反,兩者是可以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有機統一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告訴我們應該在經濟發展中保護環境,在保護環境中發展經濟。正如所說:“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目標。的“美麗中國”概念具有多重價值意蘊,既包含當代人的“美麗中國”,又包含了后代人的“美麗中國”。當代人的“美麗中國”是發展與生存享有均等的生態權利,后代人的“美麗中國”要求當代人應該考慮并尊重后代人的生態權益和生態權利,最終要求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概念的提出,充分彰顯了高度關切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希望人民群眾都能夠實現“詩意的棲居”。因此,必須將人民群眾對美好家園、生態家園的追求與美的社會、美的生態有機統一起來,不斷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發展。
三、實踐維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發展,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從實踐維度來看,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和國家對全國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是艱巨而又迫切的政治任務。當前,我國改革與發展的任務仍然繁重,污染防治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指導,將“一崗雙責”和“黨政同責”落實到生態文明建設當中。落實領導干部改善生態環境目標責任制,明確責任清單,周密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計劃,全面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嚴格實施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進綠色發展,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科學開展生態修復和生態保育工作。完善健全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加快建立排污許可、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生態信用評價等相關制度規范建設。加快構建生態文明治理體系。構建生態文明治理體系是生態文明思想指導實踐的具體成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任務。指出:“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這五個體系相輔相成,共同組成我國的生態文明治理體系。構建生態文化體系就是要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踐行承認自然價值、愛護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將綠色發展觀念貫穿人們生產、生活的全過程。構建生態經濟體系就是要不斷調整經濟結構、產業布局和能源結構等,依靠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培育環保產業、節能產業和清潔產業等,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的新路子。構建目標責任體系重點在于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地方黨委和政府應切實承擔生態保護的政治責任和主體責任。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就是要將我國的各項生態文明制度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落到實處,落實到位。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實踐。當代著名的生態經濟學家約翰•柯布曾說過:“生態文明的希望在中國。”這充分說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績和最新進展情況受到世界的關注。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多次在重要外交活動中表明中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堅定信心,中國愿參與全球生態治理,也有能力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未來,中國將努力打造綠色化、生態化的“一帶一路”,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還將擴大與國際上相關各方在全球生態治理上的合作范圍,為解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汪京序
- 上一篇:大葉茶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與應用
- 下一篇:高校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調查分析